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73|回复: 0

[转帖]泰山羊氏金石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6 20: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泰山羊氏金石考
--------------------------------------------------------------------------------

http://www.guoshan.com 2003-08-18  泰山网学术频道

周郢
(泰安师专图书馆,山东泰安 271000)
  [摘 要]:泰山羊氏为汉魏六朝时期之著名望族。有关这一家族的金石文字,不但历代典籍中载录甚多,且不乏存留至今者。本文分列“羊氏铜器”、“羊氏颂铭”、“羊氏墓碑”、“羊氏造像刻经”、“羊氏墓志”五类,对历代沈传的泰山羊氏金石作一叙录。
  [关键词]:泰山;羊氏家族;金石文献
  [中图分类号]:K8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99(2001)01-0090-05
The Textual lnvestigation ot the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s and Stone Tablets About the Yangs in Mount Taishan
ZHOU Ying
(The Library of Tai'an Normal School, Tai'an, Shandong 271000,China)
Abstract: The Yangs in Mount Taishan was a distinguished family in the Han Dynasty, the Wei Dynasty and the Six Dynasties (222-509 A.D.). The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s and stone tablets about the family can be found in many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Some even remain today. In the paper, I have narrated the inscriptions and classified them into five groups, such as "bronze wares", "inscriptions of eulogy", "gravestones" , "status and inscriptions of classics" and "gravestone epitaph".
Key words: Mount Taishan; the Yangs; documents of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s and stone tablets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唐·孟浩然诗句)。泰山羊氏之金石文字,见于历代典籍之中者甚多,且许多历经硝烟与流光,存留至今,成为这一六朝甲族变迁兴衰的真实见证。 羊氏金石,或以载体,或以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其一为“羊氏铜器”,为泰山羊氏先世羊舌族之遗物;其二为“羊氏颂铭”,为历代有关羊氏人物之祠记、赞铭,中以西晋名臣羊祜之碑石最多,亦最负盛名;其三为“羊氏墓碑”,其又可析为两类,一类系墓主卒后不久刻立之石(如“羊续”、“孙夫人”诸碑),另一类系后人追立表墓之石(如明清所立羊氏墓碑);其四为“羊氏造像刻经”,羊氏世代崇佛,故今流传其造像刻经之石颇夥;其五为“羊氏墓志”,现已发现六种,均为北朝至隋代羊族人物之窆石,五出于新泰,一出于洛阳,尤具史料价值。 下面便以此类例,对历代流传的泰山羊氏金石作一叙录。
一、羊氏铜器
  ㈠羊子戈戈内(音nà)a长8.5cm,宽3.5cm,中间有一穿;援长15cm,圭锋,正反两面都有中脊;胡长6.5cm,有二长方形穿;有栏,栏上侧与援结尾处有一椭圆形小穿。胡与援之两面皆有刃。胡部正面铸有铭文“羊子止(之)造戈”五字。今人蔡如桂先生认为此戈之造型为春秋时代车战时常用之长柲(bì)戈,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形体与三门峡上村岑虢国墓出土的“虢太子元徒戈”基本相似,也与曲阜故国故城甲组墓葬出土的M115:8式戈类同,是一件春秋时铸造的兵器无疑。复据《左传》等史料,进一步推定“羊子戈”之主人,为春秋时晋国之公族羊舌氏。郢按:《说苑》称羊舌职为羊殖,说明羊舌氏可简称为羊氏。益可证“羊子戈”应为羊舌公族之遗物。
  羊子戈出土地不详,其戈最早见于清代山东潍县金石学家陈介祺著录,当始出于山东境内。蔡如桂先生认为此与羊舌后裔“徙居泰山”有关。按:羊氏于秦末迁居泰山平阳,族人携有先祖所造之戈,极有可能。如是,则羊子戈之出土地点,当在羊氏世居地——今新泰羊流附近。附此推论,待地方文献证实之。
  羊子戈现收藏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文献室。关于此戈的著录之作有清陈介祺《簠斋藏古目》(卷十一)及近人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容庚《金文编》等。今人蔡如桂有《羊子戈考》[1]。此外,近年在山东兖州嵫山出土商代铜觯,内底有“羊父辛”三字铭文,又爵的把手内有一“羊”字。考古学者或以为系泰山羊氏先世之文物。但此“羊”是否为泰山羊氏之源出,学界尚有不同意见,故其器物暂不列入。
二、羊氏颂铭
㈠《羊公碑》
  全题称《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矩平成侯羊公碑》,晋·李兴撰,刻立于西晋永兴年间。其碑记羊祜居朝出镇,德高行恭、泽被江汉之勋业;及其卒后故吏高文、奚廉共揭贞石,刊勒盛轨之事。
  按:碑文作者李兴,字隽石,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任镇南将军刘弘参军。晋永兴间刘弘为荆州刺史,因弘初为羊祜参军,故莅郡后命李兴撰此碑记,刻立于岘山羊祜祠前。《晋书》卷八八《孝友传》中称李兴“在弘府,弘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兴俱为之文,甚有辞理”。后碣即指此文。李兴碑中所记羊祜生平事迹,颇为详备,可与《晋书·羊祜传》相互印证。
  先是羊祜卒时,襄阳父老于祜旧游处建碑立庙,《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中记:“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李兴所撰《羊公碑》刻立后,为时人所推重,遂将“堕泪碑”之名移贯此石。
  “堕泪碑”传至南齐时,一度遭到毁弃。据《南齐书·张敬儿传》载,军阀张敬儿据襄阳时,“欲移羊叔子堕泪碑,于其处立台,纲纪谏曰:‘羊太傅遗德,不宜迁动。’敬儿曰:‘太傅是谁?我不识也。”,“堕泪碑”可能在此时被毁。但过了不久,即南梁大同十年(544),“堕泪碑”又被重新竖立。并由刘之遴撰文,记重立始末,刘灵正书丹,刻于碑阴。这便是《金石录》中所著录的《梁重立羊祜碑》。宋人《集古后录》记述此碑云:“羊公‘堕泪碑’,不著撰人名氏,《襄阳耆旧录》谓李兴初撰也。梁大同十年雍州刺史以故碑阙落,命别驾从事刘伯雄撰模立此本。碑一丈一尺。”《隋书·艺文志》总集类有“《羊祜堕泪碑》一卷”,或即指此碑本。梁碑传至唐代佚失,时人李景逊重立此碑,事见《舆地碑目》。五代或宋初,岘山羊祜“堕泪碑”再次被毁,宋人《集古后录》已称碑“今不存矣”。宋景祐间,晏肃重立此碑。后复佚,元人杨廷臣再镌石立于旧址。尔后又毁于兵燹。直至明弘治四年(1491)方被重新刻立,碑文仍用李兴《羊公碑》之辞。
  《羊公碑》明重刻之石今已不存。其文录存于《全晋文》卷七十、〔乾隆〕《湖广通志》卷一—二、《襄阳府志》卷九五、《襄阳金石略》卷三、《下荆南道志》卷二四等书中,均系据明弘治碑拓著录。[2] ㈡《故太傅羊祜碑》
  晋·孙楚撰,约刻立于咸宁四年(278)[3]。其碑称颂羊祜运筹灭吴之际,虽精研军政,然兼立学校,收教化士民之功;谓其“虽泮宫之诵鲁侯,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
  按:碑作者孙楚(220?—293),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初任镇东参军,惠帝时历官冯翊太守。能诗赋,后人辑有《孙冯翊集》。
  《故太傅羊祜碑》原石久佚,碑址亦无考。其碑文录存于《全晋文》卷六十及〔嘉靖〕《莱芜县志》卷七、〔乾隆〕《新泰县志》卷十八,篇名又题为《题羊太傅碑铭》。[4] ㈢《晋太傅羊祜碑》
  晋·佚名撰,刻立于西晋时期。《水经注》卷二八《沔水》记载:“(襄阳)城南门道东有三碑:一碑是《晋太傅羊祜碑》,一碑是《镇南将军杜预碑》,一碑是《安南将军刘俨碑》,并是学生所立。”《水经注疏》于此考释云:“(熊)会贞按:羊祜、杜预皆镇襄阳,……故学生俱为立碑,而俨不见于史传。此三碑欧阳(指欧阳修《集古录》)皆不著录,盖已佚。”[5] 《晋太傅羊祜碑》原石久佚,其碑文未见典册录存。或有可能即孙楚《故太傅羊祜碑》,待考。 ㈣《羊侯祠石幢题刻》
  宋·王洙等撰,刻立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题刻分为两部分,一段为《襄阳复羊侯祠帖》,系庆历七年襄阳太守王洙奏请复建岘山羊侯祠之往复公文;一段为《岘山诗》,系王洙所作复建羊侯祠诗及时人唱和之作,作者凡十六人。 按:王洙(997—1057),字原叔,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举进士,累迁至翰林学士。著有《易传》等书。《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羊侯祠石幢》原立于湖北襄阳岘山羊侯祠内,清末尚存,今佚。碑文录存于《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七。[6] (五)《羊公祠记》
  清·姚立德撰,刻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其碑记新泰县西北有羊流店,相传为羊续故居,附近有羊祜之祖墓;乾隆癸未(1763)秋,姚氏行部过此,封树其墓,并葺道旁之羊公祠宇之事。其碑末署款为:“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三月朔日,知泰安府事仁和姚立德记,知新泰县事新建胡万吉勒石。”
  按:姚立德,字次功,号小坡,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萌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泰安府。祠记虽署姚立德之名,实出于姚氏妻兄赵一清之手笔。
  《羊公祠记》原立于新泰羊流镇羊公祠中,近代祠宇毁圮,碑石迷失。1997年重新访得,现存羊流镇政府院内。《羊公祠记》之文录存于〔乾隆〕《新泰县志》卷十八《艺文》及赵一清《东潜文稿》卷上,后者题为《重修羊太傅祖墓祠堂记》。 ㈥《羊祜传赞》
  民国·郭则沄书。是碑为《武庙历代名将传赞》之一。首题为“晋南城郡侯羊祜”。刻立于民国三十年(1941)十二月。
  按:郭则沄,字啸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民国时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羊祜传赞》立于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果子市武庙之内,与《陆逊传赞》同刻一石,今存。《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著录。[7]
  ——以上六种,皆有关羊祜之碑铭。 ㈦《石门铭》
  北魏·王远撰书,刻立于北魏永平二年(509)。铭文记述北魏梁秦二州刺史泰山羊祉重开褒斜故道之事。 按:羊祉(458—516),字灵祐,泰山梁父(今新泰西北)人。仕北魏历官平北将军。《魏书》卷八九、《北史》卷三九有传。褒斜道  为古代沟通关中与巴蜀之重要道路,羊祉出刺梁秦时,奏请对此道进行大规模整修。兴工于正始四年(507)之十月,告成于永平二年(509)之二月。工竣。梁秦典签王远撰书此铭,以纪其事。《魏书》、《北史》羊祉传均未及重开褒斜之事,斯铭可补正史之缺。
  《石门铭》原摩刻于褒谷石门之西壁(今陕西汉中市北),1970年凿迁于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铭》为古代书法名作,列为“石门十三品”之一,历代著录、研讨之作甚多,较重要者有:宋·欧阳修《后魏石门铭》(《集古录跋尾》卷四)、清·毕沅《石门铭并序》(《关中金石记》卷一)、钱大昕《石门铭跋》(《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卷二)、王昶《石门铭》(《金石萃编》卷二七)及王森文《石门碑□》、罗秀书《褒谷古迹辑略》、今人郭荣章《褒斜石门摩崖石刻研究》等。[8] ㈧《建南镇碣记》
  唐·孟简撰。刻立于唐元和十年(815)。碑记“太山谏卿”(羊士谔)贞元间官义兴(阳羡)尉,曾撰《南镇碣》之文;后孟简授浙东道,访得士谔旧本,爰磨石镌碣,并撰此记。
  按:羊士谔,字谏卿,泰山人。贞元进士,历官户部郎中。为中唐著名诗人,事具《唐才子传》卷五。孟简,字几道,德州平昌(今山东安丘)人。举进士,登宏词科,元和中累官太子宾客。所撰《建碣记》,记士谔生平十分详备,可补史传之阙。
  《建南镇碣记》原立石于义兴(今江苏宜兴南),久佚。碑文录存于《全唐文》卷六一六。[9]
三、羊氏墓碑
㈠《羊续碑》
  《魏书·地形志》泰山郡梁父县条之下载有“羊续碑”。撰书者及刻立时间均不详。
  按:羊续(142—189),字兴祖,东汉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历官南阳太守、太常。为汉末著名廉吏。《后汉书》卷三一有传。汉代梁父县故城在今新泰市天宝镇之古城村,《羊续碑》当立于此。据《泰山道里记》记羊祜城(即梁父城)东北有羊续墓。《羊续碑》或即续墓表冢之碑。因石久佚,已难确考。
㈡《孙夫人碑》
  全题称《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晋·羊迅撰,刻立于西晋泰始八年(272)。碑记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贤淑美德。文中有“夫人在羊氏,次第有□度”之语,知孙夫人之夫为泰山羊氏。碑撰书者羊迅,为孙夫人之子。
  《孙夫人碑》原立于新泰张庄,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浙江钱塘学者江凤彝访得,始为世人所知。1963年迁于泰安岱庙。
  《孙夫人碑》“笔势谨严”,被誉为“晋隶之最”,历代著录、研讨之作甚多。重要者有清·钱大昕《任城太守夫人孙氏碑跋》(《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卷三)、武億《任城太守孙夫人碑》(《授堂金石文续跋》卷一)、王昶《任城太守孙夫人碑》(《金石萃编》卷二五)、赵怀玉《晋任城夫人孙氏碑跋》(《亦有生斋集文》卷七)、何绍基(跋罗苏豀藏晋孙夫人碑旧拓本》(《东洲草堂文钞》卷八)、郭嵩焘《跋晋任城孙夫人碑后》(《养知书屋文集》卷八),民国·梁启超《晋孙夫人碑》(《饮冰室文集》卷七七)等。[10]
㈢《羊使君碑》
  全题称《兖州刺史羊使君碑》,撰书者不祥,刻立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宋人《集古录目》及《宝刻类编》著录云:“《兖州刺史羊使君碑》,不著撰书人名氏,君名缺不可见,而有其字曰灵引,太山平阳人也。为京兆王元愉长史,愉将反,君不从,见杀。诏赠兖州刺史,谥曰威。碑以熙平二年立。”
  按:羊灵引《北史》卷三九有传。其人为羊祉之弟,好法律,出任京兆王元愉长史。后元愉起兵为乱,先斩灵引。事平赠灵引为平东将军、兖州刺史。《羊使君碑》中所述灵引本末,与正史悉合。
  《羊使君碑》碑址诸书未作记录,以事理推之,当竖立于新泰羊氏族茔。其石久佚,碑文亦未见各典册录存。
㈣《羊氏先茔墓碑》
  全题称《邑侯路公表晋太傅成侯羊氏先茔墓碑》,明·徐光前撰,刻立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碑记饶阳路升令新泰后,慕古兴怀,伐宫山片石铭于三羊墓畔,曰晋太傅成侯羊公先人之墓;复为诗以吊之之事。
  按:路升,直隶饶阳(今河北饶阳)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知新泰。所作《题三羊墓》诗为今存最早之羊流题咏。徐光前,字匪获,新泰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历官直隶密云知县。所撰《羊氏先荧墓碑》亦为今存最早之羊流羊氏墓碑文。
  《羊氏先茔墓碑》原立于新泰羊流镇东三羊墓前,明末时毁;碑文著录于〔天启〕《新泰县志》卷十《艺文》中。[11]
㈤《羊太傅祖墓表》
  清·卢綋撰,刻立于清顺治七年(1650)后。碑记新泰羊流店北里许有羊太傅祖墓三冢,碑表尽圮;清庚寅岁(1650)卢綋来官新泰,求羊公遗迹,只得荒墓三冢,且守墓乏人,春秋阙祀;乃为请诸当事,求立冢户数家、祀田数十而不允;仅得于墓前竖此表石以纪其事。
  按:卢綋,字元度,湖北蕲州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顺治七年(1650)至十一年(1654)间任新泰知县。官至江南布政司参政。著有《四照堂诗文集》。
  《羊太傅祖墓表》原石立于新泰羊流镇羊氏墓前。碑石久毁,碑文录存于卢綋《四照堂文集》卷十六、〔乾隆〕《新泰县志》卷十九《艺文》。又,卢綋尚有《立羊太傅祖墓碑祭文》,盖为竖立此石而作。文载《四照堂文集》卷二一[12]
四、羊氏造像刻经
㈠《羊银光造像》
  刻立于北魏太和三年(479),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之形制。正面像高60cm,高浮雕,主佛内着僧祗支,穿褒衣博带架裟,施无畏与愿印,跣足立于莲座之上。两侧分立二菩萨,各持莲蕾、净瓶。背面有铭文,直书4行31字:“□〔维太〕和三年四月壬寅朔八日己酉,清信女佛弟子羊银光造像一躯,所愿从心。” 按:泰山羊氏世代皆崇奉释教。《北齐书》卷四三《羊烈传》载:“烈家传家业,闺门修饰,为世所称,一门女不再醮。魏太和中,于兖州造一尼寺,女寡居无子者并出家为尼,咸存戒行。”南梁·释宝唱《比丘尼传》载当时名尼僧念、竺道馨等,皆出泰山羊族。此造像的出土,又为羊族妇女崇佛提供了一条佐证。
  《羊银光造像》1983年11月出土于新泰徂徕山光华寺遗址,今存新泰市博物馆。据李静杰《教教造像碑》之著录,此石为现存最早的四种北魏造像之一。
㈡《文殊般若经碑》
  无刻立年代,碑高200cm,宽14cm。碑首中间镌一开帐式券门佛龛,龛内高浮雕一佛二侍者。龛两侧隶额“文殊”、“般若”二行四字。碑文为隶书《文殊般若经》,书法圆润端秀。
  按〔宣统〕《再续汶上县志·古迹志》著录此碑云:“太白山巅《文殊碑》,俗称钟繇书,非也。光绪初年碑亭倒塌,于碑侧露题名一行,云‘经主卫立将军东阳平太守羊中(引者按:应为‘锺’)、羊用,奉朝请羊叔子书。’然此石佛经为晋羊祜书也。地去泰安羊流店叔子故里百里而近,理亦或然。详其字体不类北魏齐周,纯系隶书变楷神气。洞口石壁上字大方六七寸许,其体亦然,神更飘逸。”所云羊氏经主,因碑石剥蚀,今可辨者惟“经主□威将军兖州东阳平太守羊锺、郡□〔功〕曹东□□邑人奉朝请羊善、邑人羊万岁”诸字(据何树瀛先生录示),其余名氏已残阙。
  关于此碑之时代,清《汶上志》断为晋羊祜书。但题名中之羊叔于结衔为“奉朝请”,此职为汉至隋时所置,羊祜各传均未载其曾官此职。故书经之羊叔于似别为一人。今人何树瀛主编之《汶上县志·文化》中考碑云:“今考‘东阳平郡’为北魏占有本境后所改,原称‘阳平郡’,南朝宋末侨置,故其碑成于北魏说似更可取。”
[13]今学界多取北朝书立之说。
  《文殊碑》原立于山东汶上县白石乡水牛山上,1973年移置汶上县文化馆。历代有关此碑的著录、考订之作有:清·洪颐煊《文殊般若经碑》(《平津读碑续记》卷一)、汪望《水牛山文殊般若经碑》 (《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卷七)等。
  此外有关泰山羊氏的佛道刻石还有费县北齐《兴圣寺造像碑》(中有“大斋主羊吉”题名)、泰山唐《鸳鸯碑·羊希复题记》、新泰唐《崇庆寺碑》(中记隋·羊彪事迹)、嵩山唐《景贤身塔记》(题“太山羊愉”撰)、泰山附近之唐《小石桥碑》(中有“大像主羊选友”等题名)等等。因诸石非专记羊氏,故此不复逐一叙录。
五、羊氏墓志
  羊族志石六种,另拟有《泰山羊氏墓志考》,此略。
参考文献:
[1]蔡如桂。单子戈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5)。
[2][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58。
[3]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4]〔清〕江乾达。〔乾隆〕新泰县志[z]。新泰:新泰史志办,1992。
[5]〔民国〕杨守敬,舷会贞.水经注破[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6]〔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7]徐自强。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8]郭荣章。褒斜石门摩岩刻石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9][清]徐松,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58。
[10]杨殿珣。石刻题跋索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1]〔明〕赵希抃。〔天启〕新泰县志[M]。新泰:天启六年刊本。
[12]〔清〕卢綋。四照堂文集[M]。康熙二年刊本。
[13]何树瀛。汶上县志[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泰山网泰山研究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14:31 , Processed in 0.1346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