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47|回复: 15

【陕西】刘星书法网络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6 10: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似汉雕 字近尊彝
【陕西】刘星书法网络展
刘星个人照(1).jpg
刘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人似汉雕 字近尊彝
——谈谈刘星先生的书画艺术
浙江大学博士  贺文荣


曾在席间听书画圈的朋友闲谈,说刘星在南京读书时,同窗常把他比作兵马俑。刘星人生得浑厚,性情也是一派敦厚古质。我想南京的朋友将其方之兵马俑,大概是取其气性中浑朴古质的气息的。艺术需要古质厚朴,也需要冲虚空灵,就象老子说的窗子和车轮就是因为中间是空的,这个物件才有用,才使窗成其为窗,车轮成其为车轮。我和刘星的交往不少,说其人似汉雕,是因为有些汉代的雕塑粗粗地远看,有时只觉是一窝大石头,混沌沌的、呆呆的盘在那里;可是走近了,要细细品味起来,却从古质浑朴中透出一股生命的灵气,倏地摄了人的心魄去了。和刘星相处、谈艺都是一件畅快的事,他敦厚古质的神情和语言中时时透出虚灵之气。西安的艺术家很多,艺术家的气质多少和别些人有不同,西安城的老百姓对此也有自己的把握和辨别能力,闲谈中常常蓦地冒出一句,你是搞艺术的吧?!人生天地间,体性各异,化而为文艺,必清浊有体,不可强致;艺术家浸滛于艺文中,留连往返,凝而为性情,亦有分别。艺术与人生就是这样相互化冶浸染着。刘星气骨不俗,笔腕下也就自然生出一股奇气,于是,我们从刘星的书法中读出了尊彝气,一种古质浑厚中透着萧散灵虚的气息。

在书画艺术上,刘星一直有着不能解脱的“矛盾”和“负累”。作为画家,他多年来一直孜孜于书法而不稍松懈;作为书法家,他却潜下心扎下根在国画上精进不已。甚至有人会说“刘星的理论更胜一筹”。聪明人看看自己的手心,再看看自己的手背,就知道手心是手也不是手,手背是手也不是手,手心手背一体了才是手。这是“不一也不异”的道理。手心手背之不能分开如书法、国画乃至书画理论的不能分开。看了刘星的书法,再与他的画和理论相印证,我才明白刘星会有如此“矛盾”和“负累”的原因。自古在书画上有追求有成就的人莫不书画并重,技道共进。如果同时面对黄宾虹高古不群的书法、浑厚华滋的山水画和他那煌煌著作,我们还一定要用分门别科而不是用会通的眼光去看他,我们将面临着怎么样的尴尬呢?刘星一直“矛盾”和“负累”着,却也一直微笑着,这微笑的背后是在书画艺术上的自信和高标自立的追求。

刘星的书法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画上字”和“书上字”表现出了微妙的不统一格调,也就是说他在画上题写诗文落款的书法和独立的书法作品上的书法在书写习惯和风格情调上流露出了不统一倾向。画上的题写显得更为随意、率性,笔法动作更内含些,更注重书法与画的协调,或者说他写字时也是在画画,用画画的感觉写字。而书法作品上的字,在笔法动作、字体造型上更为用心但不刻意,明显又成了书法家的心态和创作状态。他是在努力保持书和画的相对自足性和独立性,还是习惯于在书法家和画家的创作状态之间自由转换,就不得而知了。

说刘星“字近尊彝”,除了他自己性情气质的原因外,还和他书法的师法渊源有关系。前多年,刘星曾在篆籀书上下过很大的功夫,这在某种程度奠定了他书画的线质类型和气息格调。古人说:“学书非从篆隶入门,则其趣不博,真意不高,其书亦不必不能大。”刘星的行书是以米芾为骨格的;学米书易流于浮快佻达,刘星济之以篆籀,则其行书自然别有一种朴茂郁勃气了。此可谓善学者也!刘星的书法至今已数变面目,然其中的篆籀气始终流荡其间,不得不归功于其在篆籀书上下的功夫。对篆籀的用功无疑暗示着刘星书法观中“溯本”意识和对“古质”意趣的追求。用笔中的古法,结字中的古意,气息中的古气都彰显着他书法“古质”的特质。对此,怀疑的论调必然会产生:是不是太保守了?一味这样就没有了个人的创变!然而,从刘星宽厚而坦荡的笑容后面我读出了某种“不安分”、不保守,甚至读出了某种“蓄谋已久”——潜心古典,厚积薄发,破茧化蝶。古来成为艺术巨匠者,必经此等艺术锻炼,也必有沉潜精神,陶钧心灵,坐化沧茫之大品质、大境界。刘星的这种坚守和追求也许可以引发我们对他更为深远的期许。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星书法简说】
杨吉平(山西师范大学书画研究所教授,著名书画评论家)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核心,是中国哲学的艺术阐释。不理解中国书法艺术,谈中国所有艺术都是盲人谈天。而现实社会中就有一大批这样的“艺术家”,包括一批“大师”。已去的如吴冠中先生,这位先生是中国艺术的艺盲,却被人瞎捧得晕头转向,实则至死不解何为中国艺术,何为中国绘画,这是中国艺术家的最大悲哀!活着的如黄永玉先生,好象是个读书人,却偏偏对书法没有兴趣,最终画出来的画不知道是粉彩还是油画还是国画的“骡子”风格,竟成为卖价极高的绘画大忽悠。我们整个民族对书法的认识可能已经到了几乎无知的程度了吧,所以最终捧红了类似这两位先生的艺盲大师。

刘星先生是学绘画的,但他却偏偏笃好书法艺术,他是懂得中国艺术的,懂得中国画的。这很要紧,也很要命。许多人画了一辈子国画,至死不是书法家,也就至死不懂得中国画,一辈子是门外汉,并且不知道自己是门外汉,是永远的可怜虫。而刘星懂得书法艺术,所以他就懂得中国画的真谛。这从刘星所拜老师也可以看得出来,在大师级艺术家中,他与方济众、卫俊秀先生过从最多,受益也最多。方济众先生虽然不以书法名世,但篆、隶、楷、行、草均能,行书有画家的活泼而又富金石气息,这对他的国画笔墨的锤炼和影响是深刻的。而方先生恰与卫俊秀先生过从甚密,其惺惺相惜的前提恰是对中国艺术的共同理解。刘星的艺术,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均受到两位先生的影响,最起码的,在追求上他们给了刘星诸多的启迪。

刘星的书法涉猎广泛,各体都能,而以行书、楷书与隶书为佳。他有颜体的底子,行书便不失颜体之厚重,得傅山之精神(傅山亦学颜)。近年又旁参陆俨少大师的书法,字形摇曳,章法天成;加上刘星本身又是位读书人,书卷气浓郁,韵味很足;我所期待的,他笔下的线条若能再实在一些,则更为可观。其隶书生涩之中不乏灵动之气,虚静灵妙,亦有可观。篆书虽不多写,然落笔浑厚,亦为难能。

我与刘星兄相知多年,常常相见于长安城中,也常常于其南郊的蜗居中品茗谈艺。刘星的勤奋与博涉多优一直令我钦佩。他在理论研究、书法创作、国画创作诸多方面均有成就,因而他的交往也就较为广泛,这是成就一位艺术家很重要的因素。刘星兄见识不凡,取法亦高,原因在此。但私下以为,刘星兄现在应该是由博返约的时候了。比如是侧重于绘画还是侧重于书法,绘画侧重于花鸟还是人物?书法也应主攻一体。因为刘星兄过于聪明,故其学什么皆易入手,然也容易见异思迁。如果他能解得白石老人“一技几成家,三思难下笔”一联的深意,守其心志,发奋努力,或为书法大家,或为绘画大家则无疑矣!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星书法品评】
以笔攝形”与“以画入书”
——对刘星先生书法创作上的几点认识



彭励志(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陕西师范大学历来有着艺术与人文交融的传统,在老一辈著名学者中,兼善书法者不在少数,如先秦史研究专家斯维至,史地学家史念海,历史文献学家黄永年,唐代文学史专家霍松林,鲁迅研究学者卫俊秀,等等。学问而外,他们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其书法以独有的“书卷气”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如卫俊秀还跻身当代书法大家的行列,为业内广为推崇,有人甚至把他和于右任、林散之、王遂常等并称为“二十世纪草书四大家”。学艺兼修的传统在师大新一代学人身上仍薪火相传,蔚为燎原的是,书学已分孽为一种新的学科增长点。这些学人中,有的侧重书学研究,有的兼擅书艺创作,其中刘星先生堪为创作型书家的代表之一。

刘星出生于西安市临潼区,在他成长过程中,三秦的地域文明给他心理打上文化的烙印。在陕师大本科四年学习中,他虽学理科,却心仪人文,为此,他课余时间经常出入校内外学林名宿之门庭,向他们问学求艺。大学时期对书法的基本训练为他日后专门从事书法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老先生们提擕和鼓励下,他书艺大进,毕业后索性弃理从艺,先后两度考取南北美术学院的研究生,选择了他所钟爱的艺术。由于他笔墨悟性好,在南北美院的氛围中,他不自觉地又喜好上了国画,此后,中国书画,一直成为他创作双翼,陕师大再次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福地。

如果说师大老一代学人兼善书法,对书法态度是“游于艺”的话,那么,刘星则更多地表现为书画兼善而“本乎艺”,“博涉多优”不仅是老一代学人的坚守,同时也是他所在师大美术学院很多人共同的特点。史学家兼书家刘念先在其书跋中这样评价刘星本人:“博习篆隶行草,钟爱山水花卉,寄情律绝小词,游艺篆刻治印,志专工勤,趣多识卓,……非一般之士所能及也。”可以说,相较一般书家而言,他的书法能兼善诸体,洋溢着浓厚的人文书卷之气;而相较一般画家而言,他又能以书入画,笔墨线条更具文人画的意趣。

刘星书法面目多以行草书见长,其篆隶亦时出新意,书与画的结合更相得益彰。这种跨度很大的书体结构最初并非为了追求博涉多优。早年初临褚体楷书,在稍具规模后发现,空灵中少酽然之味,于是从隶书中寻求灵丹;后来学习草书后,又自觉笔底浮滑难以古厚,复从三代钟鼎中寻求解脱,这样,由博返约,诸体畛域也得以消解。在刘先生的诸体中,我个人最欣赏的还是他的行草书,爱其博采众美,援画入书,因情境之不同而风格别异。

当代行草创作,受展览机制牵掣,更强调视觉张力,笔法与形体约分化为二途:专形体者,分解字形,积其点画,字中无笔;而惟笔法者,一味鼓努为力,以炫技为能,笔中无字,如此笔势与形势各朝向险绝一路狂奔。或正是这点来看刘星之行草书,尚能恪守传统中正之道。在字形体摆布上,虽然他也习惯以欹侧取态,变化求出人意料,但笔形上为此可能造成的散漫析离,他有办法通过气息调节,最终以节奏调和,使之神合自然,远离丑怪愚顽,笔势形势因书写节奏而变得熨贴。所以,他对毛笔的节奏的掌控能力较很多人要强。他起笔果敢,收笔欲紧,在顿挫之中时,不忘时时提笔裹筋,破笔亦圆。他的线条节奏多呈“起承转合”,发力点多在第三节收笔处。他善用长锋羊毫,行笔较慢,笔法内敛,提笔处亦有内劲。宋代米芾所言笔法之道:“得笔则虽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刘书近之。

刘星先生由书入画,绘画反过来又成为他书法创作的蒙养,古人所谓“画字”,在他的笔下时有所体现。以画入书表现在,他用笔竖得起,卧得下,拖得动,运转自然,线形连带如圆皴穿插交互,披麻间变以解索,故其线条因势而行,引长而见蜷曲。至于其水墨之法,早已成为他笔法表现一部分,故其书笔墨氤氤,元气淋漓,书因水而生秀色,即使枯笔亦润。至于他画跋题字,更是每从画出,一任笔行,工写之意不拘一格,与画面浑然一体。或因此故,他的形草书多少有点大画家陆俨少的书法的影子。D
刘星不仅善书画,而且善鉴赏。他眼力极高,任何作品高下优劣,都难逃他的法眼。如今社会上很多名家,从他专业角度看,不少是浪得虚名。而对于名不见经传的书家,他又能慧眼识珠。师大斯维至老先生书法最早就是由他发现并被推介向社会的。斯先生过去连师大很多人亦很少关注他的书法,可在他眼里,老先生字天真烂漫,他才配得上当代的真正书法大家呢。

明代董其昌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中国画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刘星也深深懂得书法更是“通三才之品会,备万物之情状”之理。他好游历,山水风云际会,偶然会从书法线条流淌出来。他喜交友,南北书画家师友的笔墨也在不经意间转换为自己的血肉。刘星的创作富才情,其成功的作品,总会让人过目难忘,感觉得与真正的大家,或当雁行。如何从“数种意”中进一步提取风格上的一致性,进以达到圆融之境,也许已经近在咫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刘星书法网络展
p25-453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刘星书法网络展
p25-45336-2(拼).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刘星书法网络展
p25-45336-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刘星书法网络展
p25-45336-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刘星书法网络展
p25-45337-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刘星书法网络展
p25-45337-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刘星书法网络展
p25-45339(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0 10:09 , Processed in 0.1769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