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75|回复: 5

飞越太平洋——访著名学者、书法篆刻大家张万鑫 --学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7 17: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我来说,每次采访比较挠头的就是片子的题目,这如同小品里说的那样,真是“现场只憋啊”。尤其此次采访对象又是我熟悉的人,所以,这份忐忑不安一直陪伴着我采访的整个过程直至结束。
    这个片子的题目我是斟酌再三的,改了又改,总觉得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所产生出的效果也不同,既要考虑到片子所反映和展示的客观真实,又要体谅不同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

    “大师”,源自梵文,是大师范、大导师之意。后引申为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并且在其他领域都有相当成就的人,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重要在于,不仅如此,而且在其他方面亦有突出成就而承先启后。

    在我国书画界,一个多甲子以来能被称为大师的,我想只有齐白石、张大千,林风眠等人。“大家”则是指知识渊博者,博学的人,做学问有独到见解和开拓性的人。根据这个明确的界定,我感到我的老师就是一位具有了大家风范的人。他在书法篆刻上,把握传统取法乎上孜孜以求,痴迷其中而又博采众长,博览群书又能潜心做学问,不仅在学术上有开拓性的独到见解,而且在艺术上也能达到造诣精深,非一般的艺术家可出其右。细读笔道人张万鑫,详品他的书画篆刻艺术,犹如漫步于山阴道上,令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因此,我便在题目里使用了“大家张万鑫”的字样。这完全有别于当今社会滥用"泰斗、大师"的流行之风。

   书法艺术的古老和传统在近百年来让越来越多的人望而却步。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书写工具的革命,书法艺术渐渐成为了少数文化人的自娱。这种看似不断的低潮,其实是在孕育着一个新高峰的到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以人为本的强化,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开始醒悟,传统的书画艺术在这个时候,首当其冲地被青睐和重视起来,并且迅速走红,与书画有关的产业也迅速蓬勃发展。聪明的人越来越看清了这一点,收藏书画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在通胀时又是一种很好的财富积累;那么会写几笔字,能在书法圈子里混,自然也会为自己在社交场合增添几分儒雅的光环。所以,时下舞文弄墨者日众。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7: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菩提若水 于 2014-4-7 18:00 编辑

在当前的书法大军中,性别不分男女、年龄不分老少、地位不分官民,学习书法显然已经成为时尚。其实,我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我可不是赶时髦才学的。

   我的书法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厉但对我又是极其宠爱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女儿就应该像个大家闺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怎奈,我却是个生性淘气的孩子,万般无奈的父亲想让我通过练习书法,克服掉那猴子般的性格。于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书法就和我结缘了。虽然学的不是那么理想,但也绝不是生坯子,起码知道写字是怎么回事儿。话又说回来,书法我是学了,可性格依然没变。

    后来有幸师从于笔道人张万鑫老师,我才从真正意义上进入书法的门槛。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独到,对于我这个顽劣的学生,他没有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而是经常予以表扬、赞美和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总是放大这个小小进步,来鼓励学生。渐渐地自己开始感觉到,我原本毛躁的性格也在老师那温和的态度中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不但习字越来越稳健,就连性格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这应该就是润物无声的魅力和作用吧。

    记得有一次在与师母聊起老师的一篇刊登在《吉大校友》刊物上的文章时,我说:“老师的文章写得也太逗了!”师母只回了一句:“是,他就那么痴!”。这简短的一句回话,如惊醒梦中人般,让我似乎开始懂得了什么,瞬间悟出了些许道理。就像一个人照着镜子,念着自己的名字,越念越陌生,心里也越惶恐起来。对于自己越是熟悉的人,当你换个角度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是那么的陌生。也就是从那刻起,我在想:用什么样的一个词来形容老师?他属于什么品牌?什么档次?他应该是什么颜色的?他内在丰厚的源泉何在?

     痴!是师母多年对老师的了解而总结出来的。细细品来,这个字却是如此的贴切而恰当!对做任何事情,不用心是不行的,要想做好,心不痴也是不行的。随着此次采访工作的深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慢慢清晰起来。朦胧中,对于老师的“痴”我又想到了两个词“ 干净和纯粹”。只有心灵的纯净,心无杂念的痴,才能真正地专一,才能与智慧接轨,方能痴出境界痴出成果。老师对学术\对艺术的“痴”,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在这次采访录制中,老师有多次临池作书的场面。我在拍摄中感到,观赏老师挥毫也是一种学习和体悟书法的最佳学习。看老师写字,我认为就是一种享受。运笔走势间,笔法墨韵尽显奇妙,他带给你的已经完全超出了书写文字本身的意义。他舞文弄墨的同时带给你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一种触动,让人有所感悟,有所想象,如品茗般的香甜淡淡袭来,渗透进入周身的每个细胞。他所写的字如同有了生命般,伫立在面前。观赏老师作书的很多人都有这种疑问:他的书法艺术里呈现的美,是什么原因会有这般神奇的效果和力量?



   说心里话,我每次在制作节目时,总是带着一种感动,这种感动是来自于内心的,我深知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让节目感动别人。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本人认为老师的字更是这样。他首先是在感动着自己,他将一笔一划,赋予了自己心中深深的内在的情感,将文字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这怎能不令人感动。而这种感动来自于几十年如一日般的学习和积累,来自于发在心中的热爱———痴。

     简单的临帖、技法的强调、名利的追求,所有这些在万鑫老师这里早已是过眼烟云,不屑一顾。在和老师的学习交往中,我知道了老师的心中境界是:“不与时贤争,而同古圣论。”在老师的案头,几年来一直摆放着这样几本书:道德经、金刚经、易经、鬼谷子、吕氏春秋。这是老师常翻常读的。我想,这些应该就是老师学养和智慧的源泉。

     一般人认为,作为书法家能写好一种字体已属可贵,能书真草隶篆更属难能。然而老师不仅能书真草隶篆,而且就每一种书体中又可书写风格迥异的各种书体。例如就篆书而言,他可以从甲骨到钟鼎再从金文至小篆和汉篆;就草书而言,他能书章草,今草和狂草、就楷书而言,他可以书南碑北碑,隋唐主家。所有这些,老师皆能达到精到而脱俗。不仅如此,老师还具备了诗书画印等全面的修养。这些,只要光顾他的个人博客便可以领略到。

     (备注:钟鼎文是专指青铜器(祭祀所用的重器)上的铭文,金文是泛指所有铜质器物上的文字,其中包括青铜器。也就是说,金文里面除了包括青铜器,而且包括青铜器以外所有其它金属器物上的铭文。例如春秋兵器上的文字就是属于金文,所以被收入“金文编”或者“金文大字典”中。  至于“隋唐主家”,我的意思是特指隋唐时期主要的书家,例如智永,颜真卿,欧阳询。不是指所有的名家,所以我才没有使用“诸家”。)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的台下功夫何止是以十年计算的。他对时间的利用,简言之完全是在抢在挤在压。这些年,虽然远离国内的主流艺术界,但他却没有放松自己。他依然心无旁骛地每天读书习字达到五六个小时。白天工作没有完成这个标准,半夜他也要起来补上。


    金文编,这本金文大字典是容庚先生编辑的,比砖头都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早、最权威的金文大字典。当年在读大学时,老师就将这本字典临习了两遍;东汉时期许慎编辑的小篆字典《说文解字》,老师又临习了三遍。而这些是习篆和刻印的必备,正是这些看似笨拙的基本功,才给老师如虎添翼般的超人技艺。因此老师也练就了写篆根本不用查找字典的功夫。并且当众书写别人提出来的书写内容。据我所知,这一点在当今全国的书法界也是为数不多的。

    在九十年代初期,老师受美国方面邀请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讲学考察,进行文化交流。由于吉林市博物馆的特大火灾,博物馆就此放假长达六年。又由于馆领导的不断更替,后来者不管前面的事而缺乏连续性等原因,老师便暂留下来。这样阴差阳错地一晃就是二十年。在这五分之一世纪里,老师的脚步踏遍了美国近四十个州的博物馆、美术馆和主要的拍卖行。他作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会员,每个月必须不少于三次前去“朝圣”,徜徉在世界顶尖级的艺术品中。

     纽约有各种博物馆、美术馆117家,有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六万名以上,世界各国的经典艺术品轮流到这里展出。这种喘气中都弥漫着人类顶尖艺术的、独一无二的艺术氛围,为老师创造了极好的学习、深造、大开眼界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又于世界级中国书画的收藏大佬王己千、王方宇、翁万戈等人的亦师亦友般的经常交往,具体把玩和观赏学习他们的收藏珍品,也使得老师鉴赏的眼力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老师还游历世界,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研究和实地考察,特别是对古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希腊爱琴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的好奇和部分实地考察,使他对西方历史和文化艺术有了深入的认识。我看到他曾为自己镌刻的两方印章:“出生东土游历西方”、“饱看东西方”。老师又在扩充古人所言的基础上而延伸的总结了一条语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般景,识万种人。”是呀,人生就是应该多看外面的世界,从事艺术的人更要如此。俗话说的好,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人生就是要擅于发现、善于总结。

    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境由心造。眼界开阔了,境界自然崇高而玄妙脱俗。心超万象,内心则会充盈着无限的空间。

     看老师的字,就会感觉到老师心超万象的博大胸襟,从而会让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书法艺术。今天的人们不得不承认,时下的书法界内外正弥漫着一种浮躁。往往人们评论书法艺术的质量标准不取决于书法艺术本身,而是用与书法无关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以及其它方面的影响力,和不可言传的潜规则,作为标尺来衡量书法作品。与之相对应的兴起了书法时髦的流行趋势,有些人将书法艺术偏离了主线,认为奇、特、怪、丑、与众不同就是书法艺术。这种现象正影响左右着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师爷甘孺罗继祖先生曾经说过:“古人之所以越千年而不朽,就是因为他们的根基牢固,遵循传统,不负一时盛名,不赶时尚之先。”可见书法艺术的标准一定要遵循传统,是不能赶时尚之先的。

     深厚的学养、眼界的开阔、高水平的鉴赏能力、习字时间的积累和各种人类精华知识的吸收和储备等等这些,就是老师书法篆刻在承袭古人的遗风基础之上,又自成一家的根源和基础。     

     佛说,有因就有果。有多大的因就有多大的果。 没有量的积累何来质的飞跃!

      老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只顾攀登不问高”。正是有了这种只顾攀登不问高的精神,才会有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境。行进在登顶的路上,回首来时的路,早已是山花浪漫时。。。。。。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8: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老师送我的《邓石如篆书》。并请中国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先生和太康先生为我特意题写了勉励之句

这是老师送我的《邓石如篆书》。并请中国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先生和太康先生为我特意题写了勉励之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8: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照3.jpg


照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8: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照5.jpg
   
老师每年回北京都作客松竹草堂。这是和中国当今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刘正成先生在说古论今




发表于 2014-4-28 12: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8 15:23 , Processed in 0.1460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