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35|回复: 10

果儿:“丑”之神————漫谈”丑书“的时空构成与意象表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30 11: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15-10-30 13:44 编辑

                  果儿:“丑”之神————漫谈”丑书“的时空构成与意象表达
                                                           
                                                                           作者:果儿

说到“丑书”很多人都认为是离经叛道、糊涂乱抹之作,甚至对传统还有一点“危害”。把老老实实写字作为是学习书法的金玉良言。一个新生命的形成首先是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的结合,“0”和“1”的组合,人们很有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即使发育成了胎儿,人们还是没有办法去接受它,非要到了到了大胖儿子落地才会恍然大悟。但阳阳交汇、精神孕育是创造生命的前提。爱是一切的基础。“丑书”是新艺术的“雏形”,它蕴含了艺术家对生活和未来的“大爱”。认识它要广博的视野、需要开阔的胸怀。

沃兴华、邱振中等具有现代艺术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已经探索了近30年,但至今人们还把这种新的艺术形式视为“丑书”,还不能被人们的观念所接受。是因为的审美观念还没有转变,还不敢“吃螃蟹”,还不承认地球是圆的。中国书法还在以“自我为中心”。但历史是无情的,落后就要挨打,如果墨守成规,书法将被世界艺术所唾弃。试想,如果没有了书协和国展,没有那么多“大奖”和“主席”的宝座,人们会如此积极“备战”吗?随着中国经济的萧条,书坛的天在慢慢地“暗下来”来。还是让心平气和地去对待艺术吧。

我试图通过对一系列生命现象(十二生肖)及自然现象(屋漏痕、万岁枯藤)中时空关系的分析,以及我对宇宙与生命不同层次的体验与证悟,对书法艺术的时空构成的多种假设,引发了对笔法、章法的空间形态及空间组合中出现的耗散结构、自组织等现象的思考;通过对点画外在形象所具有的内在张力结构和完形属性的剖析,及书法艺术多维的时空特性的诠释,实现了历史积淀和当代视觉思维之间意象表达的切换。从而阐明书法艺术所表现的不是一个静止的二维平面图像,而是一个时刻都在运动中的立体空间结构。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2: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15-10-30 12:38 编辑

一、观照时空
书写是个过程,在时间中展开,从一点到一画都依存于时间的进行之中,有关笔法论述的词汇如:高山坠石、屋漏痕等都与时间的维度相关;而由点画组合而成的各种汉字结构,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则与空间的维度相关。面对书法艺术纵横交错的时空关系,你是否问过自己:如果把一件书法作品比作一条河流,你愿意什么?是河流,还是河水?面对一件杰出的草书作品,你会站在什么位置去看?能看到什么?

1、如果你把作品中点画当做一个“线”看待。目光沿着运笔的顺序,从头到尾一笔接一笔,依次出现的横、竖、点、钩,最后组成一个字、一行字,前一笔是后一笔的前提和条件,你视线仿佛是在顺着一条狭小溪流流淌。你是流水。你的视界只有两个方向:前和后。有人就说书法是线的艺术。如果是那样,那么,他看到的仅仅是线条的变化,而不是书法艺术。线只能存在于与二维的平面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物体是无法自由运动,是没有生命的。霍金说:“在一维地球上生活的二维动物,为了互相通过就必须一个爬到另一个之上……”

【图1】线的变化轨迹(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果壳中的宇宙》史蒂芬 霍金著 吴忠超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如果你把作品中的点画当做一个“面”看待。你看到的不是一个个的字,而是许许多多的不规则平面图形。你的视线仿佛停留在一片片树叶或浮萍上。你是水中的一片浮萍。你的视界有四个方向:前、后、左、右。霍金说:“二维空间似乎不足以允许像我们这样复杂生命的发展。例如,如果二维动物吃东西时不能将之完全消化,则它必须将其残渣从吞下食物的同样通道吐出来;因为如果有一个穿通全身的通道,它就将这生物分割成两个分开的部分,我们的二维动物就解体了”。

【图2】二维动物(图片来源:《时间简史》史蒂芬 霍金 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如果把作品中点画当作一个“体”看待。你看到点画不再是一组符号,而是一个个质量、大小、形状都不同的物体,如猜拳游戏中的“剪刀、石头、布”。你如果看到一个“日”字,就不会把它理解为一个正方形,而会去想象它会是一件什么东西,空间形态是正还是负的。出现在这里线,不是平躺在纸面上的,而是穿越着纵横坐标的,如图。你艺术的时空感觉已经触及到了三维空间,你是时光的长河里的一条船。你的视界有五个方向:前、后、左、右、上。这是一个物质空间。

【图3】 物体的曲面模型和穿越纵横坐标的线(图片来源:曲面设计 周四清 和清芳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4、如果把作品中的点当做一根“绳”看待。你看到的就不是一个个的字,而是一串串不同层面上点画的组合变化。那么,你就会投入一场“点、线、面”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大鱼吃小鱼,小小鱼吃虾米……此起彼伏、生命在无休止地运动,能量在不断转换。沿着运笔的顺序在时间的延续中一点一点地游移,你在与它进行生命的“交流”。你的位置处在四维空间。假如你看到四个点,就不会把它完全想象为一个“四点底”,而会顺着这些琐碎的几个点“向上”看,就会发现,它原来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体,四个“点”,可能就是一对情侣印在地面上的两双鞋印,鞋印的上面还有两个活生生的人,并且在散步、在牵手……我们除看到长和宽外,还关注到一个很少被人们重视但又确实存在的第三维——“高”这一维和第四维时间。这里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形态和方向的。你是鱼。你来自这条来自远古的河流,你在环绕弯曲的时空旅行,如图。你的视界能看到六个方向:前、后、左、右、上、下。你周围的一切都是“活”的,这是一个有着阳光和雨露的生命空间。

【图4】物体在环绕弯曲的时空中旅行(图片来源:《果壳中的宇宙》史蒂芬 霍金著 吴忠超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如果你把作品中的点当做一片“云”看待。你就进入了一个各种艺术元素之间共享的基础架构——一个巨大的“系统池”。 当你触及到那些杰出的作品时,就如同站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云端”上。作品的全貌在瞬间展现,你的目光可以任意地从一个点转移到另一个点,每一个笔触永远都像是新的,你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前人的思维活动中去,重新赋予表现对象永恒不息的生命,你在感受生命的“冲动”。点画通过时空的不断重组,产生了一种种新的秩序,并且演变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弥漫在字里行间。浮萍、鱼虾和船,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河流中出现,河流也可以随时随地将船和浮萍吞没。所有点画的灵魂都皈依着这条河流上,生于兹,长于兹。你既是河流,也是河里的鱼和船,离开了你一切都不存在。在这个时空中,你不但一次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还能同时踏进世界上所有的河流,如图。
你的位置处在五维空间,它一个是与第三维、四维世界平行的空间。你的视界没有边界,这是一个精神空间。其实,不管用什么样的眼睛去看,在书法里只能看到三种东西,因为世界就是由这三种东西组成的,即:物质、能量和信息。第一种是笔法(时间);第二种是章法(空间);第三种是气(神)。第一、二种东西指向的是艺术生命的存在和运动,第三种指生命因运动而产生的升华。

【图5】纵横交错的多维时空(图片来源:《时间简史》史蒂芬 霍金 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2: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15-10-30 12:45 编辑

二、理解时空
1、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日历上的年、月、日吗?是钟表指针的转动或者太阳的升落吗?还是钟摆一下接一下的重复摆动?
霍金认为时间是宇宙事件秩序的计量,是世界事件发生次序的序列。事件是指由它的时间和位置所指明的在时空中的点。空间是指四维的空间,上面的点是事件。【1】我把书法中的时间理解为符号(点画)次序的序列,一个个能够制造“事件”的“动态物体”。而不是一个个固定的图形。

2、空间是什么?
空间是一个静止的可以无限可分的空盒子吗?是房子和房间里柜子或者柜子里的抽屉吗?是鸟巢、蜗牛、核桃等壳里空隙吗?书法中空间是什么?是字与字之间的间隙与空白吗?
梅洛—庞蒂指出:“我们不应该把空间想象为一个充满所有物体的苍穹,或把空间抽象地设想为物体与物体共有的一种特征,而是应该把空间构想为连接物体的普遍能力。”【2】我把书法中的空间理解为连接符号(点画)的能力。
时间和空间都是有形状的,时间不是一条笔直跑道,不是来回运动的钟摆,也不是时钟表面上的圆周。空间中还有许多蜷缩的空间。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图。


【图6】时空的形态和方向(图片来源:《果壳中的宇宙》史蒂芬 霍金著 吴忠超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十二生肖与时空完型
中国古代是用“生物钟”来计量时间的,用鼠、牛、虎等十二个稳定的生命体来指代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时间关系是用生命节律的变化来表示的。鼠、兔、猪等动物的头像点,尾巴像一条线,牛、羊头上的角像叉。
蛇的身体像条绳,可以拴住其他动物。把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连接起来,建立一个横向的组织,这是一种阶段性的秩序。
龙的身体外形囊括其他几个生命体的特征,有蛇的身体、牛的角、鸡的爪……它把其他十一个动物都放在了自己编织的“网”里。十二生肖通过龙将不同时间与空间的信息资源作了一次有机的整合,把原本各自独立的局部信息串联或并联起来,合成一个整体,建立了一个新的认知系统、一种宏观的整体的秩序。表现出章法、字法、笔法之间的整体特性、整体行为和整体规律。就像一团“云”。
完形心理学理论认为:部份之总和不等于整体,因此整体不能分割;整体是由各部份所决定。反之,各部份也由整体所决定。十二生肖的变化与组合构成了一个时空“完型”,建立了一个“和谐”的世界:即把使鼠、兔、猪等十一个动物的力量都加起来,其力量也无法与龙抗衡;龙虽“法力无边”,但决不会去侵犯或消灭任何一只动物。十二生肖建立了一个不能分割“生态整体”,在大气的笼罩下若隐若现,每一种动物都具独特生命节律及独立之视觉元素,如图。但互相又存在形式与内容的关连。


【图7】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生命的节律,都是一只“生物钟”(图片来源:《时间简史》时间简史》史蒂芬 霍金 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片6.png
图片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2: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15-10-30 12:50 编辑

4、时空与法度
关于汉字的结构方面的论述,有欧阳洵的“三十六法”,李淳的“八十四法”,黄自元的“九十二法”,各有千秋。根据结构特点楷书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合体字分为四类:纵向组合的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横向组合的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内外结构的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多偏旁多构字单位组合的繁杂结构。共计五种。
关于笔法和章法方面王羲之总结出了“永字八法”,黄宾虹先生提出了“五法”。邱振中先生提出了笔法的三种运动形式:提按、平动、绞转。书法的笔法到底需要几种呢?我赞同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五法”:锥画沙、高山坠石、折钗股、屋漏痕和变(用万岁枯藤比拟)。这五法既是的造字之法、用字之法、用笔之法,也是书法之法。前三种(锥画沙、高山坠石、折钗股)代表了物体的三种基本的运动形式:平动、提按、绞转。“永”字八法:点、横、竖等,这八种笔划运笔的招数离不开起、提、顿、收,起、承、转几种定式。这些笔法的运动形式只有上述三种,“永字八法”其实就是笔法的三种运动变化之“法”,但常被人理解为八种用笔之法。第四种(屋漏痕积点成线)是在前三种东西(三维空间)里再加上一根时间维。指作品行气与连贯性,像一条“绳”。第五种(万岁枯藤)指作品气韵与整体性,像“云”。这五种笔法的也可以用“点、线、叉、绳、网”五种符号来表示。

5、象形性和抽象性
汉字的结构通过象形的手法完成了由简到繁基础的积累,但不是所有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有形可象的,复杂的事物是难以用象形符号去建立与所指的联系的,象形显然不能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由繁到简的特性:抽象性。抽象的过程是一个裁剪的过程,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如果我们把书法的点画想象成千千万万件“事”,那么,这些“事”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去把具体对象如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符号化?书法中点画的产生及组合构造有无固定模式?难道都是异想天开、尽情发挥?难道我们只能通过对经典作品无休止地模仿才能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人们可以轻易地通过书写,把握一个字的外形和结构,而未必理解在一个字的形成过程中,点画在时间维与空间维中重新组合的奥妙和意义。人们对传统书法认知很多都是靠临帖、看书、听讲座和读报纸得来的,人们可能都只看到了书法其中的一部分,都只是对局部而下结论。关于书法的笔法、字法和章法,前人留下的许多精辟的论述,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充满着谬误,影响后人对书法认知。我们如果去尝试一下从另一个视角看书法,它也许是另样子。如果把出现我们面前的几个点和一个面,叠加起来就构成了一组建筑物,如图。

8】点、线、面叠加而成的建筑(图片来源:《建筑草图大师基础与范例》,刘畅、谢世源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6、由一只高跟鞋带来的启示
众所周知,楷书、隶书、行书中有一个常用的笔画“捺”。同一作品会多个现状相似的“捺”,这些“捺”之间有一种什么样关系?如果我们把书法的点画想象成千千万万的“动态的物体”,如何去对混沌的信息进行梳理?这些“捺”可以用来表示什么?“捺”的时空特征是什么?如果我们把四个点看作是一对情侣的四个脚印,把一横想象为一张桌子的台面,那么,也可以去把一个人的形象抽象为两个点或一条线。我们用什么方法,从什么角度去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抽象?把具体对象如人的喜怒哀乐“符号化”?
我以一只“高跟鞋”的模型为例,来展示两个“捺”的不同时空关系。我把这个“捺”的放UG NX(“UG NX” 是曲面设计,也可称为逆向设计,是一种用来设计机械和模具的软件)的系统中去讨论。图中两个大小不同的“捺”中间,还夹杂着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捺”。它们之间都有着实质性的联系。高跟鞋的每个面的形状都不同,表现出的投影也不同,但它们是同一个物体。我们看到的两“捺”,分别是高跟鞋的上口和底口。它们都是同一整体的不同部分。而不是人们认为的上下不同的两笔。从反面看“捺”也有很多变化,就好像一个人多种面具。从正面看,你几乎不会把它和“捺”联想到一起。但通过对多维时空想象你认出它们时就会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书法是这样的,如图。
【图9】逆向设计中的高跟鞋模型(图片来源:《逆向设计典型案例详解》凌超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图片8.jpg
图片9.jpg
图片10.jpg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2: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15-10-30 12:53 编辑

三、意象的表达
书法是古人从特殊的角度观察生命的结果,具有模型和示范的科学意义。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书法天作地造的笔法和结构暗合了植物、生物、动物等天地万物的生长变化规律。一件书法作品就像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每个点画都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1、锥画沙
从笔法看,锥画沙为藏锋笔,锋以涩势为主,力到锋尖,这一画就是一个“一”字,就像一个在瞬间穿入卵子的精子,意味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接下来的一画又一画似乎演示了一个胚胎发育的过程。这种笔法的运动形式其走势为明直暗曲、或明曲趋直,看似单一,实际上非常复杂。似乎是一种水平方向的力与回拉力相作用。这种线条的形体匀逼齐整、圆转流畅,曲笔弧线结字,无顿挫轻重,常见于篆书。
从结构来看,独体字的结构就像一个鸡蛋中的胚胎,结字方式主要有:立柱式:像的躯干;支架式:像爪子;对称式:就像眼睛和耳朵。这个“一”字建立了一根横向坐标轴。体现了时间的特征。用“线”来表示。
【图10】锥画沙(图片来源:《建筑草图大师基础与范例》,刘畅、谢世源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高山坠石
王羲之《笔势论》云:“夫着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这个点形有时如蝌蚪,有时如瓜瓣又如栗子。爱因斯坦对此曾作过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比喻:空间本身是有形状的,当没有任何物质或能量存在时,空间应该是平直光滑的,当一个大质量物体进入空间后,平直的空间就发生了弯凹陷,这就像一条拉得很平很直的床单上,当放进一个保龄球时,床单就凹陷下去……

【图11】弯曲的空间(图片来源:《时间简史》史蒂芬 霍金 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种笔法常见于隶书,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就好比一个蛋中孵出的小鸡,慢慢长大,可以跑、可以跳。上中下的结构这种结字方式有以下几种:支架式:像鸡的骨架,错综式:像鸡的羽毛。这是点画的“发育”、“代谢”过程,如耸、高等。这块石头建立的是一根纵的坐标轴。体现了空间的特征。用“点”来表示。
3、折叉股
从笔法看,折叉股应为带叉的金属器具的分支,可以理解为事物的衰退之状,由于分叉的出现事物本身的能量受到削弱。就像一个母鸡在经受交配、胚胎和分娩的种种裂变而走向衰老。笔毫在平移时,突然在一点上作方向的改变,形成一个折角,折角的顶端称为折点。这种折笔侧锋甚至偏锋现象在楷书中时有出现。   
从结构来看,这种笔法中可以发现一种字与字的“分裂”关系,如:林,树等,“第三方”和“亲缘”的关系,点画之间出现了它建立了一根“高”的坐标轴。体现了时空的三维特征。用“叉”来表示。
【图12】折叉股  (图片来源:曲面设计 周四清 和清芳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4、屋漏痕
从笔法来看,屋漏痕全在一个“痕”字。雨水滲入牆壁,凝聚成水滴,然後徐徐流下,当第二颗水滴往下流的时候就把第一颗水珠的痕迹围起来,形成新的痕迹,留在墙上的痕迹不是一颗水珠形成的(假设从屋顶滴下的水珠不止一颗),而是一颗又一颗水珠包围或半包围而成的,水滴互相缠绕你只有我,我中有你,就像一根搅合成的“绳”。常见于行书。
从结构来看,就像一只劳其一生的母鸡,围护着一窝自己下的蛋,在等待最后的归宿——土地。字形从半包到全包。屋漏痕是一个阶段性的联系与终结。体现了时空的四维特征。
5、万岁枯藤
从笔法来看,一根盘根错节生长了很多年的藤,深深扎根于土壤,盘结在路上、悬崖上,攀援在大树、岩石上,还寄生着许多虫草,并不断向空中舒展……藤已经干枯了,但攀援藤上的生命却是鲜活。这是一条跨越了生与死的绳索。这根藤上的生命都有一个独立的时间维和空间维,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这些不同的生命节律奏响了一支穿越时空的绝响。体现了五维时空的特征。万岁枯藤是整体意义上的联系与终结。这种秩序是终点也是起始。一个阶段的终结,才有了下一个时期的孕育阶段。老母鸡藏(葬)到了土的中,而一窝小鸡正从蛋中破壳而出。从结构来看,繁杂结构的字中每一个点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都有形式与内容的关连。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秩序,用“云”来表示。
图片13.jp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2: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五法”与五行
这五种笔法表述的是事物的五种状态,与五行的原理是完全对应的。从阴阳五行细化,可扩展为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锥画沙代表事物的萌发、成长阶段,是发展的起点。可视为木;高山坠石代表事物的鼎盛阶段,可视为火;折叉股代表事物的衰退阶段,可视为金;屋漏痕是万物的归宿,是成长的终点。可视为土。万岁枯藤代表事物衰退到极点,是衰退的终点。可视为水。“五法”和五行表述的是事物发展过程和状态,是从时间意义上对事物的概括,是对事物阶段性的描述。
王鲁湘先生在《黄宾虹》一书中说:“黄宾虹画中,不管是石头、树木,还是舟船、房屋及人物,都是一勾一勒”。他提出用笔之法要一波三折、一勾一勒、草根蚕尾、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的艺术理论。“一勾一勒”则为一阳一阴、一分一合之代表,是事物运动的一个周期。把黄宾虹的一勾一勒与五法与归纳起来,就是阴阳五行,就是一个由时间与空间组成的太极。我将五种笔法的变化分成相生与相克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三笔组成:一笔为阳(象征生长),二笔为阴(代表成熟),三笔为土(代表归宿),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系统,就像八卦中的“三爻”。这三笔构成了一个从生至灭的小循环,就像一个昼夜。五笔则为一个大循,就像一年。
世界上任何事都包含正反两面和一个外部环境。这是从空间意义上对事物的概括,是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描述。
相生:表示前者对后者有资助作用。第一阶段:木是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而火是鼎盛阶段,故木生火;火到了顶点,向前发展的性质就告一段落,土是事物发展的归宿,故火生土。与之对应的三种笔法是:锥画沙、高山坠石和屋漏痕,三者组成了一个点画运动的初级阶段。用线、点、绳表示。第二阶段:金是衰退的象征,故土生金,水是事物衰退到极点的象征,故金生水;而木是万物萌发的象征,故水又生木。折叉股、万岁枯藤、锥画沙组成了笔法变化运动的高级阶段,用叉、云、线表示。
相克:表示前者对后者有克制作用。第一阶段:木为萌发,金为衰退,故金克木;金为衰退,火为鼎盛,故火克金;火为鼎盛,水为衰极,则水克火;锥画沙、折叉股、高山坠石组成的初级阶段,用线、叉、点表示。第二阶段:水为衰退的终点,土为成长的终点,故土克水;土为归宿,木为起点,故木克土。万岁枯藤、屋漏痕、锥画沙组成了高级阶段。用云、绳、线表示。
一勾一勒组成了一个奇妙的物质循环过程,生生灭灭,周而复始,无有穷尽。建立了一个艺术“回归原点”的系统。物质通过在阴阳两方面的初级阶段加高级阶段的变化,构成了一个黄宾虹所说的“不齐之齐三角弧”。这也许就是古人所强调的用笔一波三折的核心意义。这个循环有时会把人带入一种可遇不可求 “幻境”,所以一勾一勒就像无字的“易”,有着无穷的现实寓意和象征。
有人说书法是“书面的音乐”,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书法的音乐特性:把前人书论中“一波三折、一勾一勒”,看作是音乐中节奏;把笔法的变化看作是作曲,通过墨法的变化产生了和声,把墨法看作配器。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2: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书法之“法”
我认为广义书法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调整语言符号(汉字)之间的关系和构成元素(笔法、字法、章法)的规范,以及与其他传统文化规范(周易)之间的关系的总称,书法是对事物的高度提炼,是总结性的经验。狭义的书法,就是用毛笔在纸上书写汉字的方法。
在书法的王国里,书法之“法”就像是“宪法”,是法律的精神,章法就像是“法律”。笔法就像“行政法规”。字法就好比“地方性规章”。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条”都是在“宪法”的框架中制定的,有法律(笔法、章法等)、惯例(技法和创作经验)、判例(碑帖、书体)等组成。正、草、隶、篆等书体都是成文或不成文的“法律”规定。“书法”和“章法”、“笔法”,其实就是树根与树的关系。书法是“母法”,是书写的技法和其他要求的基础及依据,笔法是对书法的具体细化。
也许有人会认为书法之“法“(笔法、章法、字法)是古人在千年前已经制定好的,今人学书法就是依照已有法律法规去“执法”(书写)。看一个人有没有学好书法,不是去看他写的字与范本像不像,因此想入书法之门的人都无一例外地去拜古人为师,与古为徒,带了口粮和纸墨为古人白“打工”,但大多数人都只能“与古为奴”,终身成为了古人的奴隶。很多人手持毛笔面对法帖孜孜不倦地临帖、读帖、背帖、默帖,废纸三千,几十年如一日辛勤的进行“笔耕”。人们都试图以“回到过去”的方式,来改变未来。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生命气息的符号,是一种把握自然、生命及万物的社会法则和规律,及自然生态系统及对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改造的能力。书法是一种理想、一种力量和秩序。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2: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生命的存在与超越
我们要从书法中学习什么?如果把一件书法作品看作一个系统,它看似杂乱的点画在何种条件下才能够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出现一种新的、稳定的、内部充满活力的结构?也就是说艺术的“生命”和“神”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存在(我把一个系统中充满活力的结构比作“生命”,把新秩序比作“神”)。我们用什么方法去发现、去创造点画中的新秩序。
1、自组织与他组织
如果我们把书法作品看作一个有组织的系统,把书法看作是一种书写汉字的方法,点画在这个系统中是靠外部指令(间架结构和文字内容)而形成的组织,我把它称为“他组织”。依靠“他组织”而形成书法作品是没有存在的基础(生命)和发展的动力(神)的。
如果把书法作品中点画的秩序,看作是一个系统中能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这些点画在运动中变化循环,最终的一个过程指向初始状态。那么,这个组织会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组织。我把它称为“自组织”,依靠自身的力量形成的组织。这样的书法作品才会有“生命”,有了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才会有“神”。【5
2、远离平衡与非线性状态
试想某人初习书法百无聊赖,翻开《祭侄稿》,看上去线条歪歪扭扭,乱七八糟,就像一群蚂蚁在阴沟盖上跌跌撞撞的打转,他面对的无疑是一个混沌的系统。他也许不会想到:蚂蚁在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正在用来回穿梭的方式与外界不断交换能量,已经织成了一个稳定的有序结构,貌似许多丁字路口、十字路口的图形中有立交桥的叠加,有深埋的地下水气管道……如果把书法点画理解为“锥画沙、折叉股和高山坠石”等动态的物体组成的系统,那么,那个系统就会永不安宁“远离平衡”。再比如,一个喧闹的车站,看上去人们四处流动的人们是杂乱无章的,但每个人的行踪其实都是有规律和目的的,一切最终都会归于平静和稳定。
3、公理系统
点画通过怎样的组合变化,才可以成为一件比较完美的书法作品?为此,我觉得要为书法的时空提出并建立一个“公理系统”,在这系统中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得不考虑:
第一,共存性(和谐性),就是在一件书法作品(一个公理系统中),各种线条的组合都应该是不矛盾的,它们能够在同一系统中和平共处。
第二,独立性,作品中的每种线条的组合都应该是各自独立而互不依附的,没有一根线条是可以从这个组合中随便“抽”走的。一件完美的作品应该做到“不多一笔,也不少一笔”。
第三,完备性,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线条的组合衍生都应该是足够能证明该作品中任何其他线条的组合关系或全局线条的组合关系的。也就说,能够从一个小章法中看到“大章法”。并且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证明的他合理性。
建立这个“公理系统”的目的,并不是要去探究作品中线条的“直观形象”,而是要研究点画之间的组合关系及性质。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可以把用点、线、叉用来代表一个个的事物,这些点线之间的组合必须满足公理中的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合同关系等。只有符合“公理系统”中各种关系的点、线组合才能构成一件书法艺术作品。这个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书法艺术作品的时空模型。我把一件行草作品粗放线条中出现一个独立的静默的小点或一个细小的弯钩,比作一张没有标注经纬的地图上的一个城镇,谁也无法说出它具体的位置和大小。它的尺度如何来度量?它在作品所处的位置及与其他点画的关系如何?我们可以在系统中群体的“客观”性质中找到答案,先从图中看出它离“北京”有多远,在什么方向,离“石家庄”有多远,在什么方向,地方比石家庄大还是小……通过这些比对,我们就可以大概知道这个无名城镇的比较具体的位置了。就可以把作品中每一个点画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书法作品中每一个点画都处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具有各自独立的时空。
4、稳定与突变
从上述五种笔法中,可以发现两种现象:稳定和突变。稳定现象,如我们写一个字,可以从头到尾一笔一笔写,就像拆一堵墙,从上面开始一块块地把砖头拆下来,整个过程就是结构稳定的渐变过程,又如水沿着墙壁往下流形成的屋漏痕。突变现象,就如水突然沸腾,冰突然融化,火山爆发……就像拆迁从底脚开始拆,拆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墙的结构稳定性,墙就会哗啦一声倒塌下来,所有的砖头掉落一地。点画之间围绕着“稳定和突变”进行变化。突变是建立在稳定基础的上,突变过程是由一种稳定态经过不稳定态向新的稳定态跃迁的过程。在书法的笔法、字法的演变和联系中可以看到,锥画沙在笔法和结构中属于“稳定”发展的状态,高山坠石呈现的“量变”的状态,折叉股中出现“突变”的状态,屋漏痕中又出现的又是趋于“稳定”的状态,万岁枯藤中笔法和结构发生了“蜕变”,从稳定突然变得极不稳定,随后又迅速过度到了暂时的“恒定”的状态。我们可以把稳定和突变关系看作是点画的发展和变化重要因素,变化为空间状态,发展为时间状态。两者组成了一样东西——太极,同时存在,不可分割。书法每一个点画都具有相似的层次结构,如一块磁铁中的每一部分都像整体一样具有南北两极,不管怎样分割,每一部分都具有和整体磁铁相同的磁场。点画通过局部与整体在结构、动力性形式与时空等方面的变化。
5、从无序到有序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一种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4】我认为上述用来表示笔法锥画沙、屋漏痕等的五种东西,都处在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中,通过各种变化在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是一种非线性的机制。具备稳定和突变的性质。我想如果一幅作品中的点画都满足了这些笔法的要求,看似无序混乱状态的点画,在时空中就肯定存在一种的有序的结构,这种结构就是书法与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和视觉思维相衔接的端口,通过这个端口我们可以看到,在书法古老的图式中潜伏着一支支活跃的“兵团”,以及他们的主宰者——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3: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与“神”同在
不知为什么,《兰亭序》、《祭侄稿》和一些魏碑、汉隶的字帖总会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各个时代各种各样的人的书桌上,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点画之间似乎蕴含着高深的哲理,就像一个火苗,可以把无数人点燃,使人们进入一种特定的时空,一个场境。但当有人问起何谓“神”、“神”居何所时,人们就开始支支吾吾,总之“不可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似乎书法之“神”只能用那几句只言片语的漂亮话来比喻。绝大多数学书法的人都是那些对神真心顺从,但又对其模糊不清的人。所谓的“不可言说”莫非是在告诉人们现在“和你说不清”。
1、什么是“神”
中医学认为,“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是血气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并由心所主宰。我觉得“神”是一种相遇,每当我提笔“杀纸入宅”在白纸上写下第一画时,就会想到了伏羲那粗壮的手划出开天一画的。他把这一画象形为“—”,用来代表“阳”,就像一个人来到世界的一声谛哭,这就是“一”,代表着“生”,接着开始咿呀学语,有了“二”,代表着“长”,接着就有了歌声和呼喊,有了“三”,代表着“收”,而后以一声叹息而结束,有了“四”,代表着“藏(葬)”。最后,人们用祭祀的方式来为之超度,因而有了“五”,有了“冥界”,代表着“鬼、神”。一以贯之衔接一切形成太极。书法之“神”是和人一起成长、进化而来的。书法之“法”是“神”的魂,各种碑帖是“神”的“肉身”,笔法、章法是用来装“神”的器皿。“神”是什么?“神”就是一切与你有默契的事物,彼此要好的人。离开了“神”生活中就不会有赏心悦目的东西,就像死水一滩;“神”无处不在,是你与自然万物的一种相知,是一种你向上的能量。
2、“神”居何所
管理学和哲学都告诉我们,魔鬼就在细节中。书法作品是由点画组成的,因此,“神”应该居于点画的“细节”里。具体在哪个点画里?“不可言说”,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到底先有“神”还是先有“所(点画)”呢?答案众说纷纭。这仿佛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命题。有人说应该先有“神”。古人云: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书法创作必须先有构思和情感;也有人说可能先有点画,书法的杰作无一不是在“忘情”、“忘我”的状态下产生的,作品完成后才发现的“神”,如《祭侄稿》。“神”是在不经意中产生的。
我觉得两者是同时存在的,如同天地之阴阳不可分割,轮回变化。鸡在蛋壳里,蛋壳在鸡的肚子里,代表的事物不同的阶段。由于人们的视角和阶段不同,才觉得是两样东西。是“一”的不同孕育与繁衍的方式。“神”是先天之精,当胚胎形成之际,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蛋代表的是时间,鸡代表的是空间。书法艺术中的细节——“神”是被人们的心灵发现的,因此,心灵是“神”永恒的寓所,“神”居何所,一个千古的寻问的答案其实就在“一”与“二”之间。
3、与“神”同工
书法非要花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勤学苦练才可以“入道”吗?我有时会有这种感觉:某天看一种字,非常亲切好像我本来就会写,或者就是我写的,与它一见如故,就像到了某个熟悉地方或遇见了某个熟人;我觉得爱书法就像爱一个人一样,不必朝朝暮暮地厮守。爱是一种默契,它来源于对一件作品,特别是细节无微不至地解读,这种解读有时只要用几个月、几天,甚至一个瞬间,有时则需要用漫长的一生。对一件书法杰作来说,它的一点一画都是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当你的眼睛触及它们刹那,你的手与“王逸少”的手紧紧地相握了,“神”就和你同在了,就开始和你一起工作,彼此相互认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赏,有一种心灵的感应,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
是不是那些想追随神(喜欢书法)的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神”接近呢?这很容易回答:你只要知道“神”所有的计划,了解他造物的庞大,复杂,美丽和有序,就能随时与他配搭,和他一起向着标竿直跑,不是去领赏或接受恩典,不是去为“神”工作,而是去做自己的工作,“神”的工作就是去帮助人们去完成他本来做不了的工作。与“神”同工首先要能够领会“神”的旨意,用你的思想、方法、热心、认真和努力,在“神”的帮助下去创造你的想造之物。想和“神”一起造物之前,人们首先要做好三件事,做这三件事不是为了今后拿你的大作与某个“书圣”作比较,而是为了去与“神”去建立一个隐密的联结。
入壳。学书法都起始于对艺术之神的降服与奉献。最简单的试金石这就是临摹,“神”通过他的“肉身”墨迹中的字法、行气、章法去塑造训练、鞭打管教他的信徒。凡是出于自己,不是出于传统的,都不能进入他开辟的天地。因此,初入书法之门的人总是从一些普通或零碎的对一撇一捺的描摹开始,但往往会由于他对“神”之“肉身”过于刻意地模仿而“走样”,导致“神”的灵性被而毁坏,“神”不再理睬他,他永远也发现不了“神”。很多急功近利的人学了一些皮毛别出心裁去发明什么“丑书”、“民间书法”,故弄玄虚地“买拐”,结果真的瘸了,就像一个没有受过精的卵,永远困死在传统坚固蛋壳中,并因此被消灭。每一个热爱书法艺术的灵魂都需要进入一个被传统文化禁锢的坚硬的外壳,否则,你生命的组织就没有钵盂。
出壳。神是一种意念,你只要不断用的心灵源泉去把他浇灌,他就会主动来与你“同工”,你不再是他的仆人或奴隶而是他的密友。你会对每一个细小的笔触都会心领神会,不必言说,“神”是一种相伴,每当你的目光触及那些古老残卷时,总会产生一种温柔、惬意而美好的意境,让你如痴如醉,不断的交流和接触,就如同在不断握手和感激。在它目前你永远不会大吼大叫,你会用一生去慢慢地品茗,与天地之灵共鸣。就像鸟和鸟巢,彼此顾盼。遥相晖映。“神”是一种相助、相生,更是一种相思。当书法之门被你叩开后,你就会有一种永远的牵挂。“神”这些“给力”的做法会使你很快“破壳”,像鸡一样在艺术荆棘中自由地徒步,摆脱传统技法这个沉重的十字架。在自己书写的字里行间展示神永恒的风采。
蜕变。鸡离开蛋壳不是为了摆脱蛋壳,而是为了去孕育、孵化大量的具有自己的基因的蛋。是自我得到繁衍。学书法不是为了“效法”(前人或自然),而是为了“造法”。笔法和章法都是一种符合自然法则的秩序,它揭示了人类生命和自然的内涵和意义,然而,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各种秩序也处在变化中,书法之“法”的精髓在于“变”。学习书法的人们往往都是先“啃老”后“反哺”。
4、向谁启示
古人通过书法告诉了世人什么?它能展现一种什么样的哲理?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书法中你能看到什么?我能看到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和惨痛的教训,就像读策兰的一句诗“你目睹了那些烟/来自明天。”就会去想,他看到纳粹对犹太人的第一次大屠杀时悲惨的一幕。书法中有人类的苦难和孤独。“神”的旨意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只能藉着启示而得。“神”常会在一个人处于无助时与他不期而遇,相遇时它会把远古的秘密和对人类命运的预言告诉他,把自己的力量借贷给他。这种力量需要用“佛眼”才能看到。这只眼睛不仅可以用来观看万物生长变化,还可以去谛听:听风、听雨、听先祖心灵之性情,以及万物所深藏内蕴的感知灵性与宇宙构造之奥秘。此“眼”无事不知、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5】。
当两股气(天地之气与人之元气)合二为一时,神就“活”了,通俗地说叫“接地气”。就是去把许多外在的、不属你的东西化作你心灵的能量,从而跳出自己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中。我把这种启示视为“灵魂借贷”和“灵魂的让渡”,向大自然和冥冥苍生去“借贷”越自我的力量;请求芸芸众生把自己独特的力量让渡给你,使你能上天入地、腾云驾雾、法力无边有无数条生命。就像神话故事中“千手观音”,她这一千只手都是想其他生灵“借贷”而来的,不过,不管何种“借贷或让渡”都需要在“神”的“担保”下进行。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1 14: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书法肩负着我们与远古的祖先和无尽的未来沟通的使命,是自然、生命及万物的法则和规律的体现,反映了中国古代在生态学和生命科学方面如“天象”、“气象”和“物象”的观察和成就。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书法艺术的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也是同一道理。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书法能成为一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艺术,也必定与天地一体。书法的五种笔法与结构变化顺应了天地之间四时五行的变化,书法的一点一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在以四时阴阳为根本,通过后者对前者的不断超越,互相影响、相互作用。
有人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是用生命去“加工”物质而产生的增值。书画创作也是一种用生命对艺术“加工”的方式,是一种精神的生产,如果去刻意模仿某种固定的标准或模板,我们生命就失去了意义。我 “面壁”书案的目的在于“破壁”,实现对前人艺术成就的超越,使这种艺术的价值不断升值。书画的核心不是法,而是变。
注释:
【1】史蒂芬 霍金著《时间简史》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
【3】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自组织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
【4】耗散结构论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教授,他是布鲁塞尔学派的首领。1969年他在国际“理论物理与生物学会议”上,发表《结构、耗散和生命》
【5】一九六九年佛诞日以英文讲於纽约大觉寺讲稿由舒吉夫人、唐龙居士译成中文。

参考资料:
1、《时间简史》史蒂芬 霍金 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果壳中的宇宙》史蒂芬 霍金著 吴忠超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理解空间》 冯雷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4、《说文解字》(汉)许慎 撰,(宋)徐铉校定中华书局出版。
5、王鲁湘著《黄宾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7 09:28 , Processed in 0.1658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