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05|回复: 32

[原创]杨振宁夫妇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0 17: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振宁、李学勤等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本站讯(记者之 常)5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中国考古与艺术史研究所在清华近春园西楼组织召开了“艺术与考古座谈会”。座谈会由刚刚被清华大学聘为讲席教授的方闻先生主持。方闻先生是世界知名华裔艺术史家和书画鉴定家。杨振宁携夫人出席了座谈会,并在会上提出许多关于艺术与考古的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来自故宫博物院、社科院考古所、中央美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内的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对“艺术与考古”的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徐萍芳、李学勤、杨伯达、杨泓、信立祥、葛兆光、薛永年、尹吉男、朱青生、余辉、赵化成等分别在会上发言。中央美院史论系、北京大学艺术系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部分研究生、博士生在座旁听了这次会议,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本站记者唐朝轶对与会专家的发言作了简要记录,现将整理发表如下,以飨网友。


     方闻首先介绍了关于清华大学创建“清华艺术博物馆”以及“清华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所”的一些情况,然后请在座专家就此展开学术研讨。
     杨振宁首先发问:中国对青铜器收藏有很久历史,过去主要研究其铭文,高居翰从图案的发展来研究青铜器。对青铜器上绘画的研究,西方与中国研究有什么不一样?
徐萍芳(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主要讲两个观点:
1、考古学研究是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考古最终是研究历史。
中国考古学是从欧州移植过来,类型学是从欧州古物研究演变而来。
艺术史研究必须建立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才是科学的。
传统的艺术史主要介绍是精华的艺术品,不是无名的工艺品。
中国古代艺术品在早期多是匠人的产品,其无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在技术上可以发挥,他要雕刻何物,是由上面规定出来的。
     杨振宁先生提出异议:
匠人名词有贬义,‘匠人’他有直觉的艺术观,他可能比学院的教授的审美还要好。如唐代的宫女,宫廷喜欢胖女人,但如何画女人,就要靠工匠。
我对日本基层人的审美观很佩服,有钱人的审美观必须是有的。德国人比日本人有钱,但未必有日本底层人的审美高。
日本民族性变成今天这样,我们国家领导人讲素质要提高,其中一点就是审美观,清华大学的博物馆的成立就是对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

方闻插话:对最高级物理家也是文化陶冶!

博物馆研究与科学发明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工匠能独立、脱籍,到宋代工匠依然有藉。
文化都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2、西方的各种方法论,必须与中国文化具体地实际相结合(在西方方法论下做中国传统研究)。
现代考古学所有的方法都是完全从西方引进。
第一代的考古家李济、夏鼐,傅斯年也是现代考古学创始人之一,他们都曾经到西方留过学。他们把考古学引进来之后,都有自我的特色,变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杨振宁问:清华设国学研究所是哪几个人的主张?
徐萍芳继续发言:
王国维建立中国戏曲史,引用西方而不露痕迹。
后现代是反对科学。
杨振宁又问:马踏飞燕是否受西方影响?中国最早除受佛教的影响,是否还有欧州的影响?
方闻答:影响二字本来很复杂,……如果不到那个时候,想学都学不来。

李学勤(清华大学思想研究所所长):
发展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可能有什么作用?
青铜器的收藏很早,可能在生产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收藏了。
在西汉,肯定有青铜器收藏。
西汉有青铜器铭文考释,而且考释得基本正确,北宋考证也比较发达。
所以青铜器研究古老而发达,但几乎没有艺术的研究。
不能只限于文字,要综合研究,以前在脑子里没有想到“艺术史”,作艺术的研究,没有真正作为视觉艺术品研究。

杨伯达(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美术人结合考古比考古人方便。

杨振宁又问:墨西哥的玛雅人,也有玉的文化,他们在死人嘴里含一个玉,与中国文化是否有关系?

朱青生(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
1、重新理解考古学的概念。
考古学中文翻译成“考古”是否有问题?
德国人翻译有错误。他们把“语言学”也译作“考古”。
从希腊文本意,应翻译成“追溯其源头”,是否可以称“溯源学”?
2、艺术史在当代有两种形式:一是关于艺术的美术史,二是透过艺术研究历史、文化的艺术考古学。
方闻先生言:
古典考古名词在西方已成立。
美国学者前段时间有一个的研究课题:“武梁祠浮雕”从欧阳修开始都是从铭文研究,只是文字与文献的研究。西方也有同样的情形。
艺术考古要以艺术品来考古。
视觉艺术研究有什么好的方法?
美术考古偏于近现代的写作,在研究方面没有特别科学定位的方法。
要找出一个东西方都可以接受的物质性的方法。


杨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考古学讲“美术考古”与郭沫若讲“美术考古”不一回事,我们讲它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方先生的艺术考古是一个大的学科,是考古学者很难做到的。
中国考古获取材料有局限性,我们作为考古家只须作梳理工作,让艺术史家踏着我们的肩膀来作研究。
“清华人”把西方的东西绍介中国来,开创一个新的领域。

徐东方?(著名考古学家):
美术考古要注意考古共存的关系,出土的环境等等。
还要考虑方法,要注意经过科学发掘的资料,不是博物馆的藏品,因为他有相关的环境。

信立祥(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
考古学研究和艺术研究不一样,考古学是解释和复原历史。
现代考古学研究揭示的应该不再是物与物,而是隐在其背后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人的精神活动。而揭示人的精神活动最重要的是可视性的艺术品。
在秦汉以前是“国之将兴,听于民;国之将亡,听于神”,秦汉以后,民本主义思想加强。秦汉以前是民族集团意识,以后是艺术家个人的意识,我们的研究要找到结合点。
考古学研究在于人类活动的规律性(重复性),这和艺术史、历史学研究都不一样。
可视性艺术研究相当复杂,每一个时期都有主导、纪念碑似的东西。
研究艺术史、肯定要有独特的理论,要拿出独特的方法。
任何学术大师的表述方法,都是用最浅易的语言表述出最深邃的思想。
我们研究的视野要扩大到整个古代的遗留物,强调把史前时代放入进去。

葛兆光(清华大学教授):
为什么五代的状况都没有人多去考虑?
艺术史研究要放回到历史场景、历史过程中去考虑。艺术作品解释除了历史当时的状况,还能体现什么样的观念?
艺术品保留的传统和社会生活中放弃了传统有什么关系?
艺术除对美丽的表现外,还是对历史的记录。
我们在清华历史系招生的时候,试着招收艺术史研究的学生,是否要普及这种本科的教育?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滕固写中国绘画史想结合美术与考古,但看不到东西。
方先生写的书都是作为书画文化史来写。
祝愿方先生这个艺术研究所能不为西方局限,作出贡献。
方闻插话:
张光直的说法,有点“中西争先”的意味,中西方是对比,还是关联很重要。
前几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借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去展览,轰动了西方。
去年欧洲一个研究机构叫我作一个学术演讲,他的题目很有趣:比较中西文化美学的观点。
西方从希腊、罗马开始有一个禁固性的过程,在西方文化以外,有一个从头到底都可以比较的文化,就是东亚文化,中国的文化。


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
我不同意将考古与艺术简单的加在一起,就是艺术考古的说法。
以前都是先起名,再生孩子,现在都是生了孩子再起名。
考古与艺术不能无机的相加,要有机的联系。
美术考古还是在大的考古学范畴之中,美术史研究不是说引用了考古的史料就等于是考古学了。
美术与考古长期是无机的状态。
考古学为何不回答人的问题而只是物的问题?

余辉(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古书画部副主任):
当前艺术界有一个困境,艺术史的研究逐步变成为大老板生计的参谋,这对艺术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岐路。
考古学可以解决艺术史研究方法上的一些问题。
故宫博物院将成立中国书画研究中心。

赵化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
艺术史界对考古学界有意见。我们对他们也有意见。

美国密西根博物馆主管中国文化研究部主任在会上也发了言。

     最后清华大学年轻教授曾琰先生代表所有与会的年轻学者,对方闻先生创办“中国考古与艺术研究所”,为年轻学者提供了研究的平台表示感谢。


(以上发言文字由唐朝轶记录整理,倘有谬误,概由整理者负责。)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17: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杨振宁夫妇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方闻先生主持座谈会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17: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杨振宁夫妇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方闻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17: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杨振宁夫妇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杨振宁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17: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杨振宁夫妇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李学勤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17: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杨振宁夫妇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17: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杨振宁夫妇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17: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杨振宁夫妇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17: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杨振宁夫妇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17: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杨振宁夫妇出席方闻主持的“艺术与考古座谈会”

   徐萍芳先生在发言(中白发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6 21:26 , Processed in 0.3317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