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90|回复: 2

文脉与文格 作者:王大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6 23: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脉与文格
--------读徐叶翎书画篆刻

    齐白石生前评述自己的艺术成就时,说自己诗第一,书法第二,篆刻第三,绘画第四;其实,这是传统文人的小小狡诈,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在齐白石所擅长的各门艺术中,绘画才是真正奠定他的艺术地位、使他名垂青史的主要因素。但是他为何又将在他的艺术成就中相对比较弱的诗放在第一位呢?这大概是因为他一直担心人们老是记着他曾经做过木匠的身份,怕不把他当作文人看吧。有着“当代草圣”之誉的林散之,在去世前为自己题写的墓碑也是“诗人林散之”,将自己定位为一位诗人,而不是使他最为世人称道的书法家;为什么又会这样呢?也是为了一个原因,他更愿意被人们当做一个文人看待。这就是传统中国文人艺术家的最高追求,做一个文人,延承传统文脉。
    徐叶翎先生的艺术成就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他在篆刻、书法、绘画、文史研究等多方面都久负盛名。他的篆刻师承艺术大师朱复戡先生,上追先秦古鉨,规模秦汉,用心于明清文人篆刻。作品古朴淳厚,雄健脱俗。他善于学习,游刃于古今印章艺术之中,用字严谨,严守六书,章法稳妥,温文尔雅,刀法精湛,以黄牧甫薄刃冲削为主,清健而不失朴茂。他的篆刻体势多样,印文尤其古雅,从不以粗疏的文字入印,体现了一个有着良好传统学养的艺术家不同凡俗的思想境界。
    徐叶翎先生的书法取法广博,真、草、隶、篆皆有涉猎,尤以大篆、行草名世。他作大篆,喜临商周金文,这除了受朱复戡先生影响外,更多的是他延续传统文脉的深刻用心。他的大篆,既承袭了商周金文的朴茂奇诡,又融入了自己对墨线的理解,既古意盎然,又表现出明显的笔墨当随时代的新意。他的行草书,远接二王,融会碑帖,愈老弥新,正所谓老笔披靡而不失勃勃生机。古人云:人书俱老,这在徐叶翎先生的书法艺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徐叶翎先生的书法、篆刻以追求古意,追求古朴苍茫的为主,但是他的绘画却是追求清新雅适的格调。他追求一种传统文人的诗意表现,不计较一笔一划的得失,不以造型准确与否为能事;他追求传统水墨画的奇逸神韵,在每一笔每一划中融会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他善于观察生活,以生活情趣入画,在不经意间表达他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他的绘画,诠释了他的智慧和人生意义,再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热爱。每当他拿起画笔时,他就进入了自己的心灵世界,一个远离凡俗喧嚣浮燥的世界,他就象他笔下的那位骑驴踏雪寻梅的古人一样,心灵与自然与传统文脉交融在一起。
    在徐叶翎先生的各种艺术活动中,文史研究是花费他精力最多的一块,他研究李白、杜甫,研究自己的恩师朱复戡,并写下数以万计的文字。许多人不理解他,认为一个已入古稀之年的老人何苦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何不把不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去。这是对徐叶翎先生的曲解和不了解,是不知道在他的心目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才是他最大的心愿,才是他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
在过去,我一直以为徐叶翎先生不擅长诗词,但是在他的这本作品集中却看到了他不凡的表现,他自书的《朱老大师百年祭》和《题冯广鉴书法》二件作品,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文采。他从不称自己擅诗,这让我们再次面对那些能写几句打油诗,但连平仄、韵脚都理不清,却自命不凡的称自己为所谓诗人的人时,会对徐叶翎先生的淡泊与谦逊更多几分尊重。
    徐叶翎先生幼承庭训,深受孔孟儒家思想的熏陶。他作人、为艺都坚守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张扬,不妄言,言必有物,言必博雅。他的生活一直如一杯白水,宠辱不惊,波澜不兴,在平淡中完善着自己的艺术人生。他与人相处如一泓清泉,淋洌而沁人心扉,与他相处,如沐春风,在只言片语间缩短了心理的距离,在举手投足间缩短了年龄的距离。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徐叶翎先生,在就是我在这本作品集中读到的徐叶翎先生:一个传统文脉的延续者,一个文格高雅的智者,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者。他不稀罕什么艺术家的桂冠,他想做的只是一个坚守自我的中国传统文人。

王大中:1970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山东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东鲁印社社长 ,山东印社社员。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20: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nn518 于 2009-5-2 11:38 发表

不错的文章!作者年轻有为!支持!

谢兄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5: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先生考察银河德普集团。
100_034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6 14:30 , Processed in 3.6283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