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83|回复: 4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黄启根中国人物画浅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 15: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甲申暮春时节,在启根精舍浏览了近六十幅意笔人物画。这是启根先生在巨幅创作的间隙稍作调侃式的漫步,也是长期的精神陶冶在书斋里的心曲流淌。星回斗转,白驹过隙,溜过的是光阴,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厚积。这是启根先生继承与创新梦寐以求的渴望!在《黄启根人物画作品选》即将付梓之际,为其击掌为其赞美又岂在乎个人?在我看来,当今中国人物画坛浮躁气、脂粉气、制作气盛行之时,启根意笔人物画的问世不啻如习习清风拂面,清爽之气扑面而来。
    即便是意笔人物画的当今画坛,能够直抒胸臆的画家,其实并不多。
    而叙述一个画家的成长历程,我们只能回溯到遥远!
    ……有一条如飘带似的溪流从安溪蜿蜒直下,绕过花县春风的泰邑,两岸翠竹在掩映中透出龙津江暮日的余晖折射着耀眼的光。文昌阁在石岗山上屹立着,千年古县,文脉不绝。七十年代,启根先生下乡在此感受过状元林震的流风遗韵。陶然园的草寮里,激荡着墨海蛟龙、涵泳着曹衣出水的阵阵涟漪。这时,暂且称之为启根先生艺术的鸿濛时期。
那个岁月,阴霾尚未褪去,瑟瑟余寒。
    无休止的政治运动,板报、宣传画、挂图、连环画既是工作也是日课。无论国画、水粉、 雕塑、油画等只要工作需要黄启根无所不能。
    偶然得到伦博朗素描,大师娴熟准确的表现带来超凡的震撼。拉斐尔、列宾、德拉克罗瓦、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接踵而至,冥冥中萌发到院校深造的隐衷。
    机会从来就是让给有准备的人。1979年,启根如愿以偿地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同学中记得有潘公凯(现为中央美院院长)、翁振新(现为福师大教授)先生,更为幸运的是当时的浙美正酝酿着新一轮的人物画复兴浪潮,浙派人物画的掌门人和俊彦如李震坚、方增先、周沧米、吴山明、刘国辉蜂拥而至,无疑对千里求学的莘莘学子以甘霖般的慰藉。如果说考进浙美是命运的垂青,那么可遇不可求的诸多恩师的提携则只有对着长风浩叹感恩了!
    在他毕业归途的鼓鼓囊中,始终收藏着李震坚老师的亲笔信,慈父般的嘱咐:继续报考浙美人物画研究生。
    带着学院的滋养和浙东泥土的芬芳还有那略带潮湿的氤氲之气,风尘仆仆回到木棉花盛开着的闽南。摆在启根面前的要嘛上福建师大任教,要嘛到报社当美编,权衡之下,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始终盘踞在他心头的隐衷——年迈的母亲——孝子的情怀无时不刻在胸中弥漫。
    从此,他从事着简单而又最深刻的循环。单位——画室——赡母三点成一线的单调但又不间断的周而复始的寂寞之道,人生之道,艺术之道……
    随即而来的是艺术追求的徘徊和苦痛。徜徉于历代巨匠顾恺之、吴道子、顾闳中、周文矩、唐寅、仇英、陈洪绶、任伯年和无数的艺术瑰宝面前,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人震撼:先秦魏晋时期的大度从容,唐宋时期的浓丽典雅;明清时期的清润娟秀;两千多年来的丹青妙手在人物画的领域大显身手,除了高山仰止还能另觅他途?
    困惑、回顾、踌躇、渴望。从唐诗宋词元曲里寻找幽趣,从历代山水画中,花鸟图轴找寻笔墨互补,从魏晋书法的不断承传中窥视笔法之道。
书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得躬行。
    他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原野。从桃红柳绿的南国到雪花纷飞的北疆,从连绵不绝的丘陵到刺破苍穹的高原;纵横驰骋上下求索之时把目光锁定在闽南——惠安海滨。金色的沙滩,蓝色的海洋寄寓着画家多少的梦想呵!石头砌成的宽厚的城墙,浪潮周而复始有节律的轮回;晨曦初上耀眼的金光覆盖在穿梭往还忙碌的渔家姑娘黄色的斗篷上。绿色花布围巾,兰色的紧身上衣、宽大的黑色裤袍组成的晨夕倩影,这是画家无法忘怀的美丽瞬间!
    有一个时期,他钟情于海滨,关注着命运多舛的渔姑,刻划着风吹日晒的古铜色黝黑的船老大,还有那伟岸不屈伫立在海岸上永不凋残的马尾松。《嬉浪》、《渔姑》、《赶集》巨幅代表作诞生了,不息的大地、海洋、渔姑等艺术形象即刻成为永恒。
    ——他验证了生活是艺术创作源泉的话语。
    艺术又高于生活。
    令其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是传统文化的“魂”和寄寓在文人高士内心的“情”,如波涛汹涌,搅得彻夜难眠。多少积郁心头的缱绻和困顿,多少对高人雅士的讴歌,无疑是精神的诠释和心灵的放飞,借古人的杯盏浇胸中积郁块垒,快哉!
    陶渊明、李太白、杜工部、苏东坡、米元章、唐伯虎、徐文长他们啸傲高歌,满腹经纶,七步成诗,洁癖自好,不为五斗米折腰,无不焕发出夺人眼目的神采。这些雅士高人成为弘扬正气的化身,千古绝唱。在启根先生泼墨挥写中赋予了时代审美意义和精神的向往。
    笔墨空灵的文人画笔调,是刻画高人雅士的唯一途径。
    形式上往往选择斗方、扇面。看似信手为之的作品,其实颇费踌躇。首先要具备通古之功。历史、诗文、歌赋、服饰、典故、道具不一而足。其次是笔墨之功,笔墨交融两者不得偏废。石涛画语录道出其中款曲: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非山川之限于一偏,而人赋受不齐也。启根深悟其中三昧,涵泳不息。
    值得一提的是启根先生对线条的领悟和把握堪称独步。是漫长的求索中暗合古人,抑或是顿悟使然?
    叩问长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历来的高人雅士都有其特别的癖好。如羲之爱鹅,米元章爱石;东坡爱砚;黄公望爱山;倪云林爱洁净……爱鹅者深悟书法用笔,爱石者成米家山水鼻祖;爱砚者诗文诗画独响;爱洁癖者所作山水清净绝尘。更有李白,竹林七贤嗜酒如命。前者斗酒诗百篇,后者放浪形骸竹林中曲水流觞,亦歌、亦唱、亦文。
惟其用情专一耳。
    启根在漫长的求知和领悟绘画用线与书法用笔密不可分的关系中认为“以线造型,以线取美,线条是骨法用笔的核心,也是才情和功力的自然体现”。《东坡邀月图》、《米癫拜石》、《林则徐》等国画人物用线可见一斑。在畅意表达的同时,着意于设置矛盾和化解矛盾,在聚散疏密中对线条粗与细,浓与淡,畅与滞,中与侧各种笔法做到施展自如,辉映成趣。在许多小品画中,我们看到了书写表现情绪的线条在抑扬顿挫中的畅意表达。
    闽南暮春的夜还带着丝丝寒意。透过窗户眺望万家灯火迷蒙欲醉。夜已深沉。断断续续写来成一家之言,不知启根先生以为然否?
是为序。
发表于 2004-5-2 17: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黄启根中国人物画浅识

有作品吗?
发表于 2004-6-14 10: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黄启根中国人物画浅识

高鸿
我爱死你
发表于 2004-6-17 11: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黄启根中国人物画浅识

文章看过了,只是未见作品,可惜,希望下次可以拜读。
发表于 2004-12-28 23: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黄启根中国人物画浅识

又见老友新作.
高鸿为其笔名.而沐喜堂真名反为高鸿.巧!
二位皆为高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7 18:26 , Processed in 0.1602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