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艺术家“花园”主题联展将于伦敦开幕
2016年9月10日-9月17日,由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与剑桥大学文化保护项目康河计划主办的“徐志摩花园艺术展”将于伦敦亚洲之家(Asia House)举办。据悉,该艺术展是今年8月于剑桥大学成功举办的第二届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在伦敦的延续。
中国浙江海宁籍学生徐志摩,曾于1921-1922年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任访问学生,并于1928年他最后一次访问剑桥时写下了《再别康桥》。除了对于中英两国的文学交流做出贡献之外,徐志摩在1920年代也曾与英国的多位艺术家结下了友谊,并邀请他们前往中国举办艺术展,包括剑桥大学美术教授、国王学院荣誉院士荣格·弗来。为了纪念诗人志摩,他的故乡海宁市每年都举办徐志摩诗歌节。作为志摩的母校,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于2008年在院中的柳树下安放了徐志摩纪念石,并计划在今年的展览结束之后,于康河畔建立一座中式的‘徐志摩花园’。
本次展览本次展览主题为“花园”,将展出来自中、英两国艺术家们的30余件艺术作品,包括书画、陶器等。通过多元的艺术表达形式,艺术家们展现了他们自己对于“花园”的印象、理解与感悟。
参展书画作品包括:中国著名书法家、国际书法协会主席刘正成的书法作品《竹里梅边草书七言联》;著名画家刘正成国画山水作品;著名版画家、金陵美术馆执行馆长刘春杰的作品《我造园林与君赏》系列;诗人北岛的丝网作品《此刻》;中国弘法寺与尼泊尔中华寺方丈印顺大和尚的书法作品《山居秋暝》;英国画家、徐悲鸿隔代弟子彼得.卡瓦酋迪的水墨画作品《夏花:矢车菊》;作品被女王收藏的英国女画家莎拉.巴特菲尔爵士的作品《花园下午茶》系列,以及英国剑桥艺术家凯西.帕克作品《四月的阵雨:老虎丘》等。展出陶艺作品包括中国曹山宝积寺主持养立法师烧制的一对玉兰杯以及英国艺术家马修.布莱克力制作的芦苇罐。
此外,本次展览还将展出四位中英青年艺术家迪兰.吉尔斯、陈曦、秦雨晨与戈牧野的作品。
作为展览的联合策划人,著名人类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与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研究员王子岚在序言中提到:
“‘花园’在中、英两国的文化艺术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两国的园林设计与园林艺术都颇具特色,是博大精深的技术领域。过去的四百年里,中国为首的东方园林对英国的园艺、甚至艺术与设计领域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本次所展出的两国艺术家的作品,以不同的文化视角及多元的艺术表达形式呈现出了中英两国艺术家对于‘花园’的理解,是一次值得被庆祝的文化交流盛会。”
徐悲鸿的隔代弟子,英国艺术家彼得.卡瓦酋迪亦深受中国水墨画的影响。他提到“花园并不仅仅是一丛植物的聚合,它代表着一种文化。自东方文化传入西方,英国人就被中国花园的独特美学所深深吸引。18世纪,英国建筑师威廉.钱伯斯访问中国后,深受启发,在伦敦植物园中建造了有着塔楼与小桥流水景致的中式花园。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群飞舞着酒杯的中国文人便是在这样的情景中畅饮作诗。这次展览汇聚了许多颇有成就的中英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颇具灵性,歌颂着两国的花园文化,延续着徐志摩在中英文化交流领域做出的贡献。”
参展画家、英国女爵士莎拉·巴特菲尔是一位资深的花园爱好者,她提到:“在中西方艺术史上,有许多艺术家都将花园作为绘画的对象。长久以来,花园都出现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之中,并被用来传达艺术家们关于人类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花园也许可以展现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但是归根结底,隐没在更远处风景中的大自然才是至高无上的。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花园。花园在一年四季的景观都有所不同,她提醒着我们万物如何变化。通过花园,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如何流逝,并且看到我们自身在世界上处于何种位置。”
本次展览所在场馆“亚洲之家” 是英国旨在促进亚洲经贸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非营利性机构,其会员多为英国知名机构、大型企业及各界精英人士。这一机构发起于1996年,随着亚洲的崛起,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亟需更多地了解亚洲。‘亚洲之家’成立以后,他们举办峰会、论坛、展览等多项活动,还邀请来自亚洲的重要人士演讲(包括中国驻英大使),让参加者增进对亚洲的了解。经过三十年发展,亚洲之家成为英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有关亚洲事务的交流与文化传播中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