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风何以能够具备正大气象? □傅德锋
唐人楷书法度严谨,结体端庄,素来被视之为楷法之典范。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如大臣冠剑,俨立庙堂,富有正大气象。它与张旭怀素的草书共同代表了大唐帝国的繁华与鼎盛。 然而,当下书坛,唐楷已经从最初的淡出展览到现在的完全退出,在预示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预示着一个书法逐渐失去正大气象的特殊时代的到来。 当下我们时常听到书风缺乏正大气象的批评,而且这种批评多少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息过。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切以金钱和权利的获取为根本目的,在这种情况之下,道德底线可以被随意突破,拥有特权者甚至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书法界也是乱象丛生,各种雷人事件接连不断,协会组织的越来越官僚化,书法人的越来越功利化,都已经无一例外地预示着中国书法在当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如火如荼的书法展赛,一批又一批的书坛新人脱颖而出,书法界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为了追求短平快,书法人行色匆匆,来往穿梭于全国各地,办个展,办联展,出入雅集笔会和画廊会所,走穴赚钱,忙得不亦乐乎。有功力有名气的,依靠功力和名气赚钱,没功力没名气的凭借忽悠也要滥竽充数浑水摸鱼。于是乎,很多本不是书家的政府官员也纷纷跻身书协,争一个书协主席、副主席的位子来坐。一旦大权在握,便大打官腔,胡乱比划。凡此种种,试问笔底之下何来正大气象?! 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书法人越来越像商人。为了讨世俗之所好,逐眼前之名利,创作当中,千般点缀,万般装扮,装腔作势,搔首弄姿,削足适履,无病呻吟,笔下焉有正大气象可言?!故古人云:“胸中有道义,再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试问当下那些官员书家,胸中之道义何在?圣哲之学何存? 我所理解的正大气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楷法遒美,风度超然;二是字势端庄,仪态雍容;三是笔法精绝,气韵生动;四是章法严谨,意境深远;五是行气畅达,墨色自然;六是文辞精妙,耐人寻味。凡此六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而试观当下之作,或功底欠缺,糊涂乱抹;或摇头摆尾,伸腿挂脚;或笔法凌乱,七拼八凑;或裁剪拼贴,莫名其妙;或气息阻隔,花里胡哨;或丢三落四,张冠李戴。虽不能一概而论,然落此俗套者却比比皆是。此风日长,岂能有望书风具备正大气象也! 古人不仅临池功底深厚,且见识广博,学养丰赡,对书法心存敬畏,“下笔便有千秋之想”,挥毫之际,绝不敷衍了事。故而古人之书,多有正大气象。一个没有时代担当,甚至首先对自己都不太负责任者,是断难对文字和书法心存敬畏的,只是把书法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来看待,心境浮躁,态度散漫,一下笔来,便想到一平尺能估价几何,一身铜臭,利欲熏天,笔下何来正大气象?! 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绝不是书法人单方面的因素,而是和整个社会风气关系甚大。其中拜金主义和官本位思想的泛滥乃是罪魁祸首,钱权合流,占据主导,以至于道德下滑,人心浮躁,追求当下的物质享受成为人们之首选,而高尚的精神追求变得模糊不清,可有可无。 因此,真正要建立具有正大气象的当代书风,必须从道德修复做起。不仅全社会要大力提倡,还须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要让已经普遍过上比较丰裕的物质生活的人们转换自己的价值观念,将高尚的精神追求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而将物质享受退居其后,唯有如此,才能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尽可能抵挡住各种世俗的名利诱惑,在超逸中下实际的功夫,认真读书临池,修身养性,让书法回归到陶冶性灵,抒发情感的正常轨道上来。 只有书法人具备了崇高的思想修养,具备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具备对承传了几千年的汉字与书法的敬畏之心,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如果一味以赚钱多少、职位高低来衡量一个书法家的人生价值,则正大气象书风的呈现只能永远是一种奢望。
(本文原载2014年《美术报》书法周刊“深读”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