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50|回复: 2

徐建融:人生识字糊涂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3 15: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识字糊涂始

■徐建融


  “人生识字糊涂始,粗记姓名便可休。”这首诗是我小学时读到的,后来再没有读过,所以到今天只记得两句,其他各句全忘了。从苏集中去查检吧?怕麻烦。到电脑上去搜索吧?不会。反正从当时到今天,我感兴趣的只是这两句,也就不管其他了。

  小孩子的时候,读到它觉得好玩;“文革”中回忆起它觉得是反讽;天命之后目睹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各种怪现象,方才悟到它是至理名言。

  贪欲、惰性、自以为是、文过饰非,是人性四大本质的弱点,人类不可能消灭它,只能克制它。但文明进化,物种退化,事实上更多的是越来越膨胀它。

  人生识字,就去读书,读书就有了知识,知识就是力量,“为学日增”,力量也越来越大,结果就会不断地膨胀这四大弱点。所以说“人生识字糊涂始”,一点也没有错,既不好玩,亦非反讽。识字多,读书多的人,哪一个不是自以为聪明人呢?自以为聪明的人,哪一个不是堕入了糊涂呢?什么事情都要弄明白,我有能力弄明白。所谓学方三年,觉天下无不治之病是矣。

  那么,识字、读书就应该废弃吗?文明不进化,物种则灭绝,所以识字、读书还是必须的。但“为道日损”,不是用它来增加知识、增强力量,而是用它来“几于道”、“进于道”,则便能认识到“人生识字糊涂始”,认识到此,也就摆脱了糊涂臻于聪明之境了。我的知识、力量非常有限,应该自觉地反省并克制人性的弱点。许多事情,我没有能力弄明白,也没有必要弄明白。所谓行医三年,觉天下无可用之方是矣。

  识字与文化相关,“为学日增”,讲的是文化知识;“为道日损”,讲的是文化素质,或曰人品。知识没有有和没有之分,只有多和少之别;知识与能力相关,能力,没有有和没有之分,只有大和小之别;能力与地位相关,地位,没有有和没有之分,只有贵和贱之别。“人生识字糊涂始”,就是把文化简单地等同于知识,通过学习而增进知识,通过知识的增进而增强力量,用强大的能力去索求名利权的地位。得不到,怨愤、痛苦;得到了,最多高兴3天,第4天,又有了新的更高目标需要索求……

  人品,只有有和没有之分,没有高和低之别。我们说某人人品高,实际上指的是他有人品;说某人人品低,实际上指的是他没有人品。什么是人品呢?就是小学生守则,就是普通公民守则。周总理、焦裕禄、时传祥,知识有多少,能力有大小,地位有贵贱,但人品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毛主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有没有文化,根本不在他的文化知识,而在他的文化素质。一个学术腐败的大学教授,他的文化知识肯定远远超出一位勤勤恳恳的环卫工人,但我们能认为他比后者更有文化吗?做了一个“文化人”而没有文化,这不是“识字糊涂始”、无才便是德吗?

  今天的书画界,也正在强调文化,强调人品,强调读书。仅就知识来认识文化、人品、读书,以为可以用它来提升能力、提升地位,那是陷入了糊涂而自以为聪明。而必须从素质上来认识,用它来自觉地克制贪欲、惰性、自以为是、文过饰非的弱点。同一逃也,五十步不能笑一百步;同一死也,一百岁不能笑五十岁;同一有涯也,学富五车不能笑胸无点墨;同一有尽也,力拔山兮不能笑手不缚鸡;同一有限也,封疆大吏不能笑山村野老。但有没有做到小学生守则,有没有做到普通公民守则,这是根本。离开了这一根本,一切自以为聪明的夸夸其谈、孜孜以求,只能比不识字人陷入更大的糊涂,不仅不能自拔,而且越陷越深。

  回过头来看苏轼,他的知识够多了吧?能力够大了吧?应该有资格自以为了不得、别人都不行了吧?但他时时警醒自己:不要“自谓了证”、不要“自谓必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横看者认为是岭,斥峰为非,侧看者认为是峰,斥岭为非,都是有文化知识的人,所以各不相让。苏则认为“不知道”、“我不懂”,因为庐山的“真面目”知也无涯,而无论横看、侧看、山中、山外,都是生也有涯。这使我联想到过去听启功先生讲过:对书画真伪的鉴定,敢于说“不知道”的人往往是“几于道”者;而什么都敢于头头是道者必定于道不着边际。所以,自古至今,真正的知识不是使人觉得自己非常有力量,而是使人觉得自己的力量很不足。

  但警醒归警醒,自以为是作为人性的本质弱点之一是消灭不了的,即苏轼也无法免俗。如他认为蔡襄书“本朝第一”,以笔力强劲胜;别人持不同意见,认为蔡书笔弱,李后主书才是强劲。他便用一句话顶回:你们“殊非知书者”!这也是今天的专家面对文化地位不如他者的不同意见时常用的一句“口头禅”。但两位同样等级的专家,对《研山铭》中“震”字的一撇,甲认为力敌千钧,乙认为纤弱无力,究竟谁是“殊非知书者”?讲得清吗?

  讲得清的事情也是有的。比如猪肉的品质,苏当然是大专家,东坡肉便是由他发明。有一年他到凤翔当官,觉得当地的美食水平太差,“殊非知肉者”,便向他们讲解,猪肉以汧阳所产为第一,凤翔猪远不如之。当地的美食家们不信且不服,苏便派仆人赴汧阳采购数头。归途过了大半,猪夜逸,仆人们只得空手回到凤翔,在衙门前的集市上采购了同样数量的凤翔猪交差。届时一场品肉盛宴开始,同时上了两盘东坡肉,一盘是凤翔猪,一盘是被认为“汧阳猪”的凤翔猪,事实伴以雄辩,结果人人信服苏轼的高论。不久仆人内讧,互发其私致事败,苏深感大惭,后来到济南为官,还时时自揭伤疤。其实,这件事是完全可以文过饰非的:汧阳猪逃失以后,历经曲折,被人捉住并送到了凤翔集市上,仆人所采购的凤翔猪实在正是汧阳猪。或者不作文过饰非,让时光来冲淡大惭,好了伤疤何妨忘了痛呢?例如,今天的专家便是如此,“撼平安”——草根说撼为动摇、推翻义,专家则说:你们不懂!撼即捍卫义,而且比捍更有历史厚度;文字专家出来说话了,专家便沉默,让伤疤自愈;舆论大哗,专家不得不再次出面:确实搞错了,但那是临时工弄的。又是几年过去,伤疤已好,痛楚当然全忘,专家们又可以堂而皇之地以“你们不懂”招摇上市。

  文明进化,我们的识字、读书、知识、能力,应该已远超苏轼,外文、海德格尔、电脑、网络……苏轼会的,我们都会,苏轼不会的,我们也会。物种退化,对人性弱点的反省自警,对贪欲、惰性、自以为是、文过饰非的克制,我们又远远不如苏轼。当然,我这讲的首先是自己。虽然,文明的进化,没有使我的知识能力企及苏轼的万分之一,但物种的退化,膨胀了我的人性弱点较之前人的贪欲、惰性、自以为是、文过饰非实在变本加厉。不肯去查检“人生识字糊涂始”的原诗,只是九牛一毛。

  要识字,要读书,但必须“深读”。在快餐文化的今天,新发明并广泛流行的阅读是“悦读”;以前讲的则是“苦读”。悦读、苦读都侧重于文化的知识,深读则侧重于文化的素质。深读,庶几使我们能清醒地明白“人生识字糊涂始”、我的能力极有限。“不知道”,“几于道”矣!


发表于 2014-6-23 16: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說過“為學日益”,此文改成為學日“增”,果真令人糊塗。
发表于 2014-6-24 09: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步月归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3 18:43 , Processed in 0.1664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