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全集39-蔡京 蔡卞 赵佶 薛绍彭 吴说》分卷臆说
一直含糊称呼为北宋名家2个分卷终于浮出水面。我想第39分卷肯定不能直接叫北宋名家卷,应该是有书家提名的分卷。苏黄米蔡的这个蔡,肯定是蔡襄,而非蔡京。书法和人品无关,清人张丑认为蔡京是奸猾之人,才把他踢出宋四家,换成蔡襄,那是人品、书品的衡量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审美标准。吴说,全集把他编入北宋卷。但是较长时间他生活在南宋,曹宝麟先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把吴说归类在南宋。曹先生评价吴说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吴的游丝书纯属书法游戏,不值得称道,但是对王羲之一路书风的继承,要稍胜蔡襄和薛绍彭。吴说的《门内星聚帖》、《垂喻帖》、《申福帖》用笔精到、行云流水。草书《私门帖》让我想起孙过庭。难怪宋高宗也比较欣赏吴说的书法。蔡卞的书法作品传世非常少,《雪意帖》非常精彩,法度中饒具韵味;《唐玄宗鹡鸰颂跋》稍显世俗气,比之蔡京的跋文有差距!老油条蔡京写的《节夫帖》神采飞扬,就此帖来看,水平似乎在君谟之上?!薛绍彭比较可惜,盘桓在二王门下,个人面目不明显,如果不提名入39分卷中,有点降低他的历史地位.赵佶的瘦金体和他的草书成就还算可以,虽比不上苏黄米蔡,但是在39分卷中作品份量应该是比较重的。自从《中国书法》1999年第3期看到《宋五帖考》,后来又在曹先生《抱瓮集》中读到该文,感慨时过境迁,还没有见到41《北宋名家》卷,现在该卷终于提上日程,甚感欣慰!就像该文的编辑按语所说:北宋名家,人多而事繁。本册所收八十家百余帖,其所费精力,是倍蓰于作者原主编之米芾、蔡襄二卷。 原帖由 李赫 于 2009-8-7 14:45 发表 http://www.zgsf.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一直含糊称呼为北宋名家2个分卷终于浮出水面。我想第39分卷肯定不能直接叫北宋名家卷,应该是有书家提名的分卷。苏黄米蔡的这个蔡,肯定是蔡襄,而非蔡京。书法和人品无关,清人张丑认为蔡京是奸猾之人,才把他 ...
你说得很对,仍按《中国书法全集39-蔡京蔡卞赵佶吴说(附辽金名家)》和《中国书法全集41-北宋名家》两卷编撰出版。曹先生已交稿,有少量稿件他仍在充实、修改。 北宋名家两卷及蔡京蔡卞赵佶吴说(附辽金名家)为曹宝麟先生多年研究心血,史料丰富,考证详实,订正了许多前人考证上的谬误,曹先生自己称为是一生最重要的著作。::gif88::gif
《中国书法全集39-蔡京 蔡卞 赵佶 吴说》分卷臆说
蔡京、蔡卞 都是奸臣,虽然是兄弟俩,也是互相倾轧,蔡攸是蔡京的儿子,他希望干掉蔡京取而代之。父子兄弟窝里斗,有意思哦!赵佶这个昏庸的皇帝,搞政治是不行的,当个职业书画家是个高手。吴说的品质也好不了哪儿去,他是拍蔡京马屁才当上高官的,而且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被窃了一批金石字画,大部分被吴说廉价巧取豪夺走了!所以就从道德层面看这四个人,很差劲啊,呵呵,:-)应该有薛绍彭
《中国书法全集39-蔡京 蔡卞 赵佶 薛绍彭 吴说》应该是5人合卷,薛的《上清帖》还是很有水准的。同意夷简兄所说
薛绍彭提名归入全集39集中,似不逊色。《上清连年帖》法度有余,个性不足,但是绝对是学王的佳作,又有部分书体和孙过庭,李建中接近。《晴和帖》简直神似王羲之《初月帖》,薛是学王高手,也是书奴!我最欣赏薛的《乍履危塗帖》技巧精湛,心手两忘,无意于而乃佳。该卷应该附上蔡京的次子蔡翛的作品,我只见过《致子通都监尺牍》,用笔极似宋徽宗赵佶。长子蔡攸作品,偶孤陋寡闻,没有见过。薛绍彭
余见网上书谱采访刘公,刘公已经说明39卷是蔡京、赵佶、薛绍彭、吴说的合卷。蔡襄
曹先生的蔡襄分卷中的评传《蔡襄批评》当为杰作!附辽金名家
辽名家偶才疏学浅实在没见过。金代名家到是能说上几个:金章宗,虽然完全模仿宋徽宗赵佶,作品有《女史箴图卷后跋》。张天锡有《自君帖》传世。米芾外甥王庭筠已经归入到《米芾》卷中。最有意思的是《苏轼书李太白仙诗卷跋》中金代五家:施宜生、蔡珪、蔡松年、刘沂、高穆仲书写的跋文,有学苏的,学米的,各有千秋。附辽金名家-续 呵呵
曹宝麟先生在《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说过:辽代书法没有名家,更谈不上大家。今存辽宁省博物馆的《辽圣宗哀册》还算不错。山西应县木塔的手抄佛经算得上辽代的书法真迹。至于说有名有姓的辽代名家,没听说过,除非新近的考古发掘,那真得长见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