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19|回复: 2

(天生书呆子)潘良桢老师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9 23: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良桢:《中国书法全集-李叔同、马一浮》卷主编

                               超脱凡俗的学人气质
                                  ——潘良桢老师印象
                                                               天生书呆子

    有的人朝夕接触,却不能给人深刻印象,有的人一面之缘,给人的印象却终生难以忘却,潘良桢老师就是这种能给人留下终生印象的学人。
从上海回来已经半月了,与潘师交谈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尽管潘师知道书呆子有爱写的毛病,一再叮嘱不要写他,我还是忍不住要写出来,我想写出来至少能给我们这些年轻学子一点人生启示。
在书房里,在堆积如山的哲学、文学、历史、艺术书丛中,我仔细端详了敬仰已久的潘良桢老师。尽管面容比《中国书法》刊登的二届中青展获奖者介绍的那幅获奖照片显得苍老一些,但三个小时时间里潘老师温文尔雅,谦和睿智,一派大家风范,具有一种超尘的气质。
这是在当代书家、学者里极少见的气质,一种耐人寻味的气质。我边听潘老师谈学问和艺术,边研究年近花甲的潘老师的为什么能具有这种超尘气质。几天后我终于明白,潘老师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学问中来,生活磨砺中来。
他的学问是绝对可以称得上渊博二字。几个小时的时间,哲学、法律、历史、文学、考据、鉴定、书法等等知识他都在不经意中信手拈来,而且不显得驳杂无序,而是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尤其难得的是,与常见寻章摘句掉书袋的学究不同,我明显感觉到他的学问里似乎具有与众不同的深度和高度,不人云亦云,往往出人意料。通过了解他的专业和学术背景,我明白了原来统领和贯穿他学术思想的主线,这就是哲学观和历史观,正是哲学的辨证深邃和历史的沧桑宏阔使他能够对社会、学问和艺术具有先知先觉般的洞察,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深度和高度,他的谈吐才能扣人心弦,令人豁然开朗,具有非凡的魅力。
我又感觉他的气质和魅力似乎不仅仅是从学问中来,他言谈中总在不经意处流露出一种沧桑感慨,这又是很多常人不具备的。这种沧桑感慨源于他的经历和磨难。97年,当他在学术、艺术如日中天的时候,不幸被病魔击中,病魔使他几年不能从事学术和艺术,甚至难以读书和写字。一个视书和笔为生命的学者、书法家,当被剥夺读和写的权利的时候,剩下的恐怕只有带着痛苦和折磨对人生、学问和艺术进行长期的思考了。我相信这种痛苦和思考必定会触动他的生命意识的觉醒,使他的学术思考由用脑思考变成用心思考,这种思考必使他的学问凝练、升华为一种带有生命体验的思想,这就象把渊博的学问的放在生命体验里进行长期淬火,经过淬火之后他的学问、气质和品格必然超凡脱俗。
我深深的被潘老师这种学问和磨难铸造的学人气质所倾倒、折服。孟子云,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大病初愈后,潘老师发表的文章、作品已经不同凡响,我相信,随着他身体的进一步康复,他一定为书坛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磨难成就大艺术,大学问成就大艺术,让我们为潘老师生命、学问与艺术获得重生而祝福!

  
转自〖书法江湖〗

发表于 2005-9-29 01: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生书呆子)潘良桢老师印象

发表于 2005-9-30 17: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生书呆子)潘良桢老师印象

潘老师好人.
只是近些年不大见其作品.
谁能发几幅,让大家开开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0-11 17:33 , Processed in 0.5501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