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小波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少城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与刘正成、郑家林、孙人杰、舒烔同时师从蜀中名家李灏先生学习书法,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任中医副主任医师。
旧忆重拾怀小波
孙人杰
都说人的相遇是一种缘分。知青返城,我回到成都,在厂里认识了苏叔波师傅。1971年还处在文革时期,厂里的一些大小标语都出自苏师傅之手,字写得很漂亮。我也喜欢写字,由衷的敬佩苏师傅。苏师傅是做蜡烛的上手师傅,机器是1840年的英国机器,一百多岁了,还能使用。我是机修工,于是和苏师傅熟悉起来,比其他人就多一些闲聊。
我的书法老师李灏先生当时在一个街道生产组工作,这是一个铸造作坊,有位做模型的年轻人,与我年纪相若,圆圆的脸上架一付眼镜,看上去儒雅、温和,见面就有一种好感。经李先生介绍,知道他叫苏小波,后来也知道他是苏师傅的儿子,我们成为了师兄弟。
同在李先生指导下学习书法,与小波的交往便多了起来。那时刘正成、郑家林、苏小波、舒炯和我受老师教导较多,老师因材施教,各人的学习方向不同。小波学的是《泰山金刚经》、《石门铭》、《瘗鹤铭》古朴一路。那时学习书法的人不多,知道这几个刻石的人更少。《金刚经》为北齐时人所书,是汉隶向晋楷转变之代表作。康有为评其“气韵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绝”。《石门铭》古朴浑穆、苍劲凝练、笔含篆隶、作真如草。康有为评其“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瘗鹤铭》亦是篆隶向楷书过渡最具代表性作品,与《石门铭》并称南北二铭,古意盎然、简淡有致,在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小波在这几个刻石的学习上,不仅走在时风的前面,而且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青川木牍》、《银雀山汉简》等汉代简牍出土面世,小波的书法又转向了这些新的领域。从中可以看出小波对艺术的敏感、对艺术追求的与众不同。事实上,在以上所述艺术表现水平上,小波高人一筹,在当时省内国内也不多见。从陈毅元帅纪念馆,张大千纪念馆,成都青羊宫等处收藏的小波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受到了社会的普遍的欣赏和认可。
小波是好学不倦之人,在那个躁动年代,小波静静的读书、习字,而且拜师学习中医,以期悬壶济世。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小波又上了中医药大学,走上医生的岗位,并取得了副主任医师职称。
小波是一位重情重义的朋友,是一位博学多闻的良友。平日我们各忙各的,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在一起休闲喝茶的时间也不多,但他对朋友的关心并不少。当他知道我在学习战国古文书法后,即以《包山楚简文字编》相赠,以助我、鼓励我。几十年交往相互砥砺、如切如磋。小波曾说“心若相契,不在形迹”。
回首往事,感慨良多。小波,来世我们还做朋友。
2015年8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