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论道】
刘正成开讲《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
7月12日,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书法家协会、青城豪生国际酒店、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术名家成都讲坛——青城论道》在青城豪生国际酒店正式开讲。著名书法家、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为论坛开讲并作了题为《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演讲。著名书法家胡圣虎、著名画家安庆臻、青城豪生国际酒店樊睿等参加了活动。
四川省书协副主席、成都市书协主席舒炯代表市书法家协会致欢迎词,成都市书协副主席、成都市青年书协主席魏爱臣担当学术主持。成都市书协部分书法家及广大书法爱好者近200人出席了该活动。“青城论道”由成都市文联、成都市书法家协会、青城豪生国际酒店、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
“青城问道”是具有学术交流平台的一块文化阵地,秉持交流互鉴,以文化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积极发挥正能量,用开放性的思维不断地加强对外交流,使书法、绘画、音乐等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进步助力,在艺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进而提高成都市乃至四川书法艺术创作力,带动社会广大爱好者,推动中华文明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刘正成先生在讲座中,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书法与道教、儒教、佛教的关系。他指出,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中国文字距今已有一万年的历史,今天而人类共同的文化符号就是中国文字。儒教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滋养,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更为最重要的作用。佛教对书法的促进,表现在佛经的抄写,是历代书法家的重要创作内容之一,他们所抄写的佛经文字成了历代书法的经典之作和辉煌篇章。
刘正成先生指出,史前与上古时期,文字与书法的起源与成熟,是中国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审美记录;中古与近古时期,书法是中国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文化的艺术载体。站在中国文明与文化的广大视角来观察,中国书法审美价值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才能得到认识与阐发,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图腾。 刘正成先生还就讲座中提出的国展的作品风格及入选问题、丑书的问题以及东方文化如何借鉴西方文化在书法上得到更好的发挥习三个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剖析及演讲。
魏爱臣在学术主持时介绍说,刘正成先生是集书法研究、创作、编辑出版、组织活动于一身的学者型书法家,是当代书坛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和领军人物。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精心组织筹划的全国中青展等大型展览和一系列书法活动,成为新时期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样式之一,为当代书法的复兴注入了勃勃生机。他在艺术上强调生命的超越,而且更注重个性风格的陶铸,更注重文人情怀,更加注重时代精神,更加注重原创价值的呈现。他主编的卷帙浩大的《中国书法全集》,至今已编辑71卷,以其学术性、史料性、艺术性、权威性在当代书坛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今天这个“青城论道”这个《书法与中国文化》选题,之所以请刘正成先生作为论坛开讲,就是要使没有学过书法的人,知道如何正面理解认知书法;还要使专业的书法人士,在技巧的层面进一步得到提高,深刻理解书法艺术的内涵于中国传统文化,及道教、儒教、佛教的关系,而不至于陷入技巧的漩涡而不能自拔。不仅我们要学习书法,跟要透过学习书法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与魅力。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要在精神追求上得到升华。同时,还要通过书法这个纽带,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加大中西文化的交流,要让西方文化认识到“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成都市书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