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杯”河北省首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
暨京津冀高等书法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
3月30日在河北师大举行
书法在线 侯勇 3月30日“文龙杯”河北省首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京津冀高等书法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河北师范大学国培大厦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书法专业院校的书法专家倪文东、叶培贵、邓宝剑、杨健君、李桂金、宗成振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刘金凯,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益禄、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郑振峰、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湛出席研讨会。
此次论坛首复印件向获奖和入选论文作者颁奖,随后,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主任邓宝剑代表京津冀高等书法高校致辞,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刘金凯代有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对此次论坛表示祝贺。
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高校书法专业的专家代表先后发言,河北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长长寇学臣主持特邀专家论文作者演讲,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湛主持优秀论文作者演讲。此次论文获奖及入选作者先后就自己的论坛作现场阐述。
下午,参加论坛的部分代表前往元氏县封龙山,参观了封龙书院和封龙山石窟。
本届论坛自2015年6月征稿以来,得到了河北省乃至全国各地高校师生、省内中小学教师及广大书法理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截至12月底,共收到来稿70篇。其中特邀7篇,自然来稿63篇;高校师生来稿55篇,其它15篇。经过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在自然来稿中评出获奖论文10篇,入选论文20篇。
本届论坛主题为高等书法教育研究,来稿内容涵盖高等书法教育理念、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学院书风、教学评价、书法教育与传统文化、高等书法教育服务中小学书法教育等论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和学习体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大多切实中肯,具有承传性、现实性、针对性、创见性等特点,参考性强。
京津冀高等书法教育协同发展的首次提出,是本届论坛的最大亮点。论坛邀请活跃在京津冀高校书法专业领域资深教育工作者,相关论文着眼当下,瞻望未来,对于拓展高等书法教育研究方向,深化京津冀书法学科协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附:特邀、获奖、入选论文名单:
特邀论文(10篇):
北京师范大学 倪文东 陈 思
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现状与京津冀协调发展及学科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 叶培贵
书法高等教育:回顾与展望
中央财经大学 张 冰 谭 帅
开放的书法史教学
——对高等书法教育中书法史课程的一点思考
天津师范大学 李桂金
整合京津冀书法资源优势拓展高校书法教育新途径
天津美术学院 杨健君
大学书法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天津美术学院 段为民
器识为先——对高校书法教育内容的思考
西北师范大学 李逸峰
当前书法教育热度下的冷思考
河北大学 刘宗超
书法学习能力的培养
河北师范大学 寇学臣 王力涛 白 娜
河北书法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 胡 湛
“学院书风”漫议
优秀论文(10篇):
刘玉栋 高校书法教学实践中创作方法意识的培养与探索
杨振强 河北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研究断想
张学鹏 高师中文专业书法教学与中小学书法教学对接问题研究
刘瑞欢 河北省高考书法试题的现状、反思与构建
李明银 试论书法之“气”
毕芳芳 师范院校汉字书写(书法)教学研究初探
——以河北省师范生规范汉字书写教学为例
李国良 寸铁寄兴凿山骨,万花春谷韵不俗
——河北篆刻艺术进校园主题实践活动的时代意义
李亚杰 失语与重构——关于当代书法批评的几点思考
任海霞 高等书法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兼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症结及出路
郑莉媛 高等书法教育服务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
入选论文(20篇):
阴胜国 地方本科高校书法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以保定学院书法学本科专业为例
颜 默 高校书法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王伯民 马 媛 高等书法教育策略研究
宋志远 试论高校书法教育的改进与提高
杨 晨 “善书”“善鉴”还是“善评”?
宋廷位 书法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建设研
梁达涛 文化视域下高校书法教育的定位及构建
李兴涛 从国美模式看地方高师院校书法专业存在的问题
徐 峰 当代高校书法教育创建及发展微探
张彦斌 当代大学生汉字书写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苏建功 中国篆刻学及其学科建设刍议
李 江 从临摹到创作的新思路
——论书法临摹与模拟创作
郑方宁 关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宗宏宇 由十一届国展看当代书法创作
——兼谈书法创作的两个原则
孔令卿 “国学热”背景下的书法教育透视
——以石家庄市中小学校书法课为例
李 松 育人观与“尚意”书风之新解
——中小学书法教育对苏轼书法理论观接受研究
刘琼瑶 高等书法教育服务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
南宪强 “新概念米字格”在书法教学中的科学价值
杨超龙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书法教育研究二题
张顺兵 镌墨相生得真笔
——李邕“行书入碑”成功实践对书法教学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