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99|回复: 1

张韬:大学书法专业教学大纲当下试验模式与教材体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6 11: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书法专业教学大纲当下试验模式与教材体例
张韬

【内容提要】
本文所论,以高等院校师范类本科生教育书法专业教学大纲试验模式与教材体例为主,兼顾艺术与综合类高校书法专业教学。
教学大纲核心内容:原则,规范,目标与任务及课程教学单元结构安排。
教材体例包括:书法专业技法理论与实践教材,书法专业理论教材,与书法专业相关的教材。
【关键词】 教学大纲  教材



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第一份具有学科化、专业化、体系化书法专业教学大纲,首推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专业教学大纲。至当下,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书法篆刻专业,不同学术属性归属下的书法篆刻专业,所制定的教学大纲与教材体例有所差异。

我国高等书法教育,最早可上溯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设置图画手工科,首次将艺术教育引进大学课堂教学,为20世纪初的高等书法教育提供了一种新式的教学结构关系,比如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种种,因资料有限,尽管我们现在还不能确认当时详细的有关教学情况,但远已与私塾的教学结构关系完全不同——不仅仅是教学结构关系的变革,更看重的是教学理念的提升。这筚路蓝缕之功,毕竟为走向多元形态的当代高等教育开创了一条可以变革或者说是通向新型教学结构关系的可能性。正是这最初的变革,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书法刻印科”的建立,即昭示着20世纪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形态的建立,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师资、课程设置种种已显示出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化教学结构关系。


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已形成了多元的教学结构。以教学大纲中课程内容设置为例:当代的高等书法教育的三种不同教学类型,其课程设置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而对书法本体教学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它包括书法、篆刻临摹、创作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两个板块。在一个实践课程设置格局中,将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学习内容进行量化,从大学一年级的“准确的临摹”到大学四年级的毕业创作,尽可能以学科化、专业化的立场进行详细分解,并尽量把“临摹课程”与“创作课程”区分开来,特别是关于“创作课程”的设置与强调,这在以往的书法教育中是不曾有过的。比如“准确的临摹”,侧重点以“理性教学”为核心,强调学生对字形、结构、空间、线条、笔法、工具性能(如毛笔、纸张等)的观察、思考与把握,培养学生准确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捕捉能力以及对技巧把握的准确性、熟练性等。相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准确的临摹”目标而言,大学四年级的“从临摹到创作”、“毕业创作”课程设置,仍然是以“理性教学”为重点,但辅助以“逆向思维”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强调学生对前三年学习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其对古典范本、书家作品风格的判断、转换、运用能力。从古典风格的模拟逐步走向创作。比如风格训练,则可以提升出如下一些程序:1.对原范本风格的准确临摹;2.同一内容三至五种不同书体的模拟创作;3.同一内容三至五种书家风格的模拟创作;4.同一内容不规定书体、风格的自我风格设计创作等多种。所有训练程序中的临摹、模拟、创作,尊重一个原则:一切从传统中来,所有的创作(准创作)作品,既是古典的,又具个人思想,充满现代人的审美精神。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惟其高,才是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所拥有的学科价值。


在理论的教学内容中,则以书法史学、美学,中国文化等为重点。书法史学的内容大概有:中国书法发展史、批评史等;书法美学的内容大概有:书法美学,技法美学,风格美学,艺术概论形式美学,书法技法与书体理论。书法学的内容大概有:书法艺术比较等书法学概论,书法教育学等;中国文字方面内容大概有:书法教育学,古代书法教育,当代书法教育;中国文化的内容大致有:方法论,书法文化,古文字学,字体与书体,书学杂识,诗、词、书法文献学,古代书论等。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设置,遵从了不同教学类型的逻辑规律,凸现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所占据的艺术水准和学科水平。


教材,是教学大纲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作用于
课堂教学优劣得失。这些教材研究成果,大致包括书法教育学科研究;书法教育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书法本体研究;与书法相关联的边缘类知识研究及域外书法研究等。

书法教育学科研究方面的著作如《书法教育学》、《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等。作为书法专业的教学研究,这方面的教材强调书法教育学科的专业特性和教学方法上的系统性。譬如首先应该是大学的、书法的、艺术的;其次应该是教学的、课堂的、方法的;第三应该是方法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与成效性。在此基础上派生出的应该还有第四即可检性。一切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高超都必须放在一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展开,然后对其教学的效果进行检验。这就是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对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方法的要求与期望。以目前高等书法教育课堂教学成果看,这样的要求与期望值还可以更高一些。因为不是所有的高等院校的书法教育都纳入了一个学科化、专业化、体系化的良性教学循环轨道。尽管高等书法教育课堂教学成就显著,但需要推进和提升的方面还是很广阔的。


书法教育与中国文化关系研究方面的成果如《书法与中国文化》、《通礼修文,以书养德——大学生的书法修养》等。这是一个以中国文化背景为主题来关注书法的高等教育的教学课题。它比较多地注重学生的文化修养的提炼,倡导以“文化”养书法艺术。将学生的品德、人格、技术(书法技能)推向大文化的熔炉中进行冶炼,试图打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又兼融书法艺术高水准、高品位的书法艺术方面的人才。


相对于上述两个方面来说,书法本体方面的教材要丰富得多,它大概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大类:理论类则有《中国书法发展史》,《中国书法批评史》,《书法美学》,《二十世纪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史》等。实践类则有《大学书法篆书临摹教程》等五种书体及篆刻的临摹与创作教程。以临摹教程而论,在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则有如下一些训练程序:准确的临摹,分析的临摹,印象的临摹,从临摹到创作等。这些程序的设置,更深入、细致,具体地分布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每一个学年中。准确的临摹(1~8个单元)分布在大学一年级的实践课程训练中;分析的临摹(9~19个单元)分布在大学二年级的实践课堂训练中;印象的临摹(20~33个单元)分布在大学三年级的实践课堂训练中;从临摹到创作(34~43个单元)分布在大学四年级的实践课堂训练中。当然,大学四年级仅仅有“从临摹到创作”的训练程序设置还不够,还必须有大学书法、篆刻创作课程的实践训练程序与创作。


与书法教学相关联的教材如关于古文字学、诗词、中国绘画史、艺术概论等。这些教材作为对书法专业学生知识的层累与叠加、横向深入与纵向拓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域外书法教材如日本书法史、日本篆刻史等,对了解域外书法现状,扩充书法专业学生的专业艺术眼光与开放的观念、胸怀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12: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大纲
一、原则
学科化、专业化、体系化、规范化高等书法艺术本科教育。
二、规范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尊重书法艺术学科艺术教育规律,建立合理、有效、安全的课堂教学规范,突出师范性,兼顾艺术性和综合性。
三、目标与任务
书法、篆刻专业四年制本科(师范)艺术教育,特别强调其学科化、专业化、体系化、规范化高等书法艺术本科教育属性;注重课堂教学、课外自学“教”与“学”的有效、互动过程,强化课堂教学学术理论思想、观念与技法实践知识、技术的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创作积累资本,为铸就人生奠定牢固之根基。
书法、篆刻艺术理论课的教与学,应立足于中国书法艺术史观的立场,对艺术概论,书法史论,书法美学,书法文献学,高等书法教育史,书法教育学,书法学,书法批评,篆刻史、印学史、印论、书法毕业论文写作等进行重点展开,强化学科特征,突出专业属性,尊重本体规范和体系结构。同时,应以阔大的视野,汲取中外美术学,艺术比较学,视觉造型艺术,艺术心理学等相近学科之长,丰富书法艺术理论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成果转化的专精与博取,提升学生艺术理论素养和艺术创作学术品位。
书法、篆刻文化理论课的教与学,当以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视角来关照书法艺术,对古代汉语,训诂学,文字学等进行重点展开,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格对书法艺术学提携、制约之文化特性,强调书法艺术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属性。同时,应以宏观的立场,对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哲学史、思想史比如孔孟、老庄文化、哲学思想及外国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进行横向学习、研究,洞阔教师、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理论、创作的文化品位。
书法技法实践课的教与学,应立足于中国书法艺术本体学习、研究的立场,对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不同书体中的不同风格范型,书法家的不同书体、风格范本的临摹与毕业创作,对汉印、古玺、流派印、封泥的临摹与毕业创作等进行重点展开,强调学科、专业、体系、规范的书法篆刻艺术临摹与创作艺术属性。同时,可以借鉴雕塑、音乐、舞蹈、绘画、环艺、设计、动漫等相近学科的技术优势,丰富书法篆刻艺术临摹与创作实践,创造鲜活的艺术审美视觉效果,提升书法、篆刻艺术作品新境界。
完成了上述目标和任务,基本达到了书法、篆刻专业四年制本科教与学的要求。经过四年制本科教学,达到毕业水准的学生,应当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
1、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专业素质、综合文化素质。
2、具有厚实的书法、篆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为宽广的文化、学术视野,能撰写一般短论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任务。
3、具有扎实的书法、篆刻技术实践基本功,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临摹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完成阶段性汇报(书体)展览临摹、创作作品;完成毕业创作作品及展览任务。
4、具有较为清晰的审美倾向和主观审美判断能力。处理好理性临帖与感情临帖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典范本技术原则与审美风格之间内在对应构成关系;处理好经典范本性格、历史价值与个人临摹、创作之间的转换关系,注重笔墨时代精神;处理好本专业与相近艺术专业文化知识的借鉴、汲取、互融关系。
5、具有组织专业教学的基本能力,处理好毕业实习备课教案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学习、研究与社会教学考察实践之间的关系。
书法、篆刻专业四年制本科教育,是书法艺术学作为学科建设的最基本依据。学科化、专业化、体系化、规范化教学过程强调,是书法篆刻艺术学最核心的根本所在。四年时间,要培养、造就理论与创作、教学全面优秀的书法艺术人才,是不切合实际的,也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然而,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品德和基本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素质和基本专业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审美倾向、判断能力的复合性知识结构、艺术观念、思维方法相向统一的合格人才,却是高等书法艺术教育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其成败优劣,直接关系到书法艺术学科建设成败之根本关键;同时,直接决定了书法篆刻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专业公共课程:(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专业公共必修课程:(面向全校各院系学生)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等。每周2学时,每学期36学时。
公共选修课程:文史哲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各院系学生)每周1学时,每学期18学时。
专业公共课程,主要面向书法学院全体学生:训诂学,古文字学,诗词学,古典文学,文化史等,每周2学时,每学期36学时。




二、专业理论课程
《中国书法史》课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的大致脉络。
2、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与中国文化人物、事件等相关内容。
4、以古代优秀书法家为楷模,明白学生先做人的道理,提高文化、艺术综合素养。
[课程类型]
《中国书法史》课程,为师范院校书法艺术公共课必修课程。此门课程开设范围及年级:书法学院学生,大一至大二年级。
[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根基,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而发展、昌盛。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二者不可须臾剥离。《中国书法史》教学内容,强调1、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2、中国书法发展书体演变史。3、书法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不同时代书法代表作品。4、经典书法作品的社会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风格价值。
[教学要求]
1、强调书法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学术性格和古典性格民族性格。
2、强调时代文化对书法家创作思想、审美风格的提携与制约作用。
3、不同时代、书体、书法家、作品的文化艺术、风格价值。
[教学安排]
《中国书法史》每周2学时,课程18周,一学期36学时。
[阅读与思考题]
1、阅读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国学丛书”。
2、阅读书法发展、思想、美学、批评等著作。
3、撰写短论一篇,文字2500字左右为宜。








《书法美学》课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书法美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2、使学生了解、认知书法美学在书法作品审美、品评中的价值和意义。
3、使学生掌握书法美学课程的基本要义。
[课程类型]
《书法美学》课程,为师范院校师范生书法艺术公共课必修课。开设范围及年级:高等师范学生;大二或大三年级开设。
[教学内容]
《书法美学》作为书法艺术公共课理论课程,讲授内容:书法美学构成的主体与客体、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技术法则与审美风格、抽象与具象、抒情与达意等。
[教学要求]
《书法美学》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分三层梯度展开。首先,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演绎能力,使学生明白对抽象概念进行逻辑思维、判断、定位的把握与理性展开能力。其次,要训练学生抽象思维与想象能力,使学生对书法美学所蕴含的不同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想象与审美视域的提炼、概括能力。第三,要训练学生对书法美学内容与形式,时间与空间,技术与风格,抒情与达意,人文风骨与文化担当等诸层梯度构成关系的表层与内质的深透理解与把握能力。
[教学安排]
《书法美学》课程,每周2学时,课程18周,一学期36学时。
[阅读与思考]
1、阅读《书法美学》及有关方面的著作、论文。
2、撰写书法美学研究专题短论一篇,字数2500左右为宜。




《中国书法教育史》课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古代书法教育史发展概况。
2、使学生了解20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史概况。
3、使学生掌握书法教育的重要事件、人物及相关内容。
[课程类型]
《中国书法教育史》课程,为师范院校师范生书法艺术公共课必修课。开设范围及年级:高等师范生;大一至大二年级开设。
[教学内容]
《中国书法教育史》作为书法艺术公共课理论课程,讲授内容:1、古代书法教育史;2、20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史;3、当代书法教育史。以《二十世纪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史》为主要课程。
[教学要求]
《中国书法教育史》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展开。作为书法教育史课程价值体系,可细化为史观书法教育史,本体书法教育史。强调:1、书法教育发展与朝纲文化策略之间的关系。2、书法教育发展事件、人物。3、书法发展课程内容等。
[教学安排]
《中国书法教育》课程,每周2学时,课程18周,一学期36学时。
[阅读与思考]
1、阅读有关书法教育方面的著作、论文。
2、撰写书法教育史研究专题短论一篇,字数2500左右为宜。




《文献学》课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文献学的基本内容。
2、使学生了解、认知书法文献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3、使学生掌握书法文献学课程所讲授的重要内容。
[课程类型]
《文献学》课程,为师范院校师范生书法艺术公共课必修课。高等师范院校文、理科;大二年级。
[教学内容]
《文献学》作为书法艺术公共选修课程讲授内容:文献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内容丰厚,结构庞大。书法专业学生文献学课程内容开设,基本以古代书论选读、讲解为重点,比如蔡邕《九势》,卫恒《四体书势》,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孙过庭《书谱》,米芾《海岳名言》,董其昌《画禅室随笔》,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书论等。
[教学要求]
《文献学》课程教学,第一,培养学生学习、阅读古代书论的兴趣、爱好。第二,使学生在阅读古代书论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书法理论研究价值的深层认识。第三,提升学生认知、分析、阐释问题的方法意识。第四,提升学生分析、鉴赏古代书法作品技术法则与审美风格判断能力。第五,将所学文献学知识运用于指导个人书法临帖与创作实践中。
[教学安排]
《文献学》课程,每周2学时,课程18周,一学期36学时。
[阅读与思考]
1、阅读有关文献学、古代书论方面的著作、论文。
2、撰写文献学研究专题短论一篇,字数2500左右为宜。




《艺术概论》课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艺术概论课程内容和学习重点。
2、使学生了解、认知不同艺术作品本质与特征。
3、使学生了解、掌握艺术概论的重要内容。
 [课程类型]
《艺术概论》课程,为师范院校师范生书法艺术公共课必修课。开设范围及年级:高等师范院校文、理科;大三或大四年级。
 [教学内容]
《艺术概论》作为书法艺术公共选修课程,讲授内容包括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教化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实用艺术,艺术审美,艺术人生;艺术作品创作,艺术作品研究和艺术作品品鉴。
 [教学要求]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第一,要训练学生对艺术特征、本质的基本认知能力。由此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教化、审美、娱乐三层梯度之间的结构关系。第二,要训练学生对实用与审美艺术之间的本质差异的认知能力,理解艺术与生命相向互融的价值结构关系,从而确立艺术家的艺术自觉,文化自信,社会担当的人生大目标。第三,要训练学生对艺术作品和理论研究所具备的双重能力,具有对艺术作品品评鉴赏的基本能力。
[教学安排]
《艺术概论》课程,每周2学时,课程18周,一学期36学时。
[阅读与思考]
1、阅读《艺术概论》及有关方面的著作、论文。
2、撰写论文一篇,文字2500字左右为宜。




专业选修课:
《书法艺术欣赏》课程
[教学目的]
1、以古代优秀书法家为楷模,使学生明白学书先做人的道理,提高品格、文化、艺术等综合素养。
2、使学生了解古今经典书法作品的审美风格、艺术价值。
3、使学生了解古今经典书法作品的人格思想、人文思想。
 [课程类型]
《书法艺术欣赏》课程,为书法艺术公共选修课。主要内容为历代书法艺术作品鉴赏。开设范围及年级:高等师范院校文、理科;大一年级。
 [教学内容]
书法艺术欣赏侧重于古典书法艺术作品的技术法则、审美风格,时代特征;书法家艺术创作思想、观念、审美倾向与其作品之间的构成关系;书法家的生平、家世、身份、文化、学术、道德品格等方面与其人生不同阶段艺术作品审美风格、意境之间的内在构成关系。不同历史朝代、不同书体范型作品、不同时间段书法作品等鉴赏与品评:比如甲骨文书法、金文书法、碑刻书法、简帛书法、墨迹书法种种。
 [教学要求]
以书法作品为主线展开,特别强调:1、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2、艺术作品的文化特征。3、艺术作品的审美风格。4、艺术作品的人格精神。5、艺术作品的文化担当。6、艺术作品的人文思想。
[教学安排]
《书法艺术欣赏》课程,每周2学时,课程10周,一学期20学时(以分类课程讲授学时为标准)。
[阅读与思考]
1、阅读古今书法艺术鉴赏著作。
2、阅读艺术概论方面的著作。
3、撰写经典书法作品鉴赏评论论文一篇,文字2500字左右为宜。




《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课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发展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文化关系。
4、提高学生道德、品格、文化、艺术综合素养。
 [课程类型]
《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课程,为书法系综合选修课程。此门课程开设范围:书法系或全校。
[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根基,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而发展、昌盛。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二者不可须臾剥离。中国文化的民族性格,是以方块形的汉字文化为构筑原则,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史册;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是以肇始于春秋时代的孔子儒家学说为纲领,构成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核心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格是指中国传统学术的博大、精深,以儒家文化主流形态,包括了本土文化中的儒、道、释,同时还兼容了外族宗教的佛教文化等。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深层的递进、发生关系,则概括有朝代书法与文化、书法家与文化、书法作品与文化汉字与文化。
[教学要求]
1、强调书法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学术性格和古典性格民族性格。
2、强调时代文化对书法家创作思想、审美风格的提携与制约作用。
3、书法家、作品与时代文化思潮、运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安排]
《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每周2学时,课程10周,一学期20学时。
[阅读与思考题]
1、阅读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国学丛书”。
2、阅读书法思想、美学、批评等著作。
3、撰写短论一篇,文字2500字左右为宜。




《艺术鉴赏》课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艺术鉴赏课程内容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技术特点与审美风格特征。
3、使学生认知、掌握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学术、社会诸方面的功能与价值。
 [课程类型]
《艺术鉴赏》课程,为综合类艺术选修课。分别包括中国画(美术)鉴赏、书法艺术鉴赏、篆刻艺术鉴赏等。其课程类型可以综合型设置,亦可分科设置。开设范围:书法系或全校。
[教学内容]
书法艺术鉴赏,侧重于古典书法艺术作品的技术原则、审美风格,时代特征;书法家艺术创作思想、观念、审美倾向与其作品之间的构成关系;书法家的生平、家世、身份、文化、学术、道德品格等方面与其人生不同阶段艺术作品审美风格、意境之间的内在构成关系。不同历史朝代、不同书体范型作品、不同时间段书法作品等鉴赏与品评:比如甲骨文书法、金文书法、碑刻书法、简帛书法、墨迹书法种种。
篆刻艺术鉴赏,侧重于汉印、古玺、封泥、流派印等不同形制、风格的作品,篆法、刀法、边框、边款内外形式、朱、白文以及篆刻家作品风格、流派印风格等。
中国画鉴赏,(绘画)侧重于画家、作品审美风格,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时代文化思潮、艺术思潮之间的关系。以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为主,辅以国外绘画。
[教学要求]
中国书法、篆刻、中国画等艺术鉴赏课程,以艺术家、艺术作品为主线展开,特别强调:
1、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
2、艺术作品的文化特征。
3、艺术作品的审美风格。
4、艺术作品的人格精神。
5、艺术作品的文化担当。
6、艺术作品的人文思想。
[教学安排]
艺术鉴赏课程,每周2学时,课程10周,一学期20学时(以分类课程讲授学时为标准)。
[阅读与思考]
1、阅读书法美术、篆刻、音乐、舞蹈、雕塑等中、外艺术鉴赏著作。
2、阅读艺术概论方面的著作。
3、撰写专题短论一篇,文字2500字左右为宜。




《艺术比较学》课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艺术比较学的基本原理和内容特征。
2、使学生了解、认知艺术学之间的比较关系。
3、使学生认知、掌握艺术比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程类型]
《艺术比较学》课程,为书法系综合选修课程。
[教学内容]
《艺术比较学》课程,立足于书法艺术本体立场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关系比较。比如书法与中国画,书法与音乐、书法与舞蹈、书法与雕塑,书法与环境艺术等。
[教学要求]
从书法本体立场出发,以社会、文化、艺术等为比较点展开。可强调如下一些重点。社会价值: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个人既得利益,比如文字发展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书法所具有的民族传统文化性格与民族精神;中国从隋唐始至清代1300年的“科举取仕”社会政治策略,书法中的“馆阁体”、“干禄书”、“超时贵书”等书法现象,以及清代“文字狱”等对书法的阻碍和书法家命运关系等,在其它艺术门类中的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书法的文化价值与宋代文人在官僚体制倡导下的书法、中国画、宋词昌盛的文化价值比较等。艺术价值: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门类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比如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品格养成的道德功能等。
[教学安排]
《艺术比较学》课程,每周2学时,课程10周,一学期20学时。
[阅读与思考]
1、阅读中、西方有关艺术比较方面的著作,撰写读书笔记3篇。
2、撰写专题短论一篇,文字2500字左右。




《书法学》课程
[教学目的]
书法学课程,书法专业四年本科课程体系应为专业必修课。本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安排为专业选修课,是鉴于专门能力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短缺。如果师资力量充足,当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型]
《书法学》课程,为书法系综合选修课程。
[教学内容]
《书法学》作为书法学科课程,书法学在书法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设置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师资短缺,暂列专业选修课程。书法学是关于书法学科研究的专门学问,它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三大层次:一是书法学的作为学科的价值体系;二是书法学研究的范畴;三是书法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
《书法学》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三个层次进行展开。作为书法学的学科价值体系,应包括书法学学科意义,书法学本体确立理由与价值,书法学学科理论价值体系,书法学学科发展,书法学与其它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等。书法学研究范畴,概可为本体与客体,史学与美学,批评与鉴赏,观念与技术,风格与时代,作品与社会,书法家与社会等。书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可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专题研究与系统研究等。
[教学安排]
《书法学》课程,每周2学时,课程10周,一学期20学时。
[阅读与思考]
1、阅读有关书法学方面的著作、论文。
2、撰写专题短论一篇,字数2500左右为宜。




三、专业技法理论与实践课
《楷书临摹》课程
[课程类型]
楷书临摹课程,大一至大二年级必修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颜真卿、欧阳询等历代楷书书家的家世、生平、书法代表作品。
2、了解、掌握唐代《勤礼碑》、《九成宫》等多种唐楷范本基本技法特征,能准确、写意临摹。
3、了解、掌握《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魏碑墓志的基本技法特征,能准确、写意临摹。
4、能进行“集古字”楷书习作创作。
[教学内容]
楷书临摹帖课程,是为师范院校师范生大一至大二年级学生设置。教学内容侧重楷书准确的临帖;理性临帖的方法、技术、技巧运用。《勤礼碑》、《九成宫》、《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唐楷与魏碑墓志用笔方法、线条特征,字形结构,行气章法等基本方法、技术、技巧的认识、掌握。辅以楷书创作的基本知识讲授与课堂训练。
 [教学方法]
理性临帖方法可有记忆、对临、背临、分析、分解等多种。运用讲授、示范,视频、教学挂图、分析、比较、点评等方法,讲授《勤礼碑》、《九成宫》、《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临摹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楷书创作的基本方法、技巧 。
[教学安排]
楷书临摹课程,每周8—16学时,课程18周。
[作业要求]
1、每周临摹作业20-30幅,“集古字”习作5幅。
2、课程结束,进行楷书临帖与习作考试,百分制、5分制均可。




《行书临摹》课程
[课程类型]
    行书临摹课程,大二至大三年级必修课。
[教学目的]
    1、使生学了解 “二王”、颜真卿、宋四家、元、明、清诸家经典行书范本的基本技法特征,能准确、写意临摹。
2、使学生掌握“二王”、颜真卿、宋四家、元、明、清诸家经典行书范本的基本风格特征,能准确、写意临摹。
3、能进行一般的行书习作创作。
[教学内容]
行书临摹课程,是为学习过楷书的大二至大三年级以上学生设置。教学内容侧重不同行书范型理性临帖的回忆、复习;从理性临帖到感性临帖的方法、原则、技术、技巧。感性临帖的理论前导及原则、方法、技术、技巧。行书创作的原则、方法、技术、技巧与审美风格的对应构成关系等。
[教学方法]
理性临帖方法可有记忆、对临、背临、分析、分解等多种。感性临帖方法则有写意、夸张、审美风格等多种,由此上升为创作阶段。行书临摹实践课展开方法则包括“二王”行书风格的临帖,颜真卿行书风格的临帖,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行书风格的临帖,元、明、清经典行书作品的临帖等。
另外,行书写意临摹的侧重点,还应注意作品所具有时代感、古典性、独立品格和书家深厚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比如晋人“尚韵”,宋人“尚意”,元明“尚清”、“尚态”,清人“尚势”的行书作品审美境界。
[教学安排]
行书临摹课程,每周8—16学时,课程18周。
[作业要求]
1、每周临摹作业20-30幅,习作5幅,准创作5幅。
2、完成1幅有个人思想的行书创作作品。




《隶书临摹》课程
[课程类型]
隶书临摹课程,大二至大三年级必修课。
[教学目的]
    1、使生学了解汉代隶书重要碑刻的基本技法特征,能准确、写意临摹。
2、使学生掌握汉代隶书重要碑刻的基本风格特征,能准确、写意临摹。
4、能进行“集古字”隶书习作创作。
 [教学内容]
隶书临摹课程,是为学习过隶书的大二至大三年级以上学生设置。教学内容侧重不同楷书范型理性临帖的回忆、复习;从理性临帖到感性临帖的方法、原则、技术、技巧。感性临帖的理论前导及原则、方法、技术、技巧。隶书创作的原则、方法、技术、技巧与审美风格的对应构成关系等。
[教学方法]
理性临帖方法可有记忆、对临、背临、分析、分解等多种。感性临帖方法则有写意、夸张、审美风格等多种,由此上升为创作阶段。关于隶书审美风格的把握与转换。秀美、飘逸类风格临帖与创作,俊逸、清通类风格临帖,方整、雄强类风格临帖,宽博、古厚类风格临帖,豪放、开张类风格临帖,简帛类风格临帖等。
另外,隶书写意临摹的侧重点应以不同审美风格范型技术原则中笔动力、线规律、字结构、行气、章法与其风格构成内在对应关系的体验与把握。
[教学安排]
隶书临摹,每周8—16学时,课程18周。
[作业要求]
1、每周临摹作业20-30幅,习作5幅,准创作5幅。
2、完成1幅有个人思想的隶书创作作品。




《草书临摹》课程
[课程类型]
    草书临摹课程,大二至大三年级必修。
[教学内容]
草书临摹课程,是为学习过草书的大二至大三年级以上学生设置。教学内容侧重不同楷书范型理性临帖的回忆、复习;从理性临帖到感性临帖的方法、原则、技术、技巧。感性临帖的理论前导及原则、方法、技术、技巧。草书创作的原则、方法、技术、技巧与审美风格的对应构成关系等。
[教学方法]
理性临帖方法可有记忆、对临、背临、分析、分解等多种。感性临帖方法则有写意、夸张、审美风格等多种,由此上升为创作阶段。草书临摹实践课展开,包括章草风格临帖,“二王”草书风格的临帖,孙过庭《书谱》风格的临帖,怀素、张旭狂草书法风格的临帖,明清书家大草、小草书法风格的临帖等。
另外,草书写意临摹的侧重点,还应注意不同范型的草书作品所具有的笔墨语言、审美境界,与草书创作家生命状态,文化担当,情感思想,艺术托命之间的内在相向构成关系。比如“二王”的生命状态,张旭、怀素的生命状态,黄庭贤的生命状态、王铎、张瑞图、徐渭、傅山的生命状态与草书作品审美风格之间的内在构成关系——不同的生命状态赋予了草书作品的生命向度。
[教学安排]
草书临摹课程,每周8—16学时,课程18周。
[作业要求]
1、每周临摹作业20-30幅,习作5幅,准创作5幅。
2、完成2幅有个人思想的草书创作作品。




《篆书临摹》课程
[课程类型]
    篆书临摹课程,大三至大四年级必修课。
[教学内容]
篆书临摹课程,是为学习过篆书的大三至大四年级以上学生设置。教学内容侧重不同楷书范型理性临帖的回忆、复习;从理性临帖到感性临帖的方法、原则、技术、技巧。感性临帖的理论前导及原则、方法、技术、技巧。篆书创作的原则、方法、技术、技巧与审美风格的对应构成关系等。
[教学方法]
理性临帖方法可有记忆、对临、背临、分析、分解等多种。感性临帖方法则有写意、夸张、审美风格等多种,由此上升为创作阶段。
篆书临摹实践课,以篆书临摹实践课展开,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秦诏版等技术法则与审美风格临帖。
另外,篆书写意临摹的侧重点还应注意篆书的笔动力、线规律、字结构生动、丰富的表现形态与不同篆书范型审美风格之间的对应形成关系,不同材质的篆书文字在创作过程中的笔墨转换关系;刻、铸、墨迹篆书笔法、形体对其审美风格的古典性制约、提携意义,由此延伸至课堂创作实践的承传、颠覆后的再创造价值。
[教学安排]
篆书临摹课程,每周8—16学时,课程18周。
[作业要求]
1、每周临摹作业20-30幅,习作5幅,准创作5幅。
2、完成2幅有个人思想的篆书创作作品。












附录一
《书法创作》课程教学大纲(第一学期)
说明:书法创作课毕业创作课程一般情况,课程安排从大三下至大四全学年。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设单位:书法学院
课程名称:书法创作
课程编号:191043122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第一学期
总学时:144/班×4   理论学时:72/班×4    技法实践学时:72/班×4
学分:                                     
开设专业:艺术学(书法)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书法专业四年本科技法专业学习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以学生理论学习创作实践为主导,完成书法创作理论讲授、书法创作技法实践全部规定内容;培养学生书法创作思想、意识、观念的初成样态;激发学生求知、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坚韧、精进的拼搏意志;寻求、发现自己书法创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课程目标
    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在书法创作理论与书法创作实践中完成如下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五种书体书法创作理论指导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并检验其理论对创作作品的实践指导意义; 2、使学生能够摹仿五种书体中的某碑帖、书家书法风格进行创作;3、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2种碑帖技法与风格进行书法创作; 4、完成课程教学规定的毕业创作作品;5、完成毕业展览的作品设计、布置等各项工作。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创作理论课堂教学说明
    创作理论课堂教学,共分三章,分别为篆书、隶书、行书三种书体顺序而展开。当代高等书法创作课堂教学多偏重于创作实践,忽略或淡化创作理论课堂教学。从学科化、专业化、体系化、规范化高等书法教育立场视之,书法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课程同等重要——创作理论为先导,指导服务于创作实践;创作实践为行为,是创作理论、创作思想的具体实践与检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双向提升着书法创作家的理论素养和创作实践能力,塑造着大家、大师的辉煌——古代书法大家、大师即是榜样。
书法创作的一般理论认知,是包括了笔法、线条、字结构、行气、章法以及风格诸方面的具体解说。在大四年级不同书体的书法创作理论课堂教学中,三种书体创作导论的学术思想,以书体不同而理论讲授的侧重点亦有别。篆书创作导论,是以大篆的笔法展开为重点,大篆笔法同其他四种书体的笔法具有等同的艺术价值。隶书创作导论,侧重于风格价值与创作观念的陈述。隶书的风格价值,除了范本风格范型的多元、丰富,比如竹木简帛、碑刻、摩崖、砖文、清代墨迹之外,隶书风格价值更具史观、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学术认知,是创作理论强调的重点。行书创作导论,倡导人文情怀,特别强调了如下对应关系:行书创作技术原则与审美风格对应构成关系;审美倾向、审美风格与作品境界的相向提升关系;创作观念、意识、行为与人文情怀、思想情感的相向融入与渗透;创作家的文化、道德、学识、修养与作品境界之间的对应构成关系;创作家个人风格与时代文化、风格流派、思潮之间的对应构成关系;人文情怀与作品艺术境界的守望与追慕等。
三种书体创作导论所倡导的重点,书法创作理论课堂教学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关于技术原则中不同书体的笔动力、线形态、字结构以及构成中的空间形式、水墨效果、视觉图像种种的理论分解与创作实践,亦应在创作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是书法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教学互为因果之目的所在。
第一章  篆书创作导论:笔法误读与辩解实践
    1.了解篆书创作笔法误读的本义;
    2.理解篆书创作中笔法的重要性及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掌握篆书创作笔法与线条、字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在具体创作实践中的运用价值。
    4.掌握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基本笔法在创作作品中的运用。
第二章  隶书创作导论:风格价值与观念提升
    1.了解隶书书法风格价值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2.理解隶书书法风格价值所具有的时代民族精神;
    3.掌握隶书创作中笔法与线条、字结构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和在具体创作实践中的运用价值。
    4.掌握简帛、碑刻、墨迹等不同隶书类型集字创作、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行书创作导论:守望人文情怀与追慕艺术自觉
    1.了解行书创作技术原则的基本特征;
    2.理解行书创作与审美风格、流派之间的相互构成关系;
    3. 掌握行书创作中笔法等技术原则与审美风格的构成关系;
4.掌握魏晋至清不同时代行书创作作品风格的基本类型。
(二)实践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创作实践课堂教学说明:
创作课堂教学,第一学期分别依篆书、隶书、行书三种书体为秩序展开,共设十九个单元。根据教学计划和毕业创作教学课时安排,每个单元的实际上课教学学时量最少不能低于15学时。学生的作业创作实践每周应保持在30学时左右。尤其强调的是学生课外的创作实践,是课堂创作教学的延伸。在教学规定内容的毕业创作作品实践体验中,获得具有个人主观审美倾向、独立艺术创作观念,完成作品创作。
创作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展开,对每位同学来说,极为重要。教师的创作思想、观念、行为、意识、方法种种,都将通过课堂教学而贯彻,与学生交流,达成共识,在学生具体的作品创作中得到检验,总结经验,更好地为毕业创作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激发创作热情,激活创造思维,提升审美感觉,培养良好的创作状态,使创作渐入佳境。
    教学目的:是每个课堂教学单元所要达到的预设目标。目的设置,依不同书体、范本、风格、流派为教学重点而展一筹莫展。技术原则中笔法、线条、字构、行间形式,审美风格属性中优美与壮美,主观意识中的独立创作思想、观念、意识、感悟及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等,都是着重强调的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是每个课堂教学单元应完成的重点。它包括不同书体、内容、形式、风格的创作训练,与创作规定相向生发,顺势推进。基本依文、诗、词、赋、信函等不同文学内容,中堂、条屏、斗方、扇面、册页、手札、横卷等不同作品形式,优美与壮美两大审美风格类型中的不同风格属性为重点,进行课堂教学重点训练。
    创作要求:是对创作规定内容、形式的进一步深透、细化。依创作要求中关于古典范本技法形态、审美风格的承传、拓展与转换;主观审美意识的追加;具有个人审美倾向创作作品的选择、构思;创作作品的完成种种不同书体范型的不同创作要求,全部深化、分解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体验中——细微处触及笔触、方向、力量感、形状种种,宏观至作品构思、审美风格确立、作品创作完成等。
创作方法:具有引导与方向意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展开中,提供不同的创作方法,对创作的内容、形式、风格进行深透,启发、诱导同学对不同方法运用过程中的理解、领悟,分析、分解、检验不同方法对不同创作作品效果的积极与消极、提升与制约作用。    
创作提示:是针对创作练习程序中规定内容、形式、风格在具体的创作练习中,所做的重点提示。它涵盖最少三个层次:一是对古典范本技术原则的承传与拓展;二是对古典范本风格的承传与拓展;三是创作立场上独具个人主观意识、审美风格的作品创作。三层甚至更多的创作作品形态,所对应的正是学科化、专业化、体系化的大学书法专业艺术教育的艺术思想、创作观念和创作行为的多元、鲜活的价值体系。
    创作程序: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创作内容,形式,风格,创作要求,创作方法,创作提示及创作作品效果检验,这一切都必须落实在创作程序的每一个创作练习实践中才有意义。创作程序的课堂教学展开,真正是教师展示艺术教育思想、创作观念、意识,释放艺术情怀的大平台。对学生而言,每一个教学练习程序都会在激动、期待、愉悦中完成;同学在自律、自解中重新认识自我,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中纠偏补差,调整方向,逐步走向独立创作,完成不同类型的创作作品。
    作品效果检验:作品效果检验的对象是学生完成的创作作品;检验者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检验的标尺,一是古典性,二是主观性,三是现代性,四是创造性。古典性指向对创作作品所依范本技法与风格的承传与拓展;主观性指向个人创作作品所具有的独立的主观思想、意识、风格;现代性,指向作品的审美风格与时代精神、文化观念、审美思潮的完整、统一、和谐;创造性,指向创作作品的创新艺术价值和书法家的人文情怀、艺术担当。
阅读与思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渗透。每个单元规定的思考题中,不同范型、内容、形式、风格的创作作品,是将课堂教学练习程序进行深化,课堂创作要求、创作方法以及创作提示中的关键点,通过课外创作练习,会进一步加强记忆,得到巩固,融入自己的创作作品中去。    
第六章  篆书创作  单元一——单元五
教学说明
【教学内容】
    书法创作课堂教学,从篆书创作始。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为甲骨文、金文、小篆、《石鼓文》、其它类型篆书,共设五个单元。以清代书家篆书作品为风格依据的承传与拓展,分别安排在不同范型的篆书创作单元课堂教学练习中,不再另设单元。
【教学要求】
    1、强调对篆书范本技术法则与审美风格写意临帖所具有的艺术观念。
    2、提升个人篆书创作作品所依据的古典范本技术法则、审美风格承传与拓展能力。
    3、凸显个人篆书创作作品具有鲜明的书法创作思想。
【选用范本】
    1、殷商不同时期的甲骨文。清代书法家的甲骨文书法作品。
    2、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金文范本。
    3、《石鼓文》范本。吴昌硕写《石鼓文》范本。
    4、秦代小篆、诏版,汉代篆书,清代书家篆书作品。
【作业要求】
    1、每种规定内容、形式、风格的创作作品从草稿到完成不少于10张。
    2、完成写意临帖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风格作品15幅,形式八尺中堂、对联或条屏、斗方、扇面。
    3、篆书创作单元,每位同学应完成篆书创作不同内容、形式、风格的创作作品10幅以上。
【阅读与思考】
阅读:1、不同版本的中国书法发展史。中国书法批评史。不同版本的艺术概论。
2、陈振濂《大学书法创作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
3、张韬《大学书法创作理论与实践》,河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大学书法论文写作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散氏盘风格创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思考:以各单元所拟题目为主。
阅读与思考,除了教材规定的书目、题目外,同学均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其他选择。
第七章  隶书创作  单元六——单元十二
教学说明
【教学内容】
隶书创作课堂教学,共设七个单元,分别为典雅、秀逸,清通、纵逸,古拙、雄强,宽博、疏朗,纵逸、豪放,雄古、奇逸及简帛隶书风格创作。清代书家隶书作品为风格依据的承传拓展,分别安排在不同风格范型的创作单元课堂教学练习中,不另设单元。
【教学要求】
创作课堂教学要求:
    1、强调对不同风格的隶书范本技术法则与审美风格写意临帖所具有的艺术观念。
    2、提升个人隶书创作作品所依据的古典范本技术法则、审美风格承传与拓展能力。
    3、凸显个人隶书创作作品所具有鲜明的书法创作思想。
【选用范本】
    1、汉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范型的隶书范本。
    2、清代不同书家的隶书作品。
【作业要求】
    1、每种规定形式、内容、风格的创作作品从草稿到完成不少于10张。
    2、完成写意临帖《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封龙山》、《西狭颂》等15幅,形成八尺中堂或条屏。
    3、隶书创作单元,每位同学应完成隶书创作不同内容、形式、风格的创作作品10幅以上。
【阅读与思考】
阅读: 同篆书单元
张韬《张迁碑风格创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思考:以各单元所拟题目为主。
阅读与思考,除了教材规定的书目、题目外,同学均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其他选择。
第九章  行书创作  单元十八——单元二十四
教学说明
【教学内容】
    行书创作课堂教学共设七个单元,分别为“二王”行书,颜真卿行书,杨凝式行书,“尚意”行书,“尚情”行书,表现主义行书,“尚态”行书书法风格创作。
【教学要求】
创作课堂教学要求:
    1、强调对不同风格行书范本技术法则与审美风格古典法则写意临帖所具有的艺术观念。
    2、提升个人行书创作作品所依据的古典范本技术法则、审美风格承传与拓展能力。
    3、凸显个人行书创作作品所具有鲜明的书法创作思想。
【选用范本】
    1、“二王”行书范本。
    2、颜真卿行书范本。
    3、杨凝式行书范本。
    4、宋代“尚意”行书范本
    5、元、明、清书家行书范本。
【作业要求】
    1、每种规定内容、形式、风格的创作作品从草稿到完成不少于10张。
    2、完成写意临帖“二王”、颜真卿、杨凝式、宋、元、明、清行书作品15幅以上,形式八尺中堂或条屏、册页、扁面、斗方等。
    3、行书创作单元,每位同学应完成行书创作不同形式、内容、风格的创作作品10幅以上。
【阅读与思考】
阅读:同篆书单元
   各种版本的艺术学、文化学论著 。
   思考:以各单元所拟题目为主。
   阅读与思考,除了教材规定的书目、题目外,同学均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其他选择。
学时分配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章次        小计        理论讲授        创作实践        课外作业        备注
总论        3        3                (讨论)       
第一章        3        3                1       
第二章        3        3                1       
第四章        3        3                1       
第六章        44        22        22        8       
第七章        44        22        22        8       
第九章        44        22        22        8       
        144        78        66        46       
第一学期有效上课课时144学时/班  课外讨论、创作 46 学时/班
五、考核说明
    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毕业创作理论,采用闭卷集中命题考试方法,成绩评定卷面分为100分。书法创作实践,采用开卷命题考试方法,成绩评定卷面分为100分。平时课堂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主要教材
&#160; &#160; 张韬著《大学书法创作理论与实践》 &#160;河南美术出版社2011.4月版。此教材荣获2009年曲阜师范大学教材专题立项,2013年曲阜师范大学教材一等奖。全国数十所高校书法专业均选用此教材。
<二>主要参考书目
&#160; &#160; 1、陈振濂《大学书法创作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60; 1998.7
&#160; &#160; 2、邱振中《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0;2005.6。
3、张韬《大学书法篆书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60; 1997.10
《书法创作》课程教学大纲(第二学期)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设单位:书法学院
课程名称:书法创作
课程编号:191043122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第二学期
总学时:144/班×4 &#160; 理论学时:72/班×4 &#160; &#160;技法实践学时:72/班×4
学分: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160;
开设专业:美术学(书法)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160; &#160;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书法专业四年本科技法专业学习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以学生理论学习创作实践为主导,完成书法创作理论讲授、书法创作技法实践全部规定内容;培养学生书法创作思想、意识、观念的初成样态;激发学生求知、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坚韧、精进的拼搏意志;寻求、发现自己书法创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课程目标
&#160; &#160; 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在书法创作理论与书法创作实践中完成如下目标:
&#160; &#160; 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五种书体书法创作理论指导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并检验其理论对创作作品的实践指导意义; 2、使学生能够摹仿五种书体中的某碑帖、书家书法风格进行创作;3、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2种碑帖技法与风格进行书法创作; 4、完成课程教学规定的毕业创作作品;5、完成毕业展览的作品设计、布置等各项工作。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160; &#160; 创作理论课堂教学说明
&#160; &#160; 创作理论课堂教学,共分两章,分别为楷书、草书两种书体。当代高等书法创作课堂教学多偏重于创作实践,忽略或淡化创作理论课堂教学。从学科化、专业化、体系化、规范化高等书法教育立场视之,书法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课程同等重要——创作理论为先导,指导服务于创作实践;创作实践为行为,是创作理论、创作思想的具体实践与检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双向提升着书法创作家的理论素养和创作实践能力,塑造着大家、大师的辉煌——古代书法大家、大师即是榜样。
书法创作的一般理论认知,是包括了笔法、线条、字结构、行气、章法以及风格诸方面的具体解说。在大四年级不同书体的书法创作理论课堂教学中,五种书体创作导论的学术思想,以书体不同而理论讲授的侧重点亦有别。楷书创作学术思想倡导,尚大唐楷法为古训,必须恪守,但它不是“楷法”的唯一门径。唐碑墓志、魏碑、墓志、造像题记种种楷书范本,都是楷书重组的可尚之法,即“尚法”观念与创作思想的价值体系。草书创作导论,则倡导草书创作作品对逸境界的追问与创作家生命终极关怀的相向提升。草书,被共认为是书法艺术中的最高艺术,也是最难的艺术。若从艺术创作立场认知,五种书体创作的难度、高度应该是等同的——这是基于开宗立派书法大师的立场。只所以普遍认知草书尤其是大草艺术之高,大概理由为:一是历代大草大家屈指可数;二是大草艺术创作家的生命状态、精神灵魂彰显的更深刻、通透。当然,技术层面对创作家的要求也应具一流水准,艺术感觉、觉悟、顿悟等人本意识也应具上流层面。
两种书体创作导论所倡导的重点,书法创作理论课堂教学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关于技术原则中不同书体的笔动力、线形态、字结构以及构成中的空间形式、水墨效果、视觉图像种种的理论分解与创作实践,亦应在创作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是书法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教学互为因果之目的所在。
第三章 &#160;楷书创作导论:尚法观念重组与新秩序确立
&#160; &#160; 1.了解楷书“尚法”观念的古典价值;
&#160; &#160; 2.理解楷书“尚法”观念新秩序重构的实践意义;
&#160; &#160; 3.掌握楷书“尚法”观念重构的价值检验标准;
&#160; &#160; 4.掌握小楷、中楷、榜书等不同时代、不同楷书类型创作作品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160;草书创作导论:逸境界追问与艺术托命
&#160; &#160; 1.了解草书创作的基本笔法;
&#160; &#160; 2.理解草书作品的不同风格类型;
&#160; &#160; 3.掌握草书创作中笔法等技术原则与审美风格的构成关系;
&#160; &#160; 4.掌握不同草书类型、书家、作品的风格类型。
(二)实践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创作实践课堂教学说明
创作课堂教学,第二学期分别楷书、草书两种书体。共设十一单元。根据教学计划和毕业创作教学课时安排,每个单元的实际上课教学学时量最少不能低于15学时。学生的作业创作实践每周应保持在30学时左右。尤其强调的是学生课外的创作实践,是课堂创作教学的延伸。在教学规定内容的毕业创作作品实践体验中,获得具有个人主观审美倾向、独立艺术创作观念,完成作品创作。
创作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展开,对每位同学来说,极为重要。教师的创作思想、观念、行为、意识、方法种种,都将通过课堂教学而贯彻,与学生交流,达成共识,在学生具体的作品创作中得到检验,总结经验,更好地为毕业创作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激发创作热情,激活创造思维,提升审美感觉,培养良好的创作状态,使创作渐入佳境。
&#160; &#160; 教学目的:是每个课堂教学单元所要达到的预设目标。目的设置,依不同书体、范本、风格、流派为教学重点而展一筹莫展。技术原则中笔法、线条、字构、行间形式,审美风格属性中优美与壮美,主观意识中的独立创作思想、观念、意识、感悟及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等,都是着重强调的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是每个课堂教学单元应完成的重点。它包括不同书体、内容、形式、风格的创作训练,与创作规定相向生发,顺势推进。基本依文、诗、词、赋、信函等不同文学内容,中堂、条屏、斗方、扇面、册页、手札、横卷等不同作品形式,优美与壮美两大审美风格类型中的不同风格属性为重点,进行课堂教学重点训练。
&#160; &#160; 创作要求:是对创作规定内容、形式的进一步深透、细化。依创作要求中关于古典范本技法形态、审美风格的承传、拓展与转换;主观审美意识的追加;具有个人审美倾向创作作品的选择、构思;创作作品的完成种种不同书体范型的不同创作要求,全部深化、分解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体验中——细微处触及笔触、方向、力量感、形状种种,宏观至作品构思、审美风格确立、作品创作完成等。
创作方法:具有引导与方向意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展开中,提供不同的创作方法,对创作的内容、形式、风格进行深透,启发、诱导同学对不同方法运用过程中的理解、领悟,分析、分解、检验不同方法对不同创作作品效果的积极与消极、提升与制约作用。 &#160; &#160;
创作提示:是针对创作练习程序中规定内容、形式、风格在具体的创作练习中,所做的重点提示。它涵盖最少三个层次:一是对古典范本技术原则的承传与拓展;二是对古典范本风格的承传与拓展;三是创作立场上独具个人主观意识、审美风格的作品创作。三层甚至更多的创作作品形态,所对应的正是学科化、专业化、体系化的大学书法专业艺术教育的艺术思想、创作观念和创作行为的多元、鲜活的价值体系。
&#160; &#160; 创作程序: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创作内容,形式,风格,创作要求,创作方法,创作提示及创作作品效果检验,这一切都必须落实在创作程序的每一个创作练习实践中才有意义。创作程序的课堂教学展开,真正是教师展示艺术教育思想、创作观念、意识,释放艺术情怀的大平台。对学生而言,每一个教学练习程序都会在激动、期待、愉悦中完成;同学在自律、自解中重新认识自我,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中纠偏补差,调整方向,逐步走向独立创作,完成不同类型的创作作品。
&#160; &#160; 作品效果检验:作品效果检验的对象是学生完成的创作作品;检验者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检验的标尺,一是古典性,二是主观性,三是现代性,四是创造性。古典性指向对创作作品所依范本技法与风格的承传与拓展;主观性指向个人创作作品所具有的独立的主观思想、意识、风格;现代性,指向作品的审美风格与时代精神、文化观念、审美思潮的完整、统一、和谐;创造性,指向创作作品的创新艺术价值和书法家的人文情怀、艺术担当。
阅读与思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渗透。规定的阅读心得与创作作品中的创作体会短文,更应认真对待。每个单元规定的思考题中,不同范型、内容、形式、风格的创作作品,是将课堂教学练习程序进行深化,课堂创作要求、创作方法以及创作提示中的关键点,通过课外创作练习,会进一步加强记忆,得到巩固,融入自己的创作作品中去。 &#160; &#160;
第八章 &#160;楷书创作 &#160;单元十三——单元十七
教学说明
【教学内容】
&#160; &#160; 楷书创作课堂教学,共设五个单元,分别为小楷,魏碑楷书,墓志楷书,唐代楷书(上、下)书法风格创作。元、明、清楷书归入不同的教学单元中。
【教学要求】
创作课堂教学要求:
&#160; &#160; 1、强调对不同楷书范本古典技术法则与审美风格写意临帖所具有的艺术观念。
&#160; &#160; 2、提升个人楷书创作作品所依据的古典范本技术法则、审美风格承传与拓展能力。
&#160; &#160; 3、凸显个人楷书创作作品具有鲜明的书法创作思想。
【选用范本】
&#160; &#160; 1、不同朝代的小楷书法范本。
&#160; &#160; 2、不同风格的魏碑、墓志楷书书法范本。
&#160; &#160; 3、唐代书法的不同楷书书体范本。
&#160; &#160; 4、元、明、清时期书家楷书作品。
【作业要求】
&#160; &#160; 1、每种规定形式、内容、风格的创作作品从草稿到完成不少于10张。
&#160; &#160; 2、完成写意临帖唐楷、魏碑15幅,形式八尺中堂或条屏。
&#160; &#160; 3、楷书创作单元,每位同学应完成楷书创作作品10幅以上。
【阅读与思考】
阅读:同篆书单元
&#160; &#160; 关于古文字方面的著作、文章。
思考:以各单元所拟题目为主。
&#160; &#160; 阅读与思考,除了教材规定的书目、题目外,同学均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其他选择。
第十章 &#160;草书创作 &#160;单元二十五——单元三十
教学说明
【教学内容】
&#160; &#160; 草书创作课堂教学,共设六个单元,分别为章草,“二王”草书,孙过庭《书谱》,张旭、怀素草书,明清大草、小草书法风格创作。
【教学要求】
创作课堂教学要求:
&#160; &#160; 1、强调对不同草书范本技术法则与审美风格写意临帖所具有的艺术观念。
&#160; &#160; 2、提升个人草书创作作品所依据的古典范本技术法则、审美风格承传与拓展能力。
&#160; &#160; 3、凸显个人草书创作作品所具有鲜明的书法创作思想。
【选用范本】
&#160; &#160; 1、不同风格的章草范本。
&#160; &#160; 2、“二王”草书范本。
&#160; &#160; 3、孙过庭《书谱》。
&#160; &#160; 4、张旭、怀素大草、小草范本。
&#160; &#160; 5、明、清大草、小草范本。
【作业要求】
&#160; &#160; 1、每种规定内容、形式、风格的创作作品从草稿到完成不少于10张。
&#160; &#160; 2、完成写意临帖各类章草、大草、小草20幅,形式八尺中堂或条屏、斗方等。
&#160; &#160; 3、草书创作单元,每位同学应完成草书创作不同形式、内容、风格的创作作品10幅以上。
【阅读与思考】
阅读:同篆书单元
&#160; &#160; 张韬《章草书风格创作》,待版。
&#160; &#160; 各类书家个案、行草书创作方面的论文、著作。
思考:以各单元所拟题目为主。
&#160; &#160; 阅读与思考,除了教材规定的书目、题目外,同学均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其他选择。
学时分配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章次        小计        理论讲授        创作实践        课外作业        备注
第三章        4        4                1       
第五章        4        4                1       
第八章        60        30        30        8       
第十章        60        30        30        8       
        128        68        60        46       
毕业
展览        16(四周)
第二学期有效上课课时144学时/班 &#160; 课外讨论、创作 46 学时/班
五、考试说明
&#160; &#160; 本课程考试方法,采用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毕业创作理论,采用闭卷集中命题考试方法,成绩评定卷面分为100分。书法创作实践,采用开卷命题考试方法,成绩评定卷面分为100分。平时课堂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主要教材
&#160; &#160; 张韬著《大学书法创作理论与实践》 &#160;河南美术出版社2011.4月版。此教材荣获2009年曲阜师范大学教材专题立项,2013年曲阜师范大学教材一等奖。全国数十所高校书法专业均选用此教材。
<二>主要参考书目
&#160; &#160; 陈振濂《大学书法创作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7。
&#160; &#160; 邱振中《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
&#160; &#160; 张韬《大学书法篆书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10。
张韬《大学书法论文写作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0。
张韬《大大学书法创作理论与实践》河南美术出版社,2011.1。
张韬《二十世纪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8。
书法、篆刻专业教材选用参考书目及专业学习参考书目
&#160; &#160; 陈振濂主编 大学书法教材集成&#8226;15本
&#160; &#160; 沙孟海《印学史》
&#160; &#160; 刘江《篆刻艺术的形式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60; &#160; 刘江《印章史艺术史》、《篆刻美学》、《篆刻技法》。
&#160; &#160; 钱君陶《中国玺印源流》
&#160; &#160;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
&#160; &#160; 黄惇《中国古代印论史》
&#160; &#160; 刘一闻《中国印章鉴赏》
&#160; &#160;&#160;
附录二 &#160;大学书法专业教材目录示例
说明:大学书法专业教材,师范类、艺术类、综合类各有侧重,尤其是理论课程教材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五种书体的临摹,大四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创作课程是相同的。现举书法专业技法实践临摹、创作教材及理论课程教材几种目录如下。




《大学书法临摹教程》
&#160; &#160; 总序
&#160; &#160; 引言
&#160; &#160; 上编
第一章 &#160;篆书书体论
&#160; &#160; 第一节 &#160;篆书的名称及含义
&#160; &#160; 第二节 &#160;篆书的名称发生
&#160; &#160; 第三节 &#160;篆书的指称的历史沿革
&#160; &#160; 第四节 &#160;篆书在书法史发展中的地位及意义
第二章 &#160;篆书书体史
&#160; &#160; 第一节 &#160;“六书”与上古时期的符号刻画
&#160; &#160; 第二节 &#160;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分期及风格类型
&#160; &#160; 第三节 &#160;西周秦汉金文的分类及风格特征
&#160; &#160; 第五节 &#160;秦代刻石与篆书的风格类型
&#160; &#160; 第六节 &#160;汉代:篆书的回光返照
&#160; &#160; 第七节 &#160;唐宋元明:篆书的低谷期
&#160; &#160; 第八节 &#160;清代:篆书的诠释与昌盛
&#160; &#160; 第九节 &#160;存疑
第三章 &#160;篆书技法解说
&#160; &#160; 第一节 &#160;甲骨文
&#160; &#160; 第二节 &#160;金文
&#160; &#160; 第三节 &#160;石鼓文
&#160; &#160; 第四节 &#160;简牍与帛书类
&#160; &#160; 第五节 &#160;秦代篆书
&#160; &#160; 第六节 &#160;汉代篆书
&#160; &#160; 第七节 &#160;唐宋元明篆书
第八节 &#160;清代篆书
下编
第四章 &#160;准确临摹
&#160; &#160; 第一节 &#160;教学说明
第二节 &#160;训练程序 &#160;单元(一)——单元(八)
第三节 &#160;一年级学年考试试题
第五章 &#160;分析的临摹
第一节 &#160;教学说明
第二节 &#160;训练程序单元(九)——单元(十九)
第三节 &#160;二年级学年考试试题
第六章 &#160;印象的临摹
第一节 &#160;教学说明
第二节 &#160;训练程序单元(二十)——单元(三十三)
第三节 &#160;二年级学年考试试题
第七章 &#160;创作单元(三十四)——单元(四十三)
附编 &#160;历代篆书著名碑帖目录
后记
《大学书法论文写作教程》
序 &#160; 刘顺德
绪论 &#160;书法艺术学论文撰写要义&#160;
第一章 &#160;中国书法史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第二章 &#160;古代书论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第三章 &#160;书法技法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第四章 &#160;书家个案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第五章 &#160;书法教育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第六章 &#160;书法创作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第七章 &#160;书法美学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第八章 &#160;书法批评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第九章 &#160;书法学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第十章 &#160;书法文献学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第十一章 &#160;印学研究
第一节 &#160;研究范围
第二节 &#160;选题方案指导
第三节 &#160;研究方法展开
第四节 &#160;论文范例赏评 &#160;[附]参考选题
附录 &#160;[参考书目]
[毕业论文答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后记 &#160;庸人自珍




《大学书法创作理论与实践》
序 &#160;陈振濂
上编 &#160;创作理论
总论 &#160;书法创作:期盼每一笔都有思想
创作理论课堂教学说明
第一章 &#160;篆书创作导论:笔法误读与辩解实践
第二章 &#160;隶书创作导论:风格价值与观念提升
第三章 &#160;楷书创作导论:尚法观念重组与新秩序确立
第四章 &#160;行书创作导论:守望人文情怀
第五章 &#160;草书创作导论:逸境界追问与艺术托命
下编 &#160;创作实践
创作实践课堂教学说明
第六章 &#160;篆书创作 &#160;单元一——单元五
第七章 &#160;隶书创作 &#160;单元六——单元十二
第八章 &#160;楷书创作 &#160;单元十三——单元十七
第九章 &#160;行书创作 &#160;单元十八——单元二十四
第十章 &#160;草书创作 &#160;单元二十五——单元三十
后记 &#160;敬畏生命




《二十世纪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史》
序 &#160;陈振濂
自序:感念师恩
绪论 &#160;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的整合与提升
第一节 &#160;近现代文化转型中书法背景的检讨
第二节 &#160;新式学堂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发轫—发展期:1900—1949)
第三节 &#160;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独创—复兴期:1949—1978)
第四节 &#160;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繁荣与昌盛期:1979—)
第五节 &#160;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多元形态
上编 &#160;近现代高等书法教育
第一章 &#160;李瑞清
第一节 &#160;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
第二节 &#160;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学思想
第三节 &#160;全新的创作理念和作品效果
第四节 &#160;余论
第二章 &#160;蔡元培
第一节 &#160;蔡元培与二十世纪艺术教育
第二节 &#160;美育学说对近现代思想、文化、教育史的贡献
第三节 &#160;“书法专科”学科思想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第四节 &#160;余论
第三章 &#160;胡小石
第一节 &#160;对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的贡献
第二节 &#160;书学思想
第三节 &#160;书法艺术创作成就
第四节 &#160;余论
第四章 &#160;沈尹默
第一节 &#160;高等书法教育活动及教育思想
第二节 &#160;中兴帖学
第三节 &#160;书法艺术创作成就
第四节 &#160;余论
第五章 &#160;潘天寿
第一节 &#160;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旗帜
第二节 &#160;艺术教育家
第三节 &#160;中国画艺术成就
第四节 &#160;书法篆刻成就及理论研究
第五节 &#160;余论
下编 &#160;当代高等书法教育
第六章 &#160;陆维钊
第一节 &#160;现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奠基者
第二节 &#160;教育思想
第三节 &#160;书学理论
第四节 &#160;书法艺术创作成就
第五节 &#160;余论
第七章 &#160;沙孟海
第一节 &#160;书法教育思想
第二节 &#160;书学理论&#160;
第三节 &#160;书法艺术创作
第四节 &#160;印学思想及篆刻艺术创作
第五节 &#160;余论
第八章 &#160;诸乐三
第一节 &#160;书法教育生涯:三次重大转折期的见证人
第二节 &#160;书法创作成就
第三节 &#160;余论
第九章 &#160;徐无闻
第一节 &#160;书法教育思想及学术成就
第二节 &#160;书法创作成就
第三节 &#160;余论
第十章 &#160;与高等书法教育有关联的艺术家
第一节 &#160;李健的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创作
第二节 &#160;吕凤子与高等书法教育
第三节 &#160;沈子善与高等书法教育
第四节 &#160;李叔同的书法教育活动及创作
第五节 &#160;祝嘉与高等书法教育
第十一章 &#160;文化视野中的高等书法教育
第一节 &#160;首都师范大学的书法教育
第二节 &#160;西南师范大学的书法教育
第三节 &#160;南京师范大学的书法教育
第四节 &#160;吉林大学的书法教育
第五节 &#160;上海的高等书法教育
第六节 &#160;台湾、香港、澳门的书法教育
第十二章 &#160;艺术怀中的高等书法教育
第一节 &#160;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教育
第二节 &#160;南京艺术学院的书法教育
第三节 &#160;中央美术学院、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的书法教育
附编 &#160;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大事年表
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著作目录
后记 &#160;尽心意就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7:20 , Processed in 0.1443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