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32|回复: 30

王镛寸耕堂铭砚展9月23日在京盛大开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3 23: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瞬间意义的生成 永恒的意义
寸耕堂铭砚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盛大开幕

_DSC0231.jpg



书法在线 侯勇 2017年9月23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北京杏坛美术馆、如果艺术协办的“寸耕堂铭砚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王志先生主持开幕式。

邵大箴、郎绍君、薛永年、王明明、周和平、李宝林、姜宝林、韩国臻、刘正成、吴悦石、郭石夫、郭子绪、胡抗美、何家英、卢禹舜、石开、邵建武、唐勇力、赵卫、范扬、范存刚、张陆一、李庚、牛克诚、何加林、黄惇、李刚田、崔志强、李胜洪、朱天曙、曹守娟、龙岩、于明诠、赵长刚、朱培尔、王秀玲、陈国斌、于光华、张铁林、于文江、丘挺、杭春晓、黄玄龙、胡妍妍等各界嘉宾和观众共千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李虹霖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先生在开幕式上分别致欢迎辞,随后吴洪亮先生宣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贺信,最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镛先生致答谢词。

策展人吴洪亮先生介绍:“寸耕堂铭砚展”是暨2015年“寸耕堂题跋——天赍楼藏文字瓦当六十品”学术展后的又一次大展。“君子持身之物”有所感应、视若珍宝,王镛先生在古砚的收藏、鉴赏、考释和题跋过程中,将书法、篆刻和镌工艺术融为一体。彰显作品的文化气息、“写意”的精神意趣和学术价值。故而此次铭砚展也为当代砚藏开启了新模式,树立了新标杆。

学术主持邹涛先生介绍,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王镛先生两年多来所藏的一百零一方历代古砚,还将砚铭刻于砚侧、背,并做成拓本,然后在砚拓周围题跋详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古砚收藏铭刻展。因此展现了王镛先生文学、史学、美学、工艺、书法、镌刻等综合艺术成就,意义非同寻常。“文房四宝”是传统文人文化精粹,“四宝”之中,又以“砚”为首,特别受历代文人青睐。文人将自己对砚台的赞美,写成“铭文”,通常令石工刊刻于上,谓之“砚铭”。 通过砚铭内容等可以考察砚史乃至文人雅尚,其文献意义、审美价值、艺术影响远远超过了砚台本身。王镛先生希望大家通过观看古砚、铭刻、题跋书法的同时,提高对作砚铭和题跋的关注,开阔史学、美学的文化艺术观。

《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先生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提到此次展览最少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意义是王镛先生在两年的时间内,以砚石为载体的书法篆刻精品的呈现。砚石本来就是工艺品,经过雕琢铭文,成为艺术品,它既是工艺美术,也是文化的精品,在书法艺术宝库里面增加一个新鲜的门类,王镛先生还把铭文精心的传拓出来,并进行题跋,把砚石铭文与书写结合起来,成为一批书法篆刻艺术的精品。第二,从关注文房四宝的砚台这些书法艺术材料的重要性,现在的书法创作大量使用墨汁,而忽略了工具材料在书法艺术中间的重要性,从书法史的研究,书法创作的研究到书法艺术的工具材料这样一个更深层次的研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此次展览展出了王镛先生近两年所藏一百零一方历代古砚及其亲手制作、题写的砚铭和题拓。展览同时首发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寸耕堂铭砚题跋辑》、 《寸耕堂砚丛上下辑》两部著作。

开幕式结束后共六十余位嘉宾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以展览为契机,从展览的题材到作品形式策划再到展览在当下的意义以及思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讨论。

据悉,展览将于2017年10月6日结束,欢迎各位朋友前往参观。


王镛 寸耕堂铭砚展_副本.jpg
王镛

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一九八一年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10: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640.webp (3).jpg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李虹霖先生

640.webp (4).jpg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先生


640.webp (5).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先生

640.webp (7).jpg

吴洪亮先生宣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贺信

640.webp (6).jp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镛先生致答谢词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10: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砚之维度 铭之幸福
——写在“寸耕堂铭砚展”之前




640.webp (9).jpg

按照中国人的算法,王镛先生今年七十岁了。古稀之年的王先生在我这个晚辈看来还有着清澈的眼睛与好奇的心。“退出江湖半步”的他近两年在做着一件“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事,为一百零一方古砚书写、刻制砚铭。这是已站在书法艺术高点的王镛先生新的尝试。如今大功告成 ,王先生希望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做个展览,我有幸再次受邀为先生策展,心中十分忐忑。说实话对书法我已是不敢多言,砚铭之堂奥更是不敢妄语,只能出于服务的心态做些基础的工作罢了!

     本次王镛先生的展览定名为“寸耕堂铭砚展”,是以砚为中心展开的一次“系统集成”式的多维汇聚。这里有关于古砚的学问、考据的学问、铭文的学问、书法与篆刻的学问、绘画与雕塑的学问、拓片与题跋的学问等等……因此,砚与铭所引发的对物与心、往昔与当下、时间与空间的探求,使这件旧时文人的雅事生发出许多当下的意义。这些意义中可以有信息时代里对传统文化模式的反思;有键盘时代中对书写与铭刻的反思;有数字时代内对砚田耕作的反思。然而,这或许是学者式的解读,在我与王镛先生的交流中,他并不为诸种学问与历史藩篱所累,以古砚载心,于文脉中求新痕,不过是他艺术生活的一个新游戏,只是玩得专注,玩得精彩罢了。所谓“从心所欲”是一份心境,“不逾矩”其实是一种潜在的能力!

    王镛先生如今的堂号叫 “寸耕堂”,来自他收藏的清代学者梁章钜所书的一块匾额。莫武先生考证:“寸耕”一词应是直接源于苏东坡的诗句,“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庵聊洗心。我田方寸耕不尽,何用百顷糜千金。”而此展中也有一方“寸耕砚”,砚中雕有卧牛回首,是宋砚,得于东瀛。王镛先生称:“寸耕堂主人用寸耕砚,宜乎”更有铭文:“伴我晨昏,以耕心田”。的确,铭砚如“寸耕”,“心田”耕不止,自有其中的幸福。

故而,此展应有“多维”的幸福,以及一份“从心所欲”的纪念!

吴洪亮
2017年9月20日于北京画院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10: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640.webp (7).jpg

策展人吴洪亮先生宣读范迪安院长贺信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王镛先生的“寸耕堂铭砚展”今天堪称盛大开幕,我谨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致以热烈的祝贺!因出差在外,不能出席开幕活动,但我深知书法篆刻界和美术文化界的许多朋友都期待这个展览的举办,并深深感佩王镛先生总是不断推出新的创作成果,不断树立新的学术标杆,这次展览展出了他潜心研究和刀笔耕耘的新作,让人眼界大开,为之振奋!

   “文明纪,自砚始”,中国古来有造砚、赏砚、藏砚、铭砚的深厚传统。一方小小的砚台,既是文房四宝之一,也是书写艺术和书法文化的载体。作为当代书法和篆刻大家,王镛先生对砚情有独钟,从品鉴到收藏、从研究到刊铭,贯注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珍惜之心和弘扬之志。他以砚石为精神之友,既作专家品鉴,也作研究文章,将铭砚作为一种综合的创作方式,经年累月,使铭砚作品蔚为大观,打开了我们认识传统文化一方新的天地,也超越了传统铭砚的学问范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方宇宙乾坤,而众多作品汇为一堂,更如星河象斗,光彩灿烂。

王镛先生以砚问道,把每一方砚石看成是造化生命,在他的铭文中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在为每一方砚的命名和刊铭中追寻历史、明辨身世、对话古今、抒写情怀,让人读来心胸开阔、浮想联翩。王镛先生以砚探艺,将书法和篆刻的创造才华融入砚体,无论是章法布局还是刀笔形式,都体现了创新的追求和独特的品格,让人从诗文内容到篆书刀工都获得审美经验的通感,观赏之际,兴味盎然。

概言之,在王镛先生那里,为砚刊铭就是以耕心田,每一方作品都饱含着自然与人文的内涵,也成为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方式。可以说,砚石虽小,其意大也,所以我称他的这次展览是盛大开幕。

祝展览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范迪安
2017年9月23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1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幕式现场
640.webp (8).jpg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10: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研讨会现场

mmexport1506217687567.jpg

mmexport1506217680679.jpg
640.webp (21).jpg
640.webp (22).jpg
640.webp (23).jpg
640.webp (24).jpg
640.webp (25).jpg
640.webp (26).jpg
640.webp (27).jpg
640.webp (28).jpg
640.webp (29).jpg
640.webp (30).jpg
640.webp (31).jpg
640.webp (32).jpg
640.webp (33).jpg
640.webp (34).jpg
640.webp (35).jpg
640.webp (36).jpg
640.webp (37).jpg
640.webp (38).jpg
640.webp (39).jpg
640.webp (40).jpg
640.webp (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10: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寸 耕 堂 铭 砚 展
作品欣赏




004 - 副本.jpg 004.jpg EK4A0811.jpg

寸耕硯【明】
铭文:
烏犍烏犍。一見生憐。文角花蹄。无求无怨。
伴我晨昏。以耕心田。
甲午得之东瀛。乙未铭於寸耕堂。王镛

長三0七宽一八二高四。
?村石。長方形淌池研。浅覆手,色青黑中泛微黄。池
中雕卧牛作回首状。筋骨毕现。刻工极精。
注:?村石出苏州。至清已绝採。《西清砚谱》收?村
石砚三方。均为宋砚。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10: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043.jpg EK4A0878.jpg EK4A0875.jpg

菱花砚
铭文:
花露涓涓。墨云鲜鲜。染尽薛涛八万牋。
丙申年荷月。王镛。
铭印
菱花砚  菱花堂藏   
径二四四   高六五
歙石。圆形菱花状。开环池。石色苍青。石质细密坚润。
眉子纹横贯砚堂。砚底刻叶脉纹。留双乳足。另一足以荷
柄代之。雕工精湛。
注:古以铜为镜。名菱花镜。《埤雅?释草》云。旧说。镜
谓之菱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
薛涛笺。唐代女诗人薛涛所作之彩色小幅笺纸。名著文坛。甚至官方国札亦
用之。历代皆有仿制。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10: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一蒙-2017-04-0112-10.jpg

EK4A0577.jpg

EK4A0579.jpg


香露砚【明】
铭文:
香露
清露湛。翠盖張。捧作砚。伴文房。一片
端紫贮秋光。不知荷香是墨香。
时乙未立冬。銘於垄上。王鏞。
長二00毫米宽一五五毫米髙二五毫米。
端石。随形砚。石色紫中偏赤。砚堂满佈鱼脑冻。
整砚雕为荷叶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3 20:11 , Processed in 0.2755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