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45|回复: 5

学术界“打棍子”歪风何时了--评方舟子与野鹤对簿公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31 12: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术界“打棍子”歪风何时了--评方舟子与野鹤对簿公堂

                                         
                                         宋正海
   
     11月10日的《北京青年报》以“‘学术打假卫士’讨名誉权”为标题,报导了方舟子告野鹤的官司已在西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情况。别的媒体也作了报导。看到报导,我深为感触--在学术界“打棍子”歪风的影响下方舟子与野鹤的口舌之争终于闹上了法庭。学术界内部“打棍子”、“扣帽子”之风刮了许多年了,大家从开始的不能理解到习以为常。而时至今日对簿公堂,才促使我们醒悟,歪风该停了!
一、此案由来及发展
     此案,方舟子是原告。据网上介绍: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94年创办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他对社会及学术界很多事件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评论。由于言词激烈、专点抨名人,引发广泛争论。随着他名声越来越大,一些媒体专为他开辟了方舟子学术打假专栏。
    被告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由是联合会主办的《探索与争鸣》杂志在今年第3、4、5期上连续刊载署名“野鹤”的“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的三篇系列文章。方舟子认为文章出现了大量侮辱、诽谤自己名誉和人格的内容。野鹤显然是笔名,其它情况不详。
    此案真正由来应该很早。方舟子在网上曾对多名科学工作者发难,甚至称他们的做法是“伪科学”、“反科学”“反人类”,他们的作品是“垃圾”。今年3月,野鹤发表题为“科学有禁区”文章,对方舟子一些评论提出异议,因此,方舟子自然也没放过他。可能从那时起,野鹤对方舟子开始特别关注,先后研读了方的大量文章,并对其内容和文风做了深入的探究。终于在《探索和争鸣》上揭开了野鹤八评方舟子的序幕。八评主标题为“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副标题点出方舟子的做法是“洋奴气十足的绝对真理观”、“非此即彼的‘科学小买卖’”、“科学霸权主义”等。文中称方舟子为“令人生疑的反腐英雄”、“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为辩而辩的偏执狂”、“文痞”、“假洋鬼子”等。2003年6月9日,方舟子在“新语丝”上声称要将《探索与争鸣》和野鹤告上法庭。但此次纠纷方舟子与《探索与争鸣》似达成了和解,杂志只登了三评就停止了。而后几评,野鹤只好公布在网上。从此双方阵营的争论就不断升级,最后发展成了网上互骂,所以对簿公堂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二、方舟子对学术界的言论
    (1)
方舟子的评论大都言词激烈,被一些人封为“网上鲁迅”。但另一些人深感疑惑的是鲁迅骂的大都是阶级敌人,而方舟子骂的是科学界的人。他们也是阶级敌人吗?方舟子言词激烈,以下例举一二:如,许靖华是瑞士籍华裔科学家,在国际地质学界深有影响,曾任国际沉积学会主席。他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批评主要是从古生物进化史上存在的一次次大绝灭事实否定了生物进化的渐变论。1986年,他在国外《Geology》杂志上发表了“达尔文主义的三个错误”文章。1989年,他的书《祸从天降-恐龙大绝灭之谜》,中、英文版同时出版。他在北京、上海等中国许多地方宣传自己学术新理论。方舟子在评许靖华先生的“大灭绝”时,辱骂许靖华及其理论“是一种披着科学外衣贩卖偏见的宣传手段”、是宣扬“伪科学迷信”的“精神毒药”和“宣传反进化论的伪科学邪说”。中国教育界为扩展中国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术新成果,特编辑出版了一套《新语文读本》,共36册(高中、初中、小学各12册),共708篇。在其编写手记的《科学纵横》中收入了许靖华的“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为此方舟子又撰文“不要用伪科学毒害学生--评《新语文读本》”,骂这套书的编者们“不懂科学为何物”;“不识货”....(代补)
    (2)方舟子不了解中国国情,似更不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故批驳别人的理由在学术界内部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其一:学术界的腐败问题是个很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在学术界人人清楚,也时有议论和批评,也不是只有方舟子敢说。有关领导也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但清理腐败也要讲方式方法。问题不是不能说,而是要说到点上。解决学术腐败还是一个国家法制完善、科技体制进一步改革的过程。
    其二:科学无定式,科学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有质的差异;现代科学新趋势也与近代科学有质的不同。在科学危机和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实践常不断挑战并最终突破已有知识框架以及传统体系和观念。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生态、能源、资源、灾害、人口等等问题的困扰,科学正经历从简单性探索向复杂性研究的转化。与以往的探索物质简单性为主的近代科学相比,当前科学研究对象有明显的历史性、非线性,即不可重复性。所以在学术界除了由党纪国法所惩处的制假造假行为以外,在学术探索上应有宽松的环境,不宜简单用近代科学的规范、结论和哲学理念,来划定科学和非科学。更要慎用“伪科学”、“假科学”的棍子。科学打假者应该了解科学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防止把棍子误打在科学原创性及其成果上。
    其三:学术打假自然应该,但一定要严肃认真,避免伤及无辜。方舟子不知道有多少科学家用毕生、呕心沥血来完成的科学研究,而方舟子出于无知和蛮横的一句话,也许就使别人已有的一切努力毁于一旦。论文发表、基金申请已无望。弄不好,职称、工资全泡汤。他们能不抑郁吗?方舟子知道他们的苦吗?他们当然不能象方舟子那么洒脱。方有绿卡,给别人扣帽子、打棍子后,不管别人服不服、冤不冤、痛不痛,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了。而这些科学家做为一个中国人将继续生活在这片养育过他的国土上,为国效劳。
    (3)作为一个老知识分子,我对网络不是很精通,对方舟子这位“网上鲁迅”了解不多,无法全面评价,只能就事论事。回想起来,仅两件事算是有关的或亲身经历的。但就这两件事而言,使我对方舟子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感到他批驳别人不客观、不实事求是,显露出一副无知和蛮横的形象。
    例一:方舟子说,许靖华“本专业为沉积地质学,被排斥在生物学界之外”。这实在是对地质学常识的无知。沉积地质学最基本内容之一,是研究沉积岩中的生物化石及其环境。漫长生物的进化史实主要依靠古生物学发展完成的。正因为此,有关专业全称全称为“古生物地层专业”,有关课程和教科书有称为《古生物地层学》的。方舟子的无知还表现在,他似乎根本不知道,当代对达尔文渐变论错误的纠正主要是来自古生物地层学的一系列新发现的,也就是来自他自认为的“被排斥在生物学之外”的沉积地质学。
    学术界现已公认: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中,存在着古生物的一次次大灭绝现象;大灭绝造成了古生物记录的的不连续性。籍此科学家把地质史划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进而在代下又划分成纪,如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等等。这已是常识。许靖华的大灭绝理论就是反映这一生物史上的大绝灭现象的。可方舟子不仅不了解这些科学常识,反而说有关理论是“精神毒药”、“伪科学邪说”。方舟子这样做只能在严肃的科学打假事业中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无知和蛮横形象。
    例二:蒋春暄196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长期工作在航空航天部。他着迷于数论,含辛茹苦奋斗30多年,才有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他在美国数学协会的杂志《代数·群·几何》上发表十多篇论文。主编桑蒂利不仅对蒋的成果高度评价并在国外为蒋出版了数论专著。蒋的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在国际权威杂志《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数学文摘》(ZM)得到介绍。但是在国内学术界,一些高层学者对蒋的成果坚决排斥,拒绝评审,不指出错误所在,就说其成果是“垃圾纸”等。据我们了解,自《科技日报》介绍蒋春暄成果,特别自“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几次讨论“蒋春暄现象”后,数学界人士对蒋的成果不再明确表态。为此我们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令人深思的蒋春暄现象”一文,意在推动对蒋的成果的评审。没想到方舟子在SOHU网开辟的“方舟子打假”专栏中竟将蒋春暄的数论成果作为打假专栏的第1号。方舟子先生是学生物化学的,数论想必不精通。那凭什么说蒋的数论成果是假科学呢?目前学术界正翘首盼望对蒋的成果有个评价。那方先生是否应该不辜负大家期望,向大家公布蒋的数论假在什么地方?错又错在那一步上?不然,只凭自己是“打假专家”之名,诬陷别人几十年的心血结晶是要承担道德谴责的,由此造成广泛的恶劣影响,更要负法律责任的。
三、野鹤对此案的态度
    通过读野鹤的“八评”,可以看出他在哲学方面的功底颇深、在科学知识上了解面很广,思维逻辑极为缜密。对方舟子的言论的批驳有理有据,引经据典,似无懈可击。更有意思的是他的文风也是咄咄逼人的。但与方文明显也有区别,即野鹤文章中缺少方舟子文章中那种无知和蛮横的成分。方舟子说“野鹤恶意污蔑和诽谤”,那也是方舟子污蔑和诽谤在先,野鹤只是据理力争、以牙还牙。
    野鹤曾对方舟子可能状告他一事发表评论:“因为我对他的揭露和批判是全面的,一旦对簿公堂,必然涉及所有曾受到过他攻击、谩骂、诽谤的人和事,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从原告变成被告。他的告状声明,不过是一种威吓、要挟的战术,无非是想堵住我和所有要进一步揭露他的人的嘴。”我们至今不了解野鹤是何许人。但从方舟子对许靖华、蒋春暄的成果的无知而又蛮横批判看,我们认为野鹤的预见是有一定道理的。学术讨论打嘴仗,难免过激失言。我们要提醒方舟子先生,对簿公堂不仅有害团结,而且有可能招来更多的苦主算帐。这会更多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和蛮横,进而也有损自己的形象。
四、“打棍子”的由来及造成的后果。
     野鹤说过:他之所以有兴趣研究“方舟子现象”
,首先是因为它的独特,同时又是时代的产物。我借他之言想说:方舟子与野鹤对簿公堂也是一种不正常现象的必然产物。那就是学术界存在已久的“打棍子”、“扣帽子”的歪风。此风源远流长,但恶性发作于文革,文革后,拨乱反正,此风收敛,但近年又越刮越盛。某些科学工作者利用他们的地位,面对重大创新科学研究,不了解也不顾事实,一味地“打棍子”。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已少有自由空间。这些人管得太宽了。中国已是法制社会,谁犯法自有法律去制裁。何必在科学界里充当“大法官”。
五、反思
     通过“方舟子与野鹤对簿公堂”这件事,不难看出学术界
    “打棍子”的歪风该停了。否则它不仅影响了学术界的正常秩序,而且将严重制约中国学术发展的脚步。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每位科学工作者难道不应对此案进行深刻的反思。难道不应该重新看一看这一段历史,进行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行动,以此来涤荡科学界的这一歪风邪气,重新养成一种开诚布公、态度严谨、就事论事的百家争鸣的好风气。
    面对学术界“伪科学”、“假科学”棍子满天飞。我又想,“伪科学”、“假科学”究竟有没有认定标准。不然,今天我骂你搞“伪科学”。明天,你又骂过来。今年我办个打假网站,那我就是“打假英雄”。明年,你又办个“批伪专栏”,那你就是“批伪先锋”。这不是乱成一团了吗?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为了有效阻止这股打棍子歪风,清明学术界讨论、研究的和谐空气,促进科学原始创新,我们建议如下:
    (1)有争议的学术事件,应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解决。只要不是学术制假造假,就不能随便给别人扣“伪科学”、“假科学”帽子。
    (2)对“打假网站”“打假专栏”要规范,要有严格的批准程序和资格审查。不可随便冠名“学术打假”。对每一批评事件,应拿出真凭实据,就事论事。有关部门应就此类情况以文字形式规定出来:学术上的制假造假的认定应通过官方或半官方(本专业学会)确认才行。
    (3)如纯属学术观点不同,绝不可以冠于“伪科学”、“假科学”等。由此造成恶劣后果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载《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第4期]
********************************************************************************
蒋春暄被《科学时报》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科普新闻人物”
> [引自科学网首页<<科普<<特别报道<<当前页(2003-12-19 10:33:08)]
> 这“十大科普新闻人物”是:
> 张召忠:伊拉克不相信“专家”?
> 曾光:被SARS“撞了一下腰”
> 王晋康:一场“生死平衡”之战
> 杨焕明:心中永远的痛
> 李希光:“困在网中央”
> 叶永烈:科幻人物成为通讯品牌
> 马晓年:“性”该怎样看
> 高耀洁:民间防艾第一人
> 蒋春暄:期待揭晓的“一道谜题”
> 谭浩强:计算机教育专家成为科普明星
> 对蒋春暄的具体介绍:
>   作为一名知名度较高的业余数学爱好者,蒋春暄和他的研究成果一直以来都争议颇多。今年7月3日,国内某知名媒体发表了一篇题为《令人深思的“蒋春暄现象”》的文章,使其再度成为了一个争论的热点。
  这篇文章介绍说,从事航天研究工作的蒋春暄工程师因对数论极感兴趣,自1973年以来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数论,经过30年的奋斗,已在数论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用自己创立的全新的数学方法,解决了世界公认的包括费马大定理与哥德巴赫猜想等几大数学难题,然而他在国内数学界却遭到长期冷落,而在美国却受到某些专家的高度评价,而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是令人深思的。
  蒋春暄在国内受到冷落,“一些权威称蒋春暄的研究成果只是一堆‘垃圾纸’,蒋研究数论是一个‘想蹬着自行车上月球的人’”,而美国的数学家、《代数·群·几何》杂志主编桑蒂利却说“您是新理论的领袖”、“我想借此机会对您工作的历史性的潜在价值表示极大的赞赏”。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也使人们对此事件产生了关注,而更多人则对桑蒂利与《代数·群·几何》的专业与权威性提出了质疑。
  究竟是数学界忽视了蒋春暄的研究成果,还是他的研究根本没有价值,在许多公众眼中,这将是他们期待揭晓的一道谜题。
发表于 2004-1-31 13: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界“打棍子”歪风何时了--评方舟子与野鹤对簿公堂

又是方舟子,他是"真出名"了..
伪科学不可留,这样的歪风邪气,更应该及时打掉!
发表于 2004-1-31 13: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界“打棍子”歪风何时了--评方舟子与野鹤对簿公堂

一篇好文章!
发表于 2004-2-1 19: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界“打棍子”歪风何时了--评方舟子与野鹤对簿公堂

流氓科学!
发表于 2004-7-21 14: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界“打棍子”歪风何时了--评方舟子与野鹤对簿公堂

标题:朱门弟子:质疑方舟子——并附朱苏力门下学生一览表(1999-2003)
作者:【格瓦日 】 发帖时间:2004-07-20 22:12:41     
发言内容:
标 题: 质疑方舟子——并附朱苏力门下学生一览表(1999-2003)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Mon Jul 19 14:00:39 2004), 本站(ytht.net)
方舟子先生:
您好。我是朱苏力指导的今年6月毕业的博士生侯猛。
看了你昨天发的“北大法学院诚信危机”,文中特别提到
“今天见到老翔找来的北大法学院公布的资料,不由有一种被朱教授愚弄的感觉:原来朱教授所谓‘仅仅认识,但不熟悉’的在校应届毕业的北大法律硕士,就是他本人指导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艾佳慧,也就是最终通过复试被录取继续跟朱教授读博的那位。朱教授为什么要坚称自己指导的硕士毕业生艾佳慧不算熟人呢?不知在法学上对‘熟人’是否别有定义?”
就这一点我想提出异议。
(至于招生过程中的问题,我不清楚,所以不能提出异议,我仅仅就我知道的情况做一个说明)
不能否认的是,艾佳慧论文的指导老师是朱苏力。但是,艾佳慧是法律硕士。也许您不是很清楚国内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制度的区别,法律硕士只是最后在毕业写论文的时候才会找指导老师;而法学硕士是在入学一开始就确定导师的,而且是全程指导。也正因如此,法学教育领域里面的常识是,谈到导师一般是指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的导师(这一点,就会引起法律硕士的不满,但事实的确如此)。法律硕士的导师只能算是论文的指导老师。
上面仅仅就法学教育制度设置而言,再从朱老师指导的学生而言,由于我是2001年入北大(本科和硕士就读于中南政法学院),因此,我所认识朱老师的学生仅仅从2001年还在学校读书的弟子算起。
1999法学博士: 滕 彪 许志永
2000法学博士: 成 凡 崔 华
2001法学博士: 侯 猛
2002法学博士 :王 蓓 凌 斌 刘 中
2003法学博士: 李国庆 沈 明
1999法学硕士 :王 晴
2000法学硕士 :彭 盎
2001法学硕士 :吴航斌 邓友平 艾 飞 李 晨
2002法学硕士 :赵玮玮 陆华强 刘彩玲
2003法学硕士 :牛 悦 李薇薇
我们和朱老师的主要联系方式是每周在他办公室举行的学术讨论会(seminar)以及每学期开学和学期结束的聚餐(大多数都是朱老师请客)。而这些活动仅仅限于朱苏力指导的法学硕士生和法学博士生参加,从来也不可能邀请还是法律硕士生的艾佳慧参加,也就是说,我们包括朱苏力从未通过师门的活动和她有过任何联系。也正因如此,至少在2004年她博士录取之前,我们从来也不可能认为艾佳慧是朱门弟子。
就我本人而言,我也是在2004年4、5月份左右,才由别人在北大校园里将艾佳慧指给我看,告诉我说这就是苏力今年招的博士生。之前我并不认识此人,没有任何来往,但听说过,她的论文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我相信我们师门的大多数人也不认识此人。
至于朱老师是不是和她很熟,我相信朱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撒谎,也没有必要撒谎。我们朱门弟子和朱老师之间的交往都基本上遵循“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基本上也不愿意主动去“求”朱老师,期望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朱老师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也比较谨慎,以朱老师现在的地位,很多人去找他多是带有一定动机的,所以,朱老师也不会轻易和别人很熟。所以,网上有人怀疑朱老师说和艾佳慧不是很熟是在撒谎,这种怀疑可以理解,但大可不必。
此外,朱老师所说的今年毕业的法学硕士毕业生没能进入复试,指的根本不是艾佳慧,而是上面2001级四位法学硕士其中之一(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这里不予点名)。我的这位师妹上个月遇到我的时候,还对朱老师招收艾佳慧表示十分不理解,而且最后毕业聚餐的时候也没有出席。 就熟悉程度而言,朱老师对我这位师妹较之艾佳慧更熟悉。
以上数言,仅仅是作为长期和朱老师交往的学生的亲身感受。我的目的只是想说明,很多东西并不是如网上所流传的那样,批评的话大家都会说,但是很多时候只有你亲自去了解才能获得真实的情况,而负责任的判断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做出。
祝好。
北大法学院2001级法学理论博士 侯 猛
2004年7月19日

发表于 2004-9-19 00: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界“打棍子”歪风何时了--评方舟子与野鹤对簿公堂

下面引用由刘正成2004/01/31 01:50pm 发表的内容:
一篇好文章!
赞成!
此等邪风,既是主观上本性的必然,又是客观上体制的使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3:47 , Processed in 0.1877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