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05|回复: 14

刘正成:对书法来说诗文在画印之先(<历下赋十二条屏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4 14: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书法来说诗文在画印之先

刘正成

mmexport1456294291427.jpg


赵雪松的书法观:书与文的互动。赵雪松是新生代杰出书法家,也是活跃在诗坛的诗人。前不久他申明退出书协,让我对这个素来很低调的人深感惊讶:显然不是没有争到书协的座位,而是他对当前主流书法价值观的极度失望。他把我的《历下山水赋十二屏》称为“出大事了”,显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借此表达他的书法价值观:书法的文化价值很重要!

是的,在当代中国书法界的普遍共识是诗书画印四绝称妙。其实,一般书法家不重诗,而是重画印,尤其重画,这不仅是当代书法的学科确立之初是依附于美术学的原因,也是“好字不如赖画”的市场的流行观念。其实,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即诗难于画且不为大多数当代人审美认知所接受,这是书法自古以来作为精英文化地位的倒退与书法作品文化价值的极度稀释!

其实,就书法艺术的本体价值而论,美术对书法十分重要,但文学对书法则尤其重要。可以简单地说,书法家可以不会画画,但绝不可以不会写诗作文!不会写诗作文的书法家,在五、六十年前统统称为“书匠”。今天,社会变了,书法家的头衔可以多发几个沒关系,但书法的审美价值不可降低。所以,我前些日子说过那些抄写唐诗宋词的“兰亭奖”作品大多要作为文化垃圾被历史遗忘的话并非要贬低什么人,而是作为艺术史学者的一种预测。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赵雪松先生“出大事儿”的话做注脚。我的这赋非有汉赋的古意崇高,最多可以作为宋赋之文赋而论,並非文学宏篇,无非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倒是赵雪松的这篇短评不仅显出了他的书法价值观,也显出了他的文学与文笔的深厚功底,并为我所服膺。现在转发此微信,是请观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作为书法家和诗人赵雪松其人。换一句话说,此文对拙作的过誉之词别在意认真,而仔细关注他对当代书法创作的诉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4: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雪松:翰墨卓然堪扛鼎
——读刘正成《历下山水赋》十二条屏


赵雪松

640.webp (2).jpg


幸观刘成正先生所作《历下山水赋》丈二幅十二条屏,我胸中郁结之久的平庸浊气(由体制时代与世俗生活双重积压所成)犹如找到了释放的闸门而倏然排空——用书坛流行的口头禅说:出大事了!

这个时代的书坛多久没有“出大事了”,多久没有能力“出大事了”——自王羲之之《兰亭序》,怀素之《自叙帖》,颜真卿之《祭侄文稿》,黄庭坚之《松风阁诗》,董其昌之《酒德颂》……以来,书坛扛鼎作品阙如久矣,只见一个个大小书法家、书法集团的徘徊、游走、辗转反侧,仿佛魂灵丧失后的手舞足蹈。

《历下山水赋》丈二幅十二条屏,浩浩汤汤,宏伟磅礴,气势贯通,文气盎然,仿佛历下山水之俊逸灵性,汇聚于刘正成先生腕下。每个字,犹如历下之泉眼,汩汩乎生气勃郁,而每行字,则如历下洪流,荡荡乎舒畅恣肆。刘正成先生是中国当代富有鲜明艺术个性、笔法纯熟、风格独具的书法家,于碑于帖有贯通古今的见识和体验,他的字,采帖之温润,碑之拙朴,篆籀之金石气韵于一身,在这件巨作中,体现为端庄儒雅里充盈古拙生趣。细观之,作品中的每个字都精心经营,姿态洒脱,纵敛有度,寓奇崛于自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以字的大小侧正、墨的浓淡干湿调节呼吸节奏,全篇无一处有滞留感,自然天成。局部与整体达到了行神兼备、和谐统一,并促成巨作在整体氛围里,气势中的文雅和文雅中的气势两方面互不相伤,而是相得益彰。巨作的艺术感染力非一般性佳作巧构所能望其项背。

在这样一个翰墨分离、技术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里,所谓书法,已经退化到了一种体制性的游戏标签和群众运动式的集体无意识,而与人的思想、情感、命运、思考的表达无涉。回望书法的历史,经典的产生无一不是翰墨交融的结晶,无一不是精神担当与人文陶冶的最高成就。在我看来,刘成正先生首先是一位具有时代洞察力和丰富人文情怀的文人知识分子,他倾数十年之心血功力,编纂出版《中国书法全集》,创办并引领中国书法“中青展”多元艺术探索的方向,这一切无不在新的认知和自由尺度下增加着中国书法的时代高度。在他的诗歌、散文、小说、书论文章里,家国情愫,人性历练,精神疼痛,艺术思考,无一不闪烁着弥足珍贵的时代光芒。他为泉城济南作《历下山水赋》,绝非仅仅是对山川风物的自然抚弄、摹写,而是一次以史家卓识,人文情操,社会批判、人性叩问在真与美的导引下与历下人文自然的深情对话。所以,巨作《历下山水赋》十二条屏的创作,才真正能称得上是一次精神璀璨的洋溢。正是这种精神的推动,作品中笔墨的表达,具有了非同寻常的境界感——翰与墨丰富的体悟,笔墨形式与人文担当的恰切交融,为这一巨作的经典性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堪称书法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典范性的体现。

刘正成先生拥有自己独特的书法史观,精于判断总结书法的时代状况,富有站立时代潮头的宽广视野。《历下山水赋》十二条屏的创作,也是他书法创新的一次集中体现。中国书法,以体分类,不同的笔法特点和风格,藏于体内,形成系统。在刘正成先生看来,这个系统在近古书法史上曾两次被打破,一是在明代中晚期挂轴书法的出现,二是在清代碑学兴起之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个系统被第三次打破。藉此,他率先命名了“破体书法”时代的学术概念,以此来概括当今时代书法发展的趋向和审美追求,为书法创新的持续深入和理论阐释找到新的切入点。我以为,巨作《历下山水赋》十二条屏的创作,正是一件“破体书法”时代的代表性作品。在这件作品中,笔法的生长,不再囿于某种“体”的钳制,而是向所有的笔法资源敞开,以作者的心性为源头,锤炼锻造,塑造出丰富的笔法空间,字势、笔势、线条的形态被赋予多种生长的可能性,达到了无一笔无来路而尽在苍茫烟海中的艺术之境,其风格之鲜明、动人,犹如朴茂的大地上万物交织而风物卓然自立。

经典的衍成,有赖于时空的契机和时代的选择,更有赖于作品本身所提供出的人文境界、艺术水平和时代特色。巨作《历下山水赋》十二条屏,以其宏大的构制,精心的书写和宏富的人文含量,给当代中国书坛贡献出了一道艺术盛宴,观者在此作中被唤醒的,是书法文化的时代愿景和人的心声……

2016,2,17匆草于濯耳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下山水赋十二屏》
文|刘正成


劉正成《歴下山水賦》
(释文)
330cmX50cmX12
有水無山者毋雄,有山無水者毋靈。中華藝術之淵數藪,皆在丹青之山水,正所謂江山如畫者也!濟南古稱歴下,北據黃河,南接泰山,可稱善地。何哉?華夏有五嶽,以泰山爲尊,炎黃有四脈,歴久稱黃河。聚山水之精華于一地者,惟其泉城濟南也!濟南者,濟水繞其北也,黃河奪道而入于渤海。歴下者,歴山之麓也,又稱泉城,因其有泰山之水暗通于城下,以成濼水之源,蓄成大明一湖,故有一城山色半城湖之謂也。
平頂山房主人居于善地,慷慨恢宏,雅好翰墨,宴飲之際,命賦歴下山水,書之堂壁以供煙雲。于是,暢遊于趵突之泉,蕩舟于大明之湖,攀登于鵲華之山,仰望于千佛之崖,感之山水,賞之名畫,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慨然而有賦于此也。
昔者,舜耕歴山,以孝聞名,堯往見之,委以國政,于是傳千古禅讓之美名,成親親孝道之德政。中國之有儒家之道統,乃從歴山舜耕肇始。于是,叔牙薦夷吾于桓公,乃成千秋霸業。曹操爲濟南之國相,方有三國演義。詩仙會詩聖于湖上,遂有李杜文章萬古之傳。易安拂漱玉之泉,感人生際遇,作漱玉之集,成婉約之宗;幼安思亡國之痛,且拍遍欄杆,獻美芹十論,爲豪放一派。王漁洋以詩壇盟主而詠秋柳,蒲松齡罷聊齋而賦古亭。皆因仁義情懷而愛其山水,因愛其山水而成其詞章。趙孟頫,書家也,亦畫家也,獨以丹青繪歴下山水之勝境,以成鵲華秋色之圖卷。是日也,乾隆帝駐跸歴下之亭,天朗氣清,睛空無雲,遙望鵲華二山,對景而賞畫,喟然慨歎曰:兩朵天花繡野巅,一支靈鵲銀河涘。留待今題信有神,不數嘉陵吳道子。河山之美映入眼底,天下之心生于胸懷。古仁人君子,莫不感山水翰墨而興歎者乎?

時移世殊,河山變色。聊齋之主問曰:濠濮之淪漣,依然魚鳥;蓬萊之清淺,業已滄桑;邈矣北海太守,誰操風雅之權?松竹草堂答曰:幸也濼水才人,起任湖山之主。珠簾畫棟,不複歴下之舊觀;茗碗詩瓢,豈尋天寶之墜緒?騰蛟起鳳,擬杜聖李仙之瑰瑋;升堂入室,盡陸海潘江之風流。于是泉涸而複湧,山屠而再綠。殘垣棄而瓊樓起,敗枝斫而新樹生。庶幾可期者,霧霾去而驕陽澈,腐敗除而天下清。撫今追昔,感而贊之曰:
泰山蒼蒼,河水漾漾。
江山如畫,畫如山江。
趵突龍噴,珍珠夜光。
鴛鴦水暖,君子花香。
蒹葭挹露,荷芰拂浪。
鶯與燕從,月並雲張。
再衰再盛,城上鶴翔。
舜耕之土,既興且旺。
鸞箋五色,詩叢八荒。
翰與墨,藝事留芳。
感之山水,成之詞章。
嗚呼噫嘻,醉翁引觞!
右历下山水赋乙未雪後撰并书面于于泥龜夢蝶堂刘正成并记。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下山水赋十二屏》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下山水赋十二屏》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下山水赋十二屏》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下山水赋十二屏》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下山水赋十二屏》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下山水赋十二屏》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4: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下山水赋十二屏》
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4 16:21 , Processed in 0.2067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