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8|回复: 5

2015新年寄语——2015,离我们的书法梦还有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30 12: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年寄语
2015,离我们的书法梦还有多远

文/侯勇




有人说,我们的书法圈子太复杂,更甚于政界,人人想当主席,人人想写字换钱。可是这换钱也不是简单的事,职业书法人一辈子的心血,被权利倾刻间据为已有的时候,书法家们自然就心中有怨气。本来,今年陕西省书协从《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到副厅级以上官员均不允许在协会任职的消息,刚刚让人们心里有点平衡的时候,湖南冒出了一个新科书协主席,其官阶为副厅级。从现实到现实,用了不到24个小时,这个梦就又被一次惊醒。

这个惊醒的验证是什么呢?中国书法在线将湖南省书协官方在红网发布的消息原文转载的结果就是点击率一路飙升,有人说,湖南长安千里之遥,或许,湖南方面还不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事,也有人说,这是湖南的负隅顽抗,是作死。我们也不知道湖南方面有什么消息,但是有一点,至少,有许多的人是睡不着觉了。

作为媒体人,我们究竟该关心什么?是为了我们的钱袋子,对社会选择性失忆,对书法家只谈钱,对书协只做传声筒?我不知道。但是我作为一家运营了十二年的书法网络媒体中国书法在线的管理员,我知道我们中国书法在线网站在内容和深度方面,获得了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及其它对书法感兴趣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学者的青睐。这一切得益于我们所坚持的 “保持批判性的价值观以及通过纠正艺术商业化倾向的行动来证明我们作为一个网络媒体对于书坛的观点和立场。刘正成先生在中国书法在线十周年座谈会上提到书法网站的运营时说到,“中国书法在线不一定要造成多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作为历史观照,立此存照,虽然书法文化是没有那种强烈的社会政治性的,但是文化的批判意义必须保持”。由此,便形成了我们中国书法在线所具有的公共性视野和对书坛的价值观和立场。

梦想,是因为怀念。说到怀念,那就得从《赵雪松: “中青展”价值寻绎——渐行、渐远、还生》说起,的确,这篇2014年1月8日的文章在各大网站和微信,微博风靡一时,甚至到今年7、8月份的时候,《美术报》还专程来北京来约稿,要写一篇关于刘正成与中国书法三十年的文章《中国书法三十年视野中的刘正成》,其缘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中青展”所倡导、鼓励的各种探索,鼓励青年的创造,尊重个性的宏扬在经历时间的沉积之后;在这个每年有数十个展览的中国书法展览的大潮中,愈显其可贵之处。赵松雪在文章中提到说,翻看“中青展”作品集,其中,一个突出的感受至今仍然强烈,那就是看“中青展”没有厌倦疲惫之感,因为“中青展”的作品,从面目、风格、到创作方式,乃至作品的形式都不尽相同,有的差异还非常大,没有那种千人一面、沉沉相印的感觉。

赵松雪的怀念,其实就是让书法人当家的梦想,书法人当家的梦想究竟还能不能够有机会重现,或者说是实现,我们不好说,但是,今年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倒是可以让我们继续去思考。

2013年底, 江苏省书协换届时,本来是按一正七副规模设置,结果经过民主程序,产生的结果是“一正三副”,原则上做到了“领导不入选,年龄不放宽,职数不突破”。

2014年1月,陕西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民政厅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通知》,其中对各级党、人大、政府等机关及所属部门,以及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在职副处级以上(含非领导职务)的人员,不得在相关社会团体兼任秘书长以上领导职务进行了要求,并要求“专项清理工作所涉及的社会团体,按要求召开换届会议或理事会,由领导干部本人提出不再兼任本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辞呈,退出社会团体领导职务。”

3月,陈洪武被任命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4月,陈洪武被增补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4月,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书法出版社、《中国书法报》社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9月,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表示,力争在2015年底前全面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
10月,陕西有887名官员退出行业协会兼任职务,其中提到行业协会领导阵容庞大并点名陕西书协,成员不乏在职及退休政府官员。

10月,在中央的集中部署下,各地也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上展开切实的行动。安微省规定,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按规定从严审批,未按规定办理兼职审批或备案手续的,不得作为社会团体拟任负责人参加选举,各级民政部门不得办理登记或备案手续。陕西省要求在职党政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在行业性、联合性社会团体兼任领导职务。吉林省近日明确,吉林省委、市州委、县(市、区)委管理的干部退(离)休后兼任社会团体职务,由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审批,并按干部管理权限报上一级党委组织部备案同意后方可兼职;其他干部退(离)休后兼任社会团体职务,由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审批。南昌市委组织部提出退(离)休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必须报批,兼职不得领取社会团体的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各县区各单位须在3个月内对退(离)休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情况进行摸底和清理规范。

10月,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 把那些德才兼备、 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 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要尊重文艺工作者 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 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 作的良好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 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 生动局面。

12月

2日,周一波在《人民日报》发表《让书法家协会少一些“官气”》的文章,希望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自觉退出各级书画协会主席团。

7日,作为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的周一波先生,以身作则,辞去书协主席职务,践行了自己此前的“从政就不要往艺术界挤”的诺言。

25日,河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总工会原党组书记桑金科跳楼身亡。称其书法润格 8000元一平尺,《盘点落马官员书法作品:坠亡高官8000元一平尺》罗列出近年来落马的六位高官书法家。

27日,陕西省书协: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再担任省书协领导

29日,【湖南省书协换届】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鄢福初当选为省书协主席

从2013年底的江苏省书协换届,力争淡化书协的官方色彩,摈弃行政化、机关化倾向,强化服务功能。与今年底的湖南省书协换届,其间经历作为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毕业的陈洪武书记荣任驻会副主席到陕西省书协要求副厅级领导干部不再担任书协领导,到湖南省书协的惊天逆转,网友直呼,看不懂了。

2014年如此的结局,2015年底,中国书协即将换届,作为媒体,我不希望说我看不懂了。当我们一再的发现我们的书法梦愈加接近的时候,我们的梦想又被现实击碎,希望,2015,离我们的书法梦更近些。

如是,我们突然发现,突然某一天,孩子放开奶奶的手,要自个儿走路了;中国书法传媒公司带着中国书法杂志、中国书法报、中国书法出版社等弟弟、妹妹门离开书协独立生活了;陕西省书协主席不再履行职务,由文联分管书法的副主席开始加强和主持书协的工作了。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 把那些德才兼备、 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 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雷珍民作为省文联分管书法工作的副主席,要加强对省书协的领导,副主席兼秘书长史星文要更好地协助雷珍民开展工作”。陕西省书协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所形成的文艺单位领导班子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证明。

我们如是的期待着,2015年,书法人当家的梦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12: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青展”价值寻绎

渐行、渐远、还生

赵雪松

一首通常意义上的好诗,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一件通常意义上的好的书法作品,未见得能够成为历史选择的对象。历史的选择总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毫无疑问,无论是作为一个事件,还是作为一种思潮,历时二十年光阴、前后举办八届的《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以其对于书法创作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表现方式,新的形式追求的大力引领;以其对于书法传统资源的再审视、再开拓和对传统书法清规戒律的颠覆性破坏;以其对于书法创作多元个性与风格的尊重与包容姿态;以其对于书法创作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去伪存真式的梳理;以其对于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探索和担当精神;以其制造审美误读的能力,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走向,成为当代书坛最富标志性的群体事件,并依此正在并且将越来越深地介入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历史。

毋庸讳言,在诸多文艺样式中,书法因其背负着巨大的传承性以及它与汉字的特殊关系,其发展的步履是缓慢的,其创作诸因素的排他性也是最强烈的。然而,回顾《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发生与落幕的时间,我们惊讶地发现,它与中国当代文学中现代派、后现代派诗歌的探索性发展在时间段面上及其吻合。如果从1986年由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届“中青展”算起,也正是在这一年,由诗人徐敬亚、王小妮发起的在中国当代诗坛最富标志性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大展在深圳举办。由此,中国诗歌由朦胧诗,第三代诗歌以及众多后现代诗歌组织和流派为标志的现代、后现代创作思潮和诗歌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波澜壮阔,从而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上全面引领了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艺的现代转型。以马原、格非、孙甘露为代表的先锋小说,陈东东、王寅、欧阳江河等人的先锋诗歌群体,翟小松、陈其钢、谭盾等人的先锋音乐、陈凯歌、滕文骥、何平等人的探索电影,以及85美术新潮,共同营造出了以人性解放、自我复归的文化变革氛围。“中青展”的发生、发展,正是这种现代文艺思潮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可以说,“中青展”的发生、发展,是促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力量之一。经历近二十年,到最后一届“中青展”举办的2000年,大面积的集中爆发式的现代性诗歌运动趋于沉寂。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现代、后现代诗歌思潮和运动,在民间酝酿,以民间的方式发展起来,而以”中青展“为最重要标志的中国现代书法思潮的萌芽,发轫以及运作,都是在官方体制之内。这一特点,不能不使人对事物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以及其复杂程度,产生更多的联想。

相较于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艺术样式,中国书法身上所能承载的意识形态性质相对较轻。前人赵壹在《非草书》中曾言:书法“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书法的这种自娱自乐的品性,使它有可能在意识形态高度敏感发达的官方体制内,获得相对宽适的存在空间。这种空间的存在不是自由的指代,而是被忽视的余值。然而,即便是这种宽适,也是极为有限的,它也是仅就书法作品存在的历史结果本身而言的。但如果想从文艺思想和创作意识上去挑战现存的书法秩序,去企图改变创作主体的精神倾向,则面临的情形就会大为不同。这种变革的企图,便不可能不遭受来自意识形态与传统认知的双重合谋的挤压。因此,从官方书法体制的内部寻求突破,虽有有限的“宽适”可资利用,但仍然困难重重,风敲雨打。在此种处境之下,“中青展”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一方面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和文化变革的要求使然,另一方面,历史的偶然性也显示出它的力量——反观“中青展”的滥觞与发展,我们不能不提到刘正成先生的名字。当中国的文艺在全面形成变革宏潮,展开多元探索,寻求新的价值实现的时候,正是刘正成先生主持在中国书坛具有广泛影响的权威刊物《中国书法》杂志,这位具有宽广的人文情怀和精神高度的作家、学者、书法家、编辑家,凭借自身对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眼界和担当勇气,抓住时机,成功利用了《中国书法》杂志这个有效平台,积极倡导、引领全国中青年书法创作反思传统,更新观念,并展开全面的探索实践,打造出了“中青展”这一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品牌,使中国书法走出了一条颇不寻常的变化发展之路。无独有偶,发生在1985年到1989年之间的“85美术新潮”,在中国文化界经历了思想解放、伤痕文艺和对人性、人道主义的反思之后,试图将艺术思想和创作方式提升到现代派的世界水平。而其理论铺垫和实践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当时美研所主办的《中国美术报》。由此可见,人的眼界、担当和舆论阵地,在那场现代艺术运动中所起的突出作用。

“中青展”虽已成为“历史往事”,但其倡导的学术性和探索性就像两根脊骨,对中国当代书法身体的发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青展”之前,国人从未将书法创作和展览真正纳入到学术的视野之下,以学术的思维、眼光和胸襟来构架、研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的书法和展览策划。也正是由于“中青展”在学术上积极推进现代文艺思潮在书法创作、展览领域的影响力、渗透力,使书坛所呈现的精神氛围,同全国文学艺术界一样,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深刻地引领了广大书法作者,尤其是中青年书法作者热爱书法、思考书法、探索书法的潮流,从而提升了书法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在全国形成了书法热。更为重要的是,“中青展”的学术性追求,不仅直接影响了展览的面貌和人们对于书法的态度,更是直接启迪、影响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高校中的大面积建立。将书法作为审美研究的对象,美学的、伦理的、心理的、历史的、技法的……现代乃至后现代西方艺术哲学等等研究方式和方法,相继进入书法领域,一批批学术成果五彩斑斓,绵延几千年来书法的系统性封闭和自在性被打破,使书法呈现出可以不断生长的远景。应该说,这一切的发生,均与“中青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中青展”的镜像,就像书法长途中一段绚丽的风景,留在了广大书法创作者的心中。翻看“中青展”作品集,回忆当时参观展览时的热情以及自己创作展览作品时那热情畅达、联想蹁跹的心情,许多细节,仍历历在目。其中,一个突出的感受至今仍然强烈,那就是看“中青展”没有厌倦疲惫之感,因为“中青展”的作品,从面目、风格、到创作方式,乃至作品的形式都不尽相同,有的差异还非常大,没有那种千人一面、沉沉相印的感觉。其中有许许多多作品,充盈着作者新鲜的想法和灵感的宣泄,一路看下来,观者情绪反映非常大:其赞叹之声、反对之声、质疑之声、激赏之声,惊讶之声……交织喧映,展厅里的观众,就像一件件山重水复的作品一样,活泼、多姿、充满生机。传统的、现代的、豪放的、蕴藉的、天真的、老成的、“丑的”、“俊的”,总之,只要作品中有作者独到的想法,真实的创作冲动,便都有发言的权力。“中青展”作品之所以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使观众产生心灵悸动,甚至审美历险,与展览鼓励创新,倡导探索,兼容并蓄的主旨密不可分。

上文已提,“中青展”举办之时,正是以先锋诗歌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派文学集中爆发、成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现代语言学、先锋美术以及文本实验大量涌入中国,各种先锋性质的精神探索和形式探索纷纷出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青展”对书法文本的形式价值、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书法与时代的关系等等,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思考和导引。“中青展”所倡导、鼓励的各种探索,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向:其一是鼓励创作方式的探索。“中青展”的许多作品,不固守传统法度的规绳,强调视觉冲击力,用笔、用墨上以传达心灵意象和情感为追求,在线条形态,组字形态,章法布局上,大胆借鉴现代绘画、音乐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由中国传统的文本书法向现代图像书法的历史性转型,为展览环境下书法的生存,书法的发展,探索出了多种可能性。正是凭借“中青展”这一前瞻性的平台,以邵岩、沃兴华、李强、古泥、陈国斌、蔡梦霞、张小弟、李文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富有创新性倾向的书法家,走向了他们的现代书法之路。其中,最富有先锋性、代表性的书家邵岩,在八届“中青展”中四届获奖,足可见出“中青展”在鼓励创作方式的探索方面所拥有的意志力和雄心。正是由于“中青展”对先锋性实验作品的大力推举,引发了中国书坛对现代书法创作的持续性讨论和热议,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现代书法发展向何处去的深入思考。其二,“中青展”所倡导的探索是多元的,其中包含着对传统与创新关系的深入梳理和矫正。在这种梳理中,如何发现传统、激活传统、开掘传统,如何使传统资源服务于创新实践,成为“中青展”探索的主线。在“中青展”的作品中,作者依照自己的性情、喜好,打破碑帖的系统性封闭,去掉经典与非经典的界限束缚,向民间学习,向融汇贯通要创新效益,一大批既有丰富的传统根脉,又能自树门庭的作品,将观者对于传统的感受和认知空间大大拓展。这些作品很难用清晰的门派延续进行匡定,它们生气勃勃,兼收并蓄,在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更使人深感传统富矿的浩渺与幽深,从而使传统在更高更新的层次上展现出它的无穷魅力。于明诠、曾翔、徐海、燕守谷、刘彦湖、白砥、徐正廉、王友谊、刘灿铭、许志雄、刘新德、李木教、薛养贤、赵长刚、王金泉、张景岳、洪厚甜、何开鑫、张继、文永生等一大批实力派书法家脱颖而出,并持久地鼎立书坛,使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一些年龄稍长且早已闻名书坛的书家,如华仁德、李刚田、吴振立、潘良桢、林剑丹、伦杰贤、张荣庆、张旭光、刘文华等人的创作,也在“中青展”的洗礼中萌发出崭新的枝叶。其三,“中青展”作品的样式探索前所未有,五彩纷呈。作为书法美的延展和风格化追求的实现手段,“中青展”作者在作品的样式探索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作品的组成方式,书写方式,乃至书写的材料运用,皆标新立异,匠心独运,甚至出现了以拼贴与复制闻名的“广西现象”。这一切都说明,追求书法的个性之美、形式之美,展现想象力和创造才智,已被纳入到书家创作的综合考量之中。

对于“中青展”来说,鼓励青年的创造,尊重个性的宏扬,不是形式,不是口号,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历史的担当,是对中国书法立足时代长远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扎扎实实地推举新人,便成为“中青展”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第四届“中青展”入选作者80%是新人,于明诠连续三届夺得一等奖,更有许多年轻书家,不但凭借“中青展”一举成名,而且还依此建立起了自己的书法观和审美趋向。在“中青展”的思维亮点中,充分尊重作者对书法的理解,而不是以“千古不变”之法规绳之;敢于发现和推举地域民间书风,而不是以官方的角度倡导一种格体,使艺术民主得到充分体现。行草小品书风,“广西现象”,现代书法等等,才有可能获得发言的权力,书家个人的风格追求和形成才有了生长的空间。

“中青展”对于当代中国书法历史的进入,还有赖于它具有制造误读的能力。在这个能指和所指产生巨大分离的时代里,误读其实是力量产生的源泉之一,“丑书”“流行书风”就是“中青展”制造出的误读成果。书法本来是无所谓“俊”与“丑”的,误读的背后,其实是在将书法从审美范畴引向伦理范畴,包含了笔画背后的人格指涉。在以儒家文化为道统的环境中绵延的中国书法,很难完全被当做纯粹的审美对象和生命活动,除却意识形态的要求之外,更多的杂糅来自于审美、伦理、道德等等。人们已习惯于在类似“正大气象”“阳刚之美”“纯朴厚道”“字如其人”等带有人格取值的语境中认知书法之美,仿佛写书法就是“做人”,只有“正大气象”才是可以效仿的价值准则,而所谓“丑书”似乎就成了与“正大气象”相反的价值追求与审美追求——这就是误读的力量。正因如此,更彰显出“中青展”在探索多元审美,建立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时对时代痛彻的介入力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青展”开启了让书法获得纯粹的审美独立性的“解放”历程。“中青展”已落幕十多年,当年产生误读的文化语境已经改变,于明泉先生是“中青展”所谓“丑书”的代表性书法家,误读使他成为书坛的焦点人物之一。如今,作为诗人、画家、艺术学者、书法家的于明泉,以自己坚实的书法实践,在误读过后,为中国书法留下了一路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庭坚有诗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中青展”已过去十年,它在广大书法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辙痕,它更是如今中国书坛众多书家艺术起航的港湾。“中青展”之于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历史,既是实践性的,也是启示性的,可以这样说:“中青展”就是中国现代书法的一次启蒙运动,人们对于书法的认知,自此走向更深层次的多元。从“中青展”开始,中国书法的生存与走向,更深地融入了时代文化的价值体系之中,书法与人、书法与生活、书法与自然、书法与时代、书法与学术、书法与传统以及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更丰富,更多元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作为一种展览模式,“中青展”留下的实践经验也许是有限的,但“中青展”倡导创新,鼓励个性,尊重创造的主旨和秉持反思与批判的人文精神,将继续为未来中国书法的发展点亮灯盏。

——“中青展”,渐行渐远还生。

2014年1月8日二稿于濯耳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12: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网站,首先要保持中国书法在线网站批判性的价值观,我们不一定要造成多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作为历史观照,立此存照,虽然书法文化是没有那种强烈的社会政治性的,但是文化的批判意义必须保持!

一如既往的坚持对书坛时政的批判性关注


文/侯  勇


在六届书协换届的时候,我曾经写了《陈洪武当选中国书协秘书长意味着什么》一文,结尾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陈洪武被任命为书协秘书长,究竟会给书法带来什么?如今陈洪武当选驻会副主席,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当然这个祝贺估计更多的是压力和期许,因为在更为复杂的书坛新时代,要想广开言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无疑是给陈书记难堪,但是,这一切,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我说这里面也有期许。

第一点,关于个人,有两件事是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个是某网友近乎赌咒的说我在一年后就会灰溜溜的回老家,从网络写手,到网站编辑,再到负责中国书法在线网的编辑与管理,四年下来,我依然在北京。另一个是某写手,我不能说他是评论家,因为就凭他说的话,他就不配,他说什么呢?他说,他之所以不断的写吹捧文章,是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他要靠这个养活家人,这句话,在来京四年之后,用行动告诉那一类人,那就是,做人要有骨气,做文人要有风骨,做人需要谨小慎微,但是做事一定要有立场和原则。

第二点,书法网络批评的分水岭。作为网络平台,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个话题,我们无法绕开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成立前后的两年时间,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好什么评论,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书法网络被媒体联谊了之后,书法批评人也从此销声匿迹了,他们说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天生书呆子忙着卖房子了,孙向群忙着去北大进修了,一痴忙着搞书法教材了,侯勇忙着生孩子去了,其它人忙着去挣钱去了。用这样的话来搪塞大家,明显是有问题的。

自从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成立,对于网络和书协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许多的网站因此被联谊了,也参与到书协的相关活动报导中去了,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进入到书协的报导,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因为有了报道费,许多的媒体也有了部分收入,通稿一来完事儿,书坛的事件也就不再关心和关注了,或许是,书协压根就没有提供机会,联谊不过是因为给点好处,然后,书协和书法网络相安无事,这也许是当前现状的一个方面吧。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问题?我们同样可以想象,首先,应该是书协的工作做得十分完美,大家都认为祖国山河一片红,都做得挺好了;另一方面,网站担心生存问题,在这方面有所限制,比如说网站关闭了这个版块,或者是这方面的话题不再推荐和置顶,还有就是比较活跃的批评人都被请“喝茶”了,还有就是因为平台的限制,大家对平台失去了信心,对整个大环境失去了信心,如此等等,书法生态的破坏,导致了集体的失语。

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让网络批评禁声了,是大家忙着挣钱,不爱跟书协玩了?还是网站为了生存,打消了网友的积极性,我们究竟应该做什么?是创造机会让大家挣钱重要,还是引导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重要?学书法究竟是为了什么?真的就是为了成名?然后挣钱?我觉得,作为网络平台,作为负责任的媒体,我们应该反思。

这样的反思,我们中国书法在线在2013年4月27日网站成立十周年纪念时就搞了一个座谈会,邀请刘正成、曹宝麟、孙向群、天生书呆子、蔡大礼、一痴、朱中原、侯勇等网友搞一个座谈会,其中刘正成先生就提到,“作为网站,首先要保持中国书法在线网站批判性的价值观,他提到,我们不一定要造成多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作为历史观照,立此存照,虽然书法文化是没有那种强烈的社会政治性的,但是文化的批判意义必须保持”。这也是我们中国书法在线用十一年的时间所形成的网站运营理念。并且通过《中国书法全集》的编辑和松竹讲坛这样的高端与跨学科活动来纠正艺术商业化倾向的行动来证明我们作为一个网络媒体对于书坛的观点和立场。

至于陈洪武先生主政书协,能够给书法界带来什么新的气象,这一切都很难说,但是,作为十一年的老网站,我们有我们的立场和观点,不能因为官方正常的行政更替而改变我们一如既往的坚持对书坛时政的批判性关注,当然,我们期待中国书法进入陈洪武先生主政的新时代,广开言路,再创书法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


2014.5.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12: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30年视野中的刘正成


■本报记者 蔡树农 特约通讯员 侯勇


  美术报按:毋庸讳言,刘正成作为曾经的中国书协一位显赫要员是有争议、缺陷的,但我们也应该正视他对当代中国书法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对他的功过是非,现在完全可以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包括他自己,更需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已往的烟云风雨。
  尊重历史真实是媒体的良知。
  ——编者按


2014-8-16 06:49 上传
下载附件 (68.32 KB)



都江堰夫妻桥上【1982年春,刘正成(第二排右二)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中国书协第一届二次理事会】





  1982年那位站在都江堰夫妻桥上的刘正成,可能没有想到因为此次作为《四川文学》编辑,与刘元工、包川两位先生赴北京为“四川老作家专号”组稿的机会,结识中国文联秘书长陆石老先生,并因此而在1986年调到中国书法家协会担任副秘书长兼《中国书法》杂志负责人的职务,从而主导“中青展”、《中国书法》杂志、《中国书法全集》的编撰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成为我们中国书法30年间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

  “中青展”不仅开创了书法展览的新模式,同时,为当代书法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982年在江西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书法邀请展”,因为刘正成1986年到书协工作而从民办走向了官办。刘正成在谈到中青展时,往事历历在目。中青展全称“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从1986年的第二届到2000年第八届,除了第一届和第四届“中青展”以外,刘正成一共主持了6届。

  关于“中青展”,除去展览经费用赞助方提供的这一事实以外,我们不得不提的两件事是,一是成就了一大批的书法家,为当代中国书法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另一个,就是被大家误会的“流行书风”(限于篇幅,展开部分已删——编者)。

  “中青展”开创性地通过企业赞助的方式筹集经费,全国征集,自由投稿。刘正成说:“中青展是个什么含义呢?比喻起来它就像唐代武则天时代进士科取士,可以从普通的所有民众之间考试,来投稿参加展览。如能成为书法家,这个就是平民的知识分子进入了文化高层领域。因此,中青展一个重大的成就就是为当代书坛的人才结构奠定了基础,中青展评委里边出现了一批人才,所以马世晓、张海、孙伯翔、朱关田、王镛、韩天衡、曹宝麟、徐本一、王澄、李刚田、何应辉、郭子绪、聂成文、黄惇、陈振濂、王冬龄、邱振中等,这一系列人物都是中青展出来的评委,是当代的一代名家。华人德、孙晓云、石开、沃兴华、刘彦湖、曾翔、邵岩、于明诠、徐海、赵雁君、朱培尔这批人就是中青展的获奖作者。”活跃在当今书坛有成就、有影响的书法、篆刻名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青展的评委和中青展的获奖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青展造就了当代书法人才结构的现状。

  “中青展开创性地提出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的艺术宗旨;主张百花齐放,艺术个性化,没有任何一个名家能够去影响当代中青展。因为每个评委都有他的风格,没有什么‘回归二王’、‘激活唐楷’这样的口号,这是中青展的传统。”刘正成如是说。

  中青展把当代艺术展推向了高潮,这个高潮的标志就是第七届中青展的20世纪书法大展,和第八届中青展的千年书法大展,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轰动性。由此延伸的巴黎现代中国书法大展则是中国向西方输出中国民族文化与价值观的值得历史记载的华彩篇章。

  刘正成说,最近10来年,已经没有看见中国书协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办国展了,而当年中青展每届必在北京开幕和展出,由现任的中央领导人颁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利用北京这个平台,把中青年书法的优秀成果充分地推向社会。那时中青展获奖作者可以说是“一夜成名,名滿天下”!参加过颁奖的中央领导人有习仲勋、宋任穷、方毅、邓力群、李德生、张爱萍、钱昌照、杨汝岱、陈思远等,他们亲手把奖状隆重地颁发给获奖作者,让中青年书法家深感荣誉和鼓励。第七届中青展是20世纪书法大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当代中青年书法与百年书法名家进行的比较艺术学观照和研究,第八届中青展是把当代中青年书法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以来个案名家书法进竹比较艺术学观照和研究,两个展览都创下了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最为轰动的纪录。20世纪书法大展开幕后,每天排队买票的长龙一直延伸到美术馆外,展览应观众要术延长两周。只有80年代末的现代人体艺术大展的观众人数可以与此媲美。法国希拉克总统参观展览。同时在巴黎索尔邦大学举办国际书法研讨会,中西学者济济一堂研讨中国民旅传统文化,其盛况轰动法国和西欧。

  时隔十几年,刘正成在谈到展览模式的优缺点时,他依然认为,“中青展通过赞助办展览模式,后来被中国书协沿用于所有的展览上面,而把原来全国展模式取消了。这是一个误区,也是一大败笔。”全国展是通过各地推荐参展这样的展览模式,这个展览模式应该作为全国最高展览的形式予以保留。为什么呢?他说,“因为书法家不仅仅是会写字,还涉及文学修养、道德品质,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等,不能因为他某幅作品的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家,全国展的最高奖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否则,一个齐鲁石化20多岁的车间女工成了第一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获得者,就成中国当代最厉害的书法家,这样就闹笑话了。因为各地对作者了解,所推荐的人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在地方上也有一定影响,人品等各方面都是大家所信服的人,这样,集中在全国展中,那才能真正体现全国展和最高奖的荣誉。”

  如果说“中青展”是百花齐放,那么,《中国书法》杂志就是百家争鸣。

  刘正成说,“《中国书法》杂志上世纪80年代发行的时候,每期是十几万份。作为主编,我不敢说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展的旗帜,但是我们的愿望是希望把这面学术旗帜举高。中国书法杂志在当代书法的发展中间,在30年书法发展中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刘正成主持18年《中国书法》杂志,没有发表过一件自己的书法作品,也没有做过一期自己的专题,他认为,“这个杂志是推出人才这样一个学术平台窗口,所以说要推出当代最优秀的书法家,编辑工作既要秉公行事,又不能论资排辈。”

  在创刊初期,刘正成就提出,“《中国书法》杂志要推出当代优秀书法家。”作为从《四川文学》编辑成为《中国书法》杂志负责人的他认为,“《四川文学》也好,《人民文学》也好,它不可能都登李白、杜甫的诗,当然要发表当代作家的诗文。那么中国书法如果不厚今薄古,就不是这个协会的机关刊物,它不是文物出版社办的文物杂志。我觉得书法杂志确定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推出当代优秀书法家。第一期我们推的时候现代名家好像是谢无量,中青年名家推的是马世晓、孙伯翔、郭子绪,后来于明诠。当时的推荐是按照创作水平和学术理论水平推荐,而不是按你的官位有多大来推荐的,《中国书法》杂志绝对不能按照你在社会团体里边的“官位”编排“大家”,而是看你取得了哪方面的为业界公认的成就。当然也给沈鹏发了专题,也给王学仲发了专题。就因为他们的书法或者他们的理论,某一方面起了一种示范作用。”

  如果说中青展是“百花齐放”,《中国书法》杂志就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书法》的另一个办刊理念。书法界的各种观点可以讨论,书法家协会以外的跨学科的可以参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这个刊物,把其他学科的学者和艺术家都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多学科的参与,跨学科的交流,使中国书法杂志的学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像中国书协的一系列优秀人物启功、沙孟海、沈鹏、王学仲的很重要的论文等都是通过《中国书法》杂志发表的。跨学科的,比如李学勤、李泽厚、韩玉涛、傅申、刘九庵、朱清时、刘庆柱等,包括国际学界的一些人物如饶宗颐、熊秉明、王方宇、谷村憙斋、西林昭一、金膺显等都吸收参与,使《中国书法》杂志的学术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著名的美学家、考古学家、文字学家都参加《中国书法》组织的研讨会。《中国书法》杂志还开过国际书法史研讨会,重要的文章都在我们《中国书法》杂志上发表,所以《中国书法》杂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还有,《中国书法》杂志经常组织批评讨论,很多重要的讨论,我们不主张一味地歌功颂德,还提出一些问题来讨论。如“广西现象”、“学院派书法”等。当然,这个方面批评得不是很有力,但是我们做了这个事,开辟了争鸣园地,对一些知名书法家如郭子绪、陈天然等进行了争鸣。当然,出于稳妥,我们没有批评过老书法家。

  《中国书法全集》是我们当代学术界对时代的一个贡献,同时,通过编撰这一巨著,也培养了一批学者型书法家。

  上世纪70年代,刘正成第一次受到刺激的是,日本编了《书道全集》,而中国没有这样的书。无论是《三希堂法帖》,还是《淳化阁帖》,它只是把原帖整理到一起,并没有按照我们现在学术的理念,排列它的谱系,对这一作品进行详细的研究。《中国书法全集》的编撰受到日本东方学的影响,对作品的考证,对每张作品的考证编年,弄清每件作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写给什么人的、什么内容的东西,要把它进行历史的时空定位。刘正成认为,“《中国书法全集》对每一个所研究的书家来说,研究他一生的创作发展方向和艺术风格;对某一个时代、某种载体作品来说,则是研究并找到其断代史特征。由此建立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谱系。”

  因为《中国书法全集》的编撰加上刘正成在中国书协任职副秘书长的号召力,一大批当代书法学人参与其中,丛文俊研究先秦,沃兴华、何应辉、王镛研究汉魏,华人德、孙伯翔、赖非研究南北朝,朱关田研究唐代,陈振濂、曹宝麟、方爱龙研究宋代,楚默研究元代,黄惇研究明代……他让这批书法家去做断代艺术史研究工作,他们不仅完成了学术著作,同时对自己在书法史与书法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协同作用,让他们在这种古代文化的学术滋养中间,完善他们的书法家的知识结构,培养了一代书法研究的学人。刘正成还请专门搞书法创作的书法家王镛、何应辉、孙伯翔、马世晓等参与《中国书法全集》的编撰工作。刘正成无不自豪地认为:“可以说,《中国书法全集》的编撰工作,为我们中国书法界培养了一批学者型书法家,为他们今天在书法界的学术地位与艺术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91年开始至今,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已经出版发行了70卷。这部具有当代中国书法“四库全书”性质的大工程,被顾廷龙、季羡林、饶宗颐、冯其庸、李学勤、金维诺等称之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族文化巨献。在提到《中国书法全集》的意义时,刘正成认为,“《中国书法全集》是我们当代学术界对时代的一个贡献。我们以前想到历代书法的出版物,便是宋太宗的《淳化阁帖》、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中国书法全集》实际上是担负了延续历史这么一个任务,整理、总结、研究古代文化遗产,用我们今天的学术理念去赋予这些古代经典以新的生命力。让我们能够通过这个谱系去了解历史,找到今天发展的方向。”

  我们认为,不管是中青展开创的展览模式,《中国书法》杂志的百家争鸣,还是《中国书法全集》的时代贡献,中国书法这30年的发展,都绕不开刘正成;这些重大的事件和机遇,同时也造就了刘正成。谈到机遇,用刘正成的话说,“在20世纪末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书法家协会让一个人连续18年主持其主要的业务工作,这完全是一种偶然”。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偶然”,才有了我们今天中国书法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而刘正成在中国书坛20年的经历,亦是不应该被我们这个时代所忘记的。
发表于 2014-12-31 1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令人思考。当今艺术界的拉山头,搞帮派,自拍、自导,自吹、自擂不好,这无异于李敖先生所痛斥的:“裙带关系,体内射精”。希望这种风气以后会有所改变。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不改也没关系,黄沙淘尽始到金,时间会说明一切。
发表于 2015-1-5 15: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85--】系进口了一批原版书。90年后书法及文章乏味,再后---写的都一个样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3 12:41 , Processed in 0.2608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