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6|回复: 0

田青谈琴 | 当代社会堪称奢侈的宁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30 15: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田青谈琴 | 当代社会堪称奢侈的宁静

QQ图片20160530155602.png


编者按:
2016年4月15日,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先生做客中央电视台“CCTV—发现之旅”频道,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古琴文化,其讲述精彩纷呈,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丰富的个性,亦让听众沉浸在古琴音乐的魅力之中。而反观古琴对于现代生活,田青先生说,“在古琴的音乐里,你能找到久违了的自己,而且找到一份在当代社会里堪称奢侈的宁静。”



古琴艺术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诗经的时代,就有“琴瑟友之”的记载;从历史上看,古琴更是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把古琴说成“圣人之器”,因为在中国的文化里,古琴除了乐器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其他乐器没有的功能,就是“修身养性”,所以中国的文人把古琴推崇到一个凌驾在所有乐器之上(的地位)。其实中国古代就是一个字,就叫琴。把“琴”字前面加了一个“古”字也是从近代开始的。从“琴”这一个字过去专指一件乐器这件事情,也能够说明,琴在中国音乐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古琴和中国文人之间的联系,它的密切程度在历史上有很多的记载。

“无故不撤琴瑟”,就是孔子,如果这一天没有大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一定要弹琴。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和琴有关的这些故事、掌故传说,那就更多了。“空城计”,诸葛亮在空城之上,一架古琴,两个老军,就把司马懿的大兵吓跑了、吓退了。当然军事学家可能从这个故事当中得出他们的结论,有人说这是冒险主义的偶然的胜利,不值得提倡的。空城计,但有人也认为这是个人类计谋在军事上空前的成功。但是我看到的是,古琴在中国文人生活当中,包括政治生活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据说,所谓据说,就是《世说新语》里的据说。顺便说一句《世说新语》,是文人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因为里面所记载的文人都是很可爱的。他们的毛病,他们的缺点,他们的才华,都那么鲜明,个性鲜明。


伯牙子期的故事,一个琴家和一个樵夫之间因为音乐而成为知心的朋友。这样一个故事,也不仅仅讲了子期去世之后,伯牙把琴摔掉,终生再不弹琴。我这个琴,因为知音没有了。这种决绝的行动其实也反映了中国人对音乐的一种特别的执着。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创作了一个只有汉语里才有的一个词汇,叫做"知音"。就是中国人把最好的朋友用知音来表示,知音从字面上讲就是懂得音乐的人,但是在中国,知音这个词不仅仅是指懂得音乐,而是你懂得我。

《梅花三弄》现在是古琴曲,据说最早是笛曲,是晋代的一个大将军叫桓伊创作的。桓伊当时地位很高,是大将军,而且以笛名世。这个故事,就是王羲之的一个儿子,叫王徽之,有那么个成语就是跟他有关──“宁可一日食无肉,不可一日居无竹”。据说他要租房子,租的房子短期居住他都要栽上竹子。这个人很有个性。还有一个故事跟他有关系,也说明他个性的,就是他半夜忽然喝了点酒,想看一个朋友,坐了一夜的船,等到地方了,他又不想看了,扭头就回去。像这类的故事都说明这个人的率性。

王子猷尝赞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所以说就是这么一个人,有一次也是在船上,那个时候船是一个重要的交通工具,他在船上看到岸边大路上,桓伊的车,于是他就(据说)拦住车,就跟这个大将军说“闻君善吹笛,可为我一奏?”听说你笛子吹得不错,你给我吹一首吧?这个(让)现代人不可想象,大将军是国防部长,你现在拦他车是听说你会吹笛子,你给我奏一下?但是王徽之当时也有文名,文人之间都互相知道的,所以桓伊知道这是王徽之,于是下车,踞胡床,为之三弄,就给他吹了,所谓三弄,就是三段。这个故事是最早的《梅花三弄》来源的一个记载。那么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今天人感觉到那时候的人有点不可思议。第一,这个人率性到这个程度,敢拦大将军的车,见面不谈别的,没有国家大事,就谈你会吹笛子你来段,而且居然大将军下来还真吹,因为他也同样的重视音乐。他没说我去开常委会,我不能够吹,有什么军国大事?没有。一看到知音,你知道我会吹,我就给你吹吧,而且最重要、让我很感动的是后面一句,他吹完了以后,他上车走了,王徽之坐船走了,“彼此不交一言”。俩人一句话都没有,一句客气都没有,"你吹得太好了,谢谢你",没有。他也不听你说我吹得怎么样,都没有。扭头各奔前程。那么这里就有很多让你遐想的空间,当然王徽之听完了,也许他不满意,不愿说话,那么桓伊也可能真的要去开常委会,他着急走?不是!两个真正爱乐懂乐的人,就是靠音乐交流。西方一个诗人不是说了那么一句话,话语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始。一个最高级的发烧友碰到一个最高级的演奏家,一个吹完了一个听完了,再说一句别的都是多余了,音乐里面表达了一切,一个已经说了,一个已经听了,他不说也是说呀。所以我觉得一个短短的故事,让我们今人除了惭愧的同时,也更理解音乐,也更理解古人。所以为什么现代的所谓知识分子,不是文人,也爱读《世说新语》,就是你会看到,毕竟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曾经生活着一些至情至性的文人。他们爱音乐,爱艺术,彼此尊重,而且更尊重自己。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世说新语·任诞》

中国从魏晋开始就有个词,叫“左琴右书”。它的音量,它的音色,同时又表现非常丰富,就适应了文人的情趣,也适应了文人的需要,像白居易、苏东坡,甚至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等等,这些古代的诗人咏琴的诗太多了,像王维等等。那么不会写字,不会弹琴,你就不能是文人,所以你看竹林七贤每个人都懂音乐,每个人都是当时最好的诗人。竹林七贤,也是让历代的文人们神往。我曾经,当时看了竹林七贤的故事之后,还曾经有个和竹林七贤的故事和人物都没有关系的一个疑问,我说当时在河南那个地方怎么会有竹林?后来发现,中国的,我们中国土地上的自然风貌的改变真是巨大的,河南不但有竹林,河南的简称叫做豫,豫就是象,河南还有象,不但有竹林还有象,象很多,这个地方才会作为简称“豫”,所以现在到河南去,看到黄土扬长的时候,你很难想象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着这么一批人,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人,他们在竹林之中,喝酒、弹琴。

那个时候的中国文人最讲风度,包括嵇康。说嵇康不看颜值看气质,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站在那里像一颗松一样,个子非常高,非常挺直、有气质,喝醉了,躺倒了,还“若玉山之将崩”,他躺在那就像一个玉的山崩塌了。这个人的气质,现在人无法想象,绝对男神。但就这么一个人,不但是外貌如此,他的性格魅力也是非常非常令人尊敬,令人爱戴,对自己信念坚守,包括对权贵蔑视。嵇康,他就是为了自己的一种信念、一种操守、一种气节,甚至最后舍去生命,因为他当时卷入一个案子,当时司马氏就把他绑缚刑场,要砍头。历史这段记载,让人们非常震撼的一个场面,就是他被绑缚刑场的时候,午时三刻还没到,他就“顾日影,索琴而弹之”。“顾日影”就是看了看太阳,知道午时三刻还没到,还有段时间,于是就“请给我一张琴,我弹一首曲子”。

中国古人这些规矩,你仔细一想,这不是《老炮儿》所能赶得上的。第一,砍人、砍头一定要到那个时刻,差一分一秒都不行,你不到午时三刻我就有权利活着,而我活着我马上就要死了,我要来个琴弹一弹。现在人能想象吗,中国的很多规矩?“顾日影”,一看时间不到,我还有时间,“拿张琴来,老子要弹首琴再死”。居然给他拿了琴。说当时三千太学生去刑场送他,也许这三千太学生当中有人带着琴,反正他临死之前弹得这首曲子就是现在,应该说古琴曲里面最有名的、最知名的《广陵散》。但这段故事最让人们震撼的,就是那样一个场景,嵇康,这么一个天才人物,他面对生命、面对死亡的一种态度,令人敬仰。所以这恐怕更造成了《广陵散》之后流传的一个动因。所以应该说,古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尤其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当中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晋书·嵇康传》

那么到今天也会有另外一种,现在很多,有的琴人在那批判,就是现在很多人学琴是附庸风雅,这个“京城四大俗”,新“四大俗”,就是唱昆曲,学古琴,喝普洱,练瑜伽,这“四大俗”我占三样,我够俗的,我除了不练瑜伽(笑)。这就是文化的一种效应,涟漪效应,这个圈会越来越大。但是也没什么不好,附庸风雅也没什么不好。每天朝九晚五,开着车坐着电梯,八个小时以后,还要开车到健身房去走步,现代生活完全是荒谬的,而且面对着很多的苦恼,那么古琴的空灵、清幽,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极大的吸引力。人们会在一个社会剧烈变动、生活节奏非常快的当代生活当中,在匆忙之中,在混乱之中,在一片浑浑噩噩之中,有种心灵的需要:需要一方净土,需要一点清静,需要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而古琴恰恰提供了这种可能。

古琴是一个最适合独居的时候听,最适合一个人面对自己的时候听,也最适合三五知己真正的知心在一起听,所以反而是在古琴的音乐里,你能找到久违了的自己,而且找到一份在当代社会里堪称奢侈的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0 21:15 , Processed in 0.1541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