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04|回复: 43

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暨学术讲座11月5日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6 18: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
暨学术讲座11月5日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

_O2A0600.jpg



书法在线 侯勇 11月5日下午,由荣宝斋主办,荣宝斋书法馆、荣宝斋在线、荣宝斋《艺术品》期刊承办的“荣宝斋书法讲堂|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暨学术讲座”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刘正成先生学术讲座《挂轴:艺术书写成为书法主流》、以及《翰札书法在传统与创新中的意义》学术对话三部分构成。刘正成、寒碧、张铁林、李笠、于明诠、张以国、曾翔、王文英、董国强等嘉宾参加了活动,言恭达、欧阳江河以书面发言的形式参加了对话。《艺术品》杂志主编王登科先生主持学术对话。

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展出了刘正成先生《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家》与《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论》两套册页作品共计48开,内容取自刘正成先生对乾嘉时期的书家、书论的心得和新见,全套册页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几乎毫无涂改润饰处,皆为刘正成先生在编撰《中国书法全集-清代名家》期间的之所得,并信手而成。学问,书法相得溢彰。国际书协主席,韩国书艺联盟理事长李敦兴、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原文化部市场中心副主任孙盛军、荣宝斋书法馆经理宋涛及荣宝斋在线执行董事李春林等都出席了书法讲座及书法品鉴会。

本次活动选出四套展览作品于活动当天在荣宝斋在线同步专场拍卖。通过学术讲座、学术对话、主题性书法作品相互结合,以期待更多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全面的了解“翰札”文化,感受书法艺术的价值及魅力以及刘正成先生对书法艺术文化的追求。

刘正成先生学术讲座《挂轴:艺术书写成为书法主流》从五百年前挂轴条幅书法的纯艺术书写出现并成为主流以后,翰札书不被认为是书法的审美现象开始,全面梳理了刘正成先生对当代书法的发展及创作模式的成因所做的系统性研究。让大家清晰的理解从明代中晚期建筑格局的变化而引起笔法、墨法、章法、创作幅式,创作心理、审美情趣的变化和当代书法发展之间的联系。

《翰札书法在传统与创新中的意义》学术对话中,寒碧、张铁林、李笠、于明诠、张以国、曾翔、王文英、董国强等畅所欲言,现场讨论氛围热烈,不同观点精彩纷呈。言恭达、欧阳江河也通过书面发言参与到对话中,表达了他们的见解。(本网将于近日发布学术对话的全文,此注。)

以下内容为学术对话摘录:

《诗书画》杂志主编寒碧


什么是传承?传承除了书写的功能性,对书法史归纳和总结之外,更需要对书法史的源头和过程中的思想方法进行了解。同时我们对发展需持有开放态度,不定义,不坚持以古论今,认识到今日的生活情景感受审美的不同,把一切可能性放在首位。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张铁林


手札的研究是书法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书法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刘正成先生对手札研究非常深入,充满敬畏。我因为收藏很多手札的缘故,认识了很多行内能人,当初因为经济不充裕才关注收藏冷门‘手札’,却随着收藏的丰富,无形中产生了一种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因为手札是研究中国传统书法的窗口,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的缘份。

“帽哥”李笠

新的企业型收藏家正成为收藏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都会从不同的收藏层面去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但共同点是都对艺术品的内涵缺乏整体系统的认识,从而过于急功近利,这对文化传承百害而无一利。希望通过更多学术活动引领,让更多的藏家能够在收藏中建立一种文化的责任感。”“翰墨书札的市场价值依然没有到位,因为参与者只是一小部分,主流藏家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随着他们认识的不断提高,这一部分的翰墨书法应有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著名书法家于明诠

书写的内容在书法作品中从来都是很重要的。历史在做选择的时候,比如三大行书《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诗》,都跟内容的关系非常密切。如今展厅文化使得书法家在创作时必须考虑观赏效果,因为展厅里看书法基本是扫描审美,不会细看。但从书法史上看,作品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一定是细看的结果。书法家也应该更多的关注书写内容,这对书法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个人书写选择的多样化我们不论对错,但如果一个时代都做同一个选择是值得深思的。

著名中国书画鉴赏家、学者张以国

针对今天讨论的书法功能性、审美之间发生变化的问题,只是大家强调点不同。艺术不是视觉的,强调学问;书法是视觉的,强调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强调的重点,是正常的。

著名书法家曾翔


强调书写文本内容的一种重要性的同时,我强调的是一种书法的本体精神,如果书法的本体精神丧失了,文本都是没有价值的。书法本体是第一的,文本我认为是第二位的,相得益彰是更重要,我们今天很多误区是因为大家混淆了,认为书法家简单认为一个会写字的,其他的就是高于书法的,这是错的。书法家首先是个书法家,但本身还具备其他相关素质,书法本体才能够成立。

著名书法家王文英


能够在书法本体里面,探讨如何把我们当代的想法,经验融入到书法创作中,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匡时董事长董国强


中国书法史是精英书法史,书法作品能够流传说明在那个时代就是精英,古代基本没有专业书法家,能够流传作品的都是那个时代有地位的人。明代以前的古代书家很多是无意识创作,留下来的就是我们说的手札。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


翰札书法不管是官场士人还是民间传信已从千年历史的传统深处走向今天,同样也成为中华民族生活方式与智慧的标式。其文人散淡的生活记事性,专注的述评人文性,文辞的自然书写性,均构成了历代经典翰札书法文化的艺术风采,增添了中国书法审美价值的厚度与高度。展览时代的书法艺术必须重视翰札式的书斋习练与创作。

著名诗人、批评家欧阳江河


刘正成先生的翰札书法,在作为书写者的本我,与作为文本内容组织者的超我,这么两个自我之间保持了比例恰当的、速度平移的高难度平衡。在这些作品中,思想的速度与书写的速度,构成了迷人的元书法。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分,不分古今。目前世界上找不到一个艺术能够与书法相提并论,写什么,怎么写,攸关艺术本体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索、深思和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8: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640.webp_副本.jpg

刘正成

现为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作为主要策展人,策划了连续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巴黎现代中国书法大展、建国五十周年书法大展、千年书法大展、中国涌泉国际书法大展等,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学术研究活动,策划和主持全国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任《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18年。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韩国美术家协会和韩国美术文化院颁发的“世界书法功劳牌”。获中国书协的“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获“韩国全北国际书艺双年展”大奖;2015年剑桥徐志摩中英文化交流奖获得者。

主要撰著有:《刘正成书法作品集》多巻、《刘正成书法文集》三卷、《书法艺术概论》;作为中国艺术史学者主编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已出版71卷等)。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8: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论翰札书的艺术审美价值
刘正成



_O2A0601.jpg




五百年前,即明代中晚期,自挂轴条幅书法的纯艺术书写出现并成为主流以后,翰札书一度不被认为是书法。赵之谦在《致胡培系札》中谈到自己书法时称:“弟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非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这里所谓“行书”即指挂轴条幅的大字行书,所谓“稿书”即指翰札的小字行书。在挂轴书法流行以后,这小字“稿书”在赵之谦包括他同时代人眼中曾不被认为是书法的,因科举时代谁人不会小字科考应用呢?因之成为一个很大的审美误区。最近十多年来,翰札书忽然走俏于收藏界:2013年张铁林先生在上海拍卖会以250万元高价与日本高木圣雨先生竞争得到赵之谦三册《汉学师承记》手稿时,一位参加竞价的老先生气得把手杖戳得地板咚咚,当场咒骂道:“这是什么世道呵!”然后拂袖离场而去。人们似乎一夜之间醒悟一件事:翰札手稿书法作品在当今天下已成难得一见的稀世之物了!乾隆皇帝书房中的晋贤“三希”《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不都是翰札手稿书吗?在今天各省、市、县、区满大街无时无处不有的书法展览中不都是挂着抄写唐诗宋词的挂轴条幅,哪里去找这种文人翰札书吗?今天的书法家基本已不是以写诗作文为家便饭的文人了,哪里来如同王羲之、王献之这种翰札书呢?于是,拍卖会上取些五四以来反传统的并不擅长书法的新文人如胡适之、徐志摩、郁达夫等的残篇断简诗文手稿炒成天价。在今年书画拍卖市场较前些年十分冷落的情况,两页鲁迅书信稿竟然以三百六十万落槌,令人叹为观止!这并非拿着真金白银玩的收藏家一时头脑发热去烧钱,而是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使然。这种世事冷暖给我们当代书画家们到底有没有启示作用呢?我认为不仅有,而且有非常大的正面启示价值:把失落的文化、失落的传统、失落的审美价值找回来!

今年初,书斋略闲,作此《松竹草论清人书家》与《松竹草堂论清人书论》两本册页,并非针对什么问题,亦并非无病伸吟,或者为了什么创作设计。皆因当时完成了《中国书法全集-清代名家二》的主题论文《清代中期書法綜論:近古書法的第二個轉折點》后,对这个乾、嘉时期碑学书风兴起时代的书法家、书法作品、书家书论的研究兴犹未尽,春阳和煦,熏风拂面,志气和平,偶然乘兴,抽出一叠存储多年的日本手工印花笺,颇有书写畅怀之意趣,于是使有了此二册论书手稿。读者诸君请相信,此二册几十开手稿几乎毫无涂改润饰处,但绝对既是初稿也是正稿。这是我半年多来清代中期书法史研究的即兴碎语,我想,通过这些短小不拖读而直指本心的小品文章,一边记忆我的片刻神思偶感,一边也在抒发一些书写意趣,表达一种智性的美感。蔡邕云:“夫书先散怀抱。”东坡云:“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当此之时,绝对没有平时应付展览的挂轴条幅的“创作”心态,全神贯注于章法、行气等视觉效果的创作强制性。当然我也在问:这种古典主义创作心理的追求与实现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都知道《兰亭序》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与友人及子侄辈四十余人,在山阴兰亭修禊赋诗之后,为这些诗写作了一个激情而抒怀的序文草稿,即我们今天看到的前后涂改斑斑的《兰亭序》。回家以后,王羲之把这篇序文草稿謄正抄写出来,他觉得反而不如即兴书写的原稿自然生动好,据说他又一再抄写了多遍仍然不满意,于是,这篇序文的原稿保存下来了!以至到三百年后的唐太宗时代,冯承素等宫廷书法家在榻摹《兰亭序》时,均十分小心地保留了这些似乎有碍整洁的涂改痕迹。我十几岁初临《兰亭序》时便知这个故事,但并未真正理解其美学意义,四、五十多年下来方才彻悟其理。想一想,席卷于当代全球并为中国艺术家们追逐的行为艺术风潮,其根本性的艺术特征,不正是保留能记录和欣赏作品创作过程美的一次性原理吗?这正是一千七百年前王羲之《兰亭序》所确立的经典书法创作与审美原理。这所谓一千七百年前是什么概念呢?即比达-达奇、拉菲尔、米开朗基罗的文艺复兴时代早一千二百多年,比马奈、莫奈、梵-高映象派绘画早一千五百多年的前后概念。《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并非文化的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以艺术来说,有好坏之分,无先后之虞和东西之别。我在分析书法艺术审美特征时所归纳和强调的这种不可重复与时序之不可逆转性,与当代行为艺术风潮所追寻的美不正是息息相通吗?所以我在十多年前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时,即著文论述过书法这种具有行为性的艺术特征,至今仍在深化这种认识。

说到这里,我也不得不重复我的老师李灏先生的一个故事。在今天艺术界叙述简历时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标榜启蒙名师谁谁,另一种是只写获奖记录不提老师谁谁。我生也陋,并无名师启蒙;又生不逢时,没有获过什么大奖。但我记住师恩的,是我从既无名声又落魄江湖的传统文化的身教影响。我的老师是穷居陋巷的内控右派,至死仍在街道工厂干体力活挣钱吃饭。我认他与众不同之处,不在于他可以蒙双目与人下象棋,既可以拉二胡又可以弹钢琴,一会儿给我讲孔子老子又一会儿给我讲康德黑格尔,虽崇拜康有为谢无量又看不起当世任何名家,他足可以称我师者,是他从不打草稿不修改提笔挥毫便可作文题跋!何哉?孔子所谓“郁郁乎文哉”是也!在我只会抄写唐诗宋词的青少年时代,我觉得能像李灏老师那样能提笔成文的能力真是不可想象之神奇。但我心向往之,师而从之,几十年后,有了撰写新闻通讯员和编辑的文字训练,当了写剧本小说的作家和文学编辑有了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又当了书法家和书法编辑之后的学术历练,不期然已经踏进老师提笔成文的境界。我说我有一个老师,这就是我的证据,不像某些罗列名师只能拿出照片而拿不出实实在在证据的当代名家那样的攀附。同样是一幅书法作品,但看字形,不论文字,不客气地说,是因为今天已是失落文化的时代。前不久,一位山东老板一再给我一件自撰自书的得意之作讨价还价,只论平尺不论人不论书更不论文的时候,让我深感斯文扫地文人屈辱的时代悲哀,而非指某人某事的个案也!《艺术品》在发表我这两册翰札论书手稿作品时,要求我撰一篇创作感受的文章时,我提到了王羲之《兰亭序》,提到了我的老师李灏,非敢自况相提并论之,而只叹今天的时代对艺术的认识何以如此浅陋忘记千年经典的故事也。

昨天上午,编辑来电话约稿要我这篇短文必须在今天早晨上班时间交出以便排版,几同高考出题答卷。恰恰事有凑巧,昨天中午诗人北岛先生来舍下与我切磋书法,下午将近四点方才辞别,我倒时差睡了一个午觉起来已到晚饭时间,侄儿刘天易从成都来看我而吃饭讨教又到晚上十点过,我急忙在电脑前拿起手写板开始答题作文,至半夜一点过我实在困了去睡上一觉,醒来已天亮六点钟,泡了一杯白茶饿着肚子接着写到现在九点钟,这篇短文交卷时间已到,至于算不算也叫提笔成文我就不知道了,还望《艺术品》编辑和读者诸君千万勿笑我江郎才尽哈!并斗胆建议在观赏我的翰札作品时,能否有耐心读读这些文字,不仅与我论论书,也与我论论文,指谬纠错,以消我抱璞孤独之愁绪也!哈哈!

2016年8月31日晨草于泥龟梦蝶堂上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8: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览时代的心灵安顿
——翰札书写中的生活方式

言恭达


_O2A0614.jpg


当代中国书法已经走进了展览时代,从传统书斋艺术进入了社会化展示。这与明代时期由于厅堂建筑的变化而自然出现的中堂条幅的室内置式不同,那是五百多年前士人及有限文化群体审美形式的精神生活诉求。当今时代,社会关注的重点已转移,社会精神空间的扩大,市场经济启动了消费性的通俗文化高潮的兴起,全球化语境下社会文艺生活多元文化现象的并存……在图视与网络流行的今天,书法进入展厅应该是时代使然。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首先,它的创作接受对象发生了变化,由纯文人艺术转向大众艺术;其次,当代社会审美转型也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化,平面化的大众文化抢占了人们的审美心灵,与竞争急剧的社会形态相契合,滋生了“快餐文化”;再次,社会生活节奏变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社会审美演进的主要特征。鉴此,当我们沉潜在书法“展览热”风潮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冷静地、理智地认真反思当下“全民书法”中某些文化现象,反思社会从审美化的内质——其一,“艺术本体泛化”,蔑视经典,舍本逐末,俗化传承,粗制冒仿,背离艺术创作规律,缺乏大国工匠精神。书法展示只求在喧嚣闹市中张扬表象繁荣的景观,制作化工艺性取代了自然书写的纯粹性。其二,“创作心态泛化”,人们不再沉静,却习惯于在热浪中争相表演自己,张扬个性,浮躁与急迫,浮名与薄利,传统意义上高雅的“虚静”审美已为社会化所出局。其三,“文化价值泛化”,艺术是凭高度说话的,我们需要宽度,更需要厚度与高度。虚火的“全民书法”这种“繁荣”只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教训!

刘正成先生翰札书法品鉴今天在荣宝斋举办很有意义。它不仅让我们欣赏了雅逸清蔚的书法艺术,更让我们思考翰札书法的时代审美价值与生活功能。

当下我们一方面要完善与提升书法展览传媒时代中展厅效应的内质与形式;另一方面要提倡和鼓励书家回归传统书法的栖息之地——书斋生活,在历史经典书艺的传承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从器物到精神之东方美,倡导网络时代新的生活方式,从而重塑中华美学精神的美性与美质。

大数据时代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书法需要当代展厅效应的支撑,受众空间的视觉震撼与心灵共鸣;也需要网络效应的普及,图视对话的时效与便捷改变和丰富了当代人的艺术欣赏习惯。然而,作为个人养心怡情的内修与纯化,中国书法需要沉积在书斋环境中的宁静与虚昧,需要对传统经典文化的阅读与思考,需要以艺术形式的文字记载与心灵表述。这种翰札书法不管是官场士人还是民间传信已从千年历史的传统深处走向今天,同样也成为中华民族生活方式与智慧的标式。其文人散淡的生活记事性,专注的述评人文性,文辞的自然书写性,均构成了历代经典翰札书法文化的艺术风采。千年以来的书法大家们几乎都有这种存世的翰札书法,增添了中国书法审美价值的厚度与高度。历史在启示并召唤着当代人:展览时代的书法艺术必须重视翰札式的书斋习练与创作。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在修炼人生,使人变得安适、文雅、沉静、内敛,令浮躁为平和,变浮华为朴素,与古为师,自然流行,不急、不燥、不浮、不争,不仅养眼,更是养性养心。“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工夫”,翰札书法的日常应用与普及应将成为我们每位书法作者的生活方式与职志。让翰札书法伴随着键盘时代回归生活,回归大众,回归本真。

(作者为:中国书协顾问、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9: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江河
(书面发言)

从以下三个层面考察,我认为,刘正成先生称得上是当代书法的一代宗师。第一个层面是他本人的书写实践,他的深具发明精神和现代性特质的草书,尤其是他近期人书俱老的翰札书法作品,都可以列入当代书法最高书写范本的不朽行列。其二,从书法艺术的传统学术传承和当代书法新思想之推进和建构层面考察,正成先生用心良苦,倾注心力,深度追问和挖掘,远追古意但又贴近当代的时代精神,提出一系列问题和思考,在国家文化建构和人类文明的高蹈之处,对书法的性质和流变加以说明,加以重塑,加以呈显。其三,在当代书法生态的总体布局和良性运作层面,正成先生作为一代书法宗师的所起的战略作用更是有目共睹,可以说,书法生活近二十多来年的国家样态,正成是源头性的设计师和运作者。可以这么说,当今书法家很少有不从这种盛世般的书法样态中受及恩泽者。正成先生这么多年来,在书法届的所思、所为波及很多层面,我作为一个既不在书法庙堂的体制内,也不在书法江湖的任何圈子里,仅以自己业余书法爱好者的目光投以一瞥,从正成先生的书法践行,百里挑三,就教今天在场的诸位大家和高人。

正成先生的翰札书法,书写层面的妙处,以及法度和功力之深不可测,我想在座懂书法的各位已经探讨很深入了。我只想谈及一点。正成先生的翰札书法,在作为书写者的本我,与作为文本内容组织者的超我,这么两个自我之间保持了比例恰当的、速度平移的高难度平衡。在这些作品中,思想的速度与书写的速度,构成了迷人的元书法。所谓元书法,简而言之,就是关于书法的书法。元书法,不是关于展览,关于市场,关于世俗身份,关于资本,关于权力,关于小资情调,关于时尚,等等这一切。元书法,是关乎手的思想,关乎书法原质,关乎书法立场,关乎书法历史中的万古和当下之深刻关联的某种东西。我们必须将刘正成先生的翰札书法作品,置于这样一个元书法的语境去加以讨论。这里面有很丰富的书法学术以及书写实践层叠。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9: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
暨学术讲座11月5日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

102837wovsnnpm4loanpnc.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9: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
暨学术讲座11月5日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

_O2A06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9: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
暨学术讲座11月5日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

_O2A06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9: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
暨学术讲座11月5日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

_O2A06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9: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
暨学术讲座11月5日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

刘正成先生开讲《挂轴:艺术书写成为书法主流》




_O2A068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9 13:27 , Processed in 0.1901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