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26|回复: 14

【陇上精英】倪永伟书法网络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1 15: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线荐秀〗
2014年第5期
【陇上精英】
倪永伟书法网络展


倪永伟照片.jpg


倪永伟

现供职于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中国书协会员、海协会书法交流分会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省青年书协副主席,甘肃省书协展览交流委员会秘书长,甘肃书法院(甘肃画院)院聘书法家,甘肃省少儿书法学会秘书长。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七届敦煌文艺奖。




写在前面

记得去年7月,曾经在中国书法在线发布倪永伟的书法作品,当时是秋子老师推荐,刘正成老师在看了以后高度评价,称之为为“陇上精英阵容”的代表。


永伟兄年轻有为,不外乎两个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他从一开始接触毛笔便得到了父亲的正确指导,他父亲将赵孟頫“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的观念灌输给永伟。在父亲用笔为上的观念和严格要求下,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到省书协工作,时常可以接触到一些高水平的作品,也可以聆听到了诸多名家的真知灼见


书法是一门学问,是一辈子的事情。真正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不能急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期待更多的书法同仁关注甘肃书法,关注倪永伟,关注中国书法的发展。



侯勇
2014.8.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5: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点评倪永伟书法


      此书得孙过庭《书谱》的笔法与结字,而能运用于斗方作品创作,章法协调,略无凝滞,殊为难得。惜稍近时人潮流,尚待寻个人门径耳。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6: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子先生撰文推荐

信是明朝气更长


□ 秋 子


在甘肃书坛,出生于河西走廊古凉州的倪永伟,虽然是个后起之秀,却是我向来关注着的一位年青书家。小倪上小学时就已濡染翰墨,中学、大学亦未辍笔。特别是到省书协工作几年来,由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逐步认识了书法艺术的精妙和深奥,于是从经典入手,认真临习《张猛龙碑》《圣教序》《书谱》等碑帖,渐悟笔法、章法与墨法,开始走上了自己的书法人生。

揣度小倪目前的书法作品,似在践行着一条《圣教序》加张旭光的创作之路(当然还糅有其他成分)。这种明显带有当下热衷取向和创新意味的书法思想,是不难理解的。试想,一个十分年青的学子,跳入墨海未见扑腾几下便已觉知师古不泥之理,毅然选择以圣贤笔法打底稿、辅以当下名家的笔致意趣之路,这一点,在很多书家是做不到的。仅此,已足以令人扼腕。如是,又一次证明了我的一个重弹老调: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关键在于悟性,并不以时间为衡尺。没有悟性,没有灵觉,哪怕是写了十年二十年,乃至写了一生,都可能是徒劳的。君不见近几年很多七零后、八零后的作品频频入选国展乃至获奖,已然就是最好的说明。作为八零后的小倪,无疑是对书法有着极好悟性和灵觉的。至少,对技法如是。

书法所表现的笔性墨情,就其艺术性而言,本无轩轾可分。所谓雅俗高下,洵依观者口味自得其识。依拙见,凡无“笔”无法的通俗之字往往被称为“俗书”。

“俗”者,往往于传统方式反其道而行,或粗率荒疏,或弄巧做作,且美其名曰“求古”或“创新”。小倪则不然。他深谙学习书法,唯一的路子就是临碑摹帖,没有捷径可走。他不像一些人那样逐奇弄险,追求怪诞,也不“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而是始终在基础训练上着工力,扎扎实实地从圣贤入手,渐行渐悟,把握真谛。我们知道,王羲之开辟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高峰,无论草书、行书还是楷书,在用笔上浓纤折衷,柔中见刚,刚柔相济,迄今无人企及,可谓将《易经》中的“阴阳平衡规律”和“中庸”之文化传统把握到极致,特别是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历有“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之誉。对此,小倪洞谙其理。我想,这无疑是他能够尽快向成功迈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幅有生命力的作品,笔法是相当精到并富于变化的。小倪十分重视笔法的训练和书法精神的塑造。他认为,陆维钊技之基本要素为笔法,正确的用笔为书家之基本能力,舍此无由入门成家;技是通往道的桥梁,舍技无由言道,旁门左道不在此例。熟练的、多多益善的、高难度的技法,是书家书写快感的源泉。书写过程书家自身生命力有节律的操练与体验。孙过庭《书谱》说“心手双畅”,书法作品的书写过程,若无手之畅,则无由得心之畅。手欲大畅,则必须经由有力复杂的运动形式,而此复杂的运动形式,又必须进入某种节奏与旋律方能达到心畅。书法中的“力”最后表现在字的点画和线条上,即人们常说的“笔力”。书法的一笔一画,无不体现出书家的学养,品行,见识,境界。但书法虽以实践为主,却离不开学问的滋养。正如启功先生所说,书法是一门学问,是一辈子的事情。真正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

没错,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但学习书法又以书家有无灵觉悟性为要则。依拙见,倘若他能够进一步领会东坡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以及“无意于佳乃佳”的书法思想,在审美追求上于有法而无意、变化而自然、寓古而清新上再能有所突破,用笔的变化再多一些,笔力再强辣一些,内涵再丰富一些,肯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当代书家。对此,我坚信不疑。

既此,权以一首赠句打住:
从小习书悟二王,钟情晋法探真香。
河西自古多翘楚,信是明朝气更长。

  
DSC_01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6: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落笔见精微

---谈倪永伟的书法创作

刘云鹏



幼年的书法启蒙教育对书法家成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在以后的书法创作上会少走许多弯路;如果接受的是一种错误观念,将为以后进入书法状态的学习和创作产生很大的障碍。在这方面,永伟是幸运的,他从一开始接触毛笔便得到了父亲的正确指导,他父亲将赵孟頫“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的观念灌输给永伟。在父亲用笔为上的观念和严格要求下,永伟开始临习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楷书,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到省书协工作,是他书法创作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工作的原因,时常可以接触到一些高水平的作品,也可以聆听到了诸多名家的真知灼见,对笔法的认识又有了很大的提高,永伟意识到必须要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真正进入到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状态之中,经过一番认真思考,结合自己的审美追求,决定将临习重点对象放在二王手札上,来锤炼自己的行草书用笔语言。


永伟经过几年的研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笔法观。他认为笔法是中国书法的核心问题,舍技无由言道。所以一个书法家应将笔法的锤炼和领悟放在首位,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这个问题,不具备这种能力就无从谈起书法的创作。事实确实如此。我们翻阅一下中国古代书论,发现将近三分之一文章是在谈论笔法。在古人看来历代书法名家的传序就是笔法的传序过程,如果谁能得到正宗嫡传的笔法便可成名成家,笔法便成了轻易不外传的秘笈,一些古人为了得到笔法弃名节而不顾,即使承受道德的谴责也在所不惜。如钟繇“少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这样的故事传说有很多。虽然这些故事有虚拟、神化和主观臆想的成份,但说明了笔法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永伟这几年将“笔法”的锤炼和领悟作为他研习书法的重点,无疑这是非常正确而有效的。永伟也认为笔法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是随着书体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是一个既有传续,又在不断出新的过程,不是僵死、固态的。从书体演变上看,不同书体的笔法既有共性,也有其自足性。书法家首先应该要弄清楚整个中国书法笔法演变的内在关系,又必须对每种书体的笔法特点有深入领会和掌控能力。于是永伟通过大量临习古代经典名帖来领悟不同时代、不同书体笔法的特点。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将自己的笔法观落实在实际创作中,收效很大。观永伟的草书,用笔十分讲究,做到了“意在笔前” “心手双畅”。每个点画的入笔或逆入或铺锋直入,交代十分清楚,严谨而多变,果断利落;在行笔中,根据字形的走势而进行轻重、缓急、粗细变化,将笔毫每个部位的特性充分发挥出来,在提按、使转、衄挫中中锋、侧峰自然过渡,恰到好处。收笔时,不论是出锋,还是回锋,毫无懈怠之处。整体观之,点画流动感极强,笔断意连,飘逸飞动不失刚劲,收放自如而不失精微。

永伟在下大力气研习笔法的同时,没有放弃对结体的关注。书法是以汉字为对象的一门造型艺术,再好的点画如果不能在放在恰当的结体中,就是败笔,可见字法对一个书法家的重要性。永伟为了提高字法的营构能力,他采取分阶段、分板块、集中攻关的办法。其一,集中精力对二王手札、《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怀素《自叙帖》和张旭《古诗四帖》的字法进行认真研究,将每个字的草法熟记心中,以便在创作时灵活应用;其二,对这几本帖中相同的字进行对比分析,领悟古人结体变化之道,提高自己的变通、变形能力;其三,对这几本帖中字与字之间的映带方式进行比较研究,领悟实连、意连的精妙之处,培养他在创作时的行气能力。通过这样的研习,永伟对于字法的掌控有了质的飞跃。观其草书作品,善于在行笔中随机进行结构营造,疏密有致,参差斜曲,自然天成而不做作,善变而不逾于矩。

永伟经过多年对笔法和结体的研习之后,认为草书要真正达到抒情达意,墨法是不可缺少的。他最佩服林散之先生的墨法,对林散之作品中用墨之法细心揣摩,认真借鉴。他在创作时将墨水与飞白巧妙结合恰来,一隐一显、一涨一缩、一枯一润,力争在墨色和线条运动中达到最佳效果。

永伟认为书法是心志、精神、思想品格、学识修养的综合反映,所以“书法是一门学问,是一辈子的事情。真正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不能急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我相信永伟在他的书法之路上会有一个个绽放的锦花出现,精彩不断。

DSCN988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上精英】
倪永伟书法网络展

17.jpg
DSCN986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6: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上精英】
倪永伟书法网络展

IMG_6213.jpg
DSCN987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6: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上精英】
倪永伟书法网络展

IMG_6215.jpg
DSCN988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6: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上精英】
倪永伟书法网络展

IMG_6219.jpg
梨花会踏青.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6: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上精英】
倪永伟书法网络展

_DSC6286.jpg
于台湾故宫博物院.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6: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上精英】
倪永伟书法网络展

_DSC6287.jpg
于泰国大皇宫.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3 03:59 , Processed in 1.8458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