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最新)【尹吉男VS刘正成】美术报关注《刘正成、尹吉男艺术史论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3 15: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尹吉男、刘正成之辩

许伟东


    在中央美院读书期间,我和许多同学都聆听过尹吉男老师的课程。他的讲授不仅极富新意,而且清晰而严谨,逻辑上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所以,只要遇到尹老师的文章,我们都细加阅读,不会放过。读到《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我回忆起2013年在西安美院参加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的茶歇中,曾经听到尹老师关于书法的一番聊天。当时所谈即该文的思想。不过当时谈得最多的案例不是陆柬之而是颜真卿,盖鲁公乃我们正置身其间的长安人也。尹老师满腹经纶、谈吐不凡,在小范围内的聊天尤风雅幽默。读到文章,我才意识到,那次谈话并非随意闲聊,而是尹老师在口头发布酝酿颇久的学术心得。当时在场者数人,有作为东道主的西安美院赵农教授、央美的邵彦副教授、清华美院邱才桢副教授等,四川美院的牟群教授等亦在旁侧小憩。

崭新的框架
   
     一些书法家表示不赞成尹老师的观点。我也算是以书法为职业的吧,坦率地说,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价值、十分重要、富有新意。历来研究书法史的,从书法社会学角度入手,通过书法家的血统、身份、时代、学书机遇条件和环境等展开思考的,并非空白,古代有(如孙过庭的“东晋士人,互相陶染。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当代也有(如白谦慎的傅山研究和吴大澂研究、潘良桢关于“团体书家”的观察和阐释等),但是并不很多,而且这些研究多属于个案研究。尹吉男老师着眼于宏观视野,总体俯瞰,以贵族书法、文官书法、平民书法等几个通俗易懂的概念对漫长时段的书法史作了一次总体性概括,展示出一种既清晰、又新颖的框架。这是该文对书法界的一个富有价值的贡献,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新的阐释线索、新的认识框架。有人可能会说,这有啥了不起的,此事何难?其实从事人文学科研究的都会知道,这种创造性的阐释得来非易,它不仅需要潜心阅读和长期思考,还需要独具只眼的个人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概念智慧,诚非易事。

尹文的重点在特征描述而非价值判断
   
尹文的主旨是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或线索对书法史做出一种宏观梳理和重新阐释。其文章着力点不在于价值判断,而在于对历史存在的描述、分析和阐释。但是,由于是讲座整理稿,不是正式的撰写稿,口语演讲时所例举的具体书家书作涉及了较多的篇幅。这容易导致误读,忽略文章的主旨。强调现场效果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是有所不同的。

尹文的主旨是:“艺术是一个不断民主化的过程,艺术权利不断下放,由贵族而文官,由文官而平民。个性和创新被强化正是反映了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常常是非遗式的传承的断裂形成的。仅从个性和创新角度来观察,对于有天赋的人本不构成障碍。我强调的是另一点,笔法的传承问题,晋唐的笔法和宋人的笔法在难易程度上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才有尚法和尚意之说。欧阳修对这一断裂早有认识。”这是尹老师自己的概括。我觉得是准确的。比讲座整理稿表达得更好。

血统论

尹文大篇幅进行了举证。对具体书家书作的感受和陈述从来都是容易导致争讼的话题,它不仅涉及复杂的历史情境,还涉及“可怕的”个人趣味。我说个人趣味是“可怕的”,是因为艺术界稍微有点头脸的人物,一碰到在个人趣味方面的与己乖左者,往往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接触到的一些书法爱好者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自个把自个先当成一颗“大葱”,把自个当成书法品评的终极裁判,不乐意或不习惯与别人开展心平气和的分析。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的神秘无法言说,就藏在他自个那颗小心灵里。

在具体举例中,尹文多次提及陆柬之的《陆机文赋》,并明白无误地流露出对出身贵族的陆柬之的作品的极端推崇。这在现场讲座中一定是得意之笔——它通过切身体验的艺术故事穿插起整个讲座,将灰色的理论转换成形象的记忆,但在发表成书面文章时则会成为败笔——它误导了刘正成先生等人的阅读。刘正成系书坛名宿,亦喜宏观思辨,往往发为高论,于是起而辩之。但是这一次,触发刘正成辩难兴趣的不是宏观问题,而是细节因素,其所针对的正是尹文的这一个人倾向性的流露。刘文认为这是“枉顾艺术历史的书画血统论”。刘文的核心观点就是:反对血统论。刘文是不是误读了尹文?我认为没有完全误读,因为刘文的这一指责不是空穴来风——尹文确实表达了对身为贵族的陆柬之的书法的极端推崇,白纸黑字——这太容易被读者解读为推崇贵族书法排斥文官书法了。这种表达当然是一种个人自由,但是不管这类表达是否得到书法专业人士的认同,在普遍平民化的当代,仅此一点,立即会激起来自书法界内外的满腔义愤。尹老师怕是始料未及。

刘(正成)文的不足

    刘文的批驳稍欠冷静和准确。耐心地细读就会发现,尹文确实不是在提倡血统论,尽管读者们会这样想。尹文在后面还讨论到平民书法,认为在我们这个文官瓦解之后的时代,平民书法又回到了贵族书法。贵族书法有两个要点:一个是真迹,一个是真传。平民书法得到了重新亲近真迹的机会,但是难以得到真传。尹老师推荐孙晓云的《书法有法》,认为它“破解了贵族时代这个笔法是什么东西”。

    刘文虽然慷慨陈词,但是并没有与尹文的核心观点形成交锋,而只是针对尹文中一个次要问题的发难。刘文的辩难也是存在问题的。比如:尹文中“对抗赛”的说法只是一种批评修辞,是不必较真和反驳的;举证时凭印象发言是不妥的,因为印象有时不可靠,这些不严谨的举证被尹老师一一抓住并详加证谬;还有,就是尹老师在反批评中谈到的,学术讨论是学理对话,不宜在激愤的争辩中跳跃到其他层面,不要说尹文有重要理论价值,即使它被证明为错谬,也不能推断作者其他方面无识,更不能推断作者难胜其任。

尹(吉男)文的不足

我赞成尹文所提出的框架。一个合理的宏观框架,可以高效助力于我们的书法史叙述。即使这样的框架被一、二反例证明为不够周密,也无法否认其总体上的合理性。

但是,我认为尹文也存在不足,具体地说,是在讲座稿中流露出对文官书法的轻视和低估。真迹和真传,对书法家的成长当然是极为珍贵的支撑,但是,它们仍然都是外在的资源,而不是书法家取得艺术突破的第一要素。艺术家的成功,归根结底依靠创造力的不断掘进。个人创造力当然不可能是无本之木,它仍然是历史的。如果旧有的贵族书法传统已经断裂,那么,文官们照样可以自我作古,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传统。如果自我的力量不足,可以通过数代人的接力传递、同代人的相互激荡,重新加高这个新的传统。从书法史的实际来看,文官书法没有在“真迹加真传”失落的时代碌碌无为,他们的书法创造依然谱写出多种多样的华彩乐段。

另外,我想说,笔法是书法的核心但非全部,如果文官书法无法在笔法层面超越或等齐于贵族书法,它们依然可以选择在其他方面取得创造性进展。宋代之后的书法家在书法作品的章法、形制和体量等方面的惊心动魄的探索,是无愧于前代的。

学术辩论,有比无好,它不仅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还快速提升我们的思辨力。我们期待二位先生更精彩更深入的讨论。

(作者系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文艺学博士。)
发表于 2016-6-13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池鱼 于 2016-6-13 22:53 编辑

欣赏楼上的讨论方式。尤其是关于艺术家个人创造力和群体不断淘淬接力的表述。
尹式宏观架构的成立,需要面临的实际困难不少,首先是所谓贵族的遗传方式出现怎样的变化以至于可以定义为断档,是一个单一的趋势还是多次反复?如是前者,将定在什么样的关口比较合适?另外,所谓贵族相传的笔法秘诀,是否真的可以规约为一种并且跨越漫长到几个时代甚至于突破那么多家族的界限?问题恐怕集中在究该如何定义真正有品质的传承,而且是一贯而下的传承?比如,竟然到孙晓云那里还能说清楚而居然宋元明清的一般寒门却说不清?这些问题,大概离了具体的个案研究以及充分的直觉判断能力不行。而现在尹教授所表现出来的,从他所举的几个例子来看,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把非遗模式想象得过于理想化大概也是一种病,或许是太受日本万世一系模式的干扰而忽视了中国模式中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我们似都听说过,羲之子辈皆不学其父,献之而下,大约六十年书风不近羲之,万岁通天进帖中也印证着这种推论,这还只是王家嫡系的几人,别的更不用多说了。类似这种问题又该如何解释?难道又要分出一个千年不变的笔诀来与体例和时代风尚完全划清界限?
书法传统上自我做古的事情,从我的了解看应该不自文官始,而所谓非遗传承的模式,似也不于文官止。而这新传统毕竟能否与旧传统一贯,历史自有历史的习惯,仍是需要得到尊重的。
发表于 2016-6-14 06: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池鱼 于 2016-6-13 23:02 编辑

要从艺术家一种私人的直观感受和推想,总结为一个理论,一个学问,其间必要做的功课还是很多的,对于高古的名人书法,我们现在显然资料匮乏,不宜起太大的题目,因此从我个人还是更欣赏白氏的关于吴大澂研究那样的工作。
发表于 2016-6-14 1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前,我问小青年,你看谁的书。【男】。那语气---。没什么,不过是些掺点其它的。如85年的进口书。去杭州看看那些木门木窗吧,那里可能写着白蕉先生的四个大字---【我道其东】。---逸梅后山房---新浪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11: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术报6月18日第23版刊登《刘正成、尹吉男艺术史论争》相关内容。

刊发刘正成《我对尹吉男有关书法论述的置疑》、尹吉男《对刘正成的置疑的回复》、朱中原《关于刘正成、尹吉男艺术史论争的个人之见》三篇文章。

刘正成说明


6月9日,《美术报》蔡树农先生提议将上述三篇文章在美术报发一版《争鸣》,我的回复原文是:是否合适请酌!把微信语言和平面媒体语言分开,我在外面游蜀南古镇,回北京后会认真写一篇文章,讨论一下当代艺术史研究的问题,到时再请教如何?今天,我看到美术报已经将上述内容刊登出来了,我想既然已经发出来了,首先感谢媒体的关注,但也必须做出上述说明。

刘正成
2016.6.20



QQ图片20160620105801.png
发表于 2016-7-5 11: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报6月22日刊发通版
关注《刘正成、尹吉男艺术史论争》

mmexport1467690515319.jpg
mmexport146769051763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1: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报6月29日刊发通版
关注《刘正成、尹吉男艺术史论争》

mmexport1467690515319.jpg
mmexport146769051763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2: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3日晚,与央美应届毕业生谈尹吉男的文章


书法在线 侯勇 7月3日晚,中央美院书法专业毕业生作客松竹草堂。刘正成先生作为央美书法系唯一的书法客座教授曾经在2014年曾经给这一届的书法本科专业上课一个月。这届本科生全班十人,基中五人代表全体学生来感谢刘正成老师,也是作为毕业之际向刘正成老师辞行之意,刘正成老师向他们讲述了最近与尹吉男教授关于艺术史的一个论辩的观点。以下为谈话实录(编辑有删节,本文为非正式内容,请勿转载,待正式文稿出来之后,再行刊发。)此注。



IMG_20160703_221937.jpg



刘正成

我刚从甘肃办展览回来,过两天又要去英国,不过一回来我就在忙着写文章,对尹教授的回复作一个正式的回复。计划写四章,估计五章也不一定,现在写了一万多字了。给你们聊聊,也算谢谢你们毕业的时候还来看我。这篇文章正式的文本我还要仔细斟酌,去英国的飞机上正好还可以继续写。

尹教授说写意的艺术不能够解读一个时代、叙述这个时代。其实这种观点是在20年以前西方的主流认识,因为他们图像学和视觉,包括苏立文、高居翰,他们都是代表,就是说中国绘画的发展,高峰是唐代,就是文人画是没落的、不断重复的。我引证柯律格在写《图像学和视觉性》这本书的时候,是1996年写的,中文本出的时候2011年,写了个序,他认为当时写这个书的时候,他是在阿尔伯特美术馆工作,他们主要研究玉器、陶器这些工艺美术,他没有研究中国绘画。我访问柯律格的时候,他说不懂画,他把所有的画作为图像来对待,所以尹教授认为只有图像,有人物的图像才能解释、叙述这个历史。

柯律格亲自跟我说不懂绘画,但是不懂绘画是比较谦虚的说法。所以他在2011年,16年以后,重新写了一本书,写了一本致中国读者的书,他讲了,他说中国的绘画、书画相当于西方的油画、建筑,是高雅艺术,所以他这样说,他领悟观念是发展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雷德侯教授关于米芾的书,研究米芾,他对美术的看法,我就把他的话记录了,来回复尹教授,雷德侯坚持米芾的观点,他肯定高出尹教授多少倍了,他翻译了米芾的《海岳名言》,对米芾研究非常精到的。所以这些教授比我们中央美院的教授水平高,包括柯律格教授。去年我们在牛津大学演讲,那天上午的时候,我和他发表论文,他说你知道这些观点,实际上已经是发展进步了,他首先认识到他不懂画,而不是简单就用图像学来代替。他说图像学,画是正常范围图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你要清楚地看到了图像学和绘画的区别,要研究画,他不懂,但是他知道这个区别。但是尹教授认为只有人物画,这样的个人艺术才能够叙述这个时代,而文人的画,他说文官的画是没法叙述这个时代的,那就把苏东坡、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全部就否定了,依次否定了齐白石那些,因为他们都画写意画嘛,吴昌硕、齐白石,这些东西都不足为道,在他的眼里面。

旁白:后面没有宫廷画,哪有什么宫廷画、文人画。


对,他说宫廷艺术是皇帝喜欢的,你写实、画人物画,这个是。再反过来说,这个画接近老百姓,因为他看得懂,雷德侯的观点基本上是中国的共识,诗出唐宋,画出宋元嘛。而这个观点,巫鸿在好几年前就在《读书》上讲过,他说包括他的老师,方文、高居翰他们在内,他们都是老观点,他认为这些观点是不对的,他为什么,他们看不懂中国画,所以看不懂文人写意画,更看不懂书法。我觉得尹教授还持有这个观点,因为我看到这个地方,巫鸿是研究汉画技术,他又是搞考古学出来的,这个尹教授还搞书法鉴定的。



旁白:对,尹教授的观点比较偏激。


我真不是说人身攻击他,我当时还争论了,我说要跟美院学生讲述书法这样讲,还有碑帖,那是不行的,你要学碑帖,那是学不好书法的,荒谬。陆柬之固然是,米芾加上董其昌都不如一个陆柬之,这个太可笑了吧。你把陆柬之的《文赋》翻来看一看,那就是赵孟頫的水平,不如赵孟頫,赵孟頫写毛笔字写得多好。米芾,你想吧,王羲之几个帖都是米芾假的,《中秋帖》就是米芾作伪的的,现在看到的二王的帖都不出唐代。陆柬之的水平肯定是做不了,做不了《中秋帖》的水平。宋代米芾,我估计他当时做了很多伪,一个是学习,也不排除他也会倒卖。
   
米芾对宋代的笔法研究肯定是很深的,他认为苏东坡完全不研究。我还查了一下苏舜钦他们家里,我说这个苏舜钦在铜山,就是他老家铜山,说他的籍贯是开封,苏舜钦他们一家是唐僖宗,是受北方烧长安的时候,逃到四川来了,把他父亲带过来,把他们祖宗带过来的,后来他的其中一个儿子就留在四川了,苏舜钦的爷爷苏易简都在后蜀的小朝廷里边当过官,那么他大概在成都居住了有100年的时间,所以苏易简在不当官以后,转了北宋的时候,他就考上状元到开封上去了。他在开封当了官,但是他籍贯应该就算是铜山。他的祖籍,他有了武功之裔,他就属于武功的,那个应该是祖籍,而四川是他的籍贯,因为他们100年嘛,好几代人,而且后来在朝廷里。那样就可以说他是四川人了。而且,他死了之后,还是葬在四川的。我说苏东坡的邻居石扬休,我觉得应该加一个“家”字,因为到了元祐末,黄庭坚还在他们家看过。那个时候石扬休已经死了,但是他的东西还在,他这个“家”字往往就是他不做官,他就回归故里,他不是父母迁了就不回去了,所以不排除苏舜钦他们五代人的收藏,不一定就在开封,因为他不像我们父母,一定在他老家的坟地里。所以石扬休死了以后,黄庭坚还在眉山看到了怀素自叙,就证明这个藏品在他老家这个地方,并没有在开封这里。那么同样,苏东坡,他就是眉山人,他怎么不知道,你怎么证明他没有看过呢?是不是?我不能证明他看过,但是你也不能证明他没有看过是不是?宋代的官员流动性很大,你看一会儿去海南做官,一会儿到那儿去,他们主要的家产还放在他们的籍贯之地,因为你退休回到老家,不可能总在开封吧,是不是?
   
我写了四章,四章或五章,最后一章才写,我也谈整个艺术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在中国的艺术史受西方艺术史的影响,特别是白先生他们这批海归,完全就是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代替艺术史本身,艺术作品。他并没有沿着的书法在传承,这个方法是西方不懂中国书法的时候,他们用这种方法是可以理解的。他说了这个是新的框架,徐伟东认为新,这是什么新的框架,让西方人认识到这个东西,所以为什么柯律格,我见了他以后,他说我不懂画,他明确说这个。



所以我还真是不针对他,我就针对现在的艺术研究发展来看,这个偏离了方向,不能用一种方法叙述艺术史,那种方法是叙述艺术史的一种方法,而且所有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都在作这样的文,又偏离了艺术的核心。原来我们只谈艺术风格学,就是有偏差,后来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研究历史,我们觉得是一个新鲜事,但是这个不能代替,就是作为多元的方法处理这个,有几种方法来阐述这个艺术史,这个才是合理的。所以现在我们所有的论文,我看都是引经据典文献,在中国古代,这叫虫鱼之学,中国古代也这样搞过,并不是没有搞过,称为虫鱼之学,完全重视文献,而不讨论事物本身和内在。中国古代学术上是两个倾向,一个叫汉学,一个叫宋学。汉学重实,宋学重论,这两个交替的时代。那么宋代,宋学就是讨论问题,就是六经注我,汉学是我注六经,在学术方面不断变化,到清代就学新式。搞宋学的人攻击汉学,就是你们搞的是虫鱼之学,而西方实际上他搞的文化论就有点像这些东西,就是他不研究艺术本身内在的发展问题,而研究周围的,所谓我的资料搞得很详细,引经据典的,其实它跟你无关。所以现在我看的书,大量的都是这样的,我认为是虫鱼之学,所以搞书法的一看,大家说他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结论,怎么把陆柬之,能够和苏东坡相提并论,还搭上一个董其昌。搞艺术,真正搞艺术的人肯定接受不了这个观念嘛,我反过来说,书法、美术,谁挑出来都比陆柬之写得好。
   
他认为米芾的东西很好临,而陆柬之不好临,我觉得可能吗?你把米芾、黄庭坚临好很不容易了,怎么陆柬之的字,就像赵孟頫一样的,怎么会不好临呢?就说明他缺乏实践经验,任何有实践经验的就不会同意说陆柬之不好临,而米芾好临,不可能的,你说苏东坡好临还可以,你说米芾好临,我觉得这个太离谱了。

恰恰就是一篇文章,2015年,一个浙美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陆陆柬之是元代初期的临摹本,大量的材料证明这个是一个伪本,你说这个一眼就看出来这个文赋,直到赵孟頫跋过,元代的跋过,中间完全就没人题跋过,中间夹了一封信,这个帖的中间有一个绍兴的小印更证明这个事,你们问一下,这个事肯定知道。尹教授称陆柬之,为个人性,就是他的风格一下就看出来了,我觉得怎么说呢?其实辨识度最高的,不是文赋,它有点赵孟頫的味道,他说你看文赋也能看出,这不也是笑话嘛。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2: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标题了:

从尹吉男的书法观谈到当代艺术史研究的问题——关于对《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置疑的回复的回复

已经写了近一万字了哦。
IMG_20160703_2117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2: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给央美的同学讲这次论争的情况和他自己正在撰写的观点
IMG_20160703_201056_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5 09:50 , Processed in 0.1832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