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渭县书画交易额占全县GDP的四分之一:
与定西市郑红伟书记一席谈
文/刘正成
刘正成与郑红伟书记
十六年前的2001年初春,我第一次来甘肃来定西通渭,住在县委招待所洗脸是汵水,晚上睡觉铺电热毯取暖。在这个大约有两三万人的小县城,郑红伟县长在县城唯一一条大街上的一个小饭馆请我吃了一顿饭。郑县长说,通渭县喜欢书画是传统,我们历来讲“耕读”二字,所以再穷的人家里也要在堂屋里挂几张字画,现在我们全县有五、六十家画廊,每家画廊两夫妻加一个装裱工三个人,就解决了近二百人的就业。当时,我觉得书画热有这样一个社会因素支撑很有意义,于是一顿饭闲聊成了一个访谈。今天我到定西参加我的书法馆开幕,郑县长叫说了立刻丢下手边的事情来宾馆看望我,一别十六年,他已经升任定西市委副书记了。[调皮]但是,我们俩似乎常见面的老朋友,一座下来又谈起了通渭。他说自从2001年《中国书法》杂志发表了那一个访谈后,通渭县的关键词就从“贫困”变成“书画”,似乎全国都知道通渭是个书画县了。一年后,贾平凹来通渭,与我聊过,回去发表了一篇《通渭人家》,由《新华文摘》转载,通渭作为书画之乡是真正全国知名了!
郑书记在通渭当了两年县委常委、五年县长、五年书记,书画县之名在他任期内火了起来,这与他的发展思维和实干精神有关的。2000年他在中央党校写的研究生论文就关于文化建设的思考,可以说通渭的书画成名并非偶然。也许有一种知己之缘,我们今天在闲聊中不期然又谈到了通渭,谈到了通渭书画的昨天与今天。他告诉我一个令人震撼的现实:现在通渭一年的书画交易额已达到二十亿,占全县GTP的四分之一!当年,郑县长告诉我全县的财政收入八千万,吃饭财政支出一亿五,全靠国家补贴过日子。记得我那时一张四平尺条幅的巿场价一千元,亲眼见一个中年人从兜里拿了皱皱巴巴一大叠人民币,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都有,从画廊老板手里买了一张名家作品走,让我见识了文化艺术的巨大魅力!郑书记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一个不识字的七十岁老汉,自己学画,如今他画一副四条屏可以卖两千多元!如今,通渭县已成立了文联和书协、美协,全县已有四十多个中国书协会员、六个中国美协会员,省级、市级、县级书协、美协会员已达千人。郑书记说,书画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于人的文化艺术素质问题。我说这是绝对无环境污染的“纯生态产业”,他说确实如此,人的文化教养也是一个生态问题!我说这次我的书法馆搞了一个“丝路文化艺术论坛”,我们可以构思一个跨界学术对话,对“通渭现象”的发展过程和远景有一个更为理性的讨论和归讷。郑书记说通渭书画是一个值得思考全省性问题,我说这应该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尤其在十四大以后更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文化战略问题!
哈,一个闲聊,竟上纲上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