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70|回复: 11

李相国:书法艺术鉴赏六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7 16: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艺术鉴赏六谈  

李相国


mmexport1404719254166.jpeg

李相国,号养荷斋主,老荷。1956年 生于湖北,2006年迁居北京,自幼受祖父 影响学习书法,后师从著名学者、书法家 吴丈蜀先生。1987年创立东楚书画社并 任社长,曾任黄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鄂 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现为中国书法 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 书画高研班导师。 曾先后两个年度获得“《东方艺术?书 法》全国书法二十家”提名,获“《中国书 法》当代书坛名家系列工程中青年书 家”提名。历年来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大 字书法艺术展并获二等奖;中国银行首届 书法作品展并获一等奖;湖北省首届书法 大赛并获二等奖,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 会组织和国家艺术机构主办的大型展览。 入选全国第二届、第三届流行书风展、 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百人展、“渊源与流 变”——二王帖系书风展;百余次受邀参 加全国当代书法名家学术邀请展;多次参 加历届国际书法年展,中日、中韩、中新 等国际书法交流展,并随同和带领中国书 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韩国、新加坡、马 来西亚等国家。 组织策划首届中国现代书法提名展、 “我本楚狂人”和“楚韵京风”旅京著名书法  《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东方艺术-书法》  《中国书法》、 等专业报刊多次对其进行专题介 绍,湖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为其制作 书法专题片并播出,书法作品被国内和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多家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于书法鉴赏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古今有诸多文字阐述,一些谈 鉴赏的文字玄而有玄,人们都说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究竟书法鉴赏有没有标准呢? 根据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书实践,结合对传 统经典书法的鉴赏,我认为从客观上来讲 是有标准的。我总结出自己鉴赏书法的六 条标准。这六条标准是首在赏心悦目、妙 在传情达意、功在传承有序、趣在形式对 比、贵在个性鲜明、高在自然天成。
QQ图片201407111015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6: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首在赏心悦目。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回答“书法是为谁 而书”的问题?在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有的人说是为自己而书,有的说是为他人 而书,这个问题他们各自都只回答对了一 半。我认为书法主观上是为自己而书,客 观上是为他人而书。主观为自己而书,这 个问题容易理解,因为书法要达其性情, 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当然主观上是为自 己而书;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样一个现 象,当自己的一件书法作品创作成功后, 它就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具有独立的 生命,它不仅可以感染他人,也能够感染 书家本人。这个时候相对于作品来讲书家 自己也成了他人,你也和自己所写的作品 进行交流,进行互动,它也会引起你心灵 的共振和愉悦。所以从客观上讲,书法是 为他人而书。这个现象往往容易被人忽 视。

我有“大我”和“小我”之分。“小我”相对 来讲是个人的初始精神境界,“大我”是经 过历经沧桑,精神境界提升后的状态。 “小我”上升到“大我”,伴随着阅历的丰 富,自身修养的提高,你会逐渐养成和具 备人性共有的优良品质。这个时候尽管你 写的是“自我”,但此时的自我是经过历练 的,表达的已是“大我”的情怀,表达的情 感能引起更多人心灵的共振。古人所 谓“成教化助人伦”,也是讲这方面的影 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 道:“书者,如也。”清刘熙载释曰:“书 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 之曰如其人而已”。做事先做人,书品即 人品。

任何一个文艺形式,它都存在着社会功 能,尽管诸多的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形式 上的差异,但是各门艺术有一个共同目 标,就是要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诉 求,最终都是供人们欣赏的。从大量的书 法艺术实践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 不论是古人留下来的经典作品,还是当今 优秀书家的佳作,主观上不论当时书家所 处什么境况,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当这件作品一经诞生,客观上就产生了为 他人而书的效应,供人们欣赏,使自己和 他人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事实上,愉悦身心是实现教化的有效形 式,它能起到“说教”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所谓“游于艺”,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这 种形式可谓是最高级的教化形式。逢年过 节时我们常说的问候语是“节日愉快”和“身 体健康”,把“愉快”与“健康”放在同等重要 的地位,这说明“愉快”是多么的重要。一 件书法作品如果既能表达情感,又能愉悦 身心,它就是一件好作品。这样一件好作 品就能“成教化助人伦”。因此赏心悦目应 作为书法艺术鉴赏的首要标准。

这里我们再深入讨论一下书法欣赏对象 认可的问题,也就是雅俗能不能共赏?雅 俗共赏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书法界存 在这样几种观点:一种是有的人认为雅就 是雅、俗就是俗,雅俗不可能共赏,持这 样观点的书家,其书法风格往往个性鲜 明,书风前卫,具有探索性,大众对于这 种书风有一个认识接受的过程;另一种人 书写追求怪诞,不尊重艺术的规律性,小 我作祟,任笔为体,自己认为他的作品是 高雅的,不是人人都能看得懂,其实这是 一种恶俗;还有的书家自己的艺术修养不 够,鉴赏水平不高,书写的作品水平仅仅 只在普通大众的欣赏层面上;最为不耻的 是有的人书写的作品格调低俗,还打着雅 俗共赏的旗号,以此用于行功利之事,这 种人的字一味迎合,只有俗没有雅。我理 解的雅俗共赏,应当是“专家点头群众鼓 掌”。而且雅俗共赏的作品具有生命力, 书圣王羲之和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 米芾等历史上的书法大家的作品被奉为书 法经典,千百年来一直受到最广泛人们的 喜爱,至今依然感动着人们的心灵,赏心 悦目。

QQ图片20140711101428.jpg
QQ图片201407111014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6: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妙在传情达意。


书法为何能传情达意呢?这真是一个奇 妙的事。一件书法作品的组成,就是文字 和它的笔墨形式,它怎么能传情达意呢? 这里面是两个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 是中国的汉字,汉字是方块字,并且是图 式的;一个是毛笔,毛笔的特性是软,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正是有了这两个特 性,为书法的传情达意提供了可能。

我们 祖先发明的方块字,开始是象形文字,那 时候的社会生活现象比较简单,象形字通 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可以把当时人与人之 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现象表达出来。随着 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与自 然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汉字简单地运用 象形这一个手段,不足以表达丰富的生活 内容,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 要,汉字构字的方法逐渐发展完备到六种 方法,即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转注、假借。尽管汉字构字方法发生 了改变,汉字在不断地创新和丰富,但是 其中蕴含的象形精神是不朽的。从毛笔的 特性看,笔软则奇怪生焉,因为笔软就可 以创造有方有圆、有粗有细、有干有湿、 有虚有实等笔墨的丰富性,为表达人与 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可能。 书法之所以区别于写字,主要是写字为 了实用,它是语言的工具,文字的记载。 而书法呢是供人观赏的,它通过笔墨形式 语言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从自然生 活中获得的美感。笔墨传情达意是书法区 别于写字的重要特征。评判一件书法作品 水平的高低,既要看点画、结体、章法和 笔法、墨法等技术程度的高低,更要看他 能否通过笔墨的形式语言传情达意。并且 还要由此衡量这件书法作品它所具备的品 格高低。而写字只要书写规范,易于辨认 就能实现其功能。

传什么情达什么意呢?这个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书家自身的性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真伪、善恶、美丑,人的性 情有厚道、轻薄、率真、虚伪、庄重、诙 谐等。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人们希望 获得的是真诚、善良、美好,这符合所有人的内心诉求;书法艺术可以通过点线面和字法、章法、墨法等组成的笔墨形式语 言,抒发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书家自 身的性情,有一些先天遗传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后天的陶冶和培育。每个 书家受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等周边环 境的影响,性情会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 随着自身修养的增强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真、善、美的性情也会逐渐养成。书家可 以“中得心源”,写出真我。达什么意呢? 就是书家在自然生活中,人的感官通过时 空轴线,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反映在人们的大脑中,从而有了形形色色的原始映 像,通过心灵感悟以及艺术化的抽象、提 炼、取舍、转化,最终以笔墨形式表现出来,把在自然生活中得到的美感转化成书 法艺术的高雅意境。这些就是书法艺术传 情达意的神奇之处。因而,书法的本质反 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不同 个性的书家,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是不同 的,因而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最终实现人与人情感的沟通,形成心灵的 共振,身心的愉悦,达到赏心悦目的目 的。

我们学习书法经典,除了学习掌握笔墨 技法要领外,更要学习和借鉴古人如何通 过笔墨形式,去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因为在经典书法作品中,古代的书法大家 将从自然生活中获得的美感和对人生的感悟,都反映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了,这些经 典作品是一个个成功地将人的情感,转化 为书法笔墨形式的成功案例。我们通过欣 赏,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其中传达的美 好情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古人表达美 好情感的笔墨形式语言。世界上没有任何 一个国家的文字经过艺术家之手能够实现 这种神奇的功能。因此书法也被视为中国 文化的国粹。

王羲之的潇洒优雅,颜真卿的忠正崇 高,杨凝式的横风斜雨,黄庭坚的耿直纵 逸,徐渭的宽博野逸,傅山的天风海浪, 王铎的气贯长虹,黄宾虹的山野林泉,林 散仙的仙风道骨,都是书家传情达意的典 范。我们欣赏东坡老人的《寒食诗帖》, 你就能感受到他放旷达观的情怀,就能领 略到看惯江上春去秋来,大江东去浪涛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通过以上分 析,你在学习这些经典作品时,难道只是 仅仅停留在点画、结构、章法的摹写上 吗?你还应该去感受那扑面而来的人文情 怀,而且更应该去学习借鉴古人是如何通 过自己的笔墨语言去传达美好的情感和高 雅的意境。

QQ图片20140711101550.jpg
QQ图片20140711101619.jpg
QQ图片20140711101635.jpg
QQ图片2014071110164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6: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 功在传承有“绪”。

“绪”是指书法的传承,经过严格考证能 够理出的头绪。功在传承有“绪”,一方面 要明白这个字体或这个书体从哪里来?另 一方面要知道它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所 处的位置或对书法的发展做出了些什么贡 献。一个真正从事书法艺术的人,要对书 法发展的渊源与流变进行深入细致的梳 理,不光要搞清源头,还要知道它的流 变。要去弄清每种字体书体的来龙去脉, 因为你只有知道它从什么地方来,才能知 道它往什么地方去。从历史上每一个书法 大家的成长过程来考察,其书法风格的形 成,都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演变过 程。现在讲继承传统一般学习书法的人都 能接受,但是怎样继承传统不是每个人都 能弄清楚。如果我们继承传统,不对书法 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不对经典碑帖 进行科学有序的研究和临摹,把宝贵的时 间用在东闯西踱、盲目跟风上,或者浅尝 辄止,或者死拚蛮干,都是不可取的学习 方法和态度,就没有做到传承有序。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最佳途径。一个书家 有没有功力,应该看他在传统里面深入程 度的深浅。一个学习书法的人,不学习借 鉴传统、等于白手起家,你的书法高度也 一定是有限的。要想达到新的高度,必须 站在古人的肩头向前攀爬。为什么这么 说?因为中国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发展演变 历史。一个人学习和研究书法,终其一 生、不外乎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光景,在 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如同 白驹过隙。对传统经典的学习借鉴,可以 使我们少走弯路,用同样多的时间和精 力,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加扎实 的技法,悟出更为丰富的笔墨形式语言。 不光我们如此,我们所看到的经典作品, 也是前人在继承以往传统的基础上,通过 对已有的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的学习 借鉴,在前人书学理论的指导下,遵从书 法发展的历史规律,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 而逐渐形成的,这些经典的形成绝不是空 中楼阁,也不是白手起家,都是建立在对 传统书法有“绪”传承的基础之上的。

男怕进错门、女怕嫁错人,选择碑帖事 关书法学习的方向,南辕北辙死下功夫也 枉然。选择碑帖临摹首先要符合自己性格 特征,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情特征和自 己学习书法所处的不同阶段,发挥自己的 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吸收经典书法的 精华,找到古人尚未利用的空间,做到扬 长避短和取长补短。并且这个过程是往复 循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传统的经典中 不管什么字体和书体,都要讲究其筋骨血 肉,相融互济;一个书家不管你书写何种 书体,也都应具备筋骨血肉。历史上的书 法大家所追求的是“作书也要表现生命, 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李可染曾说:要用百倍的精力打进去, 用更大的勇气走出来。这句话对我们理解 传承有“绪”有很好的启示和帮助。就是说 学习传统既要打得进去又要走得出来。对 传统的学习首先要舍得时间舍得精力,真 正的深入进去。先不要顾虑你出不出得 来,而是你能否真正打进去,只有真正的 打进去了,如同庖丁解牛,你就能把传统 的技法和表情达意的形式语言掌握得游刃 有余。在此基础上,你还要怀着强烈的传 承自觉,增强文化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把对人生的感悟融入你的笔端,表达自己 的真情实感,勇敢的写出真我,以实现走 出来的目标。在宋庄书法院成立时的展览 中,栗宪庭写了一篇序言,他在里面说到 书法无所谓传统,无所谓创新,也就是说 历史上的每一位书家在历史的链条中,都 是将自己的笔墨形式与古人的书脉相衔 接,若干的衔接点形成了书法传承 有“绪”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每一个从事书 法艺术的人,都应该去找到与传统链条上 的连接点,这样你的作品才能做到传承 有“绪”。当然我们讲的是一个有担当的、 优秀的书家应有的品质,一件好的作品应 有的禀赋。

QQ图片20140711101948.jpg
QQ图片2014071110195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6: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趣在形式对比。

“趣”是趣味,是使人愉悦使人感到有意 思、有吸引力的特性。不同历史时期的书 法特征,通常是用一个词来形容,晋人尚 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势。那 么当今书法,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应该 是哪个词呢?我们并不是在此下一个结 论,这个结论应该由我们的后人来下。而 是从当今大量的书法实践中去尝试着发现 提炼它,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当今 书法尚趣。尚趣就是讲求形式对比。“书 法的形式是点画和结体的形势组合”,书 法形式的表现是围绕时间和空间展开的。 形式构成的观念认为:“书法艺术的表现 形式就是各种各样的对比关系,用笔的轻 重快慢、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大小正 侧、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 这种对比非常丰富,可归并为形与势两大 类型,形即空间的状态与位置;势即时间 的运动和速度,如轻重快慢,离合断续, 这些虚实相生的对比关系,都遵循道的阴 阳学说,虚实相生,方圆互济”。这些形 式对比相映成趣。

尚趣反映了当今人们内心的审美诉求。 每个时代的书风特征是由书法演变的不同 阶段,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内心深处的审 美诉求共同决定的。书法艺术发展到现 在,字体(篆隶楷行草)的发展已经完 备,各种书体的技法已经非常丰富。这个 时代的书家如果要求得发展,就要在已有 的字体和书体的基础上求变谋新;从反映 人们的生存状态满足审美诉求这个角度 讲,也希望“新翻杨柳枝”。而字体的完备 和技法的丰富,为尚趣书风的形成提供了 基础和条件;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也使 我们在拥有资料的丰富性,研究成果传递 的快捷性等方面,与古人相比都不可同日 而语,同时也为“尚趣”书风的形成提供有 利条件。当今的书家能通过整合已有的书 法资源,寓理于趣,寓法于变化之中。写 出有新意、有味道、有吸引力的书法作品 来,满足人们身心愉悦的审美诉求。一个 时代的书风形成什么特色,不是哪个个人 所能决定的,它一定要遵从艺术发展的规 律,一定要满足人们内心的审美诉求,你 可以不认可它,但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而且书风当今尚趣,如同晋人尚韵,唐人 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势一样,都是古 亦有之,只不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书风 的显著特征;并且每个时代书风都不是单 一的,多种书风并行不悖,当今书风尚趣 也不排斥尚韵、尚法、尚意和尚势。

不光是书法尚趣,当今其它的艺术形式 同样反应了尚趣的审美价值取向。在音 乐、美术、戏剧、电影等领域,都存在着 尚趣的审美价值取向。当今社会不同艺术 形式虽然存在审美取向的多元化,但尚趣 的审美取向更加接地气,这种审美取向寓 教于乐,更加易于实现“成教化助人伦”的 社会功效。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 快,工作压力大,人们需要在紧张的工作 生活之余,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放松自己 的身心。我们以前看到电影中的人物大都 是那种高、大、全的形象,英雄人物站在 中间威武不屈,表情严肃。现在电影中的 人物形象更加生活化,电影的题材更加丰 富多彩。前年出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冯小 刚的《1942》,另一部是徐铮的《泰 囧》。冯小刚的《1942》题材重大,原 本以为会有很高的票房,谁知徐铮《泰 囧》的票房却一举夺冠。虽然后者的思想 性没有前者那么深刻,正是因为这部片子 轻松幽默诙谐有趣,人们看后哈哈一笑, 身心清泰,达到了愉悦身心的目的。

从书法艺术发展的实践来看,当今书法 组织形式的多元化,书法风格的多样化, 也都呈现出书风尚趣的趋势,比如说前几 年搞的流行书风,它的举办单位就是民间 机构,它提出了“根植传统、立足当代、 张扬个性、引领时风”的口号,倡导民间 书风,鼓励书风的多样化,就有它的生命 力。尽管流行书风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 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但是我们看到在后 来诸多的展览中,也悄悄地刮起了尚趣的 流行书风;当时流行书风的倡导者和组织 者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书法人士的认可并受 到尊崇,在各级书协的领导岗位上和国家 的艺术机构中,我们看到了一批流行书风 干将的身影,众多的流行书风参展书家成 为当今书坛的活跃力量。2012年,我在 上海参加“情感?形式”——胡抗美、沃兴 华书法作品展和学术研讨会。我觉得这个 展览是非常成功的。大家认为:书法创作 在形式表现上的创新与探索,不仅是近30 年书法最重要的时代表征,而且揭示了艺 术发展的根本规律。胡抗美、沃兴华两位 先生在书法形式上的深度探索,无疑对当 代书法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研讨会 上两位先生对书法形式理论的系统阐述和 与会专家学者发表的学术观点,为当今书 法尚趣作出了理论支持。


QQ图片20140711102130.jpg
QQ图片2014071110213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6: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贵在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说到底就是书法要有自己的面 貌,也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创新,也就是 贵在创新。虽然你已经学习了古人的经 典,积攒了很深的功夫,但是老没有自家 的面貌,不能真正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还不能称之为创新。创新是有一个维度 的,一方面从技法这个度讲,要求熟练掌 握传统的笔墨技法,并具有驾驭线条质量 的深厚功力,就我个人认为这支笔要指哪 打哪并达到稳、准、通的要求;另一方面 讲,要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借以笔墨的 形式,转化和锤炼为具有自己生命特征的 艺术语言,把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真实情 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我写我心,写出真 我,这样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深入传统、深入生活,写出真我就能个 性鲜明。关于深入传统的话题我们在“传 承有绪”中已经谈过,这里重点谈谈关于 深入生活的问题。众所皆知艺术来源于生 活,书法的创作与其它的艺术形式一样, 都需要深入生活。对这个问题,当今的书 法界还认识不够,更缺乏自觉的行动。 “笔墨当随时代”,要反映这个时代的风 貌,必须要深入到生活中去,生活包括自 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今全新丰富的生 活,为书法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深入 社会生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人认为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物欲横流,这些往往 是社会的表象,深入生活应该是去深入地 洞察人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人们的精神诉 求。当今社会表象上人们心情烦躁,而内 心却渴望的是宁静;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 尔虞我诈现象,但人们内心呼唤的却是真 诚。

不光是要深入社会生活,更要注重深入 自然生活,“师造化”。我们当今处在一个 信息时代,科技发达,交流便捷;而古人 则是主要生活在农耕文化时代,他们一方 面生活闲适,另一方面信息闭塞。王羲之 那个时候他没有坐过高铁、飞机,更没见 过坐飞船到太空中遨游的景象。我们现在 有条件去青藏高原感受苍茫,去草原到海 边体会辽阔。而一些人理解的苍茫辽阔, 只是字面上的,对真正的苍茫辽阔感受的 却不是那么真切深刻,如果你想真正感受 苍茫辽阔,你可以去高原和草原大海,你 的心就会为之一振,你把这些真切的情感 和美感转化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充分地表达 出来就是创新,你这个创新才是有生命力 的,也是有支撑点的。正所谓“非欲创新 新自创”。

要实现创新这个飞跃,一般要经过发 现、抽象、取舍、转化的过程。也可能这 个过程在顿悟的一霎那完成。美在于发 现;取舍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转化是 跳板更是关键,它是衡量一个书家天分高 低、创造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准。个性鲜明 也会随着人格的升华不断地完善。任意设 计出一个样式的创新是徒劳的。书法创新 是全息的,窥一斑见全豹,必须形成一套 自我完备的笔法、墨法和章法系统,形成 属于自己个性的书法语言。既然有这么多 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在里面,你的书风 就一定是鲜明可贵的。只有这样才能上对 得起先人、中对得起欣赏者,下对得起后 人。

古人在师造化上已为我们作出榜样。古 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 化,中得心源”,已经把深入生活的重要 性讲得非常清楚明白。与其它艺术形式相 比,书法艺术更加抽象,师造化有更高的 难度,毕竟书法受汉字的制约,不能直接 状事言物,因此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和重 视。而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对这方面的论述 俯拾皆是。张旭尝见公主与担夫争道,从 而悟得书法结构布白,偏旁组合应进退参 差有致,张弛迎让有情,妙在主次揖让之 间,能违而不犯;怀素观夏云多奇峰,且 因风吹而变化无常,又看到墙体开裂的线 路曲曲折折,一任自然,从此悟得笔法; 颜真卿从屋漏痕中悟得书法用笔欲其无起 止之迹;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 力;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把书法的动静关 系阐释得生动形象。导之泉注,顿则山 安,也是生活中的妙悟。

在创新的过程中书家的字外功非常重 要,陆游讲:“功夫在诗外”,书法亦然。 读书养气。读书是一门重要的字外功课, 读书能够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历 史,并且通过历史来展望未来。当你写不 好字的时候,不要硬写死撑,这个时候要 静下心来读书养气。读了书后,人的胸中 自然会鼓荡一股大气、正气、豪气、逸 气,有了这么多的气以后你才能有底气, 当你提笔的时候才能下笔如有神,笔下爽 爽就会有一股生气。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如 同神来之笔,如有天助,写出来的字自然 就会有味道,就会写出个性。否则在那个 地方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硬往外挤,写 出来的作品必然是浮躁的、空洞无物的、 更不可能创新。

QQ图片20140711102028.jpg
QQ图片201407111020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6: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高在自然天成。

宗白华晚年明确地指出:“中国书法是 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 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自 然天成是衡量一个书家艺术造诣的最高标 准。按照前边讲的,你对传统经典下过很 大的功夫,也有一些自己的书写面貌,但 是如果你的作品没有达到自然天成,就还 不具备高品位。

自然天成是道的境界,道法自然,“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道家思想是土生 土长的,对书法艺术指导具有哲学的高 度。道与书法之间的关系无处不在,道 对书法主要有如下几层含义:

第一,道揭示了书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书法创作尽管是个人行为,但是你写出的 作品,必须符合书法艺术的规律。比如说 书法是戴着镣铐跳舞,从书法的本体而 言,不管你再怎么创新,如果离开了汉字 这个载体,抛弃了它的书写性,那么它有 可能是其它的艺术形式,但不能称其为书 法。

第二,自然天成扫除了小我、大我、无 我的障碍,直通宇宙,天人合一。思想境 界由小我上升到大我,最后达到无我实现 天人合一。无我的状态是要实现古与今、 中与外,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民族之间, 都能进行情感的交流,实现会心会意,达 到艺术共享。

第三,学习借鉴与自我感悟,要做到水 乳交融。采得百花,酿成一蜜,“囊括万 殊,裁成一象”,犹如太极图中的太极 鱼,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第四,书法诸元素之间有一种量的约 定,诸形式之间有一个度的把握。自然天 成是衡量书法作品中字法、章法、墨法等 技法水平高低的尺子,符合自然天成的标 准,就会使人感到协调、舒服,反之就使 人感到表达不充分或过犹不及。

第五,书家创作的最佳状态是心手双 畅、物我皆忘。这种状态下写出来的作 品,就能充分超常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淋 漓尽致地表达书家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 真情实感。 以上鉴赏书法的六条标准是一个辩证统 一体,每条标准既相对独立也相互联系, 都不是孤立的;在借助它对书法作品鉴赏 时既不能无限扩大某一条标准的影响,而 全然不顾其它标准的作用,又不能平行等 量的看待每条标准,要尊重每条标准在鉴 赏中的特点和作用。书法鉴赏尽管有较强 的主观色彩,书家鉴赏者还是应该客观公 正一些,毕竟这个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世 界,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让更多的人分享 其实也是一种享受。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思索,希望能起到抛 砖引玉的作用。谢谢!  

QQ图片20140711102151.jpg
QQ图片201407111022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0: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相国书法作品
QQ图片201407111020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0: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相国书法作品
QQ图片201407111022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0: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相国书法作品
QQ图片2014071110240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3 14:47 , Processed in 0.2368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