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54|回复: 1

与研究生谈书法学习的七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9 1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研究生谈书法学习的七个问题
唐楷之 李雪沆 胡勇



1453042500922 (1).jpg


唐楷之

唐楷之

唐楷之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导师王冬龄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导师朱青生教授),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书法精英班成员。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等书法研究生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肇始,近五十年以来的飞速发展中,据2015年国家专题研究统计,在近百所高校书法专业中有75所院校、120余位硕士生导师,在艺术学、美术学、书法学、哲学、设计学五个学科和50个研究方向上开办了书法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关于书法研究生教育的课题研究刻不容缓。

早在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陆维钊先生作为首位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为我国首届书法研究生手订《教学纲要》上粗分为九大块、六十个问题,主旨体现为四个方面:其一、强调人的素质和学术性;其二是系统性;其三是因材施教;其四是师徒授受的方式。这为中国现代高等书法研究生教育开创蓝图。到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举办《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旨在凝聚群体智慧,发挥合作效应,广泛吸纳资源,对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充分的研究与讨论,为学科整体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建立必要的相关机制。其中关于书法研究生教育的议题已成为与会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议题。


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研究生教学,重中之重和焦点还是集中在书法创作问题上。“什么是书法创作?书法创作,古人没有这个提法,而今天书法创作的文化价值又受到现代人的质疑。书法艺术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强化、提升书法创作,也就是要强调创作的原创力。具有前瞻性、原创力的书法创作才是书法艺术的出路,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临帖、一味的模仿古人上。创作是高层次的艺术活动。因为创作除了传统基础之外,更看重作者对传统法度、技巧的重构和升华,同时还需要文化底蕴、个人独立的理解力和创造性等综合艺术修养,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既有传统渊源,又区别于古人与今人的独特风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1]


针对当前研究生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其核心体现在言传身教、传承创新和创作研究三者的密切关系。三位一体的教学重点在于创作理念与实践。本文拟从实际的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中提炼出七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反应当前研究生普遍存在的困难。

一、关于学书与做人的问题


古人言“书因人贵”、“书以人传”,为艺先求立品。首先,我们一直强调做人第一、学书第二的原则。人正则字正,人品高,书品自然高雅。书法作品是书者情感的表达,亦是人品的写照。提笔写字,体现人的本性。如古人言“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 [2]、“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3]。这些论述未必完全合乎今天的复杂要求,但作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任的书法家来说,这是起码的标准。其次,专业或职业的书法家还要具有高水平的、纯正的书法文化观、艺术观,这又区别于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弘扬“崇德尚艺”精神,在艺术人生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矢志实践“真善美”,强调书品和人品有密切的关系,书品和人品的统一性,追求“天人合一”、“以技进道”的境界!


二、关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问题


书法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


首先确立专业的、高层次的书法观,要根据自身的艺术个性选定学书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去拓展学习和解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加深体悟和求索,与导师多请益多交流多合作,不断丰富与修正自己的学书理念,不断提高书学水平。


其次,要学会思考,什么叫思考?很多人觉得思考很复杂,简单的说,思考从生活中来,从劳动中来,而艺术也随之而来。不会思考,这说明:其一,不劳动,在家不做饭、不洗衣服,没有联想到生活日常与艺术的关系。其二,不懂生活,不懂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身心关系,所以不懂艺术,不懂阴阳协调和虚实相生的关系。其三,劳动和生活其实是一回事,生活的“生”和生产的“生”其意相同,都是有劳动,有创作,有产量的体力活。农民在这个节气播下种子下个节气收获,“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是与四时阴阳、四季自然相协调的。而没有充实生活、没有辛勤劳动当然产生不出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进取思想。作为一名研究生,就是研究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创作、如何生产的学问!


三、关于如何选帖与运用实践的问题


研究生阶段的选帖应该在传统经典中选择营养丰富的,路子宽广的,能为今后的书法学习奠定基础与方向的碑帖。选择某一流派的风格作为自己的追求对象,梳通这一流派的风格传承关系去分析这一流派的各个书家,阶段性的分步骤的去学习,去解决书法史论和技法风格上的问题。如果只凭心血来潮,今天写这一路,明天写那一路,没有主攻方向,尽管投入的精力、时间、物力不少,终难有效的提高书写水平。在研究生时期,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做任何事情都要踏实,要看成绩,更要懂得总结经验,敏悟精行。若索要的东西多而泛,就什么也得不到。选择某一书体,某一家的时候要运用到创作中来,创作是有源头的,取法要清晰不要含糊,要纯粹不要杂糅。


碑帖选定之后,要具体到对书家的历史有一个由简及深的了解,有关这个书家至少可以写出500——1000字左右的介绍。要写他的东西,首先对这个人要了解。而后,对这本碑帖从技法层面到艺术风格、流传以及收藏鉴定等等,这些也应该建立起自己应有的陈述。再者,尽量找到古代书论家评论这个碑帖和书家的论述,并且领会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评论。对其有了基础性了解后再进行深入学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好基础,由点及面、不断提高。

四、关于临摹的问题


在研究生阶段,最好是遵照碑帖的原作形式进行临摹,包含幅式、章法等。先对作品进行精准的临摹,然后才是意临的阶段。明人赵宦光曾言:“初临帖时,求其逼真,勿求美好;既得形似,但求美好,勿求逼真。”[4]选择的作品应是大尺幅的作品,内容量化标准应是一致的,应以能在展厅中呈现完整作品的形式为基准。在临摹中反思自己书写的材料、幅式是否相匹配,艺术语言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等。


在古典作品的临摹上应下大力气进行分析与研读。例如,学黄庭坚的手卷也要分析出行与行、组与组之间的大小搭配、穿插错落,表现跌宕起伏、承传起合的节奏韵律。大胆思考实践如何用同样的文本内容进行创作,如何去构思安排。强调临摹要按照研究生层次创作的要求去做。临摹不仅要求结字的准确性,还应当运用到创作上来。临摹就是创作,即“临可自出新意”。[5]例如我们可以将张旭《古诗四帖》用竖式进行书写,并且参照明清条幅幅式的要求。这种临摹作品,对自身能力的要求很高,其实就是检验传统技法能力和再创作。不仅需要注重书写的节奏感,而且字的张力与字的间距都需要在原临摹的基础上深入强化夸张,敢于造险应变。在临摹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这就是我们研究生阶段在临摹碑帖上所需要注意的要点,此与本科时泛临、精临有相同也有不同。

五、关于书法创作的诸多问题


在大学本科阶段,我们提出创作的十二字方针:尚经典、大尺幅、多字数、重形式,这对研究生的创作同样适用。并且,研究生还有强化表现艺术个性和风格的塑造,需要一种敢于扬弃与独特创造的勇气。
1、关于书法创作的内容选择


研究生创作的书写内容千万不要通俗,不要选择常见的唐诗,要选择文学史上有代表意义的。在本科阶段,要求学生的书写内容要达到中文系研究生学习的层度。那么,书法研究生书写的内容选择应该更加具有学术性和艺术性的高度。在通常多字数文论的内容选择上,更要勇于学习和书写不常见的经典文论,例如《古文观止》、《文选》等内容,这在创作难度上能体现高水平。鼓励书写自作诗文,当然这又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现实,不仅对于研究生。大家所处的研究生阶段,正是时间、精力充沛的青年阶段,要强调书写的能力,思考对字数多的作品如何处理与把握,思考在同等尺幅里如何以最大的含量进行创作构思与创作投入,做出研究生阶段最好的创作水平。


2、关于创作中的字法


对于大家书法与篆刻的创作,我们一直强调用字的准确性与艺术性问题。清刘熙载言:“盖古文有字学,有书法,必取相兼,是以难也。”[6]在创作中,字法应与那个时期的风格相匹配。草书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草法,篆法亦然。篆刻创作也同样需要考虑篆刻风格与篆字的形质是否能够搭配得当。虽然印章用的都是小篆,但是不是那个时代的篆体,时代不同,印章的用字就不同。如果不依据印式的特点做变型融合,那么作品总是不伦不类,缺乏统一。篆体的特点就是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好像一个湖北人说的是楚语,他是古语也是方言,而这种就是艺术趣味的重点。在书法与篆刻创作中要在用字方面多加琢磨,要把那种特殊的形质感做足。

3、关于书法创作中的集字现象


现在高考艺术生选择某家碑帖作为创作范本,大多采取电脑上集字的方式,以期在短期内达到考试的目的,而现在很多的研究生也在使用这种集字方式创作。这是一个大家容易困惑且非常严重的学习现象。在改变古代碑帖原貌去进行创作时,如何改变幅式并做到作品自然圆融的呢?同学们不思考这些问题自然形成不了自己的逻辑,艺术语言无法展开。这就导致面对古代这些经典碑帖、文本,书写这些内容的时候,体会不了其中的气势、节奏,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研究生的书法创作要跳出集字的藩篱,要从原典中感悟一气呵成的连贯性和韵律感,不要生硬凑合集字,要以突出作品个性为目的去进行创作,要显示出才气,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创作在众人中展露头角,达到一个专业书法作者应有的水平。

4、关于书法创作的章法与幅式


对于某种碑帖的把握程度,不论是否写的像或者是临的好坏,而是看能不能用此家进行某种幅式的创作。例如颜真卿的行书,那么在创作内容与风格上进行选择的时候就要考虑倾向于哪种风格。而这种风格又应当用哪种幅式和怎样的章法在展厅中进行展示。


首先,要选取最具有特点、最适合自己创作风格的幅式。大家参考经典法帖,要用足里面的元素,不断在自己的稿图上进行实验,这个不能偷懒。其二,关于创作的幅式要研究、借鉴古代经典作品原作的面貌并加以消化与吸收。例如带有碑额的完整拓片,要按照经典碑帖的完整格式进行参照,不要图方便选取那种普通印刷裁成一页页的碑帖,那样内容与形式已经断开了,已经失去了原碑帖完整的面貌。再以宋代黄庭坚的行草书来举例说明。宋代由于书写工具的历史条件,行草书作品主要以尺牍为主要创作形式。这种创作形式特有的章法特点,第一是其单字的取势呼应。第二,章法巧妙的穿插,笔画多的字与笔画少的字,重复的字如何穿插、避让与变化。这两个特点在他的横卷里大家可以去仔细揣摩。而在他写成条幅的时候有没有突兀的拉长一笔,或者左右两撇像人字一样在中间打开,有没有在中轴线上作这样的现象。绝对没有,显然不是靠右就是靠左,为什么?因为要跌宕起伏,要给下一字钻入的空间,那么下一个字钻进去是写成跟上一个字一样的比例呢还是要小一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学规律里面的矛盾统一、变化对偶关系,这都需要大家仔细揣摩与体会。其三,创作的内容与幅式要能够相协调。例如,今天有同学写的关于崔寔政论的文字就应当选用中堂的幅式,这样才与政论的文字内容相匹配。其四,当今国展的形式大都是在六尺之内的竖幅,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去安排,要分成几块儿、几段儿去书写,使用多大的尺寸,纸张的颜色如何搭配,题头怎样书写,落款应该怎样书写,都要有明确的构思想法,要在看展览的时候做好笔记。所以,大家在平常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经典名作中理性分析,付诸大量创作实践,唯此才能在传统基础上展开有机的创作,为以后的个人风格化形成打开一扇门。

5、关于创作中不同书写风格的融合


    多的传统书法图像文献去融入到创作当中,但也应当考虑是否能够相互融入。有同学问,铁线篆和大篆《散氏盘》怎样融合?其实铁线篆和《散氏盘》没法融合,最好还是纯粹,因为它们书体之间的风格差别太大了,融合在一起实际上将会丧失艺术的魅力和特质。再例如写《袁安碑》不能加入吴让之的字形。要全面理解《袁安碑》与吴让之篆书线条、起收、转折、字形间的差异,把每一个碑帖的特征表现出来。无论做什么,只有做的到位,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做的不到位,只能说表达有障碍。搞艺术的人应该把自己的个性跟经典碑帖的某一家某一派、某一种语言方式、某一种技法特征融洽的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直到脱胎换骨形成自己的风格。另外,建议同学把自己主攻的碑帖味道做足了之后,再找其他书体,这样就可以强调差别了,否则,其中的对比是不足以反映自身技巧与风格把握的到位水平,在创作中往往难以施展。

6、思考草书的创作中如何取法与借鉴


如古代张旭、怀素、黄庭坚与王铎这些草书大家,他们各自的结字、章法的特点是什么呢,线质是什么呢?他们的草书在不同的节奏上是如何处理点线面与章法行气的关系?再像祝允明、徐渭他们这一类跟前面相比呢?除了以表达个性为目的,祝允明、徐渭都有自己狂风暴雨般的技法语言,这样的特点跟前面四家相比,艺术创作上的观念有什么不同?徐渭就是天才、是疯子,他把行距、字距、章法完全打乱,全凭情感的宣泄,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如“云集水散,风回电驰”。[7]但大家应考虑这样的作品是作为欣赏的价值还是作为学习的作用。如果要学徐渭,要看有没有徐渭的才情和这种对疾风暴雨般的组织能力。王铎和徐渭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草书大家,是明代表现主义的典范,但是他们各自才华的表现方式不尽相同。用徐渭做创作,一定要参考同时代的书家书风,借鉴几个有代表性的书家,同样也要看看他们是如何学习借鉴古人的。

7、关于书法创作中的自我意识


日常书写的手写体与书法创作是两种语言,那如何使不同的两种语言寻找到属于自己本我的、最率性的、最直接的艺术表现方式,又如何在经典的碑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笔法和结构的表达方式,使之能在创作中流露出一种属于自己的书写气质,从而达到苏东坡说的:“自出新意,不践古人。”[8]



“书法当然不能不写字,但写字与书法确实有极大差异的。书法创作研究之所以要专门提出一个“创作”的概念,说穿了就是要努力倡导艺术的价值而不满足于一般写字的层次。而如前述的我们对比古人书法观念上的“非创作”与今人希望走向“创作”,其实也正是指古人视书法大抵为“写字”而缺乏创作意识,而今人正欲在写字基础上走向艺术化,走向明确的创作行为。应该说,这正是一个时代的转换观念的标志,没有这种转换,书法艺术就无法走向新的时代。”[9]


2014级研究生在山东枣庄举办“桂月书香”十一人书法联展,观展者的反馈是展厅扑面而来的学生气息,像是在展示谁能把帖写的更像,“到位”了,但是没“味道”了。所以这样的创作是缺乏自我的表现,没有领会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研究生的书法创作应该是体现出自己的书学观点和自己想要表达的艺术理念,不再是将临摹时的图案照搬到作品上,应该注意到作品的完整性、统一性和书写节奏感。所以作品不仅仅是对临摹的检验,更是以此碑帖作为依托表现出丰富的、带有自我意识的内容。在研究生阶段,可以将自己擅长的书体创作与同时代风格相类的名家进行比较,找到差距,从而针对性的学习。但在当代同种风格的书家中,当代大家的作品也未必是唯一的可能性,还会有很多的可塑性、变化性、超越性。研究生作为未来的书法名家要确立更高的书法艺术观、涵养文化和淬炼技法,在创作中突显个性才情和自觉的审美意识。

8、关于研究生阶段的创作如何体现才气


书法创作的取法要高古、而且取法要清晰不要含糊。林散之先生认为书法学习中笔法是关键,在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的时候,线条质量和用笔方法、运笔成势是带动结构、行气的关键。如果没有笔法,只学字的姿态,孤立的理解、描摹结构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在研究生阶段不是比谁原来的基本功扎实,而是看你的作品能不能体现出自身的才气与个性,与他人拉开差距。要体现出才气,首先要有加强自觉学习的能力,多看书,多写文章,提高自我文化修养。

所谓才气,一方面是能运用的专业知识比别人表达得更淋漓尽致,而且能反映出自身的学养才情,这叫才气。另一方面就是能把自己的弱点掩盖得很好,将弱点与差异化的度把握好,例如创作中在幅式章法上做到反常态。我们平时经常在做六尺整张竖幅的作品,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如果在幅式上做些文章,也能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才气。再例如,在创作内容上,很多学生还在写《千字文》,《千字文》取法还是智永,意义就不大。要想做出差别还不如把隋朝的智永和元代的赵孟頫糅合起来,就能看出点新意。当然这个例子还需要大家去尝试,笔法相通还需要在创作风格、副式章法上去创造,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才华。

六、关于理论与创作的关系问题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要有理论支撑。清代李瑞清《清道人论书嘉言录》 中:“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10]书法理论的学习,要拓展空间思维范围。不仅要学习与书法相关的理论,还要学习文学、美学等来反观指导自己的书法学习。无论是传统风格还是现代风格的书法都应当用和而不同、多元互动的视点、触角,来审视、触摸各种书法现象、事件和活动,从不同的艺术角度来揭示其本质。这些有助于书法艺术在整个历史、社会乃至人的精神生活得到学术性的定位,使更多的人走向审美自觉。具体而论,我们需要学会收集与所研究的古代碑帖、古代书家、书迹相关联的理论著作和文章,要有效的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时开展理论研究。如有关苏轼的研究,应先将苏东坡的书论和题跋进行仔细研读。如李阳冰篆书的研究可以从其代表作《三门记》入手,搜集现当代研究《三门记》的理论名家著作。在有关文献学方面和书法理论方面的都应当进行广泛的搜集与借鉴,以图证史、文史佐论,论述有理有据、逻辑缜密,才能理出自己的思路和研究价值。
书法研究生理论学习恰好反映其研究的性质和层次,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为书法专业高层次的两翼。创作实践集中体现专业性和艺术性的学习研究成效。我们不必拘泥于理论指导实践的唯一教条,但理论与创作的确是作为一个成熟书法家应当具有的要求。在研究生阶段,创作的任务很重,能够结合好创作同时付诸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这可谓沙孟海先生说的专才必须的“学问基础”与“转益多师”的更高要求。

七、如何写好专业论文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书方向,选定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制定阅读计划,需要广泛浏览与精读相结合,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提高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阅读分析前人的著作、论文中有价值的观点,并明确这些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要把所读的文献梳理出来,才能找出前人研究空白点,这就是论文选题和研究的基础所在,这也是论文的理论根据和价值所在。建立论文提纲和文献参考资料,集中精力投入一篇论文的写作(每学期每人至少一篇5000字以上的论文,论文题目不能立得太大,从小处写起,严格按照论文要求的格式规范去写)。从有关自己学书方向的研究开始,通过治学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理论研究领域。

中国现代高等书法研究生教育教学发展迅猛,但相关研究体系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二十年前陈振濂先生提出质疑研究生教学不应该是大学本科五、六年级的延伸阶段,王冬龄先生倡导研究生教学注入适应艺术院校的当代性和创新理念,实践现代书法理论与创作方向研究生学科化教学体系。当前全国高等书法研究生教学生态和模式培育都在深入探究中涵养生成,各院校依据有实力、有创建的导师团队和优势办学资源合力凝聚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成效。我们通过近年研究生教学中师生问答所常见的七个问题,并集中在八个关于创作的小点上,来反应这一学制发展中的教学现象,冀望对研究生技高一筹、学有所成,更冀望硕士学位有其应有的含金量,能够为未来的书法学者、书法家提供更好的学科机制和学术高原。


注释:
[1]王冬龄. 王冬龄创作手记.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57页
[2]李福顺. 苏轼与书画文献集.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
[3]毛万宝. 中国古代书论类编.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第716页
[4]同上,第370页
[5]同上,第374页
[6]同上,第606页
[7]同上,第37页
[8]同上,第384页
[9]陈振濂. 大学书法教程.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第11页
[10]毛万宝. 中国古代书论类编.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第712页
发表于 2016-12-19 11: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气---靠自养---缺---水流静深---加点恨水先生的情---再加什么---是不是---赏这口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3 02:55 , Processed in 4.3369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