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53|回复: 16

张其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31 14: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记书法家、书法史学者张其凤
高二适曾经对尹树人和季伏昆说:“同是学书之人,最终往往大不相同。有人写成书家,有人写成字匠。……不好好读书,写到死也只是个写字匠。”但是如果说写字好必定是读书多,这有道理,说读书多必定写字好,却不一定,现在许多有学问的人写的字,实在不大好。但是张其凤读书多、写字也好,所以陈振濂说他“好学敏思,于乡前贤刘墉生平业绩极称深研,创作与理论双擅,海内不多见也”。
张其凤对于书,是吃不是读。在吃饭的胃之外,他还有一个‘学问胃’,一天不读书,这个胃就害饿。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他一直不断地学习,1988—1989年北师大文论专业硕士生主干课程结业、1997年中国美院国画系书法专业硕士生主干课程结业,现在正努力考博士。现在象他这样刻苦的人并不多,正因不怕困难,他才把自己的研究课题确定在刘墉研究方面。建国后,书法界对刘墉不大注意(只有一两篇专题论文),可以说几近空白,其凤的选择,面临理论研究文章极少、资料极度困乏的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多年来,他跑遍了全国数十家图书馆、博物馆,用了大量的时间,通读了《清史稿》,并查阅、检索了数千种与清史、刘墉有关的史料。那个时候,其凤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他在北京图书馆读书的三个月,早餐是两根油条,两碗稀饭,午饭是半斤面包,一瓶矿泉水,手上沾满灰尘,就将面包从塑料袋里一点一点推出来吃。每天下午四点半闭馆,他从寂静的图书馆出来,看见车水马龙的国务院北门时,往往都是两眼昏花一身疲惫,深一脚浅一脚往回走。
其凤治学的第一个特点,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比如民间传说的刘墉“三天一奏本”,他翻遍了《清史稿》、《清史列传》、《清七百名人传》、《清高宗实录》、《清仁宗实录》《清鉴纲目》等史料,都没发现明确的记载,为此他专门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到故宫博物馆的清宫档案馆查阅资料。为提高效率,他在图书馆读书时发明了一个办法,在北京图书馆新馆借书的时候,要先排座号,然后持索书单排队索书,每次只能借5本,如果没有所需资料还得从头再来,这样一次就要花费半小时到一小时,其凤就与管理人员商定,每多借一本图书加一元钱,每次可借十到二十本,象《石渠宝芨》和《秘殿珠琳》这样的清宫大型著录图书,他都是一次借出来。他治学的第二个特点,是善于采用双证法,通过对史料,刘墉墨迹和其他实物资料的交叉研究发现问题。为搞清刘墉墓挖掘的情况,他曾八次到山东省高密市方市乡白家庄(刘墉墓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并找到挖掘时在场的薛家顺老人,最终搞清了挖刘墉墓的起因和挖掘情况。又,刘墉家书和《刘文清公遗集》中,刘墉皆称刘墫为“五哥”或“五兄”。刘墫乃刘棨四弟刘棐二子刘继爚四子。根据文献,刘继爚只有四个儿子,刘墫为什么行五呢?为搞清这个问题,其凤想方设法找到了刘墫后人刘镜亿老人,最终弄明白了刘继爚确有五子,只是第四子早夭且无嗣,故修谱时被略去,实际行五的刘墫在族谱上就排在了“第四子”的位置。
其凤对建国后的刘墉研究,筚路蓝缕,有开拓之功,这是他的一个贡献,但是更难得的是,作为拓荒者,他又同时把刘墉研究推上了当代刘墉研究的最高峰。他在《刘墉研究从稿》中系统地研究了刘墉的家世、宦况、政绩、书法、文学、交游和民间影响,被学术界公认为“刘墉研究的一部拓荒力作”。但是他没有停步不前,而是在《刘墉研究从稿》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完成了许多重要论文和《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的编纂工作。收入《坐忘斋文集》和《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的《刘墉评传》还通过考证刘墉的若干墨迹、碑刻、丛帖,理清了刘墉在各个时期的用笔特点、布局习惯,最终将其书法风格划分为:50岁以前的“剥离馆阁━自我书风创造的准备期”;50-69岁期间的“壮迁坡老,上攀晋唐的过度期”及70岁以后的“集帖学之大成的成熟期”三个时期。
对于其凤的学术成就,刘淑华和川夫先生在《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张其凤的〈坐忘斋文集〉介绍》(《潍坊学院报》2002年9月号)一文中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对史料的全面挖掘,使人们读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全景式’的刘墉,有清正廉洁等积极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等消极的一面,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二是对刘墉的书法艺术进行全面剖析和时空定位。”
“三是纠正了许多历史疑案。”
这个看法是比较公正比较全面的。这些成果不但引起了国内专家的重视,在国际论坛上也备受关注,他因此与杨仁凯、陈振濂等20位中国专家一起,应邀出席了2000年9月1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书学理论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宣读了题为《刘墉家书考证》的论文。
其凤的书法极具才情,很好地解决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问题。梁少膺认为“张其凤的行书小品既发扬了北碑之苍涩,又继承了南帖之尔雅。用笔洒脱,但又沉实;结构富于变化,但不离奇怪诞,流露出张其凤对传统的驾驭能力与现代审美的意识。”(《少膺评说》,《书法》杂志2002年第5期第24页),这是十分公允的评价。其凤称自己的训练创作思维模式是“两面神式”,这一模式是受古罗马“两面神”神像一个躯干、两个面孔,且面孔朝向相反方向这一现象的启发创造的。具体地说:他在一个阶段或许是“二王”,手札式的,或即精雅工巧式的行楷;一个阶段或许是“大风吹倒三山去”,狂放疏荡,充满激情的狂草,而且因为有了前者,所以其“狂放”是放而有度,又因为有了后者,所以其“工巧”是工而有致。收入《张其凤书法作品集》(济南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的小楷横批《临钟繇荐季直表》、小楷手卷《临文征明十八贤图记》、金文折扇《抚墙盘铭文》、甲骨文折扇《抚牛骨刻辞》、颜楷中堂《临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隶书斗方《选临礼器碑》、《抚汉简立轴》、《抚居延汉简六条》、《拟新莽嘉量》等临作与颜楷大中堂《唐诗一首》、行楷长联《旧雨新雨》、楷书长屏《杜甫七律二首》、颜楷长联《杜甫七律》、行楷立轴《白居易诗》和小楷中堂《苏轼前后赤壁赋》等作品把触角伸向了传统,而行书四片《刘墉诗四首》、行书斗方《高适诗》等作品注意空间安排,有美术化的倾向,则又是一种现代的意识。其凤就是这样,从两极把握不同性质的艺术语言,并按自己的方法对这些图式符号重新加以化合,完成了书法的创新。而这创新,又透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将静与动、洒脱与沉实的结合历来被认为是书法的一个难点,米芾就因克服了这个难点,将沉着与痛快结合在一起受到一代又一代书人的激赏。其凤书法能于“静中发动”,以重驭轻、以静制动,注意擒纵,都说明他在洒脱与沉实的矛盾中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如果说其凤作品中透出的“田园牧歌”式的古典风韵,与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有关,那么,他书法中的现代意识则与他作为“学院派”积极的理论阐释者和实践者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注视有关。在《听沈鹏先生谈“主题性”书法创作随感》一文中,其凤谈到了尤金·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弗兰茨·卡夫卡的《城堡》、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文章,可见他对西方当代文艺思潮有相当的注意。其凤在《复合意识━“学院派”书法创作方法的一种阐述》(《现代书法》1998.1)中认为“学院派”的创作方法“复合了现代意识与传统书写意识”,正因为这样,他深入研究了诸如美术、雕塑、考古等与书法有关的“结合部”。对于他的“学院派”作品,马世晓先生曾经在《新美术》(中国美院学报)上以“象MTV一样,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加以肯定。可以说,他的书法作品数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先后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在济南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都充分证明了他在书法创作中的突出成绩。
无默默之功者,无昭昭之明,其凤的学风源于他的为人。他的斋号“坐忘斋”透露出一种淡泊的情怀。他曾对自己的斋号作过解释:“我是坐下来忘世,站起来入世,忘世是为了专心学问,入世是为了关注现实。”我认为这是将儒家的认真和道家的洒脱结合的精神。其凤非常激赏曾国藩的为人和治学,也许就是激赏曾氏的认真、执着、宽容、谨慎、和高屋建瓴的全局观念。他曾经告诉自己的女儿说,要“三心二意”:即要有平常心、宽容心、进取心,意志坚定、意识超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他才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秘书、系副主任等机会,一头扎入他所热爱的书法研究和刘墉研究中,逐步登上了书法史学的高峰。


 楼主| 发表于 2003-5-31 14: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凤

http://www.zgsfj.com/images/usr/8/8_170_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5-31 14: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凤

http://www.zgsfj.com/images/usr/8/8_170_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5-31 14: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凤

http://www.zgsfj.com/images/usr/8/8_170_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5-31 14: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凤

http://www.zgsfj.com/images/usr/8/8_170_9.jpg
发表于 2003-5-31 18: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凤

山东中青年书家的骄傲。
发表于 2003-6-1 10: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凤

http://www.chinaportraitstones.com/non-cgi/usr/26/26_54.jpg
发表于 2003-6-1 10: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凤

http://www.chinaportraitstones.com/non-cgi/usr/26/26_54_1.jpg
发表于 2003-6-1 10: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凤

http://www.chinaportraitstones.com/non-cgi/usr/26/26_54_3.jpg
发表于 2003-6-1 10: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凤

http://www.chinaportraitstones.com/non-cgi/usr/26/26_54_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8 19:44 , Processed in 0.1602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