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家新楷书展,想王岐山讲写楷书 ——王家新楷书展的示范意义
书法在线 侯勇 12月12日,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先生前往国家图书馆(典籍馆)参观了“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临摹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展”,并接受记者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刘老师,您作为中国书法界的号角,这次看了家新老师的致敬经典,您能谈谈整体印象吗?
刘正成:我用三个字“很震撼”。我和家新先生认识很早,他刚到北京认识我的时候是二十多岁,我自认为对他比较了解,今天看了他的展览,我才对他真正的了解,对他的书法态度,给我有一个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这个展览很重要的示范意义,我想了三点:
第一点,王家新先生的书法,他和他的艺术和生命融合达到了人书合一的境界。这句话不是口头的话,而是用他的生命,他的时间凝练出来的。你看他写了这么多,他工作繁忙,晚上写到深夜,而这些作品,他并不是卖钱的,不是在市场上获益,而是完全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和生命中间对艺术的态度融汇一体,他觉得他已经超越了书法和其他的关系,物质利益关系、名誉的关系,他完全出于热爱,把书法作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去追求。这一点,给我们当代书法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就是怎么样对待艺术的态度。他写这么多,在传承基础上下了大功夫,在我们今天书法界的名家中,像他这样下功夫,把艺术和生命融为一体,其实是很少有的。
第二点,我认为他的书法行为对当代中青年书法创作有重要的参照作用。你看他临了几十种经典碑帖,光是楷书就临了这么多,还包括一些行草书经典,这是对传统楷书尤其是楷体高峰唐楷的全面学习与继承。而我们当代的青年书法家的成才道路都是速成法,就像饲养场养鸡一点。自然生态鸡要长一年、两年,像这样长期和广泛的对书法经典的继承与训练,而现在45天甚至更短时间,肉鸡就成熟了。为什么呢?他就专门临写一两个帖来应付参展,比如说我就写《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或者我就写孙过庭《书谱》,他就练这一两种当敲门砖,他把那些字记得非常熟,就单个字进行强化训练,达到入国展的目的,然后加入书协成为书法家,并进而混个脸熟成为书法名家。用这种投机取巧代替广泛的传统继承,把中国书法宏大的、传统的继承变成了某种馆阁体的复制。王家新先生这种对传统广泛学习继承的方法,似乎是一种很笨的方法,但这种足踏实地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成才之路,成大才之路。现在书法界通过培训班和国展催生的这种速成法,是对书法的巨大损害。如果我想我们当代青年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能来看看这个展览,是给他们敲一个警钟和一种启示,。我们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书法家,就必须像这样下大功夫,广泛的继承了中国书法的深厚的传统。我想这也是第二点启示。
第三点启示,我们对今天艺术家的要求,正如王岐山书记说“不会写楷书,直奔行草去”的这个批评,觉得是对整个书法界的艺术素质低的批评。但是人们看了这个展览,会看到书法界不都是这样的书法,也有有真正的走正道的书法家。另一方面,也证明王岐山书记的话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即没有基本的功底就靠忽悠成书法家的路是走不通的。王家新先生今年四十多岁,五十变法,五十自化,六十、七十是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书法家的。家新的展览,也响应了王岐山书记这一个号召,在我们书法界应该向他学习,全面的接受书法传统,从最实用的楷书书体开始培养艺术素质。我们当代很多著名书法家就是不会写楷书,而我们书法家也有会写楷书的,这就是王家新!
当然这是题外之话,王家新这次没有留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或者是升任主席,高风亮节退出了主席团,为我们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就是告诉我们,书法不是争名争利的,是为书法的发展,为延续我们艺术传统,用生命去做贡献。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非常具有教育意义,非常具有示范意义,我希望我们的书法家都能够看到这个展览,从中找到我们自己以后的艺术发展的方向。
记者:刘老师讲的特别好,我想家新这种态度已经超过了书法本身,同时我想他不仅是我们书法界的一个楷模,我想当今中国的年轻书法家,他应该是一个楷模吧。
刘正成:如果谈到这一点,我还要多讲一句,家新的书法不仅反映在他在传统技术下死功夫的这个特点,还在于他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他也是个诗人,这一点在中国当代书法界也很有示范意义。因为我们当代书法的发展最大的缺失是文化的缺失,没有把书法看作是一个文化的重要传承,这么一个艺术的必须的组成部分,而是把书法仅仅当成一种技艺,认为书法仅仅是字形笔墨的构造。所以说很多人他文化很缺乏,所以他书法也缺少一种底蕴,难以创造高的新的境界。就文化底蕴这一点,家新在我们当代书法家是非常突出的,是当代书法的一个亮点。当然刚才说到为人为艺来说,就要有敬业精神,把艺术追求看成和生命一样重要,这种敬业精神给我们青年人树起一个榜样。今年我们在艺术上求名,你必须有长期坚实的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艺术领域的成就与荣誉。
记者:对,我想家新这次展览,他也是对书法真谛的一个诠释,就像您刚才讲到的一样,书法的本身必有文学和文化的渗透。而且历代,应该说所有的书法大师几乎都是大的文学家甚至是大的行政官员,所以说从家新致敬经典这个展览来看,应该说和当今流行的书风和时代的流行,我想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能为以后我们书法的发展,能给一个新的方向。您能不能从这个角度,对全国的书法爱好者们,来讲讲这个话题?
刘正成:我们当代书法的发展,四个字,一个继承,一个创新。那么继承,它是前提,没有继承的话,这个艺术没法形成高度与深度,因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几千年没变的传统文化,对这个传统如果没有继承,你本身就找不到书法的方向。另外一方面,就是发展创新,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我想在我们当前有很大的两个片面性,一方面传统继承不力,另一方面创新不足,或者叫创新有余而继承不足。那么家新在继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想他的创新必将降临,能开创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一种书法风格的艺术来。
明代崇祯初年,黄道周给王铎的《拟山园初集》作序时说了一个“五十自化”,当时王铎已经四十多岁,他就预示着他在五十岁的时候,把继承的深厚根底演化成自家面目。黄道周对于王铎的期待果然应了验,确实是王铎到了五十岁左右,达到他创作的高峰,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只要基础牢,攀登高峰是可以预期的。所以我想这一点讲,家新的书法在这样广泛基础上,完全能够实现“五十自化”的超越,创立楷书的一种自家面目。楷书书体的风格构建是尤为难得,因为技术难度十分高,家新选了一条很艰难的路,但是我预期他肯定能越过一切艰难险阻,成为一个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优秀书法家。
最后,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记者:好,谢谢刘老师,讲得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