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7|回复: 0

百年巨匠|刘正成谈于右任:书品和人品是中国书法审美的价值观的核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0 16: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侯勇按:3月29日,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接受《百年巨匠》书法篇摄制组的采访。深度解析了20世纪书坛大师于右任的艺术成就,生动陈述大师书法艺术魅力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下为采访实录,未经受访者审阅,此注。


640.webp.jpg


1、记者:刘老师,您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于右任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吗?

刘正成:于右任在近现代中国书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概括起来,我觉得有这么三个方面:

第一、他的草书是近现代书法风格中很重要的一个标本。中国书法发展到唐代产生一个很重要的潮流,就是楷书和草书这两种书体所反映的两种书法风格、书法流派的发展。行书、楷书从唐宋元明都是正常的发展,而草书是波浪式的发展,草书最早是从汉末张芝,然后到唐代张旭、怀素到北宋晚期的时候是黄庭坚,是几个高峰,其他人写草书都不行。苏东坡米芾的草书就不行,蔡襄的草书也不行,到了元代写草书也很少,只有一个鲜于杼,其他的草书都不太擅长。然后又延迟到明代草书又发展了,有祝允明、徐渭、王铎、傅山。整个清代草书是衰弱的,不如楷书和行书的发展。

于右任对楷书的发展,是近百年里的一个高峰,他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他所处的时代是碑学书风的时代,就是清代的乾嘉以后提倡碑学书风,到道光时期碑学书风成为主流。这期间有几个重要的书法家,比如说邓石如,他是篆书和隶书,他吸收了北碑、汉碑的影响,把当时的隶书兴起来了。接着是赵之谦的楷书,他用北魏的方法来改造了楷书,成为一个潮流。还有一个书法家是康有为,康有为用碑的写法来改造的行书的写法,树立了新的一代书法的标准。民国时期,草书这个历史任务落在了于右任身上,他的草书和张旭怀素祝允明这些草书大家最大的不一样就是用碑学书风改造成了草书,举一个例子,张旭怀素一直到王铎,他们的草书以使转为主。而于右任以魏方笔写草书,所以他的草书又具有非常古拙简练的风格。楷书的方笔用在草书里面,出现了以前的草书不一样的东西。加上它的结构也是受到了墓志的影响,它非常简洁,开了一个草书的新风气,为这个时代树立了一个新的草书艺术的标本。

第二、于右任编纂的标准草书在推动草书的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草书的识读一直是书法的一个难点。在上世纪初期,于右任觉得把草书的写法运用到我们日常的交流中间有一定难度,他就决定把草书标准化,把草书标准化写成写成千字文,让大家好认识,写起来就方便。用标准草书在文字普及,在文化普及里面起一些作用。但是它这个标准草书也受到不同的评价,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就是让大家关注草书方面,于右任编撰的标准草书起到很重大的作用。



62976b1fx85568adc2d00&690.jpg

于右任书孙中山《总理遗嘱》


第三点,于右任的书法创作对时代生活密切的关注,这一点也是超越其它书法家的地方。于右任创作的作品都是和时代的命运相关的。比如说他写的《总理遗嘱》,抗日战争时期用创作鼓励人民抗战,到了台湾,他的绝笔书,表现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情感。望大陆而不见的惆怅。在今天读来,这个诗和他的书法有非常强大的震撼力,说明书法创作所发挥非常重要的社会作这,我想这一点是其他书法家能够达到的很少。我们当下的书法创作,普遍来说都去抄唐诗宋词,我们想到一个书法家,他还能为社会生活服务,还能为时代而感慨,表达一种情感,我想于右任的创作就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了。

《中国书法全集-于右任》卷收录的最后一件作品就是《葬我于高山》横幅。我90年代末到台湾去的时候,专门去了阳明山凭吊他,一个诗人兼书法家,用他诗和书法的作品发出一个时代的声音,我觉得这种意义,我想在整个书法史上都会流传下去。

2、记者:刘老师,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于右任一生的书法创作当中大概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大概的特点是什么?


刘正成:于右任一生的书法创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北魏书风的楷书,中期的行书,晚期的标准草书。

他早期写的北魏墓志风格的的楷书与北魏的墓志达到可以乱真的程度,在这方面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中国书法全集-于右任》卷专门收录了他写的墓志,另外,《总理遗嘱》是他的楷书的代表。他写的墓志和北魏的墓志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他继承传统方面做了非常大功夫,而且是很有成就的。

后来,于在任先生又从楷书发展到行书,实际上于右任大的行书是写得最精彩的。我记得80年代在历史博物馆办了一个于右任书法展,把于右任存世的重要作品全部展了出来。其中行书对联非常精彩。可以说于右任对魏碑主要精神的传承,中期大概的行书对联是他的精品,在《中国书法全集-于右任》卷里有非常精彩的行书对联。

82于右任.jpg
《中国书法全集-于右任》卷


晚期是主要致力于标准草书的创作,晚年主要是以写草书为多,因为于右任写字是不润笔的,谁找他他就写。所以他创造了大量的比较简便的草书的作品,他把书法创作当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方式,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所以他的晚期书法和他的标准草书,作为他的最高成就,是留下了不少的精品。

3、记者:刚才你谈到魏碑,谈到了右老在保护鸳鸯七志斋,把那个事给我们讲一下。

刘正成:因为碑碑的传统就从阮元包世臣那个时代开始,从山东访碑,还有毕沅写的《关中金石记》,主要是汉碑,还有一些青铜器为主。在上个世纪初期很多人去盗墓挖墓,于右任为了保护这批国家文物,先后收集了从汉代至宋代的墓志近400余方,这些墓志均来自洛阳邙山。其中有七对夫妇的石志,于是,他给自己的书斋起了一个浪漫而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鸳鸯七志斋”,这些墓志目前保存在西安碑林,这些墓志对我们学习北魏的书法起了很重大的作用。

4、记者:于右任是前清陕西最后一个举人,他是经过旧时代那种科考的人,他那个时代考试都用馆阁体来书写的,你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馆阁体?


刘正成:书法在以前主要是为了实用,特别是在科举中间,它要习文考试。什么叫馆阁呢?就是皇帝的办事机构,就好像秘书的办公室,皇帝的御旨,大臣要向皇帝上奏章,都要通过这个地方,为了方便识读,再加上皇帝喜好的字体,就称之为管阁体。馆阁体从唐代开始最盛在明清两代。

科举考试首先对书法是有要求的,馆阁体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一律用楷书来书写你的答卷,不能破体。如果你有两个字破体了,你的卷子就废掉了。所以以前所有要走科举仕途的文人首先要练好书法。考试的卷子送到皇帝那里。皇帝当然喜欢写得比较清楚,字比较漂亮的。清代康熙皇帝就喜欢董其昌,乾隆皇帝就喜欢赵孟頫。所以馆阁体也跟着皇帝的爱好发生变化。总的来说,馆阁体书法在中国知识分子求仕途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必须要求的这么一种书法风格。

5、 记者:清末民国初的时候,碑学书风的在兴起,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碑学。


刘正成:、中国近古时期近五百年历史,发生了三个重要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明代中晚期出现了挂轴书法,明代中晚期苏州地区的房子升高以后,原来放屏风的地方就要放中堂对联。书法就开始从手上拿着欣赏带实用的艺术演变成一种纯欣赏的艺术作品,这个作品从中晚期成为主流了,所以中晚期董其昌、徐渭、王铎、傅山他们都写挂轴了,就开始寻找碑。碑的幅面很大的,它正好输入挂轴书法的书写,所以从他们山东发现汉碑,然后在洛阳发掘很多魏碑。他觉得这个字在写挂轴的时候好用,还有这个时候写挂字的时候,他就不是小笔写字,它是大笔写字。因为以前是写小字,他笔很小,那写大挂轴的时候,就不能用小字笔写,就要用大笔,大笔只能羊毫做,留下的点画的特点就不一样了。王羲之、苏东坡他们写的字点画不太一样,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就发现在山东出现的四山刻经,山东的汉碑,那种字它的点画并不是像王羲之、苏东坡这到劲道,而出现更粗矿的字。而这个粗矿的结构和用笔正好在挂轴书法上可以用。所以这个时候开始就用这个碑的方法创作,比如郑簋,伊秉绶、甚至郑板桥,他们把这些汉碑、魏碑一块写在他们的挂轴作品上。宋代明代没有人写篆书,也没有人写隶书,像苏东坡、黄庭坚他们就没有隶书、篆书,一直到清代这个时候开始写碑。这个碑是什么呢?篆书、隶书、魏碑这些是他们新的取法的范围,所以形成一种新的书写方法。所以郑簋,伊秉绶、甚至郑板桥,到邓石如、赵之谦,到康有为,按碑的书法来写挂轴作品的时候,就成为一个主流了。他们形成了一个主流的风气了,但是这个时代,包括何绍基最开始是写帖的,最后也写碑,是新的一个时代风气。古人讲文以时为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所以碑学在道光以后,一直到民国初期是这个时候,大行其道。所以我们今天把碑帖印到书上,和以前的帖大小一样的,你就会觉得这个碑的笔画这么粗糙呢?为什么?它大,而且用的工具不一样,它是羊毫,它就不如小笔写得细致。如果说你到博物馆有很明确的感觉,仔细比这个字的结构,这个点画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挂轴说法就在进步书法中间发生了第二个重大的变化。所以碑学书风也影响这个时代。
   
6、记者:历史上出了很多的书法大家,为什么能以草书传世比较少呢?


刘正成:草书就像音乐中间的交响乐一样,音乐有小提琴曲、钢琴曲,那么这个交响乐它是整部的演奏,草书就是中国书法所有技术的全部。所以草书就相当于音乐当中的交响乐一样,难度比较高,创作的完整性很难实现。也许你把节奏掌握好了,点画没搞好,点画搞好了,你的章法又没搞好,或者这个笔不对。所以草书能够做到五合而不是五乖是很难的。

历代草书传下来的精品是数量比较有限的。主要是它的难度,当然了草书还要讲性情,他跟人的行为方式,他的性格特点这个也有关系。草书从技术上要求两个字叫精熟,就是他写得很熟,因为草书相对于楷书和行书来说是另外一套文字符号,你必须把它全部掌握,如果你不掌握的话,他是没法写的,那么怎么做精呢?你从小到大就要熟悉它的字,比如我用毛笔,他们发现我手老在动,就是你经常要注意这个字的结构。


孙过庭在《书谱》中讲过一个故事,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1_140623145129_1_lit.jpg
孙过庭《书谱》

他说我就没下到他这么大的功夫,如果我有时间也下它的功夫的话,我的草书会赶上他的,所以王羲之这个书圣比草圣写得还要差一点,可见这个草书是要把人生的全部精力,把你一生的时间放在这个工作上。你看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王铎,官至吏部尚书,但是他最后希望我最终做什么呢?就是留下好书数行,我这一生要传世的,不是我的诗,不是我的事件,不是我的文章,是好书数行。所以几行字能传下去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指的就是草书。



7、   记者:都说中国书法是国粹,那么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刘正成:中国书法的魅力体现在,它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Logo,它是最高的中国文化,因为全世界都在写字,只有中国的汉字书写才叫书法,所以它有承载中国文化最大的一个魅力就是文字知识既书法知识,人在创作文字的时候,就考虑它的美,它给予了很美的一个因素。


从古代来说,古埃及也写象形文字,巴比伦的文字也有一些书写的味道,但是这个文化早在2000年以前就断裂了,而中国书法没有断裂,发展出来的这个表义文字没有变成表义文字,它的造型一直到今天,从古到今是没有改变它这个造型的方向,这种造型可以说是历史文化、审美积淀都在文字里面。比如说我们的文字语言,我们中国各个地方的方言不一样,但是汉字维系中国多民族的国家统。比如说北魏进入中原,元代蒙古人进入中原,包括清代进入中原,他们都使用汉字,而且他们这些皇族开始就喜欢中国的书法,包括李世民开始,李世民据说也有胡人血统的。就是这个书法和文字的魅力吸引了各个民族在这个文化上的传承,这个魅力可以说任何别的都做不到的,包括我们的音乐,唐代大概二十八部里面大约二十六部都是胡乐,但是文字你改变不了,到蒙古人到满族人都得认这个汉字,都以这个汉字作为我们国之瑰宝。你看乾隆皇帝在故宫里面金银珠宝有多少呢!但是它最看中的是三希,还把他的书房称作三希堂,就是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他认为他所有的财富里面,不管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最重要的就是这三件书法作品。你可以想象,他在中国传统民间的价值和地位,他的吸引力和魅力。因为在他的书法中间,他一辈子可以挂着三个帖,但是没有一幅画可以在房子里从年轻挂到老,经常挂画就要换一换,但是你有这样的书法,挂一个对联,你会挂几十年,所以他的魅力不仅反映在它的历史文化积淀里面,它的审美。所以书画书画,书还是在前面的,它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我们文化的制高点,不管你是从事什么工作都心向往之,我要把这手字写好,作为见面礼,我的社会交往,我的家里要藏一个很好的书法,作为我的传家之宝,我觉得这个魅力不仅是中国人,西方人也能感受到。

我们中国现在很多重要的,很多好的作品都是西方收藏下来,最后传入中国的,特别是日本,我们现在很多作品都是从日本买回来的,就是这个书法的魅力超出了中国的国界。我记得前几年,美国的金融家索罗斯他的儿子是索罗斯下面公司的总经理,他们一家人带着他夫人和他的儿子到我家来访问我,他的夫人就讲,他说我们索罗斯这么一个集团就收藏了很多艺术品,他们就跟洛克菲勒家族一样,他有一个牧马画廊收藏艺术品,但是他们收藏的艺术品都是西方的艺术品,美国的当代艺术,他就想开始收藏中国的艺术品,他觉得才符合东西方艺术品收藏的平衡。

以前写艺术史的话都是以西方为中心,这是一个偏向,它不是客观的,所以他们也要学习中国的艺术,艺术史,所以他们就要反问我这个书法家们,他就想把这个书法作为他们的收藏,所以我觉得这个书法的魅力,也许在西方人在看展览,因为我们1998年希拉里总统向江泽民总书记邀请到法国去办书法展,因为他很喜欢书法。我们中国书协和文化部一块,我们就在巴黎索尔邦大学办了一个现代书法展,包括像于右任的作品。来参观的人很多,西方人也许不认识这个字,他觉得这个书法的结构和线条,它的这个律动能够感动他。当时他的总统还写了一个简短的序言,他就说这个文字之美还有笔触运作之美是一个很重要的艺术享受。我想西方人他们对书法也是心向往之,我觉得他书法艺术的魅力是我们要更深刻认识到它的。

8、 记者:都说书品连着人品,于右任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在国民两党是公认的,这样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很爱国的一个人。那么他的书法里面和他的人品里面有哪些地方互相是影响的。


刘正成:书品和人品就是中国书法审美的价值观的核心。比如说我们古代的时候,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像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它的字写得美,它又符合时代的代表性,同时它的作品里面包含着精神力量,精神的价值。比如说王羲之《兰亭序》,他是对生命达观的看法,对生命和社会,他是具有他的宇宙哲学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他表达的是一个爱国主义情怀,为了保卫祖国,反映了为了国家大义的贡献,这个作品你看到了以后,不仅是看到了字,看到了一个历史故事。苏东坡的这个诗,他写了他生活的艰辛,下雨天,把柴打湿了,烟熏缭绕的,弄得满面流泪。在这个困惑中间,皇帝又不认识他,他回老家又回不去,当在这个时间,他不坠青云之志,敢于在这种环境中间生存,继续地追求理想,所以说书法作品不光是字的美,他还包含着精神力量。于右任也是是这种精神的最好继承者,他写总理遗嘱,鼓励大家为了新的中华民国,新的国家,大家要努力奋斗,它是一种号召力,而他本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追求革命,追求国家兴盛,他为了传播文化,到台湾也传播中原文化,传播书法,所以他这个人不管是他的廉洁,他为人的公正,他不谋的私利,他的这种品格用到书法上,就像他书法的坚强和简略,就是这种生活是一致的。

书法是最能够感受这个书法家的精神力量。只有字写得好,才能传达出它的感情,然后给我们一些价值观的影响。所以书品、人品是在中国很重要的。并不是说你人品好,字就写得好,不是这样的。就是苏东坡说的(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我们欣赏一个人的书法作品的时候,要看他一生的品行,如果他的人品不值得我们推崇的话,他的虽然写得好,也不贵,这个贵就是我们对它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判断。所以中国的书法为什么它是中国艺术中间的精髓,甚至是世界艺术的精髓,就是它包含了这种人文的精神因素。我们中国人对书法的审美,它的包含度,它的丰富性,其他艺术还很难跟他相提并论的。

记者:谢谢刘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2 21:05 , Processed in 0.2937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