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252|回复: 12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11 14: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左起)许宏泉  刘正成  王南溟  徐聚一

                                  关于批评的批评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编者按  近日,当代中青年艺术评论家王南溟、许宏泉和徐聚一作客松竹草堂,与刘正成先生就当代书法批评现状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本站记者唐朝轶根据录音整理,现贴出以飨网友。
     刘正成:很高兴各位到松竹草堂作客。我们办了一个网站,以后,你们有什么作品、文章,都可以在我们这里发表。
     王南溟先生,先请你谈一谈对“王镛批评”的本意吧!那篇文章,我看过。我觉得,站在一个纯学术的批评立场,允许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我赞赏王镛的书法,我会说赞同的话;若不同意,站在学术的角度完全可以批评。正常的文艺批评,我们还是应该鼓励。所以,我觉得,把批评纳入人事的纠纷是错误的。反过来,把人事的纠纷融入批评,同样也是错误的。现在批评界,这两种交叉在一块儿,让人难以区分。
     王南溟:国内的批评,职业不分工,造成比较多的误会。比如,一个人自己的作品参加展览,自己又做主持人,这样很容易造成制度上的混乱。分工不明确,很容易让人觉得你是在谋私利。如果作品、评论分开,评论家不参加这方面的活动,不与这个利益集团发生什么关系,他只是感觉到个人需要发点言,这样就比较相对独立。我们国内就缺乏这种评论家,缺乏一个评论家的状态。我去年去大英博物馆参加展览,如果在大陆展览,负责人都会问,你们开幕式有谁来,有什么评论家。而大英博物馆就跟我讲,我们这里展览开幕的时候,评论家都不会来的。评论家要在开幕式以后,他自己来;他来,我们都不会知道。他自己来看看就走了,他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他就关注,会写东西,他是请不来的。大英博物馆这么重要的博物馆,评论家都不是请的,其它博物馆也是一样。我们这里办一个展览,什么人都请,评论家都一起吃饭。
     刘正成:还给车马费!
     王南溟:嗯!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评论呢?而且,中国人情上有一个传统,如果我们是好朋友的话,吃过饭啦,还说他的坏话,就会说你这人不够朋友。他会对你进行人格诽谤,他会觉得,你这人做人有问题。
     刘正成:两面不是人!
     王南溟:在批评界,为什么批评往往不容易展开?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我们容易喜欢用人格去批评批评家。比如说,你这人怎么老是骂人,在中国骂人、批评人家便是一个不好的品格。要吹捧,这样就会认为你这个人为人很好,很帮朋友忙!
     徐聚一:用世俗情感来看待理性批判,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太大了!
     王南溟:所以不光是书法界搞评论,美术界搞评论也一样。中国的评论家也都存在这个问题。整天跟画家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玩;这种朋友圈子一进的话(我们称为“家族”圈子),很自然的,就没法再评论。
     刘正成:对!石开就讲过这个道理。他说,原来我谁都不认识的时候,我写评论很容易,结果后来认识以后,就不好意思写啦!
     王南溟:所以现在没有分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彼此之间来往,这都影响了正常的评论。
     刘正成:我记得,白谦慎曾跟我提了一个建议,让《中国书法》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就是每一个稿件来了以后,把名字蒙上,寄给审稿人,让审稿人去客观评论这个稿子能不能用,审稿人不知道这是谁的稿子,作者也不知道谁去审自己的稿子。这样,才能维护一个学术刊物的学术质量。
     徐聚一:以至于有人比较极端的提出:批评家千万不能和搞艺术的绞在一起,不能跟他们做朋友,一个朋友都不能有!
     刘正成:但是,真正交往深入了以后,理解了以后,可能就可以批评了。他知道,这是在谈艺术。如果交流层次比较浅的时候,就不太好评。
     许宏泉:对!这里面还要牵涉到一个问题,一个画家、书法家,你对他虽然是很深入客观的批评,但要不影响到他的其他方面。比如,你影响到他的市场啦!你骂了以后,他的画不能卖钱啦!再有,如果他马上要竞选什么主席的时候,你正好一骂,他这个主席就当不成啦!这里面很复杂。

82_3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7-11 14: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王南溟:这里面有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如果是一个比较民主化的社会,它就强调一个监督机制,艺术家和批评家同属一个监督机制里面。比如,一个人画画很好,卖得也很好,如果有一篇文章批了他以后,从此画卖得就不好的话,这证明他的画有问题。不仅仅是一篇文章的原因。这跟打拳击是一样的,你要做拳王,你就要和人家打,人家打不倒你,你就是拳王。但是,你不打是不能做拳王的。所以,西方艺术家对待批评就很正常,他们要出名很难,不容易的。他们要评论家在批评了以后,然后自己之间打来打去,打到后来,评论家把艺术家给逐渐建立起来。他们是在批评过程当中成长起来,锻炼出来的。我们这里像熊猫一样,搞一个玻璃房让它活起来。这是不一样的,人家的生命力就顽强,你打不倒!
     许宏泉:但是,国外有真正的收藏家,懂得真正的艺术,中国就不一样,收藏家没有几个内行,艺术市场和他的官位直接相关。
     刘正成:看来,大家每一个人角色不一样,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王南溟站在一个独立评论家的角度发言;许宏泉,当了这么久的主编,他在考虑批评了以后,学术环境和世俗的功利环境交叉一块的时候,它会发生什么作用?这是很重要的。在关键时候,你把他主席的位置给搞下去了,说不准,别人上去更坏,还不如让他呆在那儿好呢!所以,在中国做事情是很复杂的。
     徐聚一:两全其美不可能,你只能取其一。所以,办杂志,有的时候,我们也很谨慎。因为我们其实不想得罪谁,也不想从另外的地方攻击谁,只是看到了这个问题,觉得有说的必要,觉得这是个有意义的话题,我们就做一做。但有的时候,考虑到别的因素,可能也很无奈,只能做出选择。
     刘正成:你谈的这个选择,倒是很要紧。就是什么时候,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来进行批评。掌握这个题目在当代的艺术发展中间起什么作用,这就是编辑中间需要考虑的啦。
     徐聚一:原先机关刊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好像他们高高在上,我登了你的作品,你就成功了。现在办杂志,不应该再有这样的思维。这是错误的!我们没有这个决策权,我们首先提供一个舞台,我们也不是一个发牌人,我们也没有这样的资格、这样的权力,也没有这样的财力、物力,不可能来主持这个牌局。
82_33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7-11 14: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许宏泉:我们《边缘》杂志,是一个舞台,不能像以往的机关杂志,上了你的作品,就证明是对你的肯定,我们这个大舞台里面,可能有英雄,也有小丑。
     刘正成:我看王南溟对王镛书法批评的时候,还有这样一种感觉,王镛的书法对当代流行的一批年青人影响很大,在这个时候,适当的批评,对他们加深认识作用很大。反过来,这种认识加深在什么地方呢?因为是在批流行书风,流行书风正是处于边缘的时候,王南溟批评它,人家就以为,王南溟是不是跟那一伙一起去批流行书风去了?这就是因为我们学术环境不健全,人家会把它当成别的一种秩序、功利方面来考虑,王南溟是不是谁在指挥他,要批评王镛,现在不是要帮王镛说话吗?但反过来一想,我了解一些王南溟这个人,谁也收买不了!
     徐聚一:一般有一种习惯意识,马上会想,这里面背后有没有人?
     刘正成:我看了余杰的文章,他大学毕业不久,跟书法界没什么关系,但他写的东西很深,很有些刺激作用。如果他跟我们认识了以后,完了!回去以后,文章就写不出来啦!
     徐聚一:对他的“文化摇头丸”的评论,你是第一个确认的人,因为你读懂了他的文章,许多人都误读。
     王南溟:他的角度还是可以,他不单说书法。
     刘正成:魏明伦跟我是朋友,余杰批评了余秋雨,他就去作东,想把他们两个人拉拢到一块儿。魏明伦的想法是:余杰对余秋雨有误读之处。魏明伦这个人还是很有批评精神的,敢于说话。但是,他因为对余秋雨有所了解,有所友谊,就觉得余杰误读余秋雨了。但一定程度上的误读,也并不是没有价值的。据我观察,从魏明伦对我说话的口气来看,他想把他们拉倒一块儿,还是有点硬凑。因为,双方不一定很愿意坐到一块儿谈,或者余杰就不愿意在一块儿谈。
     徐聚一:余杰借余秋雨的现象讲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你曾经犯过错,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不忏悔。
     刘正成:所以说,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看法。我这个年龄,就同意魏明伦,为什么?因为我们年龄差不多,同情余秋雨,因为在那个时代,确实,违心的话不说,那个关就过不了!但是,还是要把事情说清楚,要有一种敢于直面的精神。你看巴金晚年的《忏悔录》,他就写的这些。
     许宏泉:我们可以理解余秋雨当时的所作所为,可以原谅他;但是无论怎样,他都要忏悔。这种忏悔,对当代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徐聚一:不然,历史就被遗忘与扭曲了!
     刘正成:第七期《边缘》,余杰批张艺谋的《英雄》,我觉得很独到。批张艺谋的人很多,对其思想性的批评,余杰还是有一定深刻性的。
     王南溟:本来我也想这样写。
     徐聚一:作为一个观众,我看了《英雄》的片子之后,有强烈的被愚弄的感觉。就是说,你无视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痛苦,而另外做一套说辞,是对我们观众的一种污辱。
     刘正成:我原以为,奥斯卡要给《英雄》发奖,但是,美国人也有良心啊!不一定帮我美国说话的,我就给你评奖。
82_33_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7-11 14: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刘正成:王国维有一个观点,他说,有“主观的诗人”和“客观的诗人”之分,要么,你就不要入世,做主观的诗人;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来看待世界;要么,就彻底的入世,做客观的诗人。像雪莱这样的,是主观的诗人,曹雪芹就是客观的诗人,他历经兴衰与荣辱。我觉得批评家,也可能存在这两种状态。要么,我根本不认识你,根据我主观的价值尺度作审美观察;要么,最彻底地了解作者,然后“入木三分骂亦精”,可能这样的批评更为贴切。
     王南溟:就是要研究,研究很重要。
     刘正成:嗯!做一个“个案”的专题研究,才能深刻与全面。
     王南溟:涉及书法批评,我是从前年批评沃兴华的文章开始的,其实,评沃兴华之前,我几乎对书法界没写过文章,一直在美术评论界里。但我并不是不思考书法,我一直在思考。后来,我觉得有点成熟了,专门作了一个写作计划,不光是批流行书风。这个写作计划,第一篇是沃兴华,第二篇就是王镛和华人德,接下来是现代书法里面陈振濂和邱振中。整个九十年代以来,流行书风到现代书法是连成一条线的。整个一条线,就是书法在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只是抓了这一点。书法在变化过程当中,不管它是古典范畴里面的流行书风也好,还是在现代范畴里面的现代书法也好,它出现了一些什么问题,这是一条线索。
     我发的稿子,第一篇是批评沃兴华,这也是一件很巧、蛮奇怪的事情。我写之前还没什么人谈流行书风,整个书坛变化还没有产生,等我发了这篇文章以后,才开始变化。我是一个独立写作者,为什么《书法》杂志能连续发表我的文章,卢辅圣也没反对,社里的人也没反对。他们都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个人不拉帮结派,不跟书法界的人发生利益关系。他们觉得我完全是很独立的一个人,卢辅圣就觉得这是自由来稿一样。整个一个过程,我自己想想,当初就是因为我没有介入什么活动,反而树立了一个比较好的自由评论人的形象。
     徐聚一:批评界的人要特立独行很不容易。
     王南溟:好多人都不了解情况。平心而论,我跟王镛从来没见过面,华人德也没见过面,很多人都没见过面,石开也没见过面。
     刘正成:你躲在书斋里面,叫“不识时务”。"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道“先”和“后”,也就是察其时变,才可能更接近事物本质的真理。所以,批评的时间在世俗功利中间起重要的作用。当他在全盛的时候,你去批他,大家就觉得对;当他走下坡路的时候,你去批他,大家就觉得有点落井下石啦!
     徐聚一:赞是一种手段,骂也是一种手段,可能以后,骂将会更加猛烈,因为骂人过瘾,能引起人的注意。
     刘正成:他们攻击你一下,你就很恼火、很难受。他们不知道,港台影视圈里,每部电影出来以后,先制造绯闻,那些人很容忍,其实是假的,主要为了片子好卖。
     徐聚一:就操作而言,一味吹捧,现在不行了,人们压根就不看啦 ,以后挨骂的人肯定还要请人来骂他呢!所以,骂人也要谨慎,不然,很难堪!弄不好最终还是要跟着世俗、流行走。所以,做批评家不易。
     王南溟:中国的体制不健全。简单地说,比如,今天请你吃饭,如果你说不行,在北京、上海还可以,如果到内地,人家马上会不高兴啦 !就觉得你不给我面子,你不喝酒,一定要劝你喝,喝一定要喝醉;就这种风俗习惯!
     徐聚一:人情的泛滥,影响了纯粹的学术。你写得怎样、本意是什么,他不管你,只是猜度你是什么倾向,代表了谁在说话,他就这样来看你的文章。
     王南溟:这就是我们原来的政治体系培养起来的一种习惯思维,要揣摩里面的意图。
     刘正成:所有下级,对上级的稿件都要揣摩透彻才行。
     许宏泉:是不是马上要搞一个人啦!
     徐聚一:所以,现在的杂志,包括网站,能够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不需要什么“猜摩功夫”,走出历次运动遗留下来的阴影,我认为已经是一个进步。
82_33_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7-11 14: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王南溟:我批沃兴华那篇文章,其实,在社会上也有许多误解。沃兴华离开上海书协,秘书长不当,是他自己的原因。当时,华东师大给他一个通知,你要么在华东师大,要么留在书协,不能两头都占着。他自己选择回华东师大,不是因为《书法》杂志发表我哪篇文章,使他离开了那个秘书长的位置。这两件事情,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刘正成:“凤凰卫视”天天都在播一位首席评论员的广告:你看,有些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情,实际是有关联的。中国人就往往要看这个关联的东西。
     许宏泉:我们刚刚收到一位读者的来稿,叫《博导也抄书》。现在搞博士点,本身是画画的画家,非要让他有学术专著,不然,不能做博导,那怎么办呢?他只好找他的研究生去把资料汇集起来编《中国美术史》,他怎么能写呢?一个真正的美术史专家写一部美术史都很难,他只能抄啊!所以,这个稿子来了,我一看,这个作者又是好朋友,而且他是当官的,院长,大家正在搞他,马上可能就要下台,抓不住他的把柄。这篇文章,如果我们一发出来,对他就有影响。但是,我们不想掺和到人事里面去,将稿子等一等再发表,因为我知道这个事,等他上去了,或者下来了我再发表都可以。
     徐聚一:这其实对我们办杂志的来说很无奈,不应该这样做的。
     许宏泉:其实还是体制的问题。他本身也不愿意去抄书,画画就行了,抄书浪费精力,抄一本书的时间,他画画就能卖很多钱啦!
     王南溟:评职称的制度有问题,比谁写的书厚、著的书多,不对,他没质量的。
刘正成:其实,一篇论文往往比一本书还重要,更有学术含金量,个案研究的学术论文,必须自圆其说,很复杂的。一本用遵命实用的教科书,一条、两条、三条它是用一种方法制造出来的,看起来煞有介事,其实也许很容易。
     王南溟:他不懂一篇学术论文,要超过你抄一本厚厚的书。
     刘正成:孔子就抄书,祖述尧、舜、禹、汤、文、武,述而不作。关键在于,抄首先要注明是抄谁的,再有,你对抄的东西作什么评价,观点自然就表明了。这种继承里有创造,表面上看,整个儒家的学术著作全是抄书、注书,其实有其系统地历史发展阶段性的。
     徐聚一:“述而不作”。这恰恰是儒家做学问一大特点。
     刘正成:宋代的理学,明代的心学都是这样。注解是经院哲学的方法,也有它的合理性。
     徐聚一:它有选择在里面­­­--有取舍,取舍就是它的学问,这个很重要。“人心千古不易”,历来根本的东西没有变,那么,没有变的东西,古人已经说过了,但是,今人你要有侧重点,以前重要的东西,可能现在不重要了,以前被忽略的东西,现在重要了。“述而不作”这四个字有大学问, 后现代追求的恰恰是这个东西。动辄独创的东西是很可疑问的。
     刘正成:批评也有风格,也有流派,就像朱清时说的,科学论文也有风格。
     王南溟:对!有风格流派,有学历背景,哪一个学派出来的?好坏都看得出来,决出深浅很容易。
                 
82_33_4.jpg
发表于 2003-7-11 14: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拜读了。
谈得很好。王南溟一直在呼吁独立的评论人及其制度。很好。
王南溟的样子也很酷。
发表于 2003-7-13 06: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好!
发表于 2003-7-13 17: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书坛确实是太多的人治,连一些基本的学术规范都没有,看上面的话就像在信息时代讨论Basic语言一样,任一件普通物事,移至书坛都可以骄人,连余杰都被称为深刻,书坛距所谓的学术,实在不可以道里计了.
发表于 2003-7-25 15: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发人深省。
发表于 2003-9-13 19: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南溟、许宏泉、徐聚一与刘正成谈书法批评现状

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2-28 02:55 , Processed in 0.3342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