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16|回复: 5

《北京图书馆珍藏龙门石窟造像记拓本全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5 17: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图书馆珍藏龙门石窟造像记拓本全编》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造像记是现存石窟中保存数量最为丰富者,是龙门石窟文化艺术遗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献史料价值早已为世人所瞩目。
  北京图书馆在馆藏石刻拓本中珍藏有清和民国时期所拓龙门石刻拓本两千余种,六千余件。其中民国时期所拓《龙门全山造像记》一套保存数量最多,达两千一百余品,其次还有铁如意斋主人缪继珊专藏中龙门石刻本一千三百余品,此外还有清代著名学者顾千里、四当斋主人章钰等名家专藏中清拓龙 门石刻本精品数十件。这些藏本的总和无论在其藏本的品种数量上,还是在拓本的质量上均可称最。这次整理以民国时期所拓的《龙门全山造像记》为主,缪继珊藏本为补充,有相同副本者选用名家专藏中的精拓本。如北魏太和《慧成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选用了清咸丰时胡鼻山人藏本,拓本上有胡震、钱叔蓋等名家十三人题跋。《丘穆陵亮妻尉犀氏造像记》选用顾千里、瞿镛、丁福保递藏旧本。《惠感造像记》选用双 照楼主吴昌绶、郑斋主人沈树镛递藏本,此本后被章钰视乾嘉所拓旧本收藏。这次选择出两千零二十四品,汇辑影印出版,共计十册,以供艺术工作者、史学工作者及各界人士需要。
  该书收录时间起自北魏太和十九年,至明万历三十八年止,中间有明确纪年者近七百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北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十国、宋、明朝代为序,无纪年者分附其后。拓本下有简要的文字说明,记述拓本的题名、馆藏编号、镌刻时间、所在洞窟名称、拓本的长宽尺寸和少量的考证文字,以供读者参考。
  龙门石窟造像记是龙门石窟保存下来最翔实的石刻文字档案。它记载了龙门石窟开凿的各个时期造像人的姓氏、籍贯、造像动机与目的,是研究龙门石窟营建史和当时社会生活史的最可靠的文字资料。同时,这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为研究北魏至隋唐以来的佛教、历史、文字及书法艺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5 17: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图书馆珍藏龙门石窟造像记拓本全编》

皇皇巨著诠释龙门石窟
洋洋大观展示魏唐诸品
   
--《北京图书馆藏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拓本全编》出版问世
                                                                                                                                               唐长兴
      去年,正当我社精心编辑印制的《北京图书馆藏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拓本全编》(以下简称《全编》)即将问世的时候,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举行的第2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讨论通过了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使这套大型历史文献巨著成为龙门石窟获此殊荣的最佳献礼。
  龙门石窟位于我国著名历史都市河南省洛阳市南郊龙门山麓间,前滨伊水,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最重要石窟,它与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为全国各地造像中数量最多者,其时代上始北魏太和,下迄康熙,前后延续一千余年,其内容极为丰富。
  北京图书馆对龙门石窟石刻拓本的收集由来已久,在馆藏石刻拓本中珍藏有清和民国时期所拓龙门石窟石刻拓本两千余种,六千余件,其中民国时期所拓“龙门全山造像记”一套保存最多,达两千一百余品,其次还有铁如意斋主人缪继珊专藏中龙门石刻拓本一千三百余品,此外还有清代著名学者顾千里、四当斋主人章钰等名家专藏中清拓龙门石刻拓本精品十件。这些藏本的总和无论在其藏本的品种数量上,还是在拓本的质量上均可称最。这次整理以民国时期所拓的“龙门全山造像记”为主,缪继珊藏本为补充,有相同副本者选用名家专藏中的精拓本。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择选,共精选出2016品,汇辑出版。每张拓本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记述拓本的题名、馆藏编号、镌刻时间、所在洞窟名称、拓本的长宽尺寸和少量的考证文字,以供读者参考。
  龙门石窟造像记是龙门石窟保存下来最真实的石刻文字档案,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一、为研究洞窟的开窟年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二、为研究营造龙门石窟的管理机构提供资料;三、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些佐证,可补史之缺,证史之误,订证前人的著作;四、龙门药方洞中的药方具有重要的医学文献价值;五、为研究中国佛教史提供资料;六、为研究汉字演变和书法艺术提供资料。
  我社出版的这套《全编》,以历史朝代为序,无纪年者分附其后进行排列,汇辑成精装八开本计十册,每册均有套盒,采用进口双胶纸印刷,装帧古朴典雅,版式新颖大方,印制素雅精美。首册列有“凡例”,末册编排有“题名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检索。相信此书的出版,一定会满足中外各界学者对龙门石窟文化研究的需要。

   
转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5 17: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图书馆珍藏龙门石窟造像记拓本全编》

龙门石窟简介
  

  
      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东)与龙门山(西)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厥,史称“伊厥”。隋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面对“伊厥”而始称“龙门”。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密布在伊水两岸长达1公里的两山崖壁上,它同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断。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北魏石窟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时代窟龛约占10%。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是佛教的石刻艺术,然而古代的艺术匠师们却突破了宗教“仪轨”的束缚,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创制了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中国的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龙门山河壮丽,风景宜人,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两山翠柏与伊水相映,游览路旁的十几处泉水构成了优美的景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的佳句,今诵尤新。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和游人。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5 17: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图书馆珍藏龙门石窟造像记拓本全编》

龙门二十品
  
    神龟三年三月二十日比丘尼慈香慧政造窟记
熙平二年七月二十日齐郡王元祐造像记
正始四年安定王元燮为亡祖考妣等造释迦像记
景明四年十二月一日比丘法生为孝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
景明四年十月七日广川王祖母太妃侯氏为孙息延年造弥勒像记
景明四年八月五日邑主马振拜等卅四人造石像记
景明三年八月十八日广川五祖母太妃侯氏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弥勒像记
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弥勒像记
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邑主高树唯那解伯都卅二人造像记
景明二年九月三日云阳伯郑长猷为亡夫敬造弥勒像记
景明年间北海王太妃高氏为孙保造像记
景明年间比丘道匠造像记
太和末至正始末年邑主仇池杨大眼造石像记
太和末至正始末年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释迦像记
太和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北海王元详为母子平安造弥勒像记
太和二十二年九月十四日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石像记
太和二十年步辇郎妻一弗氏为亡夫张元祖造像记
太和十九年至二十三年都绾阙口游激校尉司马解伯达造弥勒像记
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
太和十七年景明三年五月二十七日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石像记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5 17: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图书馆珍藏龙门石窟造像记拓本全编》

龙门石窟经典洞窟
  
   
  从现存龙门石窟中的碑刻及史志记载来看,营造者有皇室、显贵、民间商会,以至平民百姓,也有少量外国佛教徒留下的作品。北魏时代的代表性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魏字洞、皇甫公窟等等。
  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而营造的。公元500年,先在靠近山顶处凿窟,由于“斩山太高,费功难就”,于正始二年(505年)“下移就平”到现在的位置。到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完成,历时约二十四年,用工八十万零二千三百六十六个。窟顶雕饰华盖,地面作莲花池状,前壁两侧的“帝后礼佛图”是当时宫廷生活、仪仗制度及佛事活动的真实写照。
  古阳洞是龙们石窟中开凿年代最早、雕刻内容最丰富的洞窟。南北两壁各雕三层佛龛,龛内有身著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的释迦像;有袒上身、下著裙、两腿交叉在狮子座前的弥勒像;有著褒衣博带袈裟的释迦和多宝二佛并坐像。大小龛像造型秀美,龛楣及佛像背光精巧富丽,并有极富变化的装饰图案和佛传纹样,属龙门石刻中的精品。金石学家、书法家所瞩目的北魏书法代表作“龙门二十品”,就有十九品在该洞。
  莲花洞由于窟顶刻一高浮雕大莲花而名,主佛为立姿的释迦牟尼像,两旁二弟子二菩萨胁侍,为释迦云游讲经说法像。
  龙门石窟唐代的代表性洞窟有奉先寺、万佛洞、潜溪寺、看经寺及大万伍佛洞等。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规模最大,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主佛卢舍那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丰颐秀目,嘴角略翘,稍含笑意,微微俯视的双眼恰同信徒们仰视的目光交会,形象既庄严雄伟又不失睿智慈祥。左侧老僧迦叶严谨持重。右侧阿难文静虔诚;文殊、普贤二菩萨身著盛装,佩带璎珞宝珠;护法天王身穿甲胄,手托宝塔,足踏地鬼,身躯壮硕,严肃镇定;金刚力士刚强威猛,袒胸赤膊,咄咄逼人。二菩萨的外侧还各有一头梳双髻、身著长裙、足登云头鞋、含睇微笑的供养人像。这组群像如众星托月,衬映出了卢舍那佛的崇高形象,充分显示了盛唐艺术的至高境界。
  万佛洞内两侧壁下的伎乐神,有的奏乐,有的起舞,裙带飘拂,形象生动。洞外的观世音菩萨像身材匀称,神态含蓄而微妙。
  东山万佛沟的西方净土变,相传为白居易捐刻,龛中的菩萨与歌舞伎乐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看经寺内的禅宗二十九祖罗汉像基本和真人等身,表现了这些佛教史中重要人物的不同经历、性格和特征。
  龙门石窟第1074窟内地面上,排列有八角形和圆形相间的浅槽。可能是当时用来存放经卷的。在宾阳洞与敬善寺区,分布有唐高宗时期雕凿的优填王像,数量居全国石窟之首。
  东山擂鼓台院内廊内有宋代理学家朱熹、清代刘鏞的真迹字碑及五十年代以来收集的零散雕刻五十余件。
  龙门石窟已经历了1500年的沧桑岁月。由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损坏严重,尤其惨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盗劫(1965年统计有800余处盗迹),完整者已不多见。1953年中央文化部批准成立了“龙门石窟保管所”,石窟得到了妥善保护。七十年代开始用新的科学技术研究病害治理并进行维修加固,修建了防雨和安全防护设施,石窟雕刻有了安全保障。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5 17: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图书馆珍藏龙门石窟造像记拓本全编》

倾听龙门石窟
  
      10月28日,站在龙门石窟的门前,第一个感觉是惊异。
  今年5月,记者也曾到过龙门石窟。当时那里的环境令人不敢恭维:骆驼粪、马粪遍地都是,“天下第一龙”的广告,将一个新造的“龙宫”硬生生推入游人的视野,小摊摆得挤挤挨挨,淹没了龙门石窟的大门,还有一个不伦不类的厕所,把“男”、“女”两字招摇得比“龙门石窟”的标志还醒目。
  如今,刚刚沿公路转过山角,两山夹峙伊河犹如天然门阙的龙门形胜就尽收眼底,那些碍眼的现代建筑,数不清的小摊,曾四处游走的骆驼、马之类,均荡然无存,石窟大门前成了一片清爽开阔的绿地。
  这一切,都是因为洛阳市正竭尽全力将龙门石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为此,洛阳拆除了大批违章建筑:龙门镇集资兴建的龙宫、环幕影城、3000多平方米的仿古建筑、东山上的洛阳市电视转播塔。连建于1934年国民党时代的伊河水文观测站也即将“缩”入地下。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宝库。进入90年代,龙门石窟附近却冒出形形色色的违章建筑,招致了来自国内外的批评。借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东风,洛阳市痛下决心,革故鼎新,8月3日,洛阳郊区魏湾村农民率先在自己的商业房顶抡起拆除违章建筑第一锤……
  为复原龙门石窟环境风貌,投入将高达1亿多元,这对于财政很不宽裕、下属8个县都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的洛阳而言,是非同小可的一件事。
  我国自1986年开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申报工作,目前全世界已经入选的552处遗产中,我国只占21处。近年来,文物大省河南的周边省份,纷纷成功入选,唯有河南一片空白。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从坦率地说,这给了河南很大的压力。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有三:一是文化或自然遗产在世界上所具备的独特的价值,二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积极性,三是该遗产相关环境的协调及对不协调状况的整治程度。面对龙门石窟周边90多处违章建筑,洛阳市政府咬紧牙关吐出一个字:拆!
  能否申报并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事实上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素质、文物保护意识和政府管理水平。洛阳市一位领导很实在地说:“如果不是这次申报,我们也不懂怎样保护文物。”而洛阳市民从深夜频频传来的沉闷的爆破声中,也忽然明白了什么是文物保护的现代意识。
  中国的五千年文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财富,也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虽然,不少地方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只是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当成招商引资的一种身份证;也有一些已经申报成功的城市,出现了违章建筑回潮现象。但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各地受到重视,毕竟给国人特别是政府管理部门,带来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文物保护意识,使人们从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视野看待我们的民族文化资源。
  龙门石窟那尊著名的卢舍那佛,以她那曼妙含蓄的微笑,昭示世人:历史是一个国家向未来前进的支点,而一个保护和珍惜自己历史的国家,是伟大的、前途光明的。
记者 卢新宁 李泓冰
1999.11.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4 07:48 , Processed in 0.1378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