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走得远
——“陈建胜书法展”的发言
陈忠康
一、地域文化——读书为要,进而为艺
我与建胜有十多年未见,大概是02年 前后,在我们一个学习班(府学书社), 建胜过来,但是他学习的时间也不算长。 前几年我回温州,张如元老师和我提起建 胜,说建胜和他在学《说文解字》。后来 他到杭州、北京求学,期间往返南北,读 书习艺,不杂他嗜。这次看了展览以后, 对他有了全面了解,真是刮目相看呀!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不 同的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所谓的地域 文化,是指一些有老一辈先生以及比他们 更早的先生们留下来的一些传统,一些做 派。在浙江很有意思,有两个地方很有特 色,一个是温州,一个是绍兴。温州人是 讲究“清正典雅”的书风。讲究写字一定要 有出处,一定要学“二王”,一定要笔笔有 来历,不能轻易提倡什么个性、创造,而 且特别讲究文化、文气;绍兴人呢,一开 始的观念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讲究个 性,要跟古人不一样。但是,这两个文化 都很有特色,都出一些不错的人物。当 然,从近代史来说,绍兴人更厉害,绍兴 人因为古怪,都是出怪才。相较而言,温 州出来的人才比较平正,比较文气,不会 太张扬。我这个人是很矛盾的,我们温州 人有时过于传承,所以我又很羡慕绍兴文 化那种“特立独行”的作风,这是值得我们 温州人学习的。但温州重视传承若从正面 来讲,那就是你要写好字,首先一定要先 读好书,包括做人。然后要学传统的正 脉,比如说“二王”一路,宋以前的。不能 动不动就学宋以后的明清流派等,我们那 边的老先生是非常反对这样的做法的。这 种观念也时时透露在我们学习书法的起步 阶段。实际上是成为一种行规一样,成为 一种口口相传的规定。换一个地方,可能 情况不一样,比如陕西的就不是这观念 了,当然我不是太了解陕西人,只是打比 方。或者四川,四川人也是很有个性的, 还有湖南,湖南人是不走寻常路的,他们 要写东西的话,写出来也是要和别人不一 样,湖南人基本上也是不太愿意认真学传 统的,他们重视个性,但是湖南人要出来 的话,也是很厉害的人物,比如齐白石出 来后,他们就有底气了,这个蛮有意思。
二.读书与写字
我们都是从温州这样的文化环境里成 长起来的。建胜也是这样,建胜做的更好 的一点就是,“读书比写字更重要”。我也 经常说,写字写得好真没意思,读书读好 了才有意思,读书读好了才是真的通透。 读书有太多太多的好处了,也不是一下子 能讲得清的。我认为“书读得好,未必字 能写得好,但是不读书,休想把字写 好”。不读书是没潜力的,只能凭一时的 聪明,搞一点花招,比如参加一点大赛, 获得一些奖。现在这个时代,某一方面来 说,这个展览文化,也是很浅薄的,对付 展览的招数不用多,几下招数就行了。但 是你一辈子要这样弄下去的话,你没有一 种文化的支撑,你的路是走不长也走不远 的。你三、四十岁以前可能还有点那个虚 名,但是到后面,根本没有办法再走下 去。当然这个是从字的好坏角度来讲,现 在也不乏很多名家,他照样是名家,实际 上他的字水平不怎么样,本身也没什么提 高,没多少潜力了。他们可能只是占据了 某种位置,所以还有名望,这是另外的情 况,和书法本身关系不大。所以,但凡你 还想吃专业这饭,有专业精神的,你必须 要读书。靠其它的手段那是另外一回事。
那么建胜身上,我看到最可喜的是, 他从读书、学问这样开始。书法对于他是 另外一个事情,当然书法对他来说也很重 要,是他谋生的手段,“永嘉学派”讲 究“耕、读”并重,书法对于建胜就好比 是“耕”,书法非道,但可载道。因为做学 问,读历史,在当代社会是要生计成忧 的。还是必须要靠这个(书法)稻粱谋。 所以现在看来,建胜这个路子走的还是比 较好的。而且他所从事的这个学问,是现 在很不讨好的,《说文解字》、古代史这 些,是非常寂寞的学问,在学术里面也是 比较冷门的。建胜这几年,一方面跟张如 元老师学《说文解字》,一方面跟季惟斋 学“道”,这个路子是很有特色的。体现在 他的字上面,跟我们现在的书风,或者跟 另外一些人,就完全不一样,很独特。因 为现在很多人的字,大部分是从动态的字 体——行草书开始。先搞形式动感,表面 的、视觉的东西。建胜是从静态的书体开 始,他这里面有两种作品,我印象很深 刻:一种是小篆,一种是《说文》笔记。 小篆体现了他从静态书体里面的修炼,已 经初步把这些字法都搞得比较通,而且写 得松活,不呆板,这个很不容易的,还具 有一种很文气、安静的气质,小篆的这种 美,是值得挖掘的;还有就是这个《说 文》笔记。这部分我刚才讲了,它的形式 感很强。这个才是真正的形式感。它来源 于真正实用基础上面的形式感,它的美感 都是来源于“这里用到这个字,我才写这 个字,这里需要用批注,才批注”,所以 要真正把书法的实用性掌握好,在读书的 那种环境里面,你用到了书法,这时用出 来的字,用出来的形式,才是最漂亮的, 最美的。这是一种实战,武术比赛一样, 实践当中真正的练出来的招数才是真正有 用的。现代人搞得这种形式感是空的,为 了形式感而形式感,是套路,是练花架子 的,那种形式感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现 在国展弄的那些拼贴,那些字故意这里空 一块,搞得有长有短,一篇文章硬是把它 拆开来,写成一段一段,实际上是违背了 这个基本的实用的原理,是没有意思的。
三、本无近功、莫非晚进
建胜的兴趣也很广泛,他经常说自己 的行草不好,这个确实是他的弱项。当 然,人家是什么?现在一般人是什么呢? 是静态书体如楷书稍写一下就行草书了, 我觉得他大量的时间先用于这个(静态书 法),然后再写行草,这个是很重要的, 这是古人的路子。古人实际上很多常识 性、简单明了的话语,现代人都弃之不用 了。古人说:“楷如立,行如走,草如 奔。”站立且不能,怎么走?更何况跑? 实际上这句话是真理。现在没有人再去关 注,认为太老套了,会这么觉得。但是我 这几年发现,这个道理太重要了。还有很 多常识性的话语,古人一辈子口口相传的 一句话,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这些都是经 过历史总结的,很重要的经验,现在人大 多不顾了。很多人觉得写行草书三五年就 可以参加全国展,但楷书嘛,写个唐楷, 如颜、柳、欧,这个是打打基础的,没什 么美学价值,其实这都是大误解。 建胜从静态这样开始,慢慢地过渡到 动态,会很好。因为古人写行草书,他们 的框架都是建立在正书的基础上,有正书 那种稳固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就很方 便。纯粹写行草书,一个字最后怎么弄, 结构怎么搞,怎么样把它写的耐看,你最 后会找不到根的。我们看,几乎历史上每 一个书法家,你去点,没有一个不是从楷 书里面生发出来的,那些行草书写得好的 人,都是如此,这才是古人的秘诀。那我 们现代写行草书的人,因为花样那么多, 大家都在弄花样,留下来都是空的架子。 你怎样把字写得好看,草法又独特,你会 发现没有根了,到下面你就不知道怎么走 了。那没有根怎么办啊?最后你只能弄形 式、弄节奏、弄墨的变化,内在的那一些 东西没有了。 建胜的字,法度好,但是因为行草书 写得少,灵性这方面,或者说飘逸的,大 胆一点的欠缺一些,静多了,动的东西就 薄弱了。静和动之间是很互补的,不会动 的人不会静,不会静的人也不会动。以后 就是在这方面(动态)要加重。可以把行 草书和你的正体字结合起来。目前来说, 建胜的篆书写得最好,楷书小字写得不 错,大点的还不是太好,但有一种敦厚的 气质,这个气质是好的,隶书也不错。 建胜的字一看,就是沉得下去,甚至 可以看出有一种学问气在里面。比如这张 字(作品集50页,图如下),有一点欧 体,又有一点其他的东西,气质很好,还 有一点沈增值味道,里面写的有内涵,一 看上去端端正正,其实有内涵,这种字的 气质比你临米芾的那种气质要好。米芾的 字就是说漂亮,潇洒,年轻人喜欢,但缺 少一种老气、缺少那种味道。反而这路字 里面是很好的,也许在现代很多人的眼光 里看,是不喜欢这种字的,凡是正一点, 他们就觉得呆板,所以看字还得看它的气 质,不要老是觉得俊美的路子是好的。
四、踵武前哲、学兼体用
建胜的老师季惟斋,他著《书史》一 书,我是读了好多次,我碰到所有人都要 反复推荐那本书。那本书里评古人的字, 是真正站在一个传统文化融合以后的制高 点上去看的。他很多的说法,可能大家不 一定会同意,但是我觉得他站的角度很 高。因为写字这个东西谁来看它,都不一 样。搞美术的人看有一套,搞西学的人看 又有一套,搞中国文化的人看有一套,老 百姓看有一套,我们书法专业圈的人看有 一套,修道的人看又有一套。他似乎站在 一种修道人的角度来看。他那个角度,说 一个人字的好坏,你未必都认可,比如说 白蕉好,沈尹默不好,我不太认可,但很 多地方跟我原来想的有“相通”处。比如他 说到明清时候的几个人物,像文徵明,他 推崇的是文徵明的大行书,我很赞同。一 般人学文徵明,觉得他小楷好,他小楷确 实好,但是文衡山的大行书有多少人觉得 他好?很多人觉得文徵明的手札不错,小 字不错,大行书有什么好?大行书是毫无 独特的地方,但文徵明的字你仔细看,他 就是一个“君子”,真正的那种很“朴厚”的 君子。他那个字,没有一个是“美丽,讨 巧”的东西。坦荡荡一种气质,一种很纯 厚的长者风范。那我们现在很多字你看, 那造型都是在搞怪、搞乱、搞奇。字就是 人呀,你设想一下,把一个字设想成一个 人,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接触,那你就是 喜欢什么样的字。你总不喜欢整天和一个 搞怪的人在一起吧?你总喜欢跟一个长者 风度、谦谦君子在一起吧!所以他这样的 很多观念我很认同。再比如他认为翁方纲 的字学充积厚,尤有才度,博古有造,而 特别喜其小字。翁的字很多人也未必喜 欢,但是翁方纲的那个小楷真是太好了。 他那种从欧体出来的感觉,气质很内敛, 是学问压在那里的,韵味悠长,一般人绝 对写不出来。再比如季先生说到一些手 札,赵之谦、吴昌硕的手札,很静,很奇 特,但他说近世书札,尤喜罗雪堂、马湛 翁。罗振玉的字,大家都是觉得不怎么样 似的,在民国的时候,不算什么一流的大 家,但是你仔细看看罗振玉那一些很小的 题跋文字或者手札,写的确实好,特别含 蓄、温润、雅正,这种气质不像赵之谦那 种张扬的,他是清圆的,古雅的,气质是 含在里面的,很多人写出来是外露的。再 看看罗振玉的篆书,如果你写篆书的话, 罗振玉的那个篆书气息是别人写不到的, 那种很厚粹、纯静的气质,现在人怎么也 写不出来。所以这个就提醒了我们。看字 实际上有时候跟我们的价值观有关系,你 的价值观如果是表面的,站在现代人那种 浅薄的高度去看字的话,那就不行了。那 怎么样才能脱离那种浅薄,低级的趣味 呢?唯有读书、练心、练眼,你才能体会 到传统里面认为好的那些东西。所以你不 多读书,不多去体会的话,你就会永远只 觉得这个东西好,而不知道另外一个东西 也好。我们现在看东西的价值观很容易受 到当代一些表面的人影响而显得单一肤 浅,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只有依附于国学, 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走得远。 我相信建胜的路肯定会越走越好,我 非常看好他!
(2014年4月29日北京海棠居文化会 馆,2014年5月29日陈建胜据录音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