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学游于艺 ----著名书画家钟天铎访谈 时间:200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罗马嘉园钟天铎寓所 采访:《中华国粹》杂志
钟天铎,原名恩惠、恩蔚,室名受斋,曾用名钟洪、汉簃,号受斋、涂客、二可居士。1943年生于苏州,祖籍浙江吴兴。少时以足疾克励自强,即以素描、水彩画见称于吴中。稍长则致力于传统书画,精山水、人物、花鸟诸画科,并雅善书法篆刻,尤长于鉴定书画文物。尝从学于唐云,学识日益猛进,有声于海内外。绘事以写意韵为旨趣,常博涉诸家,转益多师,究心于青藤、白阳、八大、大涤子、蒲作英、吴缶庐诸家。画学用力尤勤,能入其堂奥,学而善变,俱能得其精义,机杼自出。篆刻融合古今,继承发展形成自家风格。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颇得时论好评。又曾应邀两度赴日本、三度赴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其作品深得彼邦人士赞赏。已出版有《钟天铎书画集》《受斋印谱》等。
《中华国粹》杂志:您从事书法创作多少年了?这些年有什么心得体会同大家分享?
钟天铎:我的书法创作从1960年开始,到今天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了。 我的书法、篆刻是交叉进行的。对书法与篆刻的研究,为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书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我看来,传统文化之所以流传到今天,得益于切刻技术。切和刻实际上是一回事,只是用两种工具而已。
《中华国粹》杂志:您擅长汉隶,好甲骨文与大篆,并精通行草、小楷,你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钟天铎:书体如同一条长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最后都会归于大海。随着朝代的更替,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书体。所以说,我们不能把书体单纯的分割成几部分。在我看来,不管是汉隶、甲骨文、还是行草、小楷,都是这条长河的小分支。最终追求的都是线条的艺术。研究书体就是研究线条的美、线条的变化、线条的枯瘦、线条的苍劲,线条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