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 发表于 2014-6-3 19:20:56

陈志平:书法发展现状的忧虑(修订稿)


书法发展现状的忧虑在全国高校书法专业教材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发言

陈志平 暨南大学教授、书法研究所副所长


尊敬的各位同道,今天非常高兴参加全国高校书法专业教材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刚才听到曹老师对于目前书法教育总体的把握,就是说比较“乱”。又从倪文东教授的报告里面读到一个信息,就是说书法的“春天”来了。总体印象是,对书法而言,这是一个比较“乱”的“春天”。我要讲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忧虑”。

    我的“忧虑”有很多方面,首先是对书法发展现状的忧虑。

前段时间胡锦涛主席在论述高校的功能时,增加了一个“文化传承”。这是对既有的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高校性质的新界定。习近平主席在最近论述安全问题的时候,又谈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文化安全”。这两个论述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强调文化的重要。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书法也乘势而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我觉得是因为书法适应了这样一股重视传统文化的潮流。但是冷静地想想,书法现在这么热,如此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不是社会真的需要这么多书法人才呢?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很多学生选择学习书法,可能受这一股大潮的裹挟,甚至不排除有学生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投奔书法的。

    今天的主题是谈教材,以下切入正题。我在暨南大学从事书法教学,担任了书法理论课如《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理论》、《书法文献学》等课程的教学。我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只是我遇到的,在座的各位恐怕也会有一些同感。我上《中国书法史》觉得比较得心应手一点,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的成果很丰富,像刘正成先生的《中国书法全集》,曹老师参与编纂的《中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这些现成的成果在课堂上基本够用了。

《中国古代书论》教学则不然,因为目前确实没有什么好教材。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对于古代书论的家底还没有摸清,还没有进行集中、有效的整理。按说,现在书法的理论书籍也不少了,比如说有《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出版的,王镇远先生编纂的那一本。王镇远先生是从古代文学研究那边过来的,他这个理论史当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我们用得比较多的是日本中田勇次郎先生编纂的《中国书法理论史》,薄薄的一本册子,我觉得他梳理的还好一点。书法理论史只是一个线索,这个线索是建立在我们对中国古代书论全面整理的基础上的,但目前古代书论整理的现状却问题多多。比如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全书》以及潘运告先生编纂的书论系列丛书,这些成果总体来看,我觉得做得很不到位,错误太多了。就拿做得比较好的,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和范祥雍先生点校的《法书要录》来说,我看也不能尽如人意。首先,《历代书法论文选》是节选,侧重技法有关的文献,已经是戴着有色眼镜了,更多讲究书法形上本质的一些内容没有出现,这肯定不行。范祥雍先生点校的《法书要录》,目前比较受重视。但是范校本而弃宋刻本《书苑菁华》不用,而用清代的汪汝瑮整理的《书苑菁华》,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而且他用的《墨池编》参校本也都是清刻的,这都是有问题的。

我近些年在做《墨池编》的整理研究,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墨池编》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呢?它是继《法书要录》之后的,对宋代之前的书论文献的一个总集,而我们现在知道的《墨池编》基本上就是明刻本和清刻本。最近,发现复旦大学藏有一个新的版本,就是我现在提交的论文《新发现明横野洲草堂抄本〈墨池编〉检证》所论述的。我发现横野洲草堂抄本《墨池编》是独立于现在所知的明刻本和清刻本之外的第三个版本系统,这个版本来源于宋元传本,比较近真。在把《墨池编》的版本问题弄清之后,反过来再去校勘《法书要录》和《书苑菁华》,我们发现有些疑难问题可以迎刃而就。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知道“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悟笔法”这事,但在《墨池编》的明刻本和清刻本里面,不是“公主担夫争道”,而是“公出担夫正道”,那就是跟“公主”没关系了。后来黄简先生为这事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书法》1988年第6期,题为《担夫与“公主”争道?》。他认为“公出”应该是原文,但实际上他是错的,他只看了现有的《墨池编》版本。我发现复旦大学《墨池编》中,他就是“公主”。这说明,明抄本的出现的确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文献史料的整理恐怕是书法学术的一个瓶颈。我现在经常怀念在求学过程当中读到的几本好书,比如说郭绍虞先生的《中国历代文论选》,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都是非常经典的大学教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史的学者。我们书法界确实需要这样的读物。在这里顺便提一下,我在教学过程当中也编过一本教材——《书学史料学》,主要是面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这本书目前反响不错,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此外,我隐约觉得,目前高校书法的教学,在技法这一块做的工作比较多一些,学生也喜欢,老师也乐意教,但是书法基础文献的整理学术文化的传承方面,的确需要加强。我想以《墨池编》研究为中心,把《法书要录》、《书苑菁华》所有重要的版本做一个集中的校勘整理,有机会再编成教材。我希望在书论文献整理上面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大概就说这么一点言不及义的意见,不到之处各位多多批评,谢谢大家!
                                    

月从雪后 发表于 2014-6-5 10:30:55

东润先生是受气的,可贵的是先生不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志平:书法发展现状的忧虑(修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