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55|回复: 30

邵岩书法三十年——现代书法作品解读(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 10: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载|
邵岩书法三十年——现代书法作品解读






1985年.晴雪.70x153cm .png

《晴雪》是我86年全国第二届中青展获奖作品,是我制订第一个十年计划的第二年,足可见年轻时的锋芒毕露。我常常说笔性与人一起老(人书俱老且不谈)是最会令人信服的。从作品中不难看出跳动的笔触,用力转折的锐角,朴实、直率、自然的结构和气息,无疑是一个24岁年轻朝气青年的缩影。两字一虚一实、一枯一荣,落款字号小笔墨重,起压角平衡重心的作用。“雪”字用枯笔以表现北国风雪交加的旷野景色。


邵岩口述  
第一个十年计划----“少字数”创作感想
(1985-1995)

七岁起,父亲耳提命授,每日临书二百字,小学及初中从未间断,打下了坚实的楷书基础,十七八岁时又遍临古典碑帖,求知苦学经历回味至深,坊间亦广为传送。再后入美术专业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对书法更有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如同法国熊秉明先生所言:“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已成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然而“水不流则腐”,万物进化则生生不息,当我们面对传统经典时,“我在哪里”便成了寻找自我价值的第一“追问”,传统是变化的,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我们这个时代“尚”什么?长久的未来会“尚”什么?

书法如何突破旧有的规范模式?如何建立新的价值取向?我做了自1985至1995年第一个十年计划,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什么范本,只凭自己的激情书写,大而放的散锋用笔、充盈的构图设计,自觉唯我独有,然也不时生出迷茫。后来当我1985年在北京历史博物馆看到日本手岛右卿少字数书法作品和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井上有一的作品集时,风格上的多样和视觉空间的多维性,让我觉得“少字数”现代书法应该是一个切入点,因为当作品区别于旧有的放置环境,书斋式的“阅读”就会过渡到以满足视觉美的“看”上来。

“少字数”现代书法创作以创作美为出发点,汉字本身架构的组合关系和秩序节奏就会与美术产生关联,这种图式的改变还不能以牺牲完全消解其结构性和可识性为价值,它的变数处于两难的地步,一方面保持汉字结构的相对成立,一方面又不能像抽象绘画那样任意挥洒开来,是在边缘地带的舞蹈,我想这并不矛盾,任何自由都有局限性的一面,否则过于自由,就会相互诋毁制约而得不到拓展。形而上的问题似乎容易解决,接下来是精神层面的表达。

我觉得如果仅仅像手岛右卿的“崩坏”作品表达物体被破坏的感觉,井上有一书写不同形态的“贫”字表达对贫困的体验是不够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怀和当下人文精神的关怀,能否通过“少字数”书法(多指其形式)传递出来?也是我思考的问题,通过代表作《海》系列(表现自然意象的);《围》(表达城墙里人、事、纠结的复杂意象);《聊斋》(表达禅宗、清净意象)等作品,“少字数”创作能够承载这些深层美学、哲学意义,能够成为一个体系和持久的研究方向。

第一个十年艺术计划,我欣慰超越了自己。“少字数”创作成为我下一个十年计划选定的目标。
发表于 2015-6-3 1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作品,无题
1988年.无题.60x90cm.jpg
发表于 2015-6-3 1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系列之四


1995年_副本.jpg


是我第一个十年计划中代表作里的精品,这样的作品无法复制,仅从技术难度上我说成是上帝帮我完成的。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被意大利东北银行集团北京首席代表法利纳(Piccardo Farina)先生的夫人收藏。当时在现场,她找到我,无比兴奋地比划着她内心的感受,我看得她是喜欢这件作品,后经翻译,她是在说“她看到家乡的大海,看到了海浪、渔网、沙滩、贝壳、甚至看到了哥哥在冲浪。”我没等听完眼睛就湿了,深受感动。因为她说的正是我作品思想所在。其“海”字的意象经过理性构架后再经感性地书写出来,墨与水的交融和冲刷,以崭新的创作方式呈现在一个不认识汉字的外国朋友面前的情景,就同手岛右卿当年“崩坏”在欧洲展出时,外国人有一种物体被破坏的感觉一样,再次印证汉字造字的智慧和巨大的意象空间。这无疑又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源泉。


海系列之七

1991年_副本.jpg

《海》89x96cm 1991年
美国《时代周刊》路丝基金会总裁路丝收藏

小时候家离海不远,经常随父辈出海讨生活。亲历着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经受着波涛汹涌,浊浪滔天。我喜欢大海,喜欢她的和顺与冷峻,喜欢她的辽阔与深邃,同样喜欢她的磅礴与力量。用一个“海”字表达我对大海不同的感受,是我第一个十年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谋划。一个草写的海字,也就是一笔书,一根线,数秒钟一气呵成,瞬间将大海不同的性格与神韵呈现出来,是对汉字“书写性”与“意象”表达广度与深度的检验。更是对一个艺术家笔墨功力、形式构筑与想象力综合能力的考量。

书法是时间与空间相互交错、相互矛盾、相互联系的艺术。呈现的过程时间短暂,高速运转的笔锋势态与空间节奏的变化,“意在笔先”会令结果大放异彩。用笔的起承快慢、提按收放、转旋向背、聚散穿插、黑白疏密、避让藏露、枯润透漏、浓淡分布等多重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完全统摄于一个混沌的“场中”,大胆地挥洒给“意外”的产生留有充分的空间。以视觉的方式,给人心灵上的振憾。晚唐司空图诗品之雄浑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把虚浑融入在雄健之中,是我少字数书法创作的源泉所在。同时也区别于日本的“少字派”书法。

发表于 2015-6-8 15: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聊斋.90x96cm.意大利东亚银行北京首席代表法利纳先生收藏_副本.jpg

《聊斋》1991年.90x96cm.
意大利东亚银行北京首席代表法利纳先生收藏

这是我随陈平先生去四川写生,回来后创作的作品。借“聊斋”二字表达在峨眉山、青城山云雨濛濛的感觉。峨眉山上的全真教,发源地好像在我老家文登昆嵛山,那里还能看到月牙形道德经刻石,巨大的圆形石头遍布山野,整幅作品用淡宿墨书写,行笔慢而滞,直线似行云流水,几个不同形状的圆、半圆纂,结构似山野的裸石,整幅作品呈右下斜之感,给人以恍惚失重之感,峨眉山流云雾密,远山时隐时现,正是这个感觉。
发表于 2015-6-9 10: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古》
“少字数”现代书法

一,是由汉字结构引发灵感着意表现其结构的造型美。
二,选择相关汉字去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
三,以汉字为媒介的自我书写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情感。
《盘古》属第三种创作方式。用短斗笔、蓄墨,笔锋或聚或散,浓枯相间,一气呵成,“盘”字处理,上疏下密,下半部与“古”的横竖紧靠,“古”的左点压底与右点笔意连,整副在重心上也起到一两过千斤的作用。上下两字左中部空白,大的外界气流充进画面,给人一种“盘古开天”的力量感。
1991年.盘古.60x115cm.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6: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匠人所作》90X96cm 1991年
这是我在集字时惊奇地发现,将此四字做方形顺时针阅读时,每个字的外边呈“┌、┐、┌、」”型,形成一个严密的包围态势,而中间参差不齐,我假想是一座城,用排笔书写,笔划粗壮,排列整齐,象征一个城市秩序井然。上下左右中间略留出空白,大小不一,似城不同方向的城门,内部一古圆铜镜模样,中下方盖有多方印章,代表天地方圆之永恒和权力等级。当然,图式会给人以别的联想,艺术家的思想或许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1991年.匠人所作.90x96cm_副本.jpg
发表于 2015-6-11 14: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土地,对出生和生活在城市的人也许没有太多感受,而对有农村经历的人却有着道不完的故事和母亲一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显得厚重和深邃。这幅作品是为父亲而创作的。用自制的草笔蘸浓墨,用力将笔锋铺开大聚大散,一气呵成。“土”字第一笔散锋快速进入画面,和“地”的末笔轻松“滑出”形成呼应关系,这样无疑会将观者的视点放在画面中间——“土”的右半部和“地”的左半部,而中间部分的用笔厚重,有力,踏实,就是黑土地的象征。

1991年.土地.50x170cm
1991年.土地.50x170cm.jpg
发表于 2015-6-12 1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铸》90x96cm 1991年
作品“铸”是一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新的创作尝试,用装置的概念,将三种不同造型的古汉字“铸”组合成具有远景、中景、近景,透视极强的画面。像一扇刚刚推开的窗,透进外面空灵美好的世界。左右一个浓实,一个苍实,形成纤与秾的辩证联系,秾中有纤纤细节,纤中有浓浓含意。远景的淡墨及“s”形曲线可以让人联想到“太极图”、祥云和古代神殿等等幻化的世界,在推出远景的同时起到贯串联系左右的作用,这是把山水画的创作规律拿到创作中来。这幅作品像纪念碑一样让人感觉出凝重、尊严,从而传达出当代艺术即是古今中外多种艺术元素鎔化再铸的主题思想。多元信息的内涵,可以让观众自由联想、自由发现、自由解读,这正是当代艺术品的内涵和魅力所在。
1991年.铸.90x96cm_副本.jpg

点评

《铸》90x96cm 1991年 作品“铸”是一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新的创作尝试,用装置的概念,将三种不同造型的古汉字“铸”组合成具有远景、中景、近景,透视极强的画面。像一扇刚刚推开的窗,透进外面空灵美好的世界   发表于 2015-6-18 10:42
发表于 2015-6-15 09: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围》《surrounding》斗方 80x80cm

围。人类自石器时代进入社会群居生活,为御危而筑城,自此即生活在围城中。口,即垣也。随着人类的社会进步,各种秩序、规矩、法则都成为无形的围城,左右着我们的生活。1991年我在央美上学,闲暇友人邀去故宫游玩,自东门进入一片未开放区域。那种正大庙堂之气与荒芜苍凉之感,令我心灵顿有所得,归来作此“围”字。此作浓墨劲书,在由浓至枯过程中,产生刚气与苍美。大疏大密,给围城中亦营造出生存的空间。四边三实一虚,通兵法“围三阙一”之道,留有生路。在同年7月央美陈列馆我的个展中,李老十兄大为赞叹,他看出了城墙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出了矛盾与和谐的交融与统一,又看出似一扇古典花窗,可窥视外面美好的世界。老十兄真知我者也!
1991年.jpg
发表于 2015-6-17 09: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94年.万古云霄一羽毛.50x250cm

《万古云霄一羽毛》此作品与《桃花乱落红尘雨》同期完成,第二件作品
95年获中青展一等奖,此件被石开先生看好并收藏。创作灵感来自于我们烟台、威海交界地——昆嵛山起伏险绝的悬崖与山间的瀑布盘路。特别几座山体不同的石线纹路,如同山水画中披麻皴和荷叶皴,甚是壮观。我选择横比较多的万古云霄一羽毛七字,竖式叠加并首尾相连着,如同电影胶片一样,静止时看是右多个画面组成。转动起来它便形成影像。横与横挤出的条形空白,又如几束阳光穿越其间,两个“雨”字头和“羽”字草书的用笔,把山体的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多字数”在选字、选句上要考虑相互的结构关系和不同的组合方式,并善于利用这样的关系去表达对自然界复杂的人生感悟。
1994年.万古云霄一羽毛.50x250cm_副本.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13:29 , Processed in 0.1600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