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755|回复: 74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4 13: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题记:本站记者唐朝轶,于2003年3月21日晚即兴采访了作客松竹草堂的著名电影演员、书法家张铁林先生。张先生谈笑风生,于生动的生活描述中,展现了一个影视艺术家多方面的才华与文化素养,尤其对书法方面的谈话中,不仅体现了他深挚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书法与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与精辟见解,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现介绍给网友,以供参考。此稿也系唐朝轶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82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4 13: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这个贴子最后由闻正在 2003/04/18 10:16pm 第 8 次编辑]

[畅怀往事]

     *西安碑林是我们的后花园

     记者:你是个电影艺术家,怎么对书法如此热爱?
     张铁林:书法似乎和电影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我小的时候,跟爷爷生活在一起,我的爷爷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中医。我的印象里,在六十年代初期,他给病人开方子还在用毛笔。在那个时候,因为家里有毛笔,我就拿着毛笔在纸上乱画。画天安门、画红太阳、画向日葵。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用毛笔了,写不写字是另一回事。当然,老人家也常让我写一些字,我也不好好地写。后来,上小学在西安,学校离碑林很近。碑林是个什么地方?往最早说,是西安的“孔庙”。四十年代解放后,因陕西地区有大量的帝王陵寝,有很多的碑就要找一个地方集中,就集中在刚才说的这个祭孔的地方。后来这个地方就变成了陕西省博物馆,随着藏品越来越多,作为陕西省博物馆展厅就不够大了。连昭陵六俊的大石头都移到里面去了,那么大块的石头,当年小小的孔庙怎么能盛得下呢?后来就盖了现在新的陕西省博物馆。我的小学就在这个旁边,我的同班同学很多都是博物馆研究员的后代。陕西省博物馆的碑林,就变成了我们的后花园,没事便跑里面去玩,老先生们也很愿意带我们去看。在那个时候,西安人很受石鲁先生的影响,石鲁先生写瘦金体,博物馆的老研究员就带我们去看收藏的宋徽宗瘦金体碑,我们便拿着作业本的纸,用铅笔在石头上摹画。现在这些碑都加上了玻璃罩保护起来,当时是没有的,《曹全碑》什么全都露着。这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机会。所以,我们有一个天然的、自然的写字环境和气氛,我们班写字好的同学也特别多。后来文化革命,我们家在西安被抄家,便避难到了北京跟我的大爷在一块住。我大爷是早年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是画家。他那个时候做石膏像、毛主席像,我就帮他托模子,画毛主席去安源,画大幅毛主席像,家里有很多的古书、文物,在这个环境下又呆了很多年。所以,在整个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艺术的薰陶,还不仅仅是写字本身。我从小就画画,一直都在画画。到了电影学院,我作为表演系的学生居然经常能帮着摄影系的学生偷着交作业。摄影系的学生画速写,他们经常画不了的时候来找我,我画点速写帮他们交作业。我的速写还不错,因为我爱画,画了很多速写,到现在还在画。(刘正成插话:电视上播采访张丰毅的节目时,特别讲到,在电影学院读书时,张先生经常在宿舍里一个人练字。)确实喜欢写字,其实写了好多年了,是不系统的,也没有正儿八经地拜个老师写字。就是非常的爱写,有兴趣,有展览就看,遇到朋友就写。

82_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4 13: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3/04/18 10:27pm 第 10 次编辑]

[兴会所至]

     *手札比清朝人大幅的字更有感染力,更传神写照

     记者:听说张先生花巨资购买了赵之谦的尺牍,你认为它的价值是什么?
     张铁林:说到收赵之谦的尺牍,有一个前因。在收赵之谦尺牍的前两年,不知道是什么具体的因缘,使得我突然间对手札有了兴趣。这个因缘说得出来的,可能是跟喜欢写字有关。有一位朋友送我一张老信,其实是清朝一个不甚知名,也不是太大名家的。我就发现书法在信纸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似乎比大幅书法更加生动,更加自然。我们知道,中国的书法包括中国的绘画都是“师法造化”的结果。它尽管作为一个学术门类延续到今天,但最初从艺术的形态来讲,都是师法造化的结果。而我们书法的最高境界讲究的还是常说的“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什么东西最能体现人的精神和情趣,当我看到这封古人的信的时候,我觉得似乎这是最容易、最接近书法的这个精神的。人在写信的时候,并没有展览意识、表演意识,而信件往往讨论一些鸡毛蒜皮,一些事务性的事情。它的功能从根本上讲就是交流,像我们说话一样是传达信息的功能。所以在写信的时候,并没有着意在书法上下功夫。
由于我收的都是明清的手札,他们本身都具有非常深的功力。我们知道,明清科考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能够中举,首先得会写字。能写字是科考的基础,卷子如果不好看的话,八股文章什么的就不用再讲了。这批明清信札,都是由名家收藏过再传到我的手上。这批东西不仅信件的内容非常精采,由于书写者有非常好的书法基础,便能体现出书法的更高的境界,是非常自然的,又带着情趣在书写。所以,我收藏了一部分手札之后,就发现手札上字的精神往往比清朝人大幅的字更有精神,更有感染力,更是传神写照。
     在这种兴趣的趋使之下,我正巧赶到上海“静华”开始第一次手札专场拍卖,那一次拍出的是上海钱镜塘先生收藏的整批尺牍。而且,每一封信札都有钱镜塘先生亲笔题跋,经过大家的收藏鉴赏,尽管我的程度还不够,但是起码我能意识到这东西是非常珍贵的。而且在当时的市场上,不为人所重视,价格也不太高,以我当时的经济基础来说,还有力量勉强可以买。所以我一进场就毅然决然地买。从一开始收手札,我就整收,都不是一张一张地收。通常在拍卖手札的时候,古籍尺牍是在中国古代书画的前面。在下午一点钟左右开始拍,一点半左右就要拍中国书画,大部分人是要拍中国书画的,他们不进场,在外面喝咖啡、品茶。前面的半个小时就是拍古籍加上一部分尺牍,这个尺牍专场恰恰在中国书画前面,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里面呆着,至多二三十个人,大概还有十多个人是在里面休息的。真正买手札的,几百人的场面里边有三五个人能买就不错了。三五个人里边有两三个还是只想买其中某一两封信,并不是全买。所以我的兴趣好像我开的宝马一样,从零到一百公里的速度八秒钟,收藏的热度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下就到了一百度。我第一次竞拍就把钱镜塘旧藏的手札全部拿下来了,所以第二次参加竞拍的时候,上海所有收手札的人一见到我就问:“张先生,您是整拍还是散拍?”,我说:“各位前辈,承让了,我一定是整拍。”所以,他们下午就不来了,就不再争了。我第二次又收到了丁辅之、吴省庵先生的藏品,都是整批的。这样两下子就搞了两百多通。第三次也就是你问到的赵之谦的收藏。
82_1_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4 13: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这个贴子最后由闻正在 2003/04/27 10:59am 第 11 次编辑]

[秉烛夜谈]

     *拍到赵之谦尺牍,我的心大概有半个小时都没有平静下来

     在拍卖赵之谦手札的前面有一个很好的铺垫。赵之谦三十九通手札大部分是在讨论《国朝汉学师承续记》,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的漆永年先生专事研究这一块,以前的赵之谦信件往来没有发现讨论这个课题,这次突然出现三十九通信,大部分都在讨论这个课题,而且这个信件中间除了讨论学问,还有很多体现赵之谦人格魅力的地方。毕竟是徽州绩溪金紫胡氏家族的往来信件。在这批手札拍卖之前,上海崇源拍卖公司组织了两批全国的专家,包括书法家、史学家,包括古籍鉴定、出版各个方面的专家一起研讨。对这批手札非常重视,无论是书法价值,还是学术价值都非常之高。我也同时听说日本青山杉雨先生的后人手上也有相当多的赵之谦的作品,而且同时听拍卖行跟我说日本人是见了赵之谦的东西就收。这样,一点一点我的心劲就开始高了。我原来想大概一百多万就可以拿下来,没想到估价是一百到一百二十万。所以上场的时候就像上战场一样,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不知道要拿出多少钱才能收到这个东西。但是我有预感我的对手最后一定是日本人。到一开始拍赵之谦手札的时候,目录上起价是一百万,其实拍卖时,一敲就是一百二十万,竟争非常激烈。外面百十口准备拍中国书画的已经全部进场了,在看热闹,像看打架一样。“二百二十五万两次”以后大概几秒钟没人说话,哐就敲槌了。全体鼓掌啊!这东西落在了我手上,如果稍为犹豫,拍卖师再问再喊,就会接着往上走。对方放慢了速度开始犹豫,其实我何尝不是在犹豫呢?我也没底啊,我算什么亿万富翁,我演戏都是赚的辛苦钱,一点一点的挣。一口十万的往上涨,我哪儿受得了啊?我拿下这个东西,站起来就出去了,中央电视台追着我要访问。其实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心都要到嗓子眼了,都快出来了。在访问的时候,我的心大概有半个小时都没有平静下来。有一个韩国人在外面等我,见着我就说:“张先生,祝贺您!我跟你解释一下,我也想拍这个东西,但是来晚了,我进来的时候已经敲槌了。我加十万的价钱,您能不能让给我,我专程从韩国赶来,也很喜欢这批东西。”我说:“我已经加了一百万了!这不是加十万的事。”很多上海人在旁边说风凉话,说这个笨蛋,这个东西太贵了!但是后边的半句不说,意思就是这个东西也好啊!上海人的心态就是这个东西真好,便宜拿下来多好啊!——废话!便宜拿不到啊!谁不想便宜,便宜拿不到你手里,想要这个东西就得花血本啊!
82_1_3.jpg
发表于 2003-4-4 14: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戏剧人生]

     *学习传统戏曲,是帮助我们演古代人的比较科学的渠道

     记者:据我所知,张先生兴趣广泛,在拍电影之余,对戏曲也特别酷爱,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张铁林:西方的整个哲学思想和西方的工业发展是有很多关系的。中国的哲学思想是通过了很多民间的东西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的儒家和道家的很多学说是通过勘舆学、文学、诗歌包括中医来体现。这里面都充满了中国传统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些东西具体的体现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所谓"科学"这个词,只是西方才用的,在中国其实就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而我们所谓的"科学"在中国的历史传承中,就是通过我们的勘舆学、文学、中医、书法、戏曲来体现。那么,戏曲这个东西,为什么我很喜欢?这就要说到我现在做的表演的专业。我自己是做演员的,现在又花了大量的时间演古代戏。古代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在一百年以前没有任何图像资料可以参考。唯独可以把古代人的起居作艺术化的总结,程式化固定下来的唯一的依据就是我们的传统戏曲。各地的传统戏曲是比较相对完整的,活灵活现的作为一个活的形式传承下来的。现在的演员演古代人如果没有一点戏曲的基础,比如台步,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穿上袍子你就不会走路,不会行礼。每一个动作、精神,你要穿上袍子像自己的衣服。因为你演的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观众中间的所谓古代人。你的依据是什么?这就不是凭嘴说理论。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一些画像砖,但这个东西是死的,湖北曾侯乙墓帛画和敦煌壁画都是不可动的。你要把它变成一个像活人一样的东西,现在传承下来的就是民间的戏曲。民间戏曲的内容本身又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承的形式,这里面又有许多古代人思想的体现。戏曲里面又有各种板式、各种音乐调式,这个东西的基础又是过去古代诗歌的传承。过去的诗歌是唱的,不像今天是说的。所以,等等这些都和我现在的专业有非常大的关系,但现在很多年轻的演员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学习传统艺术,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帮助我们演古代人的一个渠道,一个比较科学的渠道,他们并不尽然认为这样,所以他们老找不到办法。所以就变成他们要学我啦,而他们又不知道我是从哪儿来的。反过来,我再往前面学先生,像赵丹先生演李时珍、林则徐,他的动作都是有很多戏曲的东西在里面,可能清朝的人并不见得是这样走路的,但是如果我们完全像清朝生活里面的人走路的样子,还不尽然好看。所以,通过艺术总结提炼升华变成戏曲的东西,我们再从戏曲里反过来借鉴,这是一个很科学的途径,也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够找到的一个途径。这是我喜欢戏曲的缘由。当然在接触戏曲的过程中,我们也自娱自乐。在喜欢戏曲的过程之中,你势必要接触许多戏曲界的前辈,他们有很多学问不仅是戏曲,你听他们唱戏,戏唱得好,为什么唱得好?你了解以后,就能够了解到很多掌故。每一个过来的人,特别是老人、长辈,有很多掌故,通过跟他们唱戏、聊天又了解到很多社会背景,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了解不到的,这都是学习的途径。(待续)
82_1_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15 16: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3/04/15 08:52pm 第 1 次编辑]

  张铁林正在题写“中国书法在线”   
82_1_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16 11: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82_1_6.jpg
发表于 2003-4-28 22: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皇上好书法,和绅呢?怎么不来奉承几句?
发表于 2003-4-29 09: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写的好哇!
发表于 2003-4-29 17: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铁林笑谈书法与戏剧人生

敬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2:34 , Processed in 0.1690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