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专家推荐]孙伯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2 21: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荐]孙伯翔


魏碑能写出文人气,实在不易,没有极深的字外功不可能达到。
写魏碑难得这般心如止水,沉稳而不浮燥。
发表于 2003-7-12 02: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荐]孙伯翔

呵呵!看孙字,仿佛吃大餐!何来营养不良!!!!
发表于 2003-7-13 01: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荐]孙伯翔

   楼上先生是野狐禅,难怪这么喜欢吃野菜。
   既是吃惯了野菜,当然是视野菜为大餐!
   开个玩笑!兄莫见怪哦。
     其实我的意思很明白,
     对孙先生个人而言,能有这样的一家之貌,
    已甚是不易了。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他的不少地方都有做作之嫌的,亦即我之所谓“气韵不畅,笔势相违'.
    我以为孙在作字时,似乎把形质构造放到第一位,有意强调。甚至不惜牺牲笔势。这种牺牲笔势的做法,实在有些极端。它舍弃了书法的一个命脉。
    极端化的作法,从来都是只可以作昙花一现的景点。美则美矣,并不是大道,没有多少可以再延续发展的潜力。这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有不少类似的例子,如冬心、板桥。他们在走向极端化,成就个人一家之貌之时,也堵绝了这条路。要想再发展它,实在是难之又难,因为它的个性太强,兼容性极为有限。
    如果从推动整个书法的发展、从对后学者的启发借鉴来看,其意义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各位在叫好之时,绝不能忘了这些。
     诸君以为如何?
发表于 2003-7-16 22: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荐]孙伯翔

看了“观象台”兄的回复,又要说几句了。
“把形质构造放到第一位,有意强调。甚至不惜牺牲笔势”从这里可看出,你对书法中笔势的理解也有些狭隘,古今书论中对笔势的说法很多,但不能用它来束缚住我们的思维,更不能用作指导书法创作或评论的教条。这好比用西洋弦乐的节奏作为标准,来评判中国民间鼓乐的节奏。
我想你是南方人,或是把中国从元、明、清以来形成的文人审美标准过于固化了,未能体味到来自北方民间的那种气息。那种原古时人面兽身的神话、干裂粗糙厚重的黄土地、高亢沙哑大声喊的梆了戏(不是舞台上的那种)……有人把这些叫“积淀”,也有人称作“集体无意识”,不管怎么样,要能识其美,体会其中三味,你还要多多……
你列举的金冬心、郑板桥的例子,用极端来形容似有不妥,他们有这很强的个人风格,如果我们只傻傻的学或模仿其表,不去探求其内在原由,学谁也是白学,更不要提发展了。
发表于 2003-7-22 22: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荐]孙伯翔

看其字,读其文,可以想见孙先生其为人,一句话,孙先生其字、其文、其人皆质朴也。
发表于 2003-8-2 22: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荐]孙伯翔

下面引用由长羽君2003/07/16 10:02pm 发表的内容:
看了“观象台”兄的回复,又要说几句了。
“把形质构造放到第一位,有意强调。甚至不惜牺牲笔势”从这里可看出,你对书法中笔势的理解也有些狭隘,古今书论中对笔势的说法很多,但不能用它来束缚住我们的思维, ...
   谢谢长羽君的指教,不过我又想说几句了。
   你要我理解体会北方的粗犷、。。。。。“集体无意识"等等,这些都不错。这是风格因素方面的问题,批评者,当然应该有一定的艺术修素养,较为宽广的胸襟视野,能够兼容并欣赏不同类型的美。
   但是问题是,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不是这个层面的问题,明确地说,不是风格类型问题。而是书法本体的书写内理。可惜,长羽君兄弟一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致误解丛生。
    这里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兄谈谈碑帖的一点东西:笔法。这对澄清误会,解决我们当下讨论的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我不知道兄怎么看待碑帖的笔法问题;我想说的是,写碑写帖在笔法上是没有区别的,区别主要在于结构上。(这个问题,曹宝麟老师、金鉴才老师在书法网多次提到过。)师笔不师刀,是我们应该写碑时应该时刻记得的。而师笔,也就是说必须遵循笔势。这个笔势是指自然书写时挥写运动之理。是一切书法的必须遵循的公理。
    如果脱离这个大理,东一刀西一刀,这一笔下去,下一笔不知道从那里开始,没有来路。。。。。。血脉紊乱,大期限总是不远了的。即使有时靠熟练,人为地“造”出不少字来,但总免不了别扭难受之感。“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兄弟上面还提到古今笔势问题。的确,每种笔势都对应着具体的风格。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这个问题的讨论,因为我在这里提的是“牺牲笔势”。
      
   长羽君兄以为如何?
发表于 2003-8-6 10: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荐]孙伯翔

当代魏碑书法无出其右者!
发表于 2003-8-18 19: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荐]孙伯翔

发表于 2003-8-28 12: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荐]孙伯翔

以柔弱之毛颖去追求方折之碑意,能达此境界者委实不多。
只是在下更加欣赏那些能将碑意化入毫短而不露形迹者,如于右任、林散之辈。
不知是否算作狂妄?
发表于 2003-8-30 2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荐]孙伯翔

启功先生有诗云:透过刀锋看笔锋。了了七字,大堪玩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4 00:24 , Processed in 0.1483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