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最新)【尹吉男VS刘正成】美术报关注《刘正成、尹吉男艺术史论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8 2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池鱼 于 2016-6-8 13:37 编辑

唐朝名家如颜真卿的书法,究竟是从小继承自己家族的基因多,还是靠某个前辈大师指授的心法多,还是和其他外部因素(比如应用体例方面、时代风尚方面)的关联更大?这个谁来先解说下。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08: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传义)读了尹吉男先生的文章,我的四个“呵呵”!

(朱传义)读了尹吉男先生的文章,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想说几句。

1,文中说“临苏黄米蔡、临董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但是临这个陆柬之是有难度的。”读到这句话我不免要“呵呵”了,我不知道这位尹先生的书法水平如何,但是说出这样的“大话”,不是让人“佩服”,就是让人“怀疑”。要说临写的难易,都不容易,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唐人法度严谨,宋人则是意象万千,变化无穷,若是谈临的皮毛外形,假以时日唐宋都有效果,若要得其神采气象,我看宋不一定易于唐。不是尹先生临的如何,能否给我们欣赏一下呢?

2,关于“这个传统”,尹先生罗列了一系列的书法家的师承关系,比如追到智永,追到二王。尹先生追的这条线的源头就是王羲之了!我不免又要“呵呵”了。王羲之是书圣,在书法界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他本人的确是贵族世家子弟。但是,王羲之就是整个书法体系吗?王羲之到陆柬之的这条线就是整个书法史吗?显然不是,王羲之之前还有书法,王羲之之后也有书法,就是王羲之同时代,也有与王羲之书法风格迥然不同的“王兴之夫妇墓志”。就“二王”书法来说,的确,贵族阶级,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够观赏到真迹,欣赏运笔、墨色之大美,能够得到“二王”嫡系的指点,对于学书当然是很有益处的,文官们或者有幸获得帝王的赏赐获观真迹,或者买一点真迹,对其书法亦是一助。但是,我国的书法除了“二王”还有许多啊!就说“金文”,这些青铜器上刻着的文字,或典雅,或古朴,或灵动,它们不是贵族阶级的劳动成果,而是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杰作,还有悬崖绝壁的摩崖石刻,还有穷乡儿女墓志、造像,砖文,瓦当,竹简,帛书,经书……太多了、太丰富了,这些书法或拙朴,或雄奇,或潇散,或粗犷,或豪放,或肆意,也有十分精细的,这些书法在小吏、工匠、账房先生、医生、和尚等人之间传播,与“二王体系”一样都是中国书法的一部分。在某些时代,可能看不上这些书法,觉得俗气,低贱,但是在今天,我们纵观整个书法史,它们与“二王”一样美丽,一样伟大。所以说尹先生只取书法史的一小段来说事,实属以偏概全。

3,尹先生力捧陆柬之,说陆柬之充分具有个人性,一眼看出这就是陆柬之的书法,陆柬之一个人就完败苏黄米蔡四大家。陆柬之的《文赋》我们都看过照片,姑且不论此帖是多么的高水准,有法度。也不论陆柬之的法度、水准到底比苏黄米蔡高多少,因为这玩意见仁见智,实在不好说,苏黄两人还互相讥讽死蛇、癞蛤蟆呢!但是就凭“有个人性”这一点,陆柬之能够完败苏黄米三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松风阁》里挑一个字,在《文赋》里挑一个字,混合在历代碑帖单字里,尹先生,您给挑一挑!看能不能找出陆柬之的字。

4,尹先生还说到历代帝王里头字写得好的,通过他们的书法来证明您的观点,可惜举例子的时候举了个乾隆皇帝,您去问问谁不知道他的字俗呢?



mmexport1465519193062.jpg mmexport1465519180930.jpg mmexport1465519183784.jpg

发表于 2016-6-12 08: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池鱼 于 2016-6-12 13:42 编辑

把穷乡儿女造像也拿来讲话,我看非起纷争不可。二王以前有书法,或者二王同时有不同的书法,那也不能否认二王或钟王或王颜传统在事实上和观念上的地位和意义。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二王或王颜(直到赵董等)的经典以外的其他部分,其实未尝认为与传统并立的、相补充的、和提供经典创造力之来源的“小传统”,而仅仅只是作为传统的某种映射和变形,就好比目下城镇化加剧的情势下,东部很多乡村形态和城镇形态的关系一样,主从顺序是很清楚的。对于这件事,我们首先要以历史的态度认识他,承认他的某种合理性,然后再来分析和批评。这件事尤不可从书者的社会身份上、带着情绪去说。
我的不赞成尹教授的方面,不在于是否承认魏晋到唐人的书法传统(我们当然承认),而在于他的唐宋分野可能建立在不能信赖的一种基础上,尤其是他尝试通过某种单纯的、脱离了具体语境的技术技巧方面去阐述,那些都表现出他在书法操作以及书法史论两方面的经验不足。
发表于 2016-6-12 08: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池鱼 于 2016-6-13 06:13 编辑

相传钟繇善三体,不管能否对应到钟或王本人,但有了这个基础,再补充一些不实用但仍有地位的古代书体之后,大概能够概括历史上多数的经典墨迹和其他形式的书法了。这个观念更早在书法的制度化序列里也找得到依据,比如汉代所谓的的秦书八体。书法到了魏晋时期,传统体系虽然经历了破坏和融合修正的过程,但大体还是延续下来了。所以习惯上所说的书法也该仍有个大致的边界,好像还不能按照个人的审美经验把什么内容都纳进来,至少在讨论尹教授提出的这个话题的时候还得有所限制才是。
整体上讲书法并不是一种纯粹技艺或纯粹艺术,他的传统事实上包含了多次重建或修补的过程,哪怕唐以前也是这样,因此简单套用非遗模式来区隔今古,那也是很成问题的。
发表于 2016-6-12 10: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分为三之说。
发表于 2016-6-12 10: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发表于 2016-6-12 11: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大礼先生说:容易模仿与作品质量的高低恐怕不是一个概念——个性强烈的作品往往都“容易模仿”,然而,那些个性强烈的作品真的就“容易模仿”吗?
发表于 2016-6-12 15: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先生的【小,工,账,医,和---】,写的好。
发表于 2016-6-12 17: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池鱼 于 2016-6-12 13:47 编辑

要说"小工帐医和"里面,倒有一些可能是最大程度地接近了技艺传承的非遗模式,可那些书迹,在尹教授的眼里,或者根本不在论列吧,---- 所以举那些出来,大概不算最恰当的讨论方式。
发表于 2016-6-12 17: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铜器上的文字,不是底层劳动者的创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5 07:16 , Processed in 0.1629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