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贤伦|刘老师每次的讲座都是“博学而有主见”
鲍贤伦主席评论刘正成讲座我简单讲两句。刘老师是我非常敬佩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从1991年到现在29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74卷了,多不容易?
我虽然今天来得晚了一点,但是我觉得这个讲座给我一个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刘老师每次的讲座都是“博学而有主见”。
博学就是一个问题,古人是怎么看的,你都要知道,你都要晓得,主见就是除了古人所讲的,你还要用自己的话,自已的理解,这个简单吗,这个显然不简单,我们现在人的,博学做不到的,自说自话的人很多的,不知道古人那些话早就讲过了,讲得比他还好,他还在那里讲,或者他也能讲,但是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全是古人讲过的,没有自己的主见,前人讲过的一些讲法,也认为是真理在那里讲,这样的学术讲座太多了。
今天刘老师讲的一千六百多年王羲之的话题一直讲到现在,分成五个部分,五个部分都很庞大,在许多部分里面,刘老师讲的已经溢出了他的小标题了,含量是极大的,这个极大的含量里面要涉及到多少的关于古代的事实都要弄清楚,他一直说讲得快,一直带过去,让我们听的人有点赶不上,跟不上,听起来有点吃力,对不对,特别是你要最精彩的话语,讲完又接着讲他自己话,如果要说的话,都应该一个一个找出来,确实很费时间,他确实每个部分都有讲到,我发了个微信说尤其是应该关注第四、第五个部分,因为第四第五个部分是近现代,在当下,要讲当下是尤其难的,古人的,别人的讲法,越来越稀少,讲古代文学都比讲现代文学容易,讲当代最难,他依据得多,没有足够的距离,难以准确判断。
挂轴的部份,上次在宁波讲的时候,就让我豁然开朗,什么是帖和碑的问题,帖和碑的问题是晚明的房子大了,尺幅大了,必然出现笔法和章法的应对,一定是笔法大坏,各种各样的试验就出来了,等碑学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次破坏了,你看这个事实,别人不讲,刘老师出来讲,一讲出来,我们豁然开朗。
当代的创作的问题更加复杂,很多的问题可以分析,我们为什么走到这一步,走到当下,刘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敏感很尖锐,也很强硬的说法,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但是这个讲座让我们不能再懒惰,让我们要思考。
刘老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学风。就是让我们思考怎样做学术,至少我个人听了,又一次受到教育,我觉得我们浙江的同志,包括绍兴的同志,包括外地来的同志,理解的可能比我要更多,更深刻,我们一起来为刘老师的讲座鼓个掌!
本文根据鲍贤伦先生在2019年4月10日参加刘正成“王羲之的前世与今生”讲座上的总结发言录音整理。
刘大先生的劲,怕是学不到的。岁月给了他,无法。有一次看杭州的片子,一眼就看见刘先生的字---大氅大僧之意。门外的汉---**小院写在并州。2019年6月11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