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傅德锋

(55楼最新更新)我为什么批评沃兴华?——从曹宝麟批评刘炳森说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3: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1、你说你是酒店的客人,那么,你承认你不懂,同理,你批评沃兴华,同理,你并不懂书法,你只是一 ...
我是过客 发表于 2012-3-17 20:28


按理说,我原本是不屑于和你这样的一个马甲说事的,鉴于你不仅无知还顽固不化,甚至得寸进尺,那我不妨再说几句:
A、如果认为凡来酒店吃饭的人都不懂饮食文化,只能再次证明你的愚昧。你以为把“猪食”给人家端上来,也希望人家按菜付款?同理,我批评沃兴华,并非否定他的全部,而是说,他这次的几个“菜”的确不咋样!如果你饥不择食认为猪食就是上等菜,你非要狼吞虎咽,还要心甘情愿地买单,那“吃货”这样的桂冠你就留着自己受用好了。
  B、你以为你亲自见到的和体验过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就像小孩遇到一个谋心不良的坏人,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天天给孩子一些糖果哄骗孩子,他在孩子眼里就感觉是个“好人”,然后,孩子“听”他爸爸妈妈“说”,那是个坏人,以后别再理他。孩子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果这个孩子没爹没妈,从来没有人给他“说”,他也就没有“听”真话的机会了,那这个孩子就很有可能上了这个坏人的当。所以,提醒你千万别小看“听说”。关键还是要看说得对不对。你给沃兴华抱不平,如果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原也无可厚非,可是你不顾事实,还暗藏杀机,出言不逊,恰好也是“听”了不好的“说”的结果,是典型的传销式的洗脑成功的产物!假如你是沃的粉丝,沃也不会欣赏你如此这般的唐突与冒失!
C、要以在敦煌呆的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一个人对敦煌文化的理解,本身这个问题就很幼稚而肤浅。就像发现藏经洞的王道士那样,即便在敦煌呆一辈子,也会出于私心,剑走偏锋,做些出卖敦煌、有辱祖宗的勾当。我去过多少次,无需向你汇报,至于去敦煌干什么,那是我的自由。有什么感受一定要说出来吗?还非得让你知道?太可笑了!你以为你是谁?我的上司啊?要给你早请示晚汇报啊?::gif92::gif我从来没说过敦煌不好的话,而是有的人即便呆三年,也没有真正理解敦煌。
D、原本我的意思是说,你认为我批评沃兴华是为了扬名能够成立的话,那你替沃兴华“辩解”岂不是同样的意思?但你既然如此无礼,那我告诉你,我在书法界朋友很多,知道我的人绝不在少数。偶尔遇到点尴尬,就是脸红也罢,毕竟还有脸。而你只不过是一个捂脸的马甲!
这就是我的“逻辑”,明白人一看便知。::gif27::gif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3: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反批评,但反对攻击批评者。
SEL 发表于 2012-3-17 22:45



  非常认同。多谢关注!
发表于 2012-3-18 03: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聊几点
1、尹吉男《独自叩门》是本书,《风格与嘴脸》是其中的一篇。
2、关于沃兴华书法的讨论,大概得分清楚三个概念:水平、风格和探索。要警惕把风格趣味和前沿探索一律划为水平问题,反之亦然。我个人觉得,沃兴华书法早已不存在水平问题。
3、至于风格取向,人言言殊。你可以觉得自己的祖母和蔼慈祥,别人可能只看到了萎顿丑陋。很大程度上,个人趣味没办法探讨。更不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趣味。
4、我个人觉得沃兴华的探索还没有超出90年代左右关于“现代书法”探索的水平,大概现代书法的边界也就是那么大。
5、关于沃兴华的讨论,让我觉得,近五年来“二王书风”的盛行引领了大家对精致典雅口味的迷恋,流行程度犹如川菜,但不能说,粤菜和淮扬菜就得消失。
6、对于成名的书法家来说,当年因一时新风受捧,进而因书风转向受累,是很正常的事情。看看现在的晚会,张信哲能出来几次?书法家们幸运多了。
7、艺术家中的常青树是有的,比如张大千。但齐白石的早年和龚贤的晚年就令人感慨唏嘘。里面原因复杂,大家各自想去吧。
8、不管怎样,对于伏枥的老骥我表示由衷的尊敬。他们并不完美,但他们还在努力。这一点,甚至比大多数“八九点钟的太阳”要好多了。
9、也以此自勉。
发表于 2012-3-18 1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写的信实而客气,是给浮躁风气开出的一剂清凉散。书风浮躁的原动力无非是名利,在名利的驱使下,我们这个时代制造的书法家也是空前的多,钱钟书说过: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两三素心人议论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现在书坛上为了争市场多卖两个钱花的人,为了争说话的权利排除异己的人有没有想过,今天的行为在历史里是不是个笑话?今天在形式上的探索是不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当然有些人趋炎附势跟着大哥排队,这样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愚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0: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聊几点
1、尹吉男《独自叩门》是本书,《风格与嘴脸》是其中的一篇。
2、关于沃兴华书法的讨论,大 ...
邱才桢 发表于 2012-3-18 03:40


首先我喜欢这样的讨论。
我对沃兴华先生本人很尊重,特别是他的理论,我也经常看,吸收一些可取之处。
沃兴华先生的水平,就理论和传统临池功底而言,常人不及,这也是事实。但我主要针对是他的少字数一路的作品。我的观点是,这种探索本身还仅仅停留在探索的层面上,未必值得推广,但沃兴华先生似乎已经热衷于推广他的探索成果,这种苗头委实堪忧。因为他这一路毕竟还未能比日本人搞得那一套高明多少。探索的勇气本身并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书坛代表人物,他的探索出了问题,就免不了要面临人们的评说,这个也很正常。正如一些沃兴华先生的粉丝大概也分不清水平、风格和趣味的问题,他们可能会把某一点当做整体的水平和风格对待,哪怕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是失败的。目前这种“凡是”博导讲过的就是真理,“凡是”博导的作品就都是无可挑剔的,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必须纠正。
你的其他观点我都能接受,因为你在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思考是有益的。
尹吉男那个的确是其中的一篇文章,我系误打,就此改过。多谢提醒!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沃兴华的这几幅作品确实不太好。
可能是一种尝试。
JGL005 发表于 2012-3-18 02:44



    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多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写的信实而客气,是给浮躁风气开出的一剂清凉散。书风浮躁的原动力无非是名利,在名利的驱使下, ...
菩提无碍 发表于 2012-3-18 10:26



    现实如此,如之奈何!很多人爱和“老大”排队,不喜欢让人说真话。多谢理解和支持!
发表于 2012-3-18 11: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沃兴华先生是书法创作家中的学者。不但在书法创作上,而且在创作理论上,他是有贡献的。至少比起那些一味地高喊“二王书风”者要高明许多。他关于书法创作形式的探索与研究,虽不完全可取,但亦有不少值得借鉴与思索处。对探索,我们欢迎,而且应予最大程度的包容。但对于将书法的探索等同于作奇与搞怪,对于书法创作就是制造矛盾,书法美就是暴露矛盾,我表示反对。艺术的矛盾是通过内涵来体现的,而不主要是通过外在形式来体现的。如果将字写得离奇古怪,就等同于是制造内在矛盾,这未免有点浮浅了。沃先生不应该是如此浮浅的人。《兰亭序》的精神内涵中,处处是矛盾,但《兰亭序》从用笔、线条与风格层面,都呈现的是一种温婉与和畅之美,或说是优美,《寒食帖》就更勿用说了。
古希腊悲剧美学体现的的确是一种矛盾,但这种矛盾所体现出来的仍然是一种具有崇高感的悲剧美,而且它的悲剧美与崇高感不是通过完全的形式营构来体现的,而是以线条来表现的精神内涵,从这个程度上说,古典主义的艺术美学在中国书法、古希腊艺术乃至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上,没有本质区别(甚至三者有互相影响的地方)。但这不等同于现代视觉形式的营构。沃兴华的书法探索,我感觉大多还属于现代视觉形式的浅表层面的营构,其实说白了,就是在空间、布白与章法上做足文章,与古典的悲剧美学等等还不是一回事。书法的崇高也好,优美也好,都是通过内涵来体现的,而不是完全的外在的形式营构(虽然也通过一定的外在的形式营构来体现)。
如果有人一味地反对或全盘否定沃兴华,我要站出来支持沃兴华。如果有人一味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替沃兴华作幼稚地辩护,我要站出来反对。我想,沃兴华先生本人也会有最大的勇气来对批评他的言论予以最大程度的理解的(事实也是如此)。
包容应该包容的,批评应该批评的。这样的艺术生态才是良性的。
发表于 2012-3-18 14: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个主题很好,很关心沃兴华的未来,我想,作为一位批评人,有这样的思考是好的.至于对错,不置可否.于此,谈点感受.

知道沃兴华先生,是在99年初,那个时候,书法媒体有一批关于沃兴华先生从敦煌回来后所创作的作品和他的心路历程的信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很深的印象。我想,我是从那个时候,有了对沃兴华老师最基本的认识的印象,也是从那个时候,在我的心里,埋藏了我心中的一个梦,至今依然没有实现,虽然去年去河西走廊,依然没有去到敦煌,多少有些遗憾,或许,因为遗憾,也让我在更多的理解之后再去到敦煌,我想,这或许是好事,而这个去敦煌的梦想,我想,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而去的意义,我想,更多的是带着去朝圣心境去了,从这一点来说,我很感谢沃兴华老师,他让我知道了敦煌,更知道了敦煌的宝库,在我心中的神圣的种子。

而沃兴华先生基于敦煌遗书的探索并矢志不渝的坚持了这么多年,也经受了这么多年的诟病而义无反顾的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亦是让我辈景仰的学习的。这种精神,我想,在书法界是少有的,亦是书界的一剂强心剂,他让我知道了书法在心目中的神圣和为此终其一身的精神。我想,这总比当今所谓的二王风气,停留在口号和技法表面的浮吹,要高尚很多倍。因为他把理想贯彻到了他的创作实践中去。所以,首先要肯定他的这种探索精神。

至于其探索的成功与失败与否,我想在这个时候来谈,为时过早,也失去了学术的民主和自由风气。作为批评者来说,一味的说好与不好,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去思考,如果仅仅是表现自己的好恶,那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也有愧于作为一个批评者的普世价值和对文化进步的责任感了。

作个体创作批评来说,沃兴华先生对于敦煌遗书的探索应用于视觉,时间空间变化的尝试和实践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至于走不走得通,任由历史去评说比较好,我们去置疑他的对与错,好像有点越庖代厨了.文艺自古就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风气,我想,这一点,无论沃兴华先生的艺术创作将要走向何方,我们都应该包容,都应该正视,而不是以一已之好恶去否定,去中伤。

我曾经听过楼主所提到的沃兴华先生的创作讲座,并且叹服于不用讲稿,三个小时一气喝成的讲座,妙语连珠,精彩纷呈。而且不是现在所胃的某些书家的天马行空, 不知所云。其艺术创作与自己对理论的研究,在书坛应该已属少数了。

按说,沃兴华在八十年代就是书法创作的先锋人物,并且作为中青展评委多年,他完全不用再去劳心费力去搞什么所谓的为人诟病敦煌遗书风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完全可以就其曾经中青展评委的水平就可以坐享其成,但是他没有满足,而是继续为其理想而继续不断探索,我想,作为当代的书法创作和书法批评人来说,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而不是片面去否定,去批评,去质疑。

批评的目的是促进艺术的发展,指导艺术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批评,更需要实践的探索。对于沃兴华先生的艺术实践,我个人还是持支持的态度。他走向何方,我想批评还是为时过早,过早的评价和反对都是没有意义的,我想,他本人也会对这样的批评持一笑了之的态度。我知道沃兴华先生喜欢笑,大笑,但是其对艺术的严谨态度,我想,也是业界所少有的。

来京时间不久,对艺术圈子的理解稍有增加,批评少了,更多的是关注,希望书法圈多些健康的批评,以促进学术争鸣,也反对空泛的批评和有目的的批评以及人身攻击。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更多的实践和包容。

希望像沃兴华先生这样的探索多一些,空泛的,有目的的,为了某种利益的假大空少一些。只有这样,书法才有希望,艺术才有希望,才不辜负我们的传统艺术。

2012年3月18日
时客京华问莲堂
发表于 2012-3-19 11: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坛鲁迅,一篇非常难得的极有深度的书法批评文章,无异于为多年来充斥中国书坛的“裙带关系,体内射精”之病态现象打了一剂强心针,实在可敬!这才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如果再不产生象傅先生这样的勇士,那么,中国书法真的已到了是非颠倒,黔驴技穷的末路了!但道路依然遥远而艰难,但有人拯救,就会有希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2-23 06:48 , Processed in 0.33912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