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21|回复: 4

鲍贤伦书法展研讨会之“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4 2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野狐禅 于 2014-6-15 03:21 编辑

鲍贤伦书法展研讨会之“最”

野狐禅/文




最捡便宜的评论:
鲍字不只令人开眼,还是开天眼,是书法史上的“捡大漏”。——胡传海
上“最”理由:捡漏要眼力,还要“开天眼”的眼力。好的作品,不引出好的评论,没天理。好的评论,于是也捡了大便宜。胡先生的话,好记,也好气——别人都为如何捡漏头大、眼红呢。



最无可辩驳的评论:
我担心鲍先生的想法有简单化的倾向。——沃兴华
上“最”理由:说担心,其实早有结论,沃先生随后果然说了一通点画粗细、笔法墨法丰富变化等道理。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也建议弘一、八大向米芾、王铎们学习,鲍先生您就乖乖缴笔投降吧。



最饿肚子的评论:
李廷华注解自作诗
上“最”理由:胡抗美主席早提醒“时间报警”,李先生还是担心他念的自作诗太高深,后人无力注解,于是坚持逐字逐句耐心解释,意义高远,直绕大厅。虽然大家都打醒精神,估计还是一句也没听清——因为肚子早咕咕叫啦。更严重的是,以后大家烙下个胃病什么的,也不敢找李大理论家理论——因为他准会给你先上理论课。


最不饿肚子的评论:
大家既然坚持听了这么久,还不走,估计肚子也饿不着了,我继续讲哈。——胡抗美
上“最”理由:主席英明,精神粮食,最耐饿。


最有创意的评论:
你的大字现场看不错,印到书里,就简单了,没细节了。——李刚田
上“最”理由:书法家们注意了,你们不止要把字写好,还要考虑印刷效果!好比帅哥靓女们不仅要努力读书,还要争取成为富二代——尼玛,要求也忒高了,王镛、沈鹏们的字印在书上也跟野鬼似的,咋办?


最吓人的评论:
赵之谦自称“汉后隋前有此人”,我认为鲍先生是“秦后汉前有此君”——但是呢,问题来了!听说鲍先生为人较严谨,字却写得这样开张,人与字不统一。你借鸡生蛋,但借的鸡不对呀,这问题大啊、很大啊!——石开
上“最”理由:因为我吓着了——我野狐禅,得把字也写成野狐禅吧,偶买噶。


最有个性的评论:
我以后搞展览,绝对不开研讨会!请一帮不着调的人来胡说八道,没有用!不如请沃兴华这样真有见识的人来喝茶!——石开
上“最”理由:石开上个月的个展《到真实处》,还真没开——沃兴华来喝茶了吗?



最开心的评论:
现在的研讨会呀,人说话呀,都跟念经似的。——姜澄清
上“最”理由:现在人,念经拜佛追二王,很充实的。



最悬疑的评论:
我老还是你老?——姜澄清(八十岁的姜老问石开。石连说,你老你老。姜说,看不出,你有胡子,我没有)
上“最”理由:从脸色看,石红姜白;从胡子看,石有姜无;从头发看,石长姜短。真看不出,真看不出。


最高深的评论:
鲍先生的字还缺文气。——朱以撒
上“最”理由:轮到朱先生发言,恰好话筒不给力,声音断气似的,也像夏天蚊子叫。好在,文气是神马,谁也讲不清,说你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有也没有。







禅师笔法视频网:www.chanshiy.com


微信二维码副本.jpg
发表于 2014-6-18 10: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隶书,鲍贤伦先生第一人无疑。
但也有让人遗憾处:
一,线太直露。
不蕴藉。少迟涩。审美意味单一。多意气,近吴昌硕石鼓法(不如吴苍辣)。
拖笔所致。
二,行书题款不令人满意。
才情所致?抑或其他?
发表于 2014-6-18 10: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 人与书。蒋维崧先生曰:
“我有两条:一是,看我的字、印,再看我这个人,看看是不是统一的;
二是,看看我做的这件事、那件事,写的这种字体、那种字体,又是不是统一的。
如果是,那就说明这些东西是我自己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拿别人的。”

发表于 2014-6-18 14: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泉唐潮 于 2014-6-19 16:44 编辑
王子庸 发表于 2014-6-18 10:11
当代隶书,鲍贤伦先生第一人无疑。
但也有让人遗憾处:
一,线太直露。


      这个我倒有不同看法.吴昌硕石鼓多碑派金石用笔,昌硕先生无论篆隶行草,都有这种凝重的用笔.而鲍老师虽碑简兼修,楷草书学的是魏晋正脉.早期写碑时确实偏于碑派用笔,但写简牍后个人认为是在简书中融合秦汉碑刻的浑厚古朴之气,使简牍拓而大之而不单薄,但用笔追求的是写的意味,即在流利(当然也有碑书涩的味道在)的书写中表达一中博大的秦汉气象.这种隶书的味道我倒认为与来楚生简书用笔和意趣接近,鲍老师有否受来先生影响我不得而知,但我看来有点象样.但人各有别,取法相同而形成的个人面貌却一尽相同,如黄宾虹先生虽然与吴昌硕一样追求碑派金石用笔(当然一取法石鼓,一取法金文),但两人的味道截然不同.另鲍书行草虽不能与隶书相题并论,但他的融合简牍的小草也是很有味道的,最后有一点我与王兄观点相同,就是鲍书现阶段用笔确有单调呆板之感(或是处于衍变期的缘故),感觉还是多写陈洪绶\杨维桢诗那时用笔灵动多变,百看不厌.
发表于 2014-6-19 08: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跟哪找的,呵呵。我想知道更多的细节。

有刘正成先生的发言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7 10:52 , Processed in 0.1522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