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专家推介]张其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8 09: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张其凤

张其凤书法创作与学术研究集评之六
            2002.5《书法》杂志总152期
                      少膺评说
                                    梁少膺
…………………………………………………………
六、张其凤行书小品(选自《张其凤书法作品集》,济南出版社,二OO一年五月版)
    在传统的书法面前作出选择,是当今书家所努力的。张其凤的行书小品既发扬了北碑之苍涩,又继承了南帖的之尔雅。用笔洒脱,但又沉实;结构富于变化,但不离奇怪诞,流露出张其凤对传统的驾驭能力与能力与现代审美的意识。
    一般而言,小品的形式容易造成小家碧玉式的媚秀之气,难以发挥书者的气度和胸襟,这个问题即使在全国展、中青展的作品中也暴露无遗。可以看出,张其凤在书写这小品时似乎很自信,没有捉襟见肘之感,这点是可贵的。
发表于 2005-9-8 09: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张其凤

张其凤书法创作与学术研究集评之七
               《新美术》      1999.3
            “学院派书法创作研讨会”发言纪实
[编者按]:发源于我院,成长或成熟于我院的“学院派书法创作”,是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从1996年到1998年,“学院派书法创作”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地刺激了当代书坛。特别是在1998年,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书法界大讨论的最集中话题;成为本世纪书法思潮中最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马世晓(浙江省书协主管创作的第一副主席):“学院派书法创作”作为当代书坛的一支重要流派,它很强调技法,这一点相当重要,可以保证它立于不败之地。我个人较喜欢这一类作品(指张其凤《怀素传——读书笔记》、陈大中《采古来能书人名》)。我觉得这些作品有主题,也有坚实的技法,是以主题去丰富了技法,有什么不好?书法中有“学院派”,要求有主题、有技巧,就如舞台艺术中有戏剧,又有戏曲电影甚至戏曲MTV,又为什么不行呢?
    陈振濂:刚才马世晓老师提到了技法型与观念型的作品中,他赞成前一类而不赞成后一类。其实学院派的创作家们也有自己的困惑。比如我们试着在学院派的“主题”立场上拉开内部的距离:如有张其凤《怀素传——读书笔记》,陈大中《采古来能书人名》这样在视觉形式上靠近传统品味的,甚至连装裱采用立轴横披式的;但也有刻意往现代立场上拓展的,如汪永江《封》对各种材料的大胆应用,又如任晓明的《陈》的走向装置格式。
……………………………………………………

发表于 2005-9-8 09: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张其凤

张其凤书法创作与学术研究集评之八   
                     张其凤的刘墉研究
                                         刘兆彬
    2004年3月其凤考完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博士,我打他家电话,但是家里总是没有人接,9月他去南京之前,我去拜访他,才知道他在整理刘墉研究资料,11月,《刘墉》一书出版,分《史实卷》通过对刘墉家族、政治生涯、书法、交游的研究和刘墉年表的进一步整理,为我们找出了一个“真刘墉”;《民间卷》则收集了民间(特别是刘墉故乡山东省高密市一带)流传的脍炙人口的刘墉事迹,包括民间故事、传说、相声曲艺、影视戏剧、公案小说等内容,把刘墉机智、诙谐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文笔刻画出来。这本书的出版,是其凤十几年刘墉研究的结晶,受到山东省政协和潍坊市政协的高度重视,并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刘墉》一书,年前其凤赠我一套。我当时感觉有必要说几句话,但是因为那段时间忙乱失所,两本沉甸甸的著作一直放在案头,没有看,就更不敢说动笔了。前几天我考试结束,才有机会仔细拜读。读完后,我感觉这两本书是现在国内刘墉研究的最重要的著作了,今后研究刘墉的学者,大约都应该读读,而不是简单地绕过去。在建国后的40年里,国内对刘墉研究不够不够重视,就笔者所及,只有“两篇半”文章,说“两篇半”,是因为其中一篇仅仅是“涉及”刘墉研究,而1996年,其凤就出版了厚厚的一本《刘墉研究丛稿》,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走到同时代人的前列,所以他被认为是“刘墉研究的拓荒者”,2001年,《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和《坐忘斋文集》文集出版,又考订了一些刘墉研究的疑案。但是,新著《刘墉》在分量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较以前著作有更大进步,史料更全、考订更精,其中随着新成果的不断出现,《刘墉年表》的内容得到大幅度的扩充,而且,《刘墉家族世系图》、《刘墉家族进士年表》、《刘墉家族著述年表》的收入,使我们能从更宏阔的背景上观察刘墉,使一个有血有肉的“全景式”刘墉展现在我们眼前。多年前,陈振濂就说其凤“好学敏思,于乡前贤刘墉生平业绩极称深研,创作与理论双擅,海内不多见也”。这个结论,现在的其凤更是当之无愧。
    其凤选择刘墉做研究课题,因为是拓荒性质,其间困难可想可知。最大的困难,当是研究文章少、资料匮乏。虽然刘墉被康有为认为是清代帖学的集大成者,但是在其凤以前,刘墉研究几乎无人问津。据我所知,为搜集资料,他多年来跑遍了全国数十家图书馆、博物馆,通读了《清史稿》,并查阅、检索了数千种与清史、刘墉有关的史料。刚开始研究刘墉的时候,其凤还是个“穷人”,他在北京图书馆收集研究资料的三个月,早餐是两根油条,两碗稀饭,午饭是半斤面包,一瓶矿泉水,手上沾满灰尘,就将面包从塑料袋里一点一点推出来吃。从早上开门开馆到下午四点关闭馆,他读完书从寂静的图书馆出来,一眼就看见车水马龙的国务院北门,但这时他已经是两眼昏花一身疲惫,深一脚浅一脚往回走,无暇驻足欣赏了。其凤做过一件趣事,我记得很深刻:那是他在图书馆读书时为提高效率发明的一个办法,当时在北京图书馆新馆借书,要先排座号,然后持索书单排队索书,每次只能借5本,如果没有所需要资料还得从头再来,这样一次就要花费半小时到一小时,其凤感觉颇为着急,于是在肚里一轮,就与管理人员商量,每多借一本图书加一元钱,每次可借十到二十本,象《石渠宝芨》和《秘殿珠琳》这样的清宫大型著录图书,他都是一次借出来的。
     其凤治学严谨,而且义理、辞章和考据并重。先说义理,他构筑了哲学、美学、史学等基础深厚、涉及广泛的知识体系。从他的《坐忘斋集》中可以看出,他对西方艺思潮和方法论科学非常熟悉。在《听沈鹏先生谈“主题性”书法创作随感》一文中,他引用了尤金·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弗兰茨·卡夫卡的《城堡》、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文章作例证,理解都很深刻,而且在其他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对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方法运用也游刃有余。辞章也是其凤十分重视的,他早年写的诗歌、小说,文字简约传神,《坐忘斋文集》虽是学术文字,属于广义散文,但是文质相称,不乏文学散文的情调,有许多“美文”。考据是其凤最得力的领域,最能体现他的“认真的”的,就是这一块。他所考证的刘墉事迹,有许多都是“铁案”,很难推翻。这和他所用的“双证法”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认真”,是一种倔劲。比如民间传说刘墉“三天一奏本”,他要清楚。为这一句话,他翻遍了《清史稿》、《清史列传》,《清七百名人传》、《清高宗实录》、《清仁宗实录》《清鉴纲目》等史料,都没发现明确的记载,本来此时可以“存疑”了,他没有住手,而是专门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到故宫博物馆的清宫档案馆查阅资料。“双证法”,是其凤的得力方法,即文献和实物互证。下面举两个小例子,以为佐证。一是为搞清刘墉墓挖掘的情况,他曾八次到山东省高密市方市乡白家庄(刘墉墓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并找到挖掘时在场的薛家顺老人,最终搞清了挖刘墉墓的起因和挖掘情况。二是一次对文献的纠谬,刘墉家书和《刘文清公遗集》中,刘墉皆称刘墫为“五哥”或“五兄”。刘墫为什么行五呢?为搞清这个问题,其凤方设法找到了刘墫后人刘镜亿老人,最终弄明白了刘继爚确有五子,只是第四子早夭且无嗣,故修谱时被略去,实际行五的刘墫在族谱上就排在了“第四子”的位置。
如果其凤仅仅是刘墉研究的拓荒者,充其量只能说明他善于找空白,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同时把刘墉研究推到了很深的程度——达到当代刘墉研究的最高峰。从《刘墉研究从稿》、《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坐忘斋文集》到今天的两卷本《刘墉》,前进的步伐历历可见。张其凤的难得之处,在于有史识。这首先得益于学者的实质性修养——方法论修养,其次得益于洞悉本质的眼睛。比如说《辞海》中国历史纪年所表明万历年号的时间只有四十七年,其凤硬是通过对《明史》的扎实的考证,证明了《辞海》的错误。阅读两卷本《刘墉》,可以看到其凤分析的整个思路,因为所有论点都从资料分析中来,所以,其凤是个敢说话的人,一旦资料确切,并经过严谨的逻辑分析,其凤就大胆提出自己的论断,提得斩钉截铁,毫不犹豫,但是其凤并不臆断,他坚守着“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治史原则,从枯燥的资料收集的阐述。去年我和他谈到作文时,他说:“材料本身蕴涵观点,观点要从材料中来。有些人不扎实做学问,高谈阔论写了数千言,有时候只要一个小小的例子,就被全部推翻了。”
这个观点,通过《刘墉》一书,我们可以看出,他是“谨守”着的。
    正因为如上,张其凤的刘墉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并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如陈振濂、曹宝麟诸先生,对其凤的研究评价甚高,周俊杰还以《张其凤的创作和理论》为题在《中国书法》(2002年第12期)为他作过介绍,认为他是“当代难得的创作、理论双擅的青年书家。”刘淑华和川夫先生在《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张其凤的<坐忘斋文集>介绍》(《潍坊学院报》2002年9月号)一文中总结张其凤的刘墉研究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对史料的全面挖掘,使人们读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全景式’的刘墉,有清正廉洁等积极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等消极的一面,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二是对刘墉的书法艺术进行全面剖析和时空定位。”
“三是纠正了许多历史疑案。”
    张其凤的这些成果,不但引起了国内专家的重视,在国际论坛上也务受关注,他因此与杨仁凯、陈振濂等20位中国专家一起,应邀出席了2000年9月1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书学理论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宣读了题为《刘墉家书考证》的论文。
其凤的书法极具才情,流行刊物如《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等都有介绍,因为本文主旨,不须多说,这里只引梁少膺先生一段评论,以作收尾。
梁少膺说:
“张其凤的行书小品既发扬了北碑之苍,又继承了南帖之尔雅。用笔洒脱,但又沉实;结构富于变化,但不离奇怪诞,流露出张其凤对传统的驾驭能力与现代审美的意识。”
(《少膺评说》,《书法》杂志2002年第5期第24页)。
余事不赘,乙酉四月于思无邪斋。
发表于 2005-9-14 14: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张其凤

观字意,乃萌建为桌面之心。
发表于 2005-9-17 19: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张其凤

张老师我很崇拜你!
发表于 2005-9-17 19: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张其凤

张老师的水平在我看来决不象有些人说的那样,那纯粹是恶语中伤!
发表于 2005-9-22 14: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张其凤

早在前几年就从上海书店购回一本《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拜读后得知张其凤先生是用心编撰的,难怪刘正成说:"今世书学,问刘墉事,问其凤君可也。"巧的很,今夏在南京一书法道友那里又获阅张先生的新作<刘墉>(包括史实卷、民间卷,70多万字),是一部史料性较强的论著,对刘墉的家族、生平、宦绩、友情世界、书法、诗歌等作了全面细致的考证阐述,收益甚丰。搞理论,当如此。
回首自己的路程,与张君相比,窄短可见。
发表于 2005-9-30 17: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张其凤

发表于 2005-10-2 18: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张其凤

张其凤教授不愧是当代书坛最有成就的也是最有潜力的学者型书家,我们一起展望他的未来吧.我想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而会让我们大吃一惊的 ................
发表于 2005-10-5 03: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张其凤

我同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8 04:59 , Processed in 0.1712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