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43|回复: 4

【松竹讲坛】刘正成:“后王胜前王”新释(未修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30 1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王胜前王”新释



_DSC0156.jpg

刘正成


    我今天讲一个现代书法史上重要的题目,“后王胜前王”。这个提法的来源是村上三岛提出来的说法,后王就谈到了王铎,前王就谈到了我们的王羲之和王献之,这可以说是比较书法的一个命题。

    村上三岛先生第一次到河南孟津去的时候,中国的书法界对王铎是缺乏研究的,包括河南书法界。他曾经去开封找刘广普(音)先生讨论王铎,当时河南研究的王铎的一个专家只有刘先生,可以说是孤芳自赏,鼓掌难免。村上三岛先生是日本的泰斗人物,他一生研究王铎的书法。他三次到王铎的故乡孟津去朝拜,王铎故居前面就有村上三岛题写的“神笔王铎”四个字,后来他提出了王铎这个命题。


    对王铎书法的研究,在70年代以前是比较少的,我们当时的改革开放还没有开始,或者刚刚开始,王铎的提出对中国书法界很重要的事情。当时我们改革开放之初,甚至到文化革命的后期,日本和中国的交往对国内影响很重大,大家知道,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非常崇拜的林善之(音),也是因为日本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引起了我们对林善之(音)先生的注意。同时,也因为村上三岛对王铎故里的三次拜访,引起了王铎书法热潮。


    回顾1985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又主编《中国书法杂志》,第一期就上了王铎的专题,当时还王铎专题还冒了风险,因为书协某某同志就写封信到中宣部告我,说王铎是个汉奸,怎么能作为专题呢?我后来找到启功先生,我去他家里的时候,他家里就挂了王铎的作品,我当时猜想王铎投降满清,而启功先生是皇族,他非常欣赏王铎。其实启功先生并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他更多的是对王铎的欣赏。所以,村上三岛“后王胜前王”,他的来源我们再探讨一下,就是今天张以国先生带来的王铎先生的几件精品,其中有一个是誊卷。我引了启功先生的《论书诗》,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这种说法其实来源于我们中国第一个提出的,就是启功先生。


    然后是沙孟海先生,沙孟海先生谈王铎是在他的《近三百年的书学》一书中写到的,他说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未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了。这个提法就很高了,把王铎和王羲之相提并论,提出了王铎在书法发展史上重要的地位。


    沙孟海的谈法也有更早的说法,就是吴昌硕先生,吴昌硕先生提出了谁执王字相雌雄?他的诗中提到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他是高于一般的成就之上的,然后提出文安诗亦猛虎吼,王铎的诗和杜甫一样,是猛虎吼,谁执王字相雌雄?他也把后王王铎和前王王羲之相提并论,讨论他们谁好谁坏,谁是雌谁是雄。


    当然,还有王铎的同时代人黄道周。黄道周在王铎第一次出作品集的时候,出了这个序,这时候王铎大概有40多岁。他提出什么呢?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如欲骨力嶙峋,筋肉辅茂,俯仰操纵,俱不繇人,抹蔡掩苏,望王逾羊。王羲之一生创作的高峰就在崇祯10年到崇祯16年他50岁前后,黄道周的期待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到了50岁左右,他的书法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刚才我们看到张以国先生提供的杜诗卷就是在50岁前后,崇祯14年、15年,他父母去世,他避难到了怀州那一带,这时期正好是王铎50岁左右,他创作的实际反映了黄道周的提法。刚才张以国先生为我们提供的那些杜诗卷也是王铎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我第一个问题讲王铎“后王胜前王”的来源。


    第二是讲前王与后王的比较,怎么看这个问题。先讲王羲之,王羲之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王羲之的新体,新体确立永字八法的楷书点画,确立了方圆兼备的楷书结构,终结了书体的进程。王羲之成为书生的第一个重大贡献,楷书在他这里完成了。所以,他的楷书里面没有任何隶书的隶意。从王羲之以后,我们楷书这个书体的发展演变就停止了。


    王羲之的核心价值之二,变章草为今草。张怀瓘的《书断》引欧阳询《与杨尉书马章草千文批后》,当然,我们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张芝创立今草,欧阳询是比张旭更早的人,他比张怀瓘年龄更大,他是初唐时的人物,还没有张旭、怀素的时候,他提出的看法,我们现在看到的《二谢帖》、《得示帖》基本上都是今草,没有任何章草的痕迹,这是王羲之的晚年做法,所以我认为他的核心价值之二是变章草为今草。


    王羲之的核心价值之三,就是《兰亭序》的书法审美价值观。《兰亭序》是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相融合的经典,之前所有的书法作品大多不留作者姓名,为什么呢?从商周青铜器和泰山碑石有一种教化作用,创作的主体并不突出。我们现在谈到古今名人之书大部分从汉末开始,这个作品是王羲之的,他把创作的主体和创作对象相结合,观察作品,可以说是从《兰亭序》开始,《兰亭序》表达了王羲之的社会伦理价值观,他的人生哲学,以前的作品,我们看到的汉碑也好、商周青铜器也好,没有看到书法作品的表达,而王羲之的作品表达了书法作品的人文价值,表达了书法家的情感、社会观念、诗意的表达。我认为王羲之的三个核心价值,在我们今天来看是必须肯定的。


    第二个,王铎的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呢?从实用书写到艺术书写的陈述,王羲之的作品像《快雪时晴帖》,而王铎的作品比如说《临王筠帖轴二》,基本上是条幅形式的,以前的作品,我们看的手卷,基本上是实用书写和艺术书写同时进行的,而王铎时代创作的作品就是为了观赏的,就是给你们一种欣赏的感觉,这是他的艺术书写和王羲之时代的实用和艺术并行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王铎在这个阶段,他是个重要的书法家。


    王铎的核心价值之二,拓而为大的字法与章法。就是把过去的小字变成大字,这就是刚才张以国先生提出的。不是手札,而是拓而为大的作品,把小字变成大字,这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典范。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王铎临王献之的豹努力帖,这个字由小变大,这是王铎的时代才有的,所以王羲之写的字最大也没有核桃这么大,而王铎的字,每一个字可以大到像西瓜这么大。由小变大,这个是重要的时代变化,明以前就没有多少大字,除了我们看泰山石以外,拓而为大是王铎一生的追求。
    王铎的晚年是一日临帖,一日作书,这个临帖的功夫就是拓而为大,是王铎把王羲之的小字变成了大字,传承了二王的精髓,这个大并不是简单的模拟而大,而是他的创作方法,他的笔法、他的行气、他的章法,把这个小字变成了大字。所以,我们如果今天把王铎和王羲之比较,王羲之能不能写条幅?王羲之能不能写对联?王羲之能不能写中堂?都是未知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时代没有这样的创作形式,拓而为大是书法发展过程中间,除了创作的审美不能发生变化以后,这个小字变大字的重要创造是王铎这一代人开始的,这是王铎的核心价值。


    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王羲之的姨母帖,高26.3公分,宽是53.8公分,藏于辽宁博物馆,而王铎的书增王屋年兄轴,这个是张铁林先生收藏的,高327公分,宽是72.5公分,是一种新的视觉审美观念,就是我们现在称为章法,这个章法是王羲之时代没有的,而且他们也不需要的,从王羲之到米芾,他们不需要这种大条幅的结构,这种观念、这种要求是王铎的时代才有的。拿在手里面看的字和挂在墙上进行视觉审美的字,它的空间有了巨大的变化,它一定有复杂的空间结构,每一个空白都有它的节奏、旋律的变化,而不雷同。如果我们要把这样的章法移到这里来,肯定是呆板的。


    王铎的核心价值之三,涨墨与视觉审美。大家看,《洛州香山诗轴》,这幅作品从日本拿过来卖了几千万,为什么这么高的价值呢?他的墨法运用是一种新的创造,这种墨法如果是王羲之写出来的话,那就是天方夜谭了。这种墨法是王羲之时代不可想象的,一直到董其昌也不可想象的,王铎用新的观念来看待书法。今天张以国先生提供的作品就是涨墨,这种墨法就是王铎创造的,他通过墨自然的浸润,形成一种新的视觉效果,这个视觉效果让这件作品有轻重的变化,让它的节奏不疲劳、不单调,这是王铎时代、王铎的创造。这件作品可以说王铎创造在什么地方,大家可以看得很明确了。


    所以,我作一个结论,我的结论并没有说这两王谁高谁低,我是有两点启示,第一点,就是创作模式的关注,书法从实用书写进入艺术书写的比较研究。我们今天怎么学习二王,怎么研究王铎?我们要从书写的创作心理,审美创作的功能去研究到底王铎的优势在什么地方,而王羲之的精髓在什么地方,提出我们第一要思考的问题,村上三岛提出后王胜前王,过犹不及。我们今天不是简单的讨论到底是王铎高还是王羲之高,而是研究他们书法发展史中不同的创造,来认识我们今天的创作,我们怎么去学习二王。我可以说现在如果提出回归二王,我们应该向王铎回归,是王羲之的创作发展,而不仅仅是仅仅得到了王羲之的点化。


    有一天书协给我寄了五本书过来,就是五个展览作品集,我一看里面全是小字,写出来几张作品拼在一块的,我就让助理统计一下,这些小字拼在一块的作品有多少件。几乎站了四分之三,甚至五分之四,作品就是回归二王的非常愚蠢的模拟典范,而不是像王铎这样学习王羲之。我最近提到有一个青年书法家,他写的书法非常好,有一个评论家采访他,说你写了多少年?应该几十年了吧?他说我写了四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们回过头来问,我们四个月能够生产一个书法家吗,如果中国书法是这样浅薄的话,它就不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不是我们几千年来我们无数先贤追寻的目标。


    所以,我们提出王铎和王羲之的比较研究,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从实用书写到艺书写发展过程当中,王铎是怎么做的。第二个就是审美模式,书法从阅读审美进入视觉审美的比较研究。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发展过程,就是书法从文人、文法中间的自我陶醉、相互欣赏的过程变成一种大众的视觉艺术,这个作品已经不是自己消遣的作品了。今天的创作目的和王羲之那个时代完全不一样。当时是拿在手里面阅读的,今天我们的作品是挂出去的,一个展厅挂300件作品,如果你看两个小时,平均一件作品只能看3、4秒左右,甚至15秒左右,15秒的时间是没法阅读一个作品的,你也读不完。所以,今天作品的审美模式和古代不一样,从视觉审美进入阅读审美,反复的交错。而今天我们的书法作品都是放在展览会上,几百件作品放在一块,你站上两个小时已经很累了。我们的书法家投稿第一个要看章法,章法不好,评委几秒钟就决定把你刷下去了。


    所以,我们要比较研究,我们书法从实用书写,从阅读审美进入视觉审美的时候,我们作品创作的要素所突出的重点。当然,并不是说书法的阅读审美就低级,反过来说,阅读审美作品是中国书法传统的精髓,实用的书写更能够超越意识把握,非理性的美得到很好的表达。我们今天创作需要花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每个作品挂在墙上,每个字天天进行调整,考虑它的布局,这种创作方法和过去王羲之、苏东坡时代完全不一样,它的艺术效果怎么样,我们是需要研究的,它要经过历史的筛选。

   
    所以,我们今天对中国书法史的选择、学习、评价都要从书法的创作功能、审美模式去了解变化中的艺术标准的异同。


    今天我到讲到这里,欢迎大家批评。
   


    ——结束——   





发表于 2014-7-2 09: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王胜前王,确实。
发表于 2014-7-2 10: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问题总有独到之处
发表于 2014-7-4 15: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有其过人处,字法生动,变化不可方物,足堪彪炳千秋!
发表于 2014-7-9 14: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知四月一位家,气傻我们无名啦。应画有为寒瘦影,此文剃去那个【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4 17:37 , Processed in 0.1861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