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48|回复: 0

[转帖]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2 19: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
李学勤演讲
朱渊清笔记
2002年7月28-30日,由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台湾楚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上海博物馆协办的“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文是李学勤先生于7月30日下午为大会所作的精彩的总结报告。
我这不是总结,因为会议内容太丰富了。这次大会非常圆满,非常成功!我想各位与会者都会同意。因为不仅在会上有大量的发言和讨论、听到了上博馆藏楚竹书第二册的介绍,而且昨天浦江夜游的场合大家也还在讨论,热烈的气氛表明了会议的成功。会上有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许多观点,我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可以用四个“看”概况:
一,由古文字学看出土文献。
二,由战国文字研究看历史上的古文之学。
三,由出土文献看传世文献。
四,由出土文献、传世文献看中国古代文明。
  
这次研讨会最多的论文还是考释文字。这说明了出土文献的研究工作最基础的还是考释文字。考释工作是工作重心,必不可缺,不认识字是很危险的,目前考释文字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同时,这也反映了新出土文献实在太多了,当前对出土文献的研究主要还处于考释文字阶段。不能正确考释文字,建立的推论恐怕很危险,很成问题。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进一步作文字考释,认识到战国文字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发展。很高兴现在有不少带有综合性、系统性的著作出现,如最近吉林大学汤余惠教授的《战国文字编》,此前在座的何琳仪教授的《战国文字声系》也出版了。刚才又很高兴听说在座的李守奎先生的《楚文字编》也即将出版,这一系列工作为进一步研究文字提供了方便。现在依我看,还有一个工作必须做,这就是过去说的《诂林》的工作。我们还缺乏《战国文字诂林》或更集中的《楚文字诂林》的工作,因为现在的论文太多了,我不相信有人能全部看过,再加上网络世界的出现,更需要集中和整理。这方面的工作十分有必要,可以更快地推进古文字研究。
这次会议中有些很好的论文和一些很好的观点,其中一条就是从战国文字我们忽然发现了历史上的古文之学。这里说的古文之学是指西汉以来,发现孔壁古文之后,大家对古文作的一系列的研究,这一系列研究也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成果。在座的很多女士、先生的论文中多引述了《说文》中的古文、奇字,有的还引述到了正始石经的古文,有的还有一些传世隶写的古文包括比如说《切韵》中的一些材料。更多受到注意的也是现在普遍受到尊敬(这与清代、民国时期完全不同)的是《汗简》和《古文四声韵》,《汗简》和《古文四声韵》实际上是五代到北宋之间对前世的古文之学的一个最后总结。可到了北宋之后,由于青铜器金文研究地位的上升,大家目光都注意到商周古文字了,对于《汗简》和《古文四声韵》这样的古文之学就不那么重视了,甚至加以贬低了。现在我们忽然觉得其重要性了。老实说大家想想,我们今天来看战国甚至汉初的简牍帛书,实际上我们做的工作就是过去汉代孔安国、西晋束晳、荀勖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今天才体会到,他们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努力! 他们作出了多大的成绩!我们何以懂得隶定古文字,我们说“隶定”这个词,就是从传说孔安国写的《尚书序》中来的,不然我们怎么知道“隶古定”呢!我们古文字不认识的字就画一个“囗”,这种做法就是西晋学者整理《穆天子传》时采用的方法。如果没有历史上的这些前辈,我们怎么作这些事情呢?我们什么都不会!古代的古文之学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我举一例。这几天在我想一个字,《穆天子传》中有“舂山之虱”,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有个地名叫这个名字?我忽然想到,“虱”这个字应该就是“陰”,“舂山之陰”,“陰”古文字有时不写“阜”字旁,上边一个“今”字,底下与“虫”完全一样。这个“虱”字应该就是“陰”。西晋的学者认不了这个字,就把它准确地摹写下来。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全面的研究历史上有关古文字学的文献,研究前辈学者整理孔壁中经、汲冢竹书等等古文材料的有关经验,特别是注意《说文》中的古文、奇字和正始石经的很多字,正始石经在座的邱德修教授作了很多工作,正始石经的很多字可以说与楚简上的字完全一样。这些材料的重要性还有待进一步认识。
很多学者通过出土文献来看传世文献,这一点特别重要。在座的谢维扬教授特别提到重新考察古书的形成过程。古书到底怎样?我们的前辈没有看到过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古书的样子,但相反还是有很多学者在没有看到古书的情况下得到了正确的结论。特别要提出的是余嘉锡的《古书通例》,这是一部值得三复其读的好书。你可以看看余嘉锡先生在没有看到古书的情况下是怎样得出今天我们在真正的古书原本上看到的情形。所以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我们重新考虑和研究古书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很多古书中的问题。特别的我个人认为不能够用简单的“真伪”两字来评价古书。古书有些是和它原貌不同,有些成书较晚,那么这些是不是就是伪?真正是写来骗我们的,比如我在台湾看到过的《福尔摩沙》,根本没来过亚洲而写的台湾的游记,这一类现代的大骗子在我们祖先中好像不多,这是我们的荣幸。所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就会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有些新的看法认识。
最后,这次研讨会最成功的一点,是它标明了我们是要研究古代文明。我想这一点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的先人作的重要贡献,也是对整个人类作的贡献。因为我们的古代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就是多,这是一个包袱,但在历史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中国古代文明究竟有什么特点?这不仅仅是优点,也有缺点,这些方面都要通过研究,继承优点,克服缺点。科学的研究态度是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结合起来,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结合起来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就会大为不同。我很高兴地看到,这次研讨会上有许多学者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特别是有些学者已经开始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最核心的部分。我想中国古代文明最核心的、最灿烂的是它的学术,特别是哲学部分。如果我们古代没有高度发达的哲学思想,我们的文化又何以立足天地之间?!而对于这样核心的哲学思想,我们如何去研究,我们很高兴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新材料。特别我们感谢今天上海博物馆给我们介绍了上博楚竹书第二册的重要内容,这里有很多内容对我们谈的问题会大有帮助,我想我们正是前途无限!通过我们的研讨会,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最新出土文献研究的几种发展趋势,而聚焦一点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
我们感谢组织、举办和协办这次盛会的各个单位,特别是今天,我们感谢上海博物馆提供这样好的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8 21:08 , Processed in 0.1202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