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北居

[全集名家]马世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6-16 19: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这个贴子最后由北居在 2003/06/18 10:05pm 第 2 次编辑]

发表于 2003-6-23 20: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喜欢!!!
满纸云蒸霞蔚,风云激荡之感。
发表于 2003-6-27 20: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字很漂亮,但就草书来说,有的地方不统一,这不是他最好的,不要太迷信。
发表于 2003-6-28 21: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文章是好的,字也是好的。最后几下好像“急”了一点点。
发表于 2003-7-5 21: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草书写到如此境界,放眼当代书坛比肩者几人?
发表于 2003-7-19 22: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马先生越来越有晋人风范了,相形几年之前精进如斯,足以让后辈汗颜。
当今老辈书家中,沈鹏而外,就数马先生能大草了,不可多得,不可多得!!
马老保重!!!
发表于 2003-7-20 09: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晋人风范。观先生书,思米南宫言“草书如不入晋人格,辄成下品”,更觉有趣也。先生书与米草颇似也。笔画略有开张。
 楼主| 发表于 2003-7-20 10: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下面引用由松下清风2003/07/05 09:36pm 发表的内容:
草书写到如此境界,放眼当代书坛比肩者几人?
大家弹弹!
 楼主| 发表于 2003-7-21 19: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行草书法大家马世晓  
   作者:董治祥
一一我认识马世晓是在“文革”中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当时,街上尺把厚的积雪无人打扫,只剩下米把宽的通道。大多数人猫在家里,不再上班。于是,青年人三三五五聚合一起偷唱老戏、听旧唱片、传阅名著、练字习画……
  在中枢街的一条小巷深处,印刷美术设计工作者杨淳的单身寓所,就有这样的一个“书法沙龙”。几位中青年人:马成明、马世晓、李祥泰、夏均宁,经常在这里读帖谈碑、观摩练习、相互品评。我当时二十多岁,应邀来共同研读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当时找到的版本是《三希堂法帖》中的《书谱》。原文是草书,他们能辨识,但全文无句,还有些功底典故,读来较吃力。我的书法不如他们深厚,但古文史基础尚可,便担任断句疏通的任务。他们揣摩领会之后,常能根据实践经验给予很好的阐发。
  我知道马世晓已走过一段苦涩的生活历程。他幼年随父从滕县迁居徐州牌楼林家巷,先在附近上小学,后转入少华街小学,自幼受父亲热爱书法的熏陶,所写大字深受师长好评。他在徐州一中读书时,迷上了音乐。初中毕业那年,他竟背起行李,提着一把旧二胡,独自到天津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不料那年附中暂停招生,他只好无奈地回徐州读高中。
  后来,他考入浙江农学院茶学系,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毕业时被取消了分配工作的资格。他四处飘泊,寻觅生活门路,艰辛度日。幸而他自幼练就的一手好字派上了
用场。有几家单位雇他来写“毛主席语录”牌,每天工钱4元,那可是“高价”哩!拿起毛笔之后,马世晓又找回了童年时代对毛笔字那种浓厚的兴趣和怡人的感觉,从此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0年落实政策,马世晓回到母校浙江农业大学,被安排在教务处工作。每天8小时要不停写画各个系科所必需的各种教学挂图、讲义插图等等,任务繁重,非常辛苦。学习书法只能利用晚上或休息日。为了节省时间,他很少去学校食堂排队买饭,每日两餐只煮点面条,如此持续了十余年。
  当时学书法更难在无师、无帖。他只能利用休息天到废品收购站的废纸堆里去翻捡。偶而能找到一本两本字贴,收购人员还不敢把这些“封资修黑货”卖给他。往往要用赠送毛主席像章或替他们画张“速写”作为交换条件,好话说尽,才能偷偷买走。就这样,还多次遭到过拒绝。他也小心翼翼地到老教师家中去借阅。一旦借得,便通宵达旦地挑灯夜战。为再现原帖风貌,就用放大镜把每个字儿放大,精细地用双钩法摹临下来。几年之间,他钩摹了40余种历代行草名帖,其中包括张芝《冠军帖》、怀素《自叙帖》等等。
  那无数个日夜,他如对至尊地静心潜读古典法帖,以很高的悟性体察精微,深究笔法,掌握形神。他努力汲取怀素、张旭潇洒出尘的韵味,又揉合杨凝式、黄山谷苍茫的奇趣,终于在行草书中,形成鲜明的个性,树立了特异的风骨神采,具备大家风范,脱尽前人窠臼。
  1975年在苏州举行的“苏杭书法联展”中,马世晓的一件草书作品震动了书坛,迅即引起广泛的赞赏。也正因如此,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他那数以百计富有创造个性的作品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参加了数十次国内外最权威、最重大的书法展,为众多海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所收藏。1987年在“中日兰亭笔会”上,马世晓作为中国书家代表之一,当场挥毫。
  当代书法报刊上对马世晓的好评如潮。中国书协代主席沈鹏在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大展座谈会上,面对众多的书法家,这样说道:“看到马世晓先生的作品我颇受启发。他作品所表现的东西,是我想去完善的,并唤起了我的创造意识,因此看后我很激动。”有广见卓识的沈鹏先生竟如此动情,足以证明世晓作品魅力之大。
  新加坡《南洋周刊》上有一篇署名“良树”的文章说:“中国当今书坛,马世晓是以大草名重书坛而有成就者。内藏风骨流美于外是他草书的一大特点”,“世晓的草书,像流动的诗,飘游的云,奔泻的水,潇洒自如”,“他的行书往往在同一风格下呈现众多的面貌,或清秀洒脱,或质朴深厚,皆蕴藉含蓄,有浓郁的书卷气息。”
  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福建省书协副主席石开,是全国书法界权威的评论家。他在1987年2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说:中国当今书坛“能与前贤争衡者,书法似有三四人,篆刻似有二三人:林散之、沙孟海、刘海粟、马世晓、韩天衡”。这种大师级的行列中,有马世晓一席之地,真可谓至高殊荣。马世晓被推崇为当代书坛的代表性书家之一,已为举世所公认。
  马世晓现任中国书协理事、评审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浙江农业大学社会文化系教授。虽然社会活动多,工作繁忙,但年逾花甲的马世晓先生一直保持着勤奋治学的习惯。近年来他相继写出《杜甫论书诗及其艺术思想》、《张芝‘一笔书’考》等一系列高质量的长篇学术论文,受到书法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画像石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中国画像石网字样!

发表于 2003-7-22 16: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仰慕已久,从其大草书中流露出的气息看,不让古人。当今书界能出其右者委实不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6 22:28 , Processed in 0.1563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