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书法在线 门户 新闻 查看内容

【正成论坛】我转发我:关于传统的说法

2019-9-3 11:00| 发布者: 书法在线| 查看: 259| 评论: 2|原作者: 书法在线

摘要: 转发大米艺术: **讲继承“传统”,我们到底要继承什么 文 / 刘正成 **讲继承传统,却很少有人清楚,我们到底要承继什么。 写得和古人、前辈有几分神似,就是继承了吗?如果求形似、神似,不过是假以时日 ...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书法在线 2019-9-3 10:59

微信图片_20190903104754.jpg
刘正成 王维 鸟鸣涧

这就把审美标准局限在很狭窄的一个范围:这一点像不像米芾、那一划像不像颜真卿……只见枝叶,不见树林,只能局限在表面的技术层次进行审美判断。

虽然照例都有“难免遗珠之憾”的谦虚补白,但一届竞赛下来,遗失的珍珠也许比捞起的还要大、还更有价值。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我们对传统的理解,应该是多方位、立体式的,而不仅仅是看到这个字技术操作方法。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什么好?不仅仅在于它的笔墨,也在于这种笔墨的人文根基。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用一篇序文表达了他们这一群文人超逸的人生价值观念。而且,他写的这个行书,是在钟繇那个时代之后,把行书、楷书完全从隶书中独立出来。

微信图片_20190903104756.jpg
王羲之 兰亭序(局部)

还有,他写这个作品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感情的直接表达,没有把它当成艺术作品来创作。在原稿上就那么顺手勾、划,甚至留下许多不“完美”的纠错之处。正是这些不完美,记录了当时真实的思绪与情境。

等他第二天醒来,想再抄写一件完美序文的时候,时过境迁,怎么也写不出比原稿更好的了。古往今来,但凡推崇《兰亭序》这个传统的,就得把所有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对王羲之和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环境**做一个评价。这种体验才与传统靠得上边。

微信图片_20190903104758.jpg
刘正成 论清人书(局部)

同样的道理,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什么好?就是它里面的人文关怀,还有作者那种真情的投入,这才是传统的而且今天必须“补课”的审美标准。

如果我们真正想继承这个传统,那么,我们在评价作品时,就必须探究今天的书法家怎么样去表达,表达的是什么东西?而且,对这种表达的评定,就不能由几个评委粗率地在几秒钟之内做出判断。

就算闪电之间遴选出的作品的确是上上佳品,这上上佳品的内涵也不会是这样几秒钟功夫就吸收尽净了,那也太肤浅了。

微信图片_20190903104800.jpg
刘正成  步韵子彰青城山 138cm×53cm

所以,继承传统也有高明与拙劣之分。王羲之最高明的继承者有两个,一个是颜真卿,一个是苏东坡。智永虽是王羲之的后人,反倒只继承了一个躯壳,而且继承得还不好。

如果学王羲之仅学他的《集字圣教序》,就只能学到智永的技术精华。以形貌类似那一家就认为是继承了那一家,也只有书法界才会有这种浅薄和幼稚的认识误区。

传统是一种流动不息、逝者如斯和吐故纳新的活的精神,而不是某种具体的一成不变的视觉规范。

————
刘正成(1946—),四川成都人。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顾问,北京大学、中央美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
引用 鸿石 2019-9-3 17:01
如果既不改革,还要进而滥用“回归”,那就要走向艺术原始精神和理想的反面,就会“遗珠”遍地、“书匠”盛行。::gif34::gif

查看全部评论(2)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3:43 , Processed in 0.12536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