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571|回复: 57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 13: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6/05/18 06:30pm 第 6 次编辑]

16005
摄影=李骉
.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
    本站讯(三马)2006年5月1日晚,王蘧常弟子、原《老人天地》杂志主编、著名党史专家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与草堂主人刘正成先生畅谈书艺。曲琦先生携来乃师王蘧常先生给他的七封信札,刘正成先生对这批信札十分赞赏,当即决定将之收入《中国书法全集-沈曾植王蘧常朱复戡》卷,并将收入曲琦先生有关王蘧常论书的专文。陪同曲琦先生从山东济南来京的还有荆杰先生等三人。
    5月2日,曲琦先生还专程拜访了他的师门兄弟、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以及《老人天地》杂志社社长姚明同志。
.
曲琦简历
    曲琦,男,1924年7月1日出生,山东省青岛市人。1945年在青岛从事地下工作,创办了山东省惟一的地下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刊物——《青年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9月创办《青岛工人报》。1953年被调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1958年,被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1981年任山东省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12月离休。
.
.
王蘧常简历
  王蘧常(1890—1989),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嘉兴人,生于天津。3岁时,母顾氏即教他识字,并区分四声。4岁时,父以候补知府实授富川知县,赴广西任所,全家相从。伯父王步青,授以《文字蒙求》等训蒙读物,并教以执毛笔“描红”。继读四书与《毛诗》。7岁时即耽读韩愈、柳宗元文章,作诗10余首,被誉为“神童”。10岁时入富川县学受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父携眷回嘉兴。1912年,入嘉兴高等小学。14岁,因成绩优异,越级入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入学前,曾将省立第二中学教师刘子庚所著《中国文学简史》加以注释。刘子庚见后大喜。15岁始代父作字,初露头角。后因病辍学,在病床上以指代笔,摩挲唐拓《十七帖》影印本,比画记忆。病发时,字帖压身下,为汗渍损坏,重换一本;又坏,再换一本。卧病两年多,换帖4本,遂对二王书法体会精深。病愈,读攻《爨龙颜碑》等六朝碑版。读包世臣的《艺舟双楫》,更加潜心书法。1917年夏,沈曾植自上海回嘉兴。蘧常仰慕已久,但不敢贸然当面请教,托名“黄阿龙”,把平时读书所遇疑难问题20余条写成一信,寄去请教,引起沈曾植注意。期间,曾再次托名“阿龙”,将绝句两首投寄沈曾植,被赞为“近玉溪(李商隐)”。次年,沈曾植归里扫墓,无意中见到王蘧常习字,当面未置一语,邀他第二天去住处,给予示范。又特取《郑文公碑》墨拓八大轴相赠。1919年,蘧常在上海正式拜沈曾植为师,学习书法与文学、诗歌、历史等。1920年夏,携《爨龙颜碑》习作七纸,求正于沈曾植。时康有为在沈家作客,代为批改,并大加赞赏。自从受学于沈曾植后,蘧常不仅对北碑书法实践的认识大大加深,而且还学习治学方法,甚为受益。学习沈曾植作札记的方法,写治学心得《知无录》10余册。沈曾植教以为学当“去俗就异”,给了他重大影响。在书法上,沈曾植曾引导他说:“凡治学,务去常蹊,必须觅前人敻绝之境而攀之。即学二王,亦鲜新意,不如学二王之所自出……章草自明宋(克)祝(允明)以后,已成绝响。汝能兴灭继绝乎?”揭示了艺术取向,王蘧常终于成为章草大师。
.
  王蘧常于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受教于唐文治。唐文治治学,以“务实深进”为特色,这种学风成为王蘧常研究经史与书学的指南,使他在学术上打下了雄厚坚实的根底。21岁时,蘧常编写《三代史》,在报刊上零星发表,王国维读后大为赞赏,誉之为“王三代”。1924年由唐文治介绍,入私立无锡中学任教。1925年兼任无锡国学专门学院讲师。1927年去上海,先后执教于光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大夏大学预科、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次年,继续钻研诸子学派,撰成文稿,并获知于梁启超。1930年任大夏大学国文系教授,后又兼任高等师范科国文系主任。1938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自广西迁至上海,蘧常任教务长。抗日战争期间,蘧常在之江文理学院历史系和交通大学中文科执教,在国破家亡的危难局势中,十分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将接收交通大学。蘧常与同事5人,毅然辞职离校,坚决不为汪伪执教,时称“反伪六教授”。当时的伪中央大学校长原是王蘧常的一位长辈,三次来电邀他去南京任文学院长,被他以一诗拒绝。蘧常在日伪统治时期,洁身自爱,自甘贫困,曾全家吃菜粥度除夕,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受到人们的钦敬。其夫人沈静儒,也认为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坚决支持他的爱国行动。此间,以任私人教师,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时有诗文,或愤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或怀念在日寇铁蹄下的故乡嘉兴的父老乡亲。他在《书李怀琳草书绝交书后》中的结句写道:“时海氛惨厉,生气都尽矣。”又在《哭故乡嘉兴沦陷》诗中,悲愤地吟道:“六州铸错事全非,又报家乡劫火飞。如鹊绕枝何处宿?似儿失乳向畴依?梦中灯火人无恙,泪底松楸望总违。二十四时肠百转,几回岁月几沾衣。”抗日战争胜利之年,当他获悉交通大学学生杨大雄烈士事迹后,激于义愤,用《郑文公碑》书体,书写了《杨大雄烈士殉国碑记》,悲壮之情贯注全篇。其抗战诗文,编为《抗兵集》,诗如《八百孤军》、《闻平型关捷报歌》、《大刀勇士》、《胡烈士歌》,文如《论倭不足畏》、《胡阿毛烈士传》,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抒发了民族正气。抗战胜利后,王蘧常在暨南大学任教。1949年开始,在无锡中国文学院任副院长。1951年起,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后调哲学系为教授,直至去世。
.
王蘧常以书法著名当代。从50岁左右开始,精心研究《居延汉简》、《武威汉简》、《敦煌汉简》、《罗布泊汉简》、《楼兰魏晋竹简》和《流沙坠简》,注意篆、隶的内在联系,“欲化汉简、汉帛、汉陶于一冶”,“拓展章草之领域”。60岁后能默诵《说文》部首,并用小篆写了六七年日记。70岁后,其章草书法已从成熟走向别树一帜。作品曾先后到法国、日本展出。识者评其章草特点:“无一笔不具古人面目,无一笔不显自己的精神。”其章草书法艺术“博取古泽,冶之于章草之中,所作恢弘丕变,蔚为大观”。日本书法界则更称颂为“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推崇备至。他于80岁后为泰山、禹庙、黄鹤楼所书的匾额,获得千万人赞赏。特别是为杭州岳庙撰写的抱柱长联,人誉为“神州之冠”。著有《明两庐诗》、《续许氏嘉兴府志经籍志》、《商史坟典志》、《商史·汤本记》、《礼经大义》、《严几道年谱》、《沈寐叟年谱》、《诸子学派要诠》、《先秦诸子书答问》、《抗兵集》、《国耻诗话》、《梁启超诗文选注》、《顾亭林诗集汇注》、《顾亭林诗谱》、《顾亭林著述考》、《荀子新传》、《书法答问》、《明两庐题跋劫余录》等。遗著《秦史稿》。主编有《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注》(与钱萼孙合作)、《江南二仲集》。又有著作《钱衎石年谱》等多种,经战乱散佚。

DSC0220320B8B1B1_11466325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1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16006
.
享誉海内外的“当代王羲之”--王蘧常
.
------------------------------------------------------------------------
.
 草书始于汉初,《说文解字》就有“汉兴有草书”的说法。书法史上第一位“草圣”——汉代的张芝,就是以章草出名。到了魏晋时代,章草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索(靖)、卫(凯、、恒)、皇(象)、陆(机)等一批章草名家。然而,到了近代能书章草的书法家则凤毛麟角了,而王蘧常先生恰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位章草大家,并且在国内书坛享有“当代王羲之”的美称。
.
  王蘧常先生字瑷仲,号涤如,又号明两。1900年6月出生于浙江嘉兴,1924年毕业于无锡国学馆,1928年至1929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1952年以后任复旦大学哲学系、中文系教授,是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著有《诸子学派要诠》、《先秦诸子书答问》、《严几道年谱》、《沈寐叟年谱》、《国学讲演稿》、《国耻诗话》、《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诸子新传》、《荀子新传》、《秦史》等书。
.
  王先生幼承家学,喜习书法。相传先生出生时,其手长且白,其父说,“此儿玉手,他日能以擅书名世”(郑逸梅《书坛旧闻》第71页)。及长,习《九成宫》,之后又学《十七帖》写北碑,主要临习《张猛龙》和《郑文公》。19岁时,从名书家沈寐叟先生学习书法。沈先生见他习北碑,很是赞许,又见弟子学《十七帖》,以为王右军笔法是“远承章草”,但章草传本,如今只有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出师颂》以及萧子云的《月仪帖》(一般传为索靖所书)数种了。所以沈寐叟对弟子说:“汝能融冶汉碑、汉简、汉陶、汉帛书,而上及于周鼎彝,必能开前人未有之境。”王蘧常敬志不忘,从此走上了研习章草书的漫长道路,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终有大成。他的章草作品博采众长,雅实、厚重,时出方意,对前人的章草书作了发展,其渗入篆书笔法的独特书风标帜于世。王蘧常的草书常人皆以为章法,但与东汉传世章草诸帖大相迳庭。他独取秦汉简牍中古拙滞厚的古隶入书,简略高古,颇有奇崛之意,打开了章草的新局面,颇受时人赏慕。
.
  中国的书法,素有“南帖北碑”之说。“南帖”以锺繇、王羲之的书体为宗师,书势秀逸多姿,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之盖代丰神;“北碑”则宗法卫门书派、北魏龙门书体,书势以“魄力雄强,气象浑穆”著称于世。自清以来,书法家们不断寻求在草书领域内,将婉转秀逸的南帖与棱角分明的北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途径。进入20世纪后,首先是于右任先生,成功地将魏碑与小草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接着王蘧常先生以其深厚的功力将魏碑融入章草之中,林散之先生也在隶书和草书的结合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卫俊秀先生成功地将浑厚雄健的魏碑书法和飞翔灵动的大草书,在人类书法史上第一次不着痕迹地结合在一起。由此,王先生和于、林、卫的作品一道被书法评论家们誉为“二十世纪四大草书”。他的《临急就章》、《章草书联》、《章草书信札》是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他还出版了《王蘧常章草艺术》、《王蘧常书法作品集》等。
.
  王蘧常先生的书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于海外亦广受赞誉。在日本,许多书家提到章草,就会称颂王蘧常。王先生的作品还被列为国家文物局公布的385名限制出境书画家作品之一。
.
  1989年,王蘧常先生逝世,享年89岁。
.
  斯人虽逝,遗风长存。他在中国书法界所赢得的“当代王羲之”的美名将永远流传。

DSC0211220B8B1B1_114663284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13: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6/05/03 01:15pm 第 1 次编辑]

16007
.
                      博大精深 熔铸古今
                               ——章草大家王蘧常
                                                    作者:方 斌
   -------------------------------------------------------------------
.
   纵观中国近代、现代书法史,章草名家寥若辰星。继清末王世镗以来,以章草名世的当推现代书家王蘧常。
.
   王蘧常,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生于天津,浙江嘉兴人,字瑷仲,小名阿龙,铁弥陀,晚号欣欣老人,取陶渊明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之意。其书斋名号颇多,有端六、涤如、玉树堂主、角里翁、明两、四照常、继明轩、窈窕轩、珠朗楼等。其出身书香世家,幼受庭训,家学渊源。三岁启蒙,四岁后读四书与《毛诗》、《礼记》、《尚书》、《左传》,七岁能诗,有神童之誉。小时曾从成亲王永(王星)楷法入手。临欧阳询《九成宫》,醉心《张猛龙碑》,于北碑颇有根基。十九岁时,有幸拜近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家沈增植、寐叟先生为师。沈老系王氏同乡戚谊,书名冠绝,对王氏示笔法、章法。连寐老挚友康有为也独予青睐,亲为指点。沈老对王氏寄予厚望,要求甚严,诲以学书须寻源溯流,曰:“凡治学,毋走常蹊,必须觅前人忧绝之境而攀登之,如书法学王草,唐宋诸家已为人摹滥,即学二王,亦鲜新意。不如学二王之所自出……章草。自明宋以后已成绝响,汝能兴灭继绝乎?”从这个时候开始,王蘧常遂改换旧轻,从篆隶、章草入门,潜心研习,卓然成家。
.
  王蘧常原本饱读诗书,天分甚高,加之名师点拨,茅塞顿开,以写碑笔法作章草,弃前人秀丽妍媚一路,独辟蹊径,用笔方正、生辣,结体平实稳健奇崛,线条如龙蟠曲,枯藤老树,气韵高古。尤以擘窠大字,更见雄浑气魄,如江涛腾空,天风扑面。日本友邦人士评价王蘧常的章草,有“今日中国王羲之”之美称。观《二十世纪书法经典——王常蘧》卷,便可知王老对《石门颂》、《乙瑛碑》、《郑文公碑》寝淫甚久,对《十七贴》、《月仪》、《急就》、《出师》、《平复》及西北出土之章草简牍,着实下过大功夫,在继承传统中,学古化古,汲古常新,独出机杼,揉篆隶多变之结体,自成格调,开章草雄强书风。
.
  王氏之章草艺术集中表现在《二十世纪书法经典——王蘧常》卷中,此卷收王氏真草隶篆56篇,朴茂天成,字字珠玑,实为王氏书法之面目。此卷内中收入王氏楹联18副,均为八十岁后所作。其中赠亭林纪念馆四言联:“行已有耻,博我以文”;赠荣华先生五言联:“道积宜蒙福,德盛自延年”两副,以篆入书,方笔为主,间以圆笔,使转处,曲屈盘绕,整体上既大气磅薄,又敦穆厚重,一派雄浑气象。《居延汉简》跋、《文天祥.正气歌》、刘禹锡《陋室铭》欧阳修《醉翁亭记》、赠杨仁恺先生十言联,及鲁迅诗四首扇面等,无论横批、中常、条屏、楹联、扇面,大字小字,大幅小幅,总感到作者一气呵成,沉着安祥,毫无造作,纯任自然。下面以他八十七岁高龄时所作的章草,杜甫《壮游诗》四条屏来探究。此屏包括落款共107字。纵观全屏,气势沉雄,神采飞扬,一派大家风范。从运笔来看,使转全以中锋,起笔收笔处切金断玉,干脆利落。线条苍健,肥瘦互顾,墨色时浓时淡,润燥兼间。结体或扁或长,或大或小,或正或倚,阴阳背向,恰到好处。尤其是横画与捺画,一反历代章草向来以波挑上翻见长的写法,改为平送急收,内劲十足。象武林高手,点到即止,尤见功力。字断意连,气势酣畅。整个章法呈竖有行,横无列,穿插错落,极有节奏感。这是王氏晚年十分成熟的章草,完全溶进了王氏一生的审美情绪和思想感情,给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象。再来分析他八十岁时书赠辽宁博物馆的一副四言联:“凤翔龙跃,岳色河声”,此联八个大字,以方笔为主,圆笔为辅,浓墨重彩,古拙凝重,朴茂奔纵,疏宕洒脱,大气豁达,的确非同凡响,大有泰山当前,鼓荡濯胸之感。若以风骨论,则尽得阳刚之美。
.
    在欣赏王氏章草时,我们已经很难看到章草明显的波挑笔画,他已将波挑转化为含 蓄凝 练的收笔,有点象《好大王碑》的横画笔势。这是王氏章草线条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可贵之处。也是章草突破性的创举,对现代影响甚烈。笔者近年来在对古代章草的临写中,以为除了宋无名氏的章草歌诀类似外,尚无那一家的线条象王蘧常这样。
.
  王蘧常的章草,点画形态,方圆兼并,外方内圆,轻如游丝勾连,重如掷铁有声。其使转顿挫,落落大方,无论暗揉、绞转、突放、急敛,挥运切裁,均显筋骨内含,线条的立体感极强,这是力求中锋用笔的结果。至于整个字体是形态架构,基本上属方构图,或长方形。他有意避开崎险,以端正、方严、肃整来显示章草书法的古朴美与高格调。这种雄强壮美的风格如军营中之列兵操演,待命出征,如进行曲,旋律节奏昂扬奋发,憾人心魄。王蘧常创作中敢于大破大立,走的是一条由无法到有法,再由有法升华到无法之路。这一升华过程,王氏用了几十年的艰难探索。这在章草的发展史上,无疑是独树一帜并带有开拓性的。晚年王蘧常在自叙中说:“师又知予学《十七帖》,曰:‘右军书远承章草,旧有传本,已不传。今传章草,仅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萧子云《月仪帖》,数种而已,疆域褊小,殊难光大,汝能融冶汉碑、汉简、汉陶、汉帛书,而上及周鼎彝,必能开前人未有之境,小子勉之。’余敬志不敢忘。此余究心章草之始。”(1)可见王氏之章草,得益于名师启蒙教益并终生实践磨砺,史出有源。
.
  章草这个源于西汉,兴于东汉,衰于魏晋的古代书体,本质上是在古隶的基础上逐步向楷行过渡的。历来对章草的溯源众说纷纭。以“史游之作说”,“汉章帝之作说”居多。然从近年出土的《流沙坠简》、《武威汉简》、《敦煌汉简》,及甘肃出土的大量竹木简帛书中,起码证明,章草远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早期已产生并广泛流行使用。这是无庸致疑的。这应该为是当时民间的一种以篆隶为形质的快速书体,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作。从文字发展的历史看,这种简化快捷的书法,上承秦代,下启魏晋,并使章草逐步走向规范化。至于《急就》、《月仪》等章草,当属后来继承整理之后的集大成者与代表作。隋唐之际,章草已逐步走向下坡。虽然宋以后的赵孟俯、宋克、傅山等人也有章草力作问世,然章草之落伍,被冷淡之命运仍无法改变。“既自赵宋后,此学始日亡”。只是到了清末之王世镗作《稿诀集字》之后,章草之命运才有了改变。(这其中功劳,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右任之力荐)此时期可看作是清末章草的中兴。“目未寓章草,落笔坠荒唐。弊坐昧矩危,功亏矜癫狂”。王世镗强调章草之重要,提醒世人学草书,应懂得源头在章草,学草书先学章草。到了王蘧常,在其师沈寐叟的引导下,继民国王世镗之后,数十年来第一个把北碑和笔法融入章草中并使之发扬光大。
.
  作为一名成就卓著的书法家,王蘧常的书法修养是全方位的。尽管他的精力放在章草上,然纵观其篆隶书体,亦堪称大手笔。尤其是楷书,早年受《郑文公碑》、《峄山碑》及二《爨》等北碑影响,字体瘦硬遒劲。看他1947年写的《杨大雄烈士殉国碑记》,便可知端倪。此碑文辞悲壮,豪气荡胸,催人奋起,洋洋千言,一百二十七行,楷法精严、整肃,点画峻峭,而又无单薄之弊,几乎是笔笔中锋,凝重而骨力内含,字字如灵珠荆玉。
.
  王蘧常章草独步海内,蜚声书坛,早有定论。作为当代德高望重的学者,章草大家,其高风亮节,在日寇侵华时,便为时人所赞誉。八年抗战时,王氏所在国立交通大学为汪精卫接管后,他毅然辞去教授一职。屡次拒绝汪伪聘任之中央大学文字院院长,并作《节妇吟》一诗明志。诗云:“有女十六余,皎皎冰雪姿。一朝嫁夫子,夫子出不归。三年沉消息,,六年泪涟而。邻媪前致词,夫归不可期。餐飧且不继,苦守空尔为?不如嫁富儿,富儿真光辉。居有连去栋,衣有明月玑。食有五候鲭,出有四牡啡。邻媪语未毕,女已泪双垂。自我嫁夫子,生死誓不携。生作出头石,死作江头泥。泥入江头水,犹行载夫回。悠悠生与死,区区寒与饥。富贵有时尽,此情无尽时。江山有时改,此心不可移。”(2)其诗文辞佳妙,情意婉转,托物言志。今日读之,尤感慨良深。当时他一家老小近十人,度日艰难,但他宁原忍饥挨饿,也不肯坠青云之志。峥峥铁骨,大义凛然,保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国难当头,王氏对日寇深恶痛绝。据说日本投降那天,当时他正在洗澡,闻此喜讯,激动使他一下子从浴缸里跳了出来,刚要开门,才突然想起自己尚未穿裤子,可见他当时高兴的心情。
.
  解放初,1950年他51岁时任中国文学院副院长,交通大学中文科主任教授,后全国院系调整,52年调往复旦大学中文科任教授。时心脏病发作,1954年至1962年在家养病读书。文革时受批判,工资扣发,每月仅得六十元维持家计。88岁时,患难与共,相依为命的老伴沈静儒因病去世,他身心深受打击。九十岁时,他自己也因心肌梗塞逝世。其著述甚多,代表作有《梁启超诗文选注》、《章草十家传》、《秦史稿》等。83岁时,上海师范学院曾为他拍摄书法教学电影,这也是他书法艺术成就的最好的佐证。
.
  王蘧常一生,坎坷曲折,饱经忧患。无论是在军阀混战年代,还是在解放后国家多难之秋,他在逆境中始终保持气节,光明磊落。他治学严谨,精研经史,博学多才,声名满天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兼书法家。其章草书法艺术造诣,已经达到熔古铸今,炉火纯青的境界。平心而论,不在古人之后。正如著名学者,书法家谢稚柳先生评其书云:“是章草,非章草,实乃蘧草,千年以来一人而已”。(3)用历史的眼光扫视书坛,于章草书法艺术大家中,同时代获此高誉者无出其右,真乃千秋书坛佳话。 (1998年2月6日)
DSC0210920B8B1B1_114663295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13: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16008
DSC0212220B8B1B1_11466330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13: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16009
曲琦先生
DSC0214320B8B1B1_114663305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13: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16010
刘正成先生
DSC0213520B8B1B1_11466331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16011
DSC0211820B8B1B1_114663348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13: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16012
    刘公正在阅读王蘧常先生写给弟子曲琦先生的书信。
DSC0216520B8B1B1_11466336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13: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16013
DSC0216620B8B1B1_114663366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13: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蘧常门生曲琦先生做客松竹草堂

16014
DSC0215120B8B1B1_114663372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3 23:19 , Processed in 0.1548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