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87|回复: 1

[转帖]裘锡圭先生著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5 2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裘锡圭先生著述

■ 研究方向  
1 1965.9-1991.7 文字学
2 1988.9-2002.2 古文字学
3 1986.9-2001.7. 考古资料与先秦秦汉古籍整理
4 1986.9-2001.7 金文选读
5 1993.9-1994.2 甲骨学
■ 主要专著  
代表专著:
1,《文字学概要》,自撰,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版,1991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及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4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已在台湾出繁体字版,并已被译成英文、韩文。
2,《古代文史研究新探》,自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6,
3,《古文字论集》,自撰,中华书局,1992.8,1995年获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裘锡圭自选集》,自撰,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7,
5,《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自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0,
其他专著:
1,《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自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0
2,《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参加编写,文物出版社,1980
3,《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参加编写,文物出版社,1985
4,《曾侯乙墓》(上),第五章第六节、附录一、二,文物出版社,1989
5,《望山楚简》,释文与考释部分,中华书局,1995.6
6,《江陵望山沙塚楚墓》,附录二 望山1、2号竹简释文与考释,文物出版社,1996年4月
7,《尹湾汉墓简牍》,参加编写,中华书局,1997.9
8,《郭店楚墓竹简》,校订、注释中“按语”部分,文物出版社,1998.5(此书获2000年国家图书奖)
■ 主要论文  
代表论文:
1,《释“?”》,自撰,《古文字学论集初编》,1983,
2,《释殷虚卜辞中的“?”“?”等字》,自撰,《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1993.10,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奖二等奖
3,《战国货币考(十二篇)》,自撰,《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8.2,1986年获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论文一等奖,1987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4,《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古籍的重要性》,自撰,《中国社会科学》,1980.5,
5,《谈谈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自撰,《中国语文》,1979.6
其他论文:
《〈论衡〉札记》,自撰,《文史》5辑,1978,
《说“弜”》,自撰,《古文字研究》1辑,1979,
《说“宦皇帝”》,自撰,《文史》6辑,1979,
《说“遇负杖入保者息”》,自撰,《文史》6辑,1979,
《说“河海不择细流”》,自撰,《文史》7辑,1979,
《“畀”字补释》,自撰,北大中文系《语言学论丛》六辑,1980,
《释“柲”》(附:释“弋”),自撰,《古文字研究》3辑,1980,
《甲骨文考释(八篇)》,自撰,《古文字研究》4辑,1980,
《释“勿”“发”》,自撰,《中国语文研究》2期,1981,
《论“历组卜辞”的时代》,自撰,《古文字研究》6辑,1981,
《说“薄土”》,自撰,《文史》11辑,1981,
《汉简零拾》,自撰,《文史》12辑,1981,
《昭明镜铭文中的“忽穆”》,自撰,《文史》12辑,1981,
《读书札记三则》(《“祭禽”解》、《说“食”》、《说“索我于枯鱼之肆》),自撰,萧兵主编《淮阴师专活页文史丛刊》110号,1981,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解》,自撰,《文史》11辑,1981,
《〈洛诰〉“其作周匹休”新解》,自撰,《文史》12辑,1981,
《〈战国策〉“触詟说赵太后”章中的错字》,自撰,《文史》15辑,1982,
《说卜辞的焚巫尪与作土龙》,自撰,《甲骨文与殷商史》一辑,1983,
《卜辞“異”字和诗、书里的“式”字》,自撰,《中国语言学报》第1期,1983,
《说?簋的两个地名--“棫林”和“胡”》,自撰,《考古与文物》丛刊《古文字论集》(一),1983,
《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三篇》,自撰,《古文字研究》10辑,1983,
《〈章太炎年谱长编〉补》引文标点琐议,自撰,《文史》23辑,1984,
《甲骨卜辞中所见的逆祀》,自撰,《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
《释殷墟甲骨文里的“远”“?”(迩)及有关诸字》,自撰,《古文字研究》12辑,1985,
《说“喦”“严”》,自撰,《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集》(下),1986,
《释“求”》,自撰,《古文字研究》15辑,1986,
《马王堆三号汉墓“养生方”简文释读琐议》,自撰,《湖南考古辑刊》四集,1987,
《王国维全集》书信卷在编次标点等方面的问题,自撰,《古籍整理与研究》2辑,1987,
《谈谈孙诒让的〈契文举例〉》,自撰,《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增刊《孙诒让纪年论文集》,1988,
《对〈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一文的评论的答复》,自撰,Early China 14,1989,
《从殷墟甲骨卜辞看殷人对白马的重视》,自撰,《殷墟博物苑苑刊》创刊号,1989,
《说甲骨卜辞中“戠”字的一种用法》,自撰,《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89,
《释“建”》,自撰,《古文字研究》17辑,1989,
《释殷墟卜辞中与建筑有关的两个词--“门塾”与“?”》,自撰,《出土文献研究续集》,1989,
《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农业》,自撰,《农史研究》八辑,农业出版社,1989,
《古文字释读三则》(第三则),自撰,《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
《古文字释读三则》(前二则),自撰,《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
王毓铨《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附录一《裘锡圭先生来函》,自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诸侯之旅”等印考释》,自撰,《文物研究》6辑,黄山书社,1990,
《释“无终”》,自撰,古文字学术讨论会论文,1990,又收入《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
《西周铜器铭文中的“履”》,自撰,《甲骨文与殷商史》三辑,1991,
《甲骨缀合拾遗》,自撰,《古文字研究》18辑,1992,
《殷墟甲骨文字考释(七篇)》,自撰,《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自撰,《文史》35期,1992,
《释“贾”》,自撰,,1992.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九届讨论会论文,
《释西周甲骨文的“?”字》,自撰,《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编集,1997,
《殷墟甲骨文“彗”字补说》,自撰,饶宗颐主编《华学》第2辑,1997,
《读〈战国纵横家书释文注释〉札记》,自撰,《文史》36辑,1992(节选),
《谈谈清末学者利用金文校勘〈尚书〉的一个重要发现》,自撰,《古籍整理与研究》4辑,1989,
《论“揜函”-并释甲骨文“橹”字》,自撰,饶宗颐主编《华学》第1辑,1995,
《四十年来发现的简帛古籍对传世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要),自撰,台北《汉学研究通讯》15卷1期,1996,
《研究古代中国手稿的方法》,自撰,《古代中国》(Early China11-12),1985-1987(马几道Gilbert L. Mattos译成英文),
《〈辞源〉修订本在注反切方面的一些问题》,自撰,深大《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1986,
《古文字学》,自撰,《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
《甲骨文编》,自撰,《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
《甲骨文字释林》,自撰,《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
《甲骨卜辞》,自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1988,
《铜器铭文》,自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1988,
《殷周古文字中的正体和俗体(日译)》,自撰,《シンホヅウム中国古文字と殷周文化》,东方书店,1989,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自撰,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史》(一),1989,
《释词两则(释“拉杂”、释“涉猎”),自撰,《王力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
《谈谈同源字典》,自撰,纪念王力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讨论会,1990,《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说文解字〉与出土古文字》,自撰,《说文解字研究》(一),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
《注意培养正确使用汉语汉字的能力》,自撰,齐宝惠、陈建龙编《学者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究竟是不是文字--谈谈我国新石器时代使用的符号》,自撰,《文物天地》,1993.2(参看《专家笔谈丁公遗址出土陶文·裘锡圭》,《考古》1993.4),
《古文献中读为“设”的“埶”及其与“执”互讹之例》,自撰,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东方文化》Volume ⅩⅩⅩⅤⅠ,1998 Numbers1 and 2,
《唐墓出土的双陆盘》,自撰,《文史》12辑,1981,
《说鈚、榼、椑榼》,自撰,《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总13、14期,1989,
《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后佚书与“道法家”(兼论<心术上><白心>为慎到田骈学派作品)》,自撰,《中国哲学》2辑,1980,
《战国时代社会性质试探》,自撰,《中国古史论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啬夫初探》,自撰,《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
《关于商代的宗族组织与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自撰,《文史》17辑,1983,
《甲骨卜辞中所见的“田”“牧”“卫”等职官的研究--兼论“侯”“甸”“男”“卫”等几种诸侯的起源》,自撰,《文史》19辑,1983,
《杀首子解》,自撰,《中国文化》第9辑,三联书店,1994,
《寒食与改火-介子推焚死传说研究》,自撰,《中国文化》总2期,1990,
《说“仆庸”》,自撰,《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上册,巴蜀书社,1990,
《稷下道家精气说的研究》,自撰,《道家文化研究》2辑,1992,
《孙诒让》,自撰,《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
《于省吾》,自撰,《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并非〈黄帝四经〉》,自撰,《道家文化研究》第3辑,,
《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前言,自撰,《清华文丛》之五,清华大学出版社,,
《说殷墟卜辞的“奠”--试论商人处置服属者的一种方法》,自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4本第3分,,
《我和古文字研究》,自撰,张世林编《学林春秋》三编下册,朝华出版社,,
《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与朱德熙合作,《文物》,,
《战国时代的?和秦汉时代的“半”》,与朱德熙合作,《文史》8辑,,
《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考释补正》,与朱德熙合作,《文史》10辑,,
《七十年代出土的秦汉简册和帛书》,与朱德熙合作,《语文研究》,,
《安阳后岗圆形葬坑性质的讨论》,自撰,《考古》,,
《甲骨文中所见之商代五刑--并释“?”“剢”二字》,自撰,《考古》,,
《纳西象形文字》,自撰,《文字改革》,,
《“锡朕文考臣自厥工”解》,自撰,《考古》,,
《“□侯获巢”鼎铭补释》,自撰,《考古》,,
《战国文字研究(六种)》,与朱德熙合作,《考古学报》,,
《读〈安阳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辞〉》,自撰,《考古》,,
《关于侯马盟书的几点补释》,与朱德熙合作,《文物》,,
《信阳楚简考释(五篇)》,与朱德熙合作,《考古学报》,1973.1,
《人民群众是汉字的创造者和改革者》,自撰,《光明日报》,1973.10.25,
《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与朱德熙合作,《文物》,1973.12,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谈关于古隶的一些问题》,自撰,《考古》,1974.1,
《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考释》,自撰,《文物》,1974.7.,
《说“玄衣朱??”--兼释甲骨文“虣”字》,自撰,《文物》,1976.12,
《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自撰,《中国语文》,1978.3,
《说“??白大师武”》,自撰,《考古》,1978.5,
《关于郢大府铜量》,自撰,《文物》,1978.12,
《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与朱德熙合作,《文物》,1979.1,
《新发现的居延汉简的几个问题》,自撰,《中国史研究》,1979.4,
《解放以来古文字资料的发现和整理》,自撰,《文物》,1979.4,
《殷虚甲骨文研究概说》,自撰,《中学语文教学》,1979.6,
《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自撰,《文物》,1979.7,
《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释“庸”“丰”“鞀”》(附:释“万”),自撰,《中华文史论丛》,1980.2.,
《战国文字中的“市”》,自撰,《考古学报》,1980.3,
《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文释文说明》,与李家浩合作,《音乐研究》,1981.1,
《关于新出甘露二年御史书》,自撰,《考古与文物》,1981.1.,
《读考古发掘所得文字资料笔记(一)》,自撰,人文杂志,1981.2.,
《谈谈地下材料在先秦秦汉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作用》,自撰,《古籍整理出版简报》,1981.6.,
《〈睡虎地秦墓竹简〉注释商榷》(一)(二),自撰,《文史》12辑,1981.9.,
《〈武功县出土平安君鼎〉读后记》,自撰,《考古与文物》,1982.2,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自撰,《人文杂志》,1982.2.-1983.4.,
《读古书要注意考古资料》,自撰,《电大文科园地》,1984.7.,
《汉字的性质》,自撰,《中国语文》,1985.1,
《〈辞源〉〈辞海〉注音商榷》,自撰,《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5,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自撰,《语文导报》,1985.10,
《文字职务的分化》,自撰,王问渔主编《训诂学的研究与应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4,
《阅读古籍要重视考古资料》,自撰,《文史知识》,1986.6,
《再谈甘露二年御史书》,自撰,《考古与文物》,1987.1.,
《读〈小屯南地甲骨〉》,自撰,《书品》,1987.3,
《漆“面罩”应称“秘器”》,自撰,《文物》,1987.7,
《鋞与桱桯》,自撰,《文物》,1987.9,
《马王堆医书释读琐议》,自撰,《湖南中医学院学报》七卷四集,1987.10.,
《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与朱德熙合作,《光明日报》,1987.11.5③,
《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自撰,《中国语文》,1988.1.(英译文见 Early China 14、1989),
《说金文“引”字的虚词用法》,自撰,《古汉语研究》,1988.1,
《“廪人”别解》,自撰,《人文杂志》,1988.1.,
《战国平阳刀币考》,与李家浩合作,《中国钱币》,1988.2,
《说字小记》,自撰,《北京师院学报》,1988.2,
《浅谈玺印文字的研究》(内容兼及秦汉),自撰,《中国文物报》,1989.1.20③,
《四十年来文字学研究的回顾》,自撰,《语文建设》,1989.3.,
《王利器<新语校注>》(书评),自撰,《东方文化》第28卷,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刊行,1990.1.,
《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上)(下),自撰,《书品》,1990.1&1990.2,
《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自撰,《中原文物》,1990.3.,
《再谈古文字中的“去”声》,自撰,《汉字文化》,1991.2,
《谈谈辨释汉简文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自撰,《江汉考古》,1991.4.,
《关于〈小屯南地甲骨〉的讨论----答萧楠同志》,自撰,《汉字文化》,1992.1,
《读古书要注意字的古义》,自撰,《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1,
《古玺印考释四篇》,自撰,《文博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3.,
《安国旧藏<秦泰山刻石>宋拓本真伪辨》(节选自《秦汉时代的字体》),自撰,《中国书法》,1992.3.,
《史墙盘铭解释》,自撰,《文物》,1978.3,又载《西周微氏家族青铜器群研究》,文物出版社,1992.6.,
《甲骨文字特殊书写习惯对甲骨文考释的影响举例》,自撰,《安阳殷墟笔会论文选》,1984;又载《古文字论集》、1992.8.,
《释南方名》(原为《甲骨文字考释(续)之一》,自撰,《古文字论集》,1992.8.,
《说“以”》(原为《甲骨文字考释(续)之一》,自撰,《古文字论集》,1992.8.,
《释“弘”“强”》(原为《甲骨文字考释(续)之一》,自撰,《古文字论集》,1992.8.,
《说“?”》(原为《甲骨文字考释(续)之一》,自撰,《古文字论集》,1992.8.,
《殷墟卜辞所见石甲兔甲即阳甲说》,自撰,《古文字论集》,1992.8.,
《甲骨文中重文和合文重复偏旁的省略》(原为《甲骨文字考释(八篇)》之一,自撰,载《古文字研究》第4辑),《古文字论集》,1992.8.,
《再谈甲骨文中重文的省略》(原为《甲骨文字考释(续)之一》,自撰,《古文字论集》,1992.8.,
《“司马闻”“闻司马”考》,自撰,《古文字论集》,1992.8.,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读后记》,自撰,《古文字论集》,1992.8.,
《吴大澂》,自撰,吉常宏等编《中国古代语言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0,
《谈曾侯乙墓钟磬铭文中的几个字》,与李家浩合作,1988年武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国际交流·曾侯乙编钟专题”讨论会论文,载湖北博物馆《曾侯乙编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11,
王慎行《古文字与殷周文明》序,自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2.,
《<珍秦斋古印展>释文》,自撰,,1993.2.,
《一句至少被误解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常用的话--“予取予求”》,自撰,《古汉语研究》,1993.2,
《秦汉时代的字体》,自撰,《中国书法全集》卷7“秦汉刻石一”,荣宝斋,1993.3,
《考释古文字之方法》,自撰,裘锡圭演讲、刘雪妹整理,《甲骨文论文集》,台中甲骨文学会丛刊之六,1993.4,
《是原始文字还是符号(记者武勤英访裘锡圭)》,自撰,《光明日报》,1993.4.26日6版,
《释“衍”、“侃”》,自撰,台湾师大国文系·中国文字学会主办《鲁实先先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3.6,
《读〈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自撰,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1993.6,
《朱德熙先生在古文字学方面的贡献》,自撰,《朱德熙先生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1993.7,
《怀念我敬爱的朱德熙先生》,自撰,《朱德熙先生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1993.7,
《读简帛文字资料札记》,自撰,《简牍研究》第一辑,法律出版社,1993.10,
古越阁《商周青铜兵器》序,自撰,台北古越阁发行,1993.11,
《关于晋侯铜器铭文的几个问题》,自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2,
《甲骨文》,自撰,《神州学人》,1994.7(总第53.),
《浅说汉字文化圈内的汉字异形的问题》,自撰,韩国汉字讨论会论文,1994.8,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问题》,自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1,
《谈谈汉字整理工作中可以参考的某些历史经验》,自撰,《语文建设》,1987.2,又载《现代汉字规范化问题》,语文出版社,1995.4,
《从纯文字学角度看简化字》,自撰,《语文建设》,1991.2,又载《现代汉字规范化问题》,语文出版社,1995.4,
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序,自撰,岳鹿书社,1995.4.,
《金石收藏家的斋名与其藏品》,自撰,《文物天地》,1995.6,
《也谈子犯编钟》,自撰,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3卷5期(总149期),1995.8,
《不要以不误为误-语文琐议之一》,自撰,《中国教育报》,1995.10.7③,
《关于子犯编钟的排次及其它问题》,自撰,《中国文物报》,1995.10.8③,
《〈墨经〉“佴”“?”“廉”“令”四条校释》,自撰,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第三卷,1995.12,
《殷墟甲骨文在文字学上的重要性》,自撰,韩国中国古文字学会编《古文字学论集第一辑·甲骨学特集》,1995.12.,
《积极慎重地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建设》,自撰,《语文建设》,1996.2,
《从文字学角度看殷墟甲骨文的复杂性》,自撰,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校中国学研究所《中国学研究》第10辑,1996.8.,
《帛书<要>篇释文校记》,自撰,北大哲学系暨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香港道教学院主办“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1996.8.11-16,
《战国文字释读二则》,自撰,《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9,
《读汉简札记》,自撰,《简牍研究》第二辑,法律出版社,1996.9,
《董作宾--为刘梦溪主编的近代学术名著丛书董作宾卷而作》,自撰,收入《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0,
《〈稷下道家精气说的研究〉补正》,自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华夏文明与传世藏书》(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题为《“道”“德”溯源(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1,
《从几件周代铜器铭文看宗法制度下的所有制》,自撰,《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1,
《贝、钱、币-杂谈古代货币制度对语言文字的影响(为北京电视台教育节目部作)》,自撰,,1996.12,
《研究古代文化应该有训诂常识》,自撰,《人民政协报》,1997.2.24③,
《晋侯苏钟笔谈》,自撰,《文物》,1997.3,
《从出土文字资料看秦和西汉时代官有农田的经营》,自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会议论文集之四《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之整合研究》,1997.7,
《简帛古籍的用字方法是校读传世先秦秦汉古籍的重要根据》,自撰,《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
《“佐子”应读为“嗟子”》,自撰,《文物》,1998.3,
《说“格物”--以先秦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自撰,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8;又收入《释中国》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
《释?》,自撰,载《容庚先生百年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4.,
《诅楚文“亚驼”考》,自撰,《文物》,1998.4.,
《甲骨文中的见与视》,自撰,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8.5,
《谈谈“成白”刀》,自撰,中国钱币学会编《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5,
《以郭店<老子>简为例谈谈古文字的考释》,自撰,美国达慕思大学郭店老子国际研讨会发言稿,1998.5.;又见《中国哲学》第21辑,
《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字学》,与沈培合写,《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
《殷墟甲骨文考释四篇》,自撰,李学勤、吴中杰、祝敏申主编《海上论丛》(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7.,
施谢捷《吴越文字汇编》序,自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
《论殷墟卜辞“多毓”之“毓”》,自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9,
《西周粮田考》,自撰,《周秦文化研究》,《周秦文化研究》编委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11;又收入《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中心编辑组编,科学出版社,1998.11,
《田章简补释》,自撰,《简帛研究》第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2,
《<神乌傅>初探》,自撰,《文物》,1997.1(修订本见连云港市博物馆等编《尹湾汉墓简牍综论》,科学出版社,1999.2),
《汉简中所见韩朋故事的新资料》,自撰,《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沂南阳都故城铜斧应为西汉遗物》,自撰,《文物》,1999.5,
《郭店〈老子〉简初探》,自撰,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郭店楚简”专号)第十七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8,
《释“厄”》,自撰,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1999.8.20日至23日,
《蔡哲茂〈甲骨缀合集〉》序,自撰,乐学书局有限公司,1999.9,
《古文字研究五十年》,与陈剑合 ,《中国教育报》(该文发表时只署了裘一人之名),1999.9.28⑦,
王作新《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序,自撰,武汉出版社,1999.10,
《何琳仪〈古币丛考〉读后记》,自撰,《中国文物报》,1999.11.17③,
《关于殷墟卜辞中的所谓“廿祀”和“廿司”》,自撰,《文物》,1999.12,
《中国出土简帛古籍在文献学上的重要意义》,自撰,(日本)中国出土资料研究会《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三号,1999;又载《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2.(后者稍有增补),
《中国出土简帛古籍在文献学上的重要意义》,自撰,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3号,1999;又载《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2,
《说“?凡有疾”》,自撰,《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11998.5.;《郭店简与儒学研究》(《中国哲学》第21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
《以郭店〈老子〉简为例谈谈古文字考释》(资料摘要),自撰,达慕思会议论文,,
《〈关于殷墟卜辞中的所谓“廿祀”和“廿司”〉追记》,自撰,《文物》,2000.2,
《释“木月”“林月”》,自撰,《古文字研究》第20辑,中华书局,2000.3,
《不合时宜的感想》,自撰,《北京大学校刊》(中文系系庆专刊),2000.3.31⑥,
《纠正我在郭店〈老子〉简释读中的一个错误--关于"绝伪弃诈"》,自撰,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1999.10.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5,
《中国古典学重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自撰,《郭店楚简の思想史的研究》第四卷,“古典学の再構築”东京大学郭店楚简研究会编,2000.6.1,
《中国古典学重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自撰,《郭店楚简の思想史的研究》第四卷,“古典学の再構築”东京大学郭店楚简研究会编,2000.6.1,
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序,自撰,中华书局,2000.1;又见《书品》2000.6,
《〈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释——兼论〈太一生水〉的分章问题》,自撰,《古文字研究》第22辑,安徽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中华书局,2000.7;《郭店楚简の思想史的研究》第四卷,“古典学の再構築”东京大学郭店楚简研究会编,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思想文化学研究室,2000.6.1,
《推动古文字学发展的当务之急》,自撰,《学术史与方法学的省思》(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0.12,
《“东夏”解》,自撰,《庆祝王元化教授八十岁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我与唐兰先生的渊源》,自撰,《中国文物报》,2001.2.14⑤,
《古音学与古文字学的密切关系》,自撰,“海峡两岸汉语史研讨会”论文,北京社科院,2001.6.4-5,
《先秦古书中的钱币名称》,自撰,首届中国先秦货币研讨会论文,山西太原,2001.6.20-24,
《从殷墟卜辞的“王占曰”说到上古汉语的宵谈对转》,自撰,《中国语文》,2002.1,
《关于〈孔子诗论〉》,自撰,《国际简帛研究通讯》Vol 2 No.3,2002.1.;《经学今诠三编》(《中国哲学》第二十四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4.,
《从一组卜辞看殷历月的长度和大小月的配置》,自撰,《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
■ 学术交流  
1,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汉字学等,1982.9-1983.3
2,日本东京参加读卖新闻社和东方书店主办的公开学术讨论会,主讲人之一,1987.1
3,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中心,秦汉简帛研究,1992.5
4,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远东系,访问研究,1992.6
5,台北中研院史语所,访问研究,1993.7
6,台北中研院史语所,访问研究,1995.1
7,日本大阪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访问研究,1995.2
8,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与《说文解字》古文字资料与古代文学,1998.2-7
9,美国芝加哥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2000.11
转自http://chinese.pku.edu.cn/cacca/teacher.asp?action=view&tid=15
 楼主| 发表于 2004-1-5 23: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裘锡圭先生著述

裘錫圭先生論著目錄
甲骨文類
《甲骨文中所見之商代五刑--並釋“ ”“剢”二字》,《考古》1961.2
《讀〈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考古》1972.5
《殷虛甲骨文研究概說》,《中學語文教學》1979.6
《說“ ”》,《古文字研究》1輯,1979
《甲骨文中的幾種樂器名稱--釋“庸”“豐”“鞀”》(附:釋“万”),《中華文史論叢》1980年2期
《“畀”字補釋》,北大中文系《語言學論叢》六輯,1980
《釋“柲”》(附:釋“弋”),《古文字研究》3輯,1980
《甲骨文考釋(八篇)》,《古文字研究》4輯,1980
《釋“勿”“發”》,《中國語文研究》2期,1981
《論“歷組卜辭”的時代》,《古文字研究》6輯,1981
《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甲骨文與殷商史》一輯,1983
《釋“ ”》,《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中文大學編輯,1983
《卜辭“異”字和詩、書裏的“式”字》,《中國語言學報》第1期,1983
《甲骨文字特殊書寫習慣對甲骨文考釋的影響舉例》,1984年安陽“殷墟筆會”論文,收入《安陽殷墟筆會論文選》(1984年10月油印本);又載《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甲骨卜辭中所見的逆祀》,《出土文獻研究》,1985
《釋殷墟甲骨文裏的“遠”“ ”(邇)及有關諸字》,《古文字研究》12輯,1985
《說“喦”“嚴”》,《中華文史論叢》增刊《語言文字研究專集》(下),1986
《釋“求”》,《古文字研究》15輯,1986
《甲骨綴合拾遺》,1986年古文字學術討論會,《古文字研究》18輯,1992
《讀〈小屯南地甲骨〉》,《書品》1987.3
《釋“木月”“林月”》,1988年古文字學術討論會論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中華書局2000年3月。
《談談孫詒讓的〈契文舉例〉》,《溫州師範學院學報》1988年增刊《孫詒讓紀念論文集》
《關於殷墟卜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中國語文》1988年1期(英譯文見 Early China 14,1989)
《對〈關於殷墟卜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一文的評論的答復》,Early China 14,1989
《從殷墟甲骨卜辭看殷人對白馬的重視》,《殷墟博物苑苑刊》創刊號,1989
《說甲骨卜辭中“戠”字的一種用法》,《語言文字學術論文集》,知識出版社,1989
《釋殷墟卜辭中與建築有關的兩個詞—“門塾”與“ ”》,《出土文獻研究續集》,1989
《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農史研究》八輯,農業出版社,1989
《殷墟甲骨文字考釋(七篇)》,《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1
《評〈殷墟甲骨刻辭類纂〉》(上)(下),《書品》1990.1&1990.2
《釋殷墟卜辭中的“卒”和“ ”》,《中原文物》1990年3期
《關於〈小屯南地甲骨〉的討論----答蕭楠同志》,《漢字文化》1992.1
《評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文史》35期,1992
《釋南方名》(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說“以”》(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釋“弘”“強”》(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說“ ”》(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殷墟卜辭所見石甲兔甲即陽甲說》,《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再談甲骨文中重文的省略》(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釋“衍”、“侃”》,臺灣師大國文系·中國文字學會主辦《魯實先先生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3.6
《釋殷虛卜辭中的“ ”“ ”等字》,《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集,1993.10
《甲骨文》,《神州學人》1994.7(總第53期)
《論殷墟卜辭“多毓”之“毓”》,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1995(偃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9
《從文字學角度看殷墟甲骨文的複雜性》,韓國淑明女子大學校中國學研究所《中國學研究》第10輯,1996年8月
《釋西周甲骨文的“ ”字》,《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集,1997
《殷墟甲骨文“彗”字補說》,饒宗頤主編《華學》第2輯,1997
《甲骨文中的見與視》,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 .5.10
《殷墟甲骨文考釋四篇》,李學勤、吳中傑、祝敏申主編《海上論叢》(二),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關於殷墟卜辭中的所謂“廿祀”和“廿司”》,《文物》1999年第12期。
《〈關於殷墟卜辭中的所謂“廿祀”和“廿司”〉追記》,《文物》2000年第2期。
《釋“厄”》,1999年安陽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會議論文,1999年8月20日至23日,安陽;《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王宇信、宋鎮豪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3
《說“ 凡有疾”》,《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1期。
《从殷墟卜辞的“王占曰”说到上古汉语的宵谈对转》,裘锡圭,《中国语文》2002.1
《从一组卜辞看殷历月的长度和大小月的配置》,《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
《释“尌”》,裘锡圭,《龙宇纯先生七秩晋五寿庆论文集》,台北:学生书局,2002.11
銅器銘文類
《“錫朕文考臣自厥工”解》,《考古》1963年5期
《“□侯獲巢”鼎銘補釋》,《考古》1966年2期
《說“玄衣朱襮 ”--兼釋甲骨文“虣”字》,《文物》1976.12
《史牆盤銘解釋》,《文物》1978.3;《西周微氏家族青銅器群研究》,文物出版社,1992年6月
《說“ 白大師武”》,《考古》1978.5
《說 簋的兩個地名—“棫林”和“胡”》,《考古與文物》叢刊《古文字論集》(一),1983
《說金文“引”字的虛詞用法》,《古漢語研究》1988.1
《釋“建”》,《古文字研究》17輯,1989
《釋“無終”》,1990年古文字學術討論會,收入《裘錫圭學術文化隨筆》
《古文字釋讀三則》(第三則),《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論文集》,巴蜀書社,1990
《西周銅器銘文中的“履”》,《甲骨文與殷商史》三輯,1991
《關於晉侯銅器銘文的幾個問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4.2
《釋 》,1994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十屆討論會論文,載《容庚先生百年紀念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也談子犯編鐘》,臺北《故宮文物月刊》13卷5期(總149期),1995.8
《關於子犯編鐘的排次及其它問題》,《中國文物報》1995.10.8(3)
《晉侯蘇鐘筆談》,《文物》1997.3
《戎生編鐘銘文考釋》,《保利藏金——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嶺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
《XIE器探研》,《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2002.8
《應侯視工簋補釋》,裘錫圭,《文物》2002.7
《 公鼎銘文考釋》,載《 公盨》,線裝書局,2002.10;又載《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第6期
戰國文字類
《戰國貨幣考(十二篇)》,《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78.2
《關於郢大府銅量》,《文物》1978.12
《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文物》1979.7
《戰國文字中的“市”》,《考古學報》1980.3
《隨縣曾侯乙墓鍾磬銘文釋文說明》(與李家浩合作),《音樂研究》1981.1
《〈武功縣出土平安君鼎〉讀後記》,《考古與文物》1982.2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古文字研究》10輯,1983年
《戰國平陽刀幣考》(與李家浩合作),《中國錢幣》1988.2
《談曾侯乙墓鐘磬銘文中的幾個字》(與李家浩合作),1988年武漢“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國際交流·曾侯乙編鐘專題”討論會論文,載湖北博物館《曾侯乙編鐘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11
《淺談璽印文字的研究》(內容兼及秦漢),《中國文物報》1989年1.20(3)
《古文字釋讀三則》(前二則),《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論文集》,巴蜀書社,1990
《王毓銓〈中國古代貨幣的起源和發展〉附錄一〈裘錫圭先生來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諸侯之旅”等印考釋》,《文物研究》6輯,黃山書社,1990
《古璽印考釋四篇》,《文博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3月
《<珍秦齋古印展>釋文》,1993年2月
《“司馬聞”“聞司馬”考》,《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釋“賈”》,1992年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討論會論文
《關於石鼓文的時代問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1
《戰國文字釋讀二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9
《詛楚文“亞駝”考》,《文物》1998年4期
《談談“成白”刀》,中國錢幣學會編《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5
《何琳儀〈古幣叢考〉讀後記》,《中國文物報》,1999年11月17日第3版
《珍秦齋藏印(秦印篇)釋文》,2000年4月。
《先秦古書中的錢幣名稱》,裘錫圭,首屆中國先秦貨幣研討會論文,山西太原,2001.6.20-24;,《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中國錢幣學會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9
秦漢金石文字類
《昭明鏡銘文中的“忽穆”》,《文史》12輯,1981
《讀考古發掘所得文字資料筆記(一)》,人文雜誌1981年2期
《“廩人”別解》,《人文雜誌》1988年1期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问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1
《诅楚文“亚驼”考》,《文物》1998年4期
簡牘帛書類
《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考釋》,《文物》1974年7期
《新發現的居延漢簡的幾個問題》,《中國史研究》1979.4
《關於新出甘露二年御史書》,《考古與文物》1981年1期
《說“薄土”》,《文史》11輯,1981
《漢簡零拾》,《文史》12輯,1981
《〈睡虎地秦墓竹簡〉注釋商榷》(一)(二),《文史》12輯,1981年9月
《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商榷》,《人文雜誌》1982年2期-1983年4期
《再談甘露二年御史書》,《考古與文物》1987年1期
《馬王堆三號漢墓“養生方”簡文釋讀瑣議》,《湖南考古輯刊》四集,1987
《馬王堆醫書釋讀瑣議》,《湖南中醫學院學報》七卷四集,1987年10月
《談談辨釋漢簡文字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江漢考古》,1991年4期
《讀〈戰國縱橫家書釋文注釋〉札記》,《文史》36輯,1992(節選)
《讀簡帛文字資料札記》,《簡帛研究》第一輯,法律出版社,1993.10
《讀漢簡札記》,《簡帛研究》第二輯,法律出版社,1996.9
《帛書<要>篇釋文校記》,北大哲學系暨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香港道教學院主辦“道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北京,1996.8.11-16,《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輯,三聯書店,2000年8月。
《<神烏傅>初探》,《文物》1997.1
《“佐子”應讀爲“嗟子”》,《文物》1998.3
《以郭店<老子>簡爲例談談古文字的考釋》,美國達慕思大學郭店老子國際研討會發言稿,《郭店老子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5月;《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21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田章簡補釋》,《簡帛研究》第三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漢簡中所見韓朋故事的新資料》,《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郭店〈老子〉簡初探》,《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郭店楚簡”專號),三聯書店,1999年8月。
《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絕僞棄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年10月武漢大學。《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中國出土簡帛古籍在文獻學上的重要意義》,《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學勤、裘錫圭:《新學問大都由於新發現——考古發現與先秦、秦漢典籍文化》,《文學遺產》,2000年第3期。
《〈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兼論〈太一生水〉的分章問題》,《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中華書局2000年7月。
《中國出土簡帛古籍在文獻學上的重要意義》,(日本)中國出土資料研究會《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三號,1999;又載《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2.(後者稍有增補)
《以郭店〈老子〉簡爲例談談古文字考釋》(資料摘要),達慕思會議論文,1998年5月;《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21輯),180-188,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按:書中題目作“以郭店〈老子〉簡爲例談談古文字的考釋”,但目錄把題目中的“的考釋”三字脫落);又載《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學苑出版社,2002.9
《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絕僞棄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年10月武漢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5
《〈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兼論〈太一生水〉的分章問題》,《古文字研究》第22輯,安徽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中華書局,2000.7;《郭店楚簡の思想史的研究》第四卷,“古典學の再構築”東京大學郭店楚簡研究會編,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思想文化學研究室,2000.6.1
《中國古典學重建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郭店楚簡の思想史的研究》第四卷,“古典學の再構築”東京大學郭店楚簡研究會編,2000.6.1;又載《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2,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4
《〈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追記,《古文字研究》第23輯,中華書局、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6
《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三則》,《上海博物館集刊》第九期,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12
裘錫圭《談談上博簡和郭店簡中的錯別字》,《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3.31-4.2,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臺北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北京·清華大學
古籍整理類
《〈論衡〉札記》,《文史》5輯,1978
《說“宦皇帝”》,《文史》6輯,1979
《說“遇負杖入保者息”》,《文史》6輯,1979
《說“河海不擇細流”》,《文史》7輯,1979
《考古發現的秦漢文字資料對於校讀古籍的重要性》,《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5期
《讀書札記三則》(《“祭禽”解》、《說“食”》、《說“索我於枯魚之肆”》),蕭兵主編《淮陰師專活頁文史叢刊》110號,1981
《“登立爲帝,孰道尚之”解》,《文史》11輯,1981
《談談地下材料在先秦秦漢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作用》,《古籍整理出版簡報》1981年6期
《〈洛誥〉“其作周匹休”新解》,《文史》12輯,1981
《〈戰國策〉“觸讋說趙太后”章中的錯字》,《文史》15輯,1982
《讀古書要注意考古資料》,《電大文科園地》1984年7月
《閱讀古籍要重視考古資料》,《文史知識》1986.6
《談談清末學者利用金文校勘〈尚書〉的一個重要發現》,《古籍整理與研究》4輯,1989
《論“揜函”-並釋甲骨文“櫓”字》,饒宗頤主編《華學》第1輯,1995
《〈墨經〉“佴”“ ”“廉”“令”四條校釋》,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國學研究》第三卷,1995.12
《王利器<新語校注>》(書評),《東方文化》第28卷,1990年第1期,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刊行
《四十年來發現的簡帛古籍對傳世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提要),臺北《漢學研究通訊》15卷1期(1996)
《簡帛古籍的用字方法是校讀傳世先秦秦漢古籍的重要根據》,《兩岸古籍整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2
《中國出土簡帛古籍在文獻學上的重要意義》,日本中國出土資料學會《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3號,1999;又載《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2
《關於〈孔子詩論〉》,《國際簡帛研究通訊》Vol 2 No.3,2002年1月;《經學今詮三編》(《中國哲學》第二十四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附:《〈章太炎年譜長編〉補》引文標點瑣議,《文史》23輯,1984
《〈王國維全集〉書信卷在編次標點等方面的問題》,《古籍整理與研究》2輯,1987
語言文字類
《納西象形文字》,《文字改革》1962.8
《從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談關於古隸的一些問題》,《考古》1974.1
《漢字形成問題的初步探索》,《中國語文》1978.3
《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中國語文》1979年6期
《解放以來古文字資料的發現和整理》,《文物》1979年4期
《漢字的性質》,《中國語文》1985.1
《辭源》《辭海》注音商榷,《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1985.5
《談談學習古文字的方法》,《語文導報》1985.10
《〈辭源〉修訂本在注反切方面的一些問題》,深大《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1986
《文字職務的分化》,王問漁主編《訓詁學的研究與應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4
《談談漢字整理工作中可以參考的某些歷史經驗》,《語文建設》1987.2,又載《現代漢字規範化問題》,語文出版社,1995.4
《說字小記》,《北京師院學報》1988.2
《古文字學》,《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
《甲骨文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
《甲骨文字釋林》,《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
《甲骨卜辭》,《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1988
《銅器銘文》,《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1988
《殷周古文字中的正體和俗體(日譯)》,《シンホヅウム中國古文字と殷周文化》東方書店,1989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古代文化史》(一),1989
《四十年來文字學研究的回顧》,《語文建設》1989年3期
《釋詞兩則(釋“拉雜”、釋“涉獵”)》,《王力先生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1990
《談談同源字典》,紀年王力先生誕辰90周年學術討論會,1990,《紀念王力先生九十誕辰文集》,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再談古文字中的“去”字》,《漢字文化》1991.2
《從純文字學角度看簡化字》,《語文建設》,1991.2,又載《現代漢字規範化問題》,語文出版社,1995.4
《〈說文解字〉與出土古文字》,《說文解字研究》(一),河南大學出版社,1991
《讀古書要注意字的古義》,《中國典籍與文化》1992.1
《秦漢時代的字體》,《中國書法全集》卷7“秦漢刻石一”,榮寶齋,1993.3
《安國舊藏<秦泰山刻石>宋拓本真僞辨》(節選自《秦漢時代的字體》),《中國書法》1992年3期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讀後記》,《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注意培養正確使用漢語漢字的能力》,齊寶惠、陳建龍編《學者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智慧》,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一句至少被誤解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常用的話—“予取予求”》,《古漢語研究》1993.2
《究竟是不是文字--談談我國新石器時代使用的符號》,《文物天地》1993.2(參看《專家筆談丁公遺址出土陶文·裘錫圭》,《考古》1993.4)
《是原始文字還是符號(記者武勤英訪裘錫圭)》,《光明日報》1993年4月26日6版
《讀〈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南京師範大學《文教資料》1993.6
《淺說漢字文化圈內的漢字異形的問題》,1994.8韓國漢字討論會文章
《不要以不誤爲誤——語文瑣議之一》,《中國教育報》1995.10.7(3)
《史記·殷本紀》譯文,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殷墟甲骨文在文字學上的重要性》,韓國中國古文字學會編《古文字學論集第一輯·甲骨學特集》,1995年12月
《積極慎重地進行現代漢語規範化建設》,《語文建設》1996.2
《研究古代文化應該有訓詁常識》,《人民政協報》1997.2.24(3)
《二十世紀的漢語文字學》(與沈培合寫),《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6
《古文字研究五十年》,《中國教育報》1999.9.28⑦
《“東夏”解》,《慶祝王元化教授八十歲論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1
《古音學與古文字學的密切關係》,裘錫圭,“海峽兩岸漢語史研討會”論文,2001.6.4-5北京社科院
《古文獻中讀爲“設”的“埶”及其與“執”互訛之例》,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東方文化》Volume ⅩⅩⅩⅤⅠ,1998 Numbers1 and 2,2002年出版
《談談“異形詞”這個術語》,《語言文字周報》第978號第4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20
《讀書札記四則》,《義守大學人文與社會學報》第一期,(臺灣)義守大學人文與社會學報編輯委員會出版,2002.9
古器物類
《唐墓出土的雙陸盤》,《文史》12輯,1981
《漆“面罩”應稱“秘器”》,《文物》1987.7
《鋞與桱 》,《文物》1987.9
《說鈚、榼、椑榼》,《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總13、14期,1989
古史及其他
《安陽後崗圓形葬坑性質的討論》,《考古》1960.6
《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後佚書與"道法家"(兼論〈心術上〉〈白心〉爲慎到田駢學派作品)》,《中國哲學》2輯,1980
《戰國時代社會性質試探》,《中國古史論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嗇夫初探》,《雲夢秦簡研究》,中華書局,1981
《關於商代的宗族組織與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的初步研究》,《文史》17輯,1983
《甲骨卜辭中所見的“田”“牧”“衛”等職官的研究--兼論“侯”“甸”“男”“衛”等幾種諸侯的起源》,《文史》19輯,1983
《殺首子解》,《中國文化》第9輯,三聯書店,1994
《寒食與改火-介子推焚死傳說研究》,《中國文化》總2期,1990
《說“僕庸”》,《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上冊,巴蜀書社,1990
《稷下道家精氣說的研究》,《道家文化研究》2輯,1992
《〈稷下道家精氣說的研究〉補正》,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華夏文明與傳世藏書》(中國國際漢學研討會論文集)(題爲《“道”“德”溯源(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11
《吳大澂》,吉常宏等編《中國古代語言學家評傳》,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10
《孫詒讓》,《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
《于省吾》,《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
《董作賓--爲劉夢溪主編的《近代學術名著叢書·董作賓卷》而作》,收入《文史叢稿-上古思想、民俗與古文字學史》,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10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並非〈黃帝四經〉》,《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1993
《朱德熙先生在古文字學方面的貢獻》,《朱德熙先生紀念文集》,語文出版社,1993.7
《懷念我敬愛的朱德熙先生》,《朱德熙先生紀念文集》,語文出版社,1993.7
《說“格物”--以先秦認識論的發展過程爲背景》,王元化主編《學術集林》卷一,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8,又收入《釋中國》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3月
《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前言,《清華文叢》之五,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說殷墟卜辭的“奠”--試論商人處置服屬者的一種方法》,《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本第3分,1993
《從幾件周代銅器銘文看宗法制度下的所有制》,《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慶壽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11
《金石收藏家的齋名與其藏品》,《文物天地》1995.6
《貝、錢、幣-雜談古代貨幣制度對語言文字的影響(爲北京電視臺教育節目部作)》,1996.12
《從出土文字資料看秦和西漢時代官有農田的經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之四《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1997.7
《西周糧田考》,1993年西安周秦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收入《周秦文化研究》,《周秦文化研究》编委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11;又收入《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中心编辑组编,科学出版社,1998.11
王慎行《古文字與殷周文明》序,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
王振華《商周青銅兵器/古越閣藏》序,1993年11月。
張湧泉《漢語俗字研究》序,岳麓書社,1995年4月
施謝捷《吳越文字彙編》序,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又刊于《文教資料》1998年第3期。
王作新《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序,武汉出版社,1999.10
《沂南阳都故城铜斧应为西汉遗物》,《文物》1999.5
《我和古文字研究》,張世林編《學林春秋》三編下冊,朝華出版社,1999
張湧泉《漢語俗字叢考》序,中華書局,2000.1;《書品》2000.6
《不合時宜的感想》,《北京大學校刊》(中文系系慶專刊)2000.3.31⑥
《推動古文字學發展的當務之急》,《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12
《我與唐蘭先生的淵源》,《中國文物報》2001.2.14⑤
《治學的三種精神》,《中國文物報》2003.2.19③“文博百家言(20)”
與朱德熙先生合作
《戰國文字研究(六種)》,《考古學報》,1972.1
《關於侯馬盟書的幾點補釋》,《文物》1972.8
《信陽楚簡考釋(五篇)》,《考古學報》1973.1
《秦始皇“書同文字”的歷史作用》,《文物》1973.11(此文末段爲編輯所加)
《戰國銅器銘文中的食官》,《文物》1973.12
《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文物》1979.1
《戰國時代的?和秦漢時代的“半”》,《文史》8輯,1980
《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考釋補正》,《文史》10輯,1980
《七十年代出土的秦漢簡冊和帛書》,《語文研究》1982.1;《中國語文研究》第6期(題爲《七十年代中國出土的秦漢簡冊和帛書》)
《評<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光明日報》1987.11.5(3)
專著
《文字學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次重印,1996年4月第三次重印;1999.12第五次重印;20001.6第七次印刷;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3月第一版,1995年4月再版;英文版,罗杰瑞、马几道译,2000年;韩文版(名为《中国文字学》),李鸿镇译,新雅社,2001年1月20日
《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6;2000.1第2次印刷
《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8
《裘錫圭自選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7
《文史叢稿-—上古思想、民俗與古文字學史》,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10
《裘錫圭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10
參加編寫
《馬王堆漢墓帛書》(壹),文物出版社,1980
《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文物出版社,1985
《曾侯乙墓》(上)(第五章第六節、附錄一、二),文物出版社,1989
《望山楚簡》,中華書局,1995.6;又見《江陵望山沙塚楚墓》中“附錄二 望山1、2號竹簡釋文與考釋”,文物出版社,1996年4月
《尹灣漢墓簡牘》,中華書局,1997.9
《郭店楚墓竹簡》(注釋中“按語”部分),文物出版社,1998.5
主编
《古文獻學基礎知識叢書》,待出
待查:《人民日報》1989.7.5評劉起釪文

此帖分类便于不同读者查看,
转自http://www.guoxue.com/bb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10:12 , Processed in 0.1428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