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48|回复: 1

方舟子:人类曾经都是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4 09: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舟子:人类曾经都是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07:32 中国青年报


  不久前我到电视台录制一个访谈节目,讨论国内新翻译出版的反进化论著作《进化论的圣像》。主持人拿起一本中学生物课本说:“以前的中学生物课本告诉我们,不同动物的早期胚胎非常相似,这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是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这个证据是19世纪末德国生物学家海格尔伪造出来的,所以现在国内中学生物课本已经把有关内容都删掉了。”
  听了这席话,我吃了一惊。早在2000年4月,一位被打扮成“著名生物学家”的传教


   



士、美籍华人钱锟博士曾发表过一篇攻击进化论的宣传文章,把人与鱼的胚胎比较称为“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骗局”,并自述1999年暑期在中国曾接受北京某出版社副总编的专访,他建议在中学课本中删除有关内容,据称“这项更正在两年内可能完成。若果真如此,中国在教材上的改进要跑在英、美的前面。”我当时曾撰写了几篇文章在网上和报刊上驳斥钱锟的谬论,没想到还是没有作用,中国教材对反进化论谬论的接受,果然“跑在英、美的前面”。
  中学教材的编辑如果不轻信神创论者的谣言,去咨询一下胚胎学家、发育生物学家或动物学家,就会知道人与鱼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存在相似性,是一个被无数人观察到的事实,并非某个人的捏造。最早注意到这一事实的是19世纪德国解剖学家马丁·拉斯克。他在19世纪20年代发现在鸟类和哺乳类的胚胎的早期都出现了鳃裂,很显然,它们在胚胎发育时经过了类似鱼的阶段。稍后,麦克尔归纳出了一条定律:高等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基本上逐步经过类似低等动物的阶段。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冯·贝尔也注意到动物胚胎发育的相似性,提出了四条后来被称为“冯·贝尔定律”的胚胎发育法则。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详细分析了动物胚胎发育的相似性,指出这是反对神创论的最有力的证据。他质问道,如果生物是神创的,应该让受精卵以最直接的方式发育成成体,何必让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如此迂回曲折?为什么陆栖的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要经过鳃弓阶段?为什么须鲸的胚胎有牙齿?为什么高等脊椎动物的胚胎有脊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些奇怪的形态是它们的祖先的遗产:“胚胎结构相同透露了祖先相同。”
  要再过7年(1866年),海格尔才发表其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著作。为了证明他提出的“生物重演律”(胚胎发育重演了物种进化的过程),他在绘制胚胎比较图时做了偏离事实的加工,过分强调其相似性。
  虽然海格尔绘制的插图有错,他的生物重演律也不成立,胚胎发育并非在严格地重演进化过程,但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重演祖先的某些特征,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生物进化的富有说服力的直观证据。如果现在的课本还在用海格尔的插图,那当然不妥,但是因为图有错就把相关内容全都删除,那是典型的因噎废食。正常的做法应该是用正确的插图或实物照片取代。
  人的胚胎发育早期的确有过一个类似鱼的阶段,不仅外形像鱼,长出鳃裂,而且内脏也像鱼,例如这时候的心脏像鱼的心脏一样只有两腔。之后,心房被一系列复杂隔片从上部分成了两腔,然后心室再被一个从下部长出的隔片分成了两腔。这个心脏发育的过程,就像是重演了心脏的进化过程:从一心房一心室的鱼类心脏,变成两心房一心室的两栖类心脏,再变成两心房和分隔不完全的两心室的爬行类心脏,最后才是两心房两心室的哺乳类心脏。
  在某些方面,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与我们从古生物化学了解到的进化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33天大的人类胚胎的四肢末端的形状像鱼鳍,而且其形态与肉鳍鱼的鱼鳍相似。这种鱼生活于4亿年前,有肺和鼻孔,有4个鳍长在四肢的位置,鳍内有骨头,被认为是陆地脊椎动物的祖先。
  54天大的人类胚胎,足中出现了跟骨和距骨,其形态与两亿六千万年前一种有某些哺乳动物特征的爬行动物相似。在第8.5周时,人类胚胎这两个足骨的形态介于爬行类和哺乳类之间。到第9周时,两个足骨的形态与出现于8000万年前的有胎盘哺乳动物相似。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遗传工程技术改变鱼胚胎的发育,让它发生“瞬间进化”。例如,让鱼的某个基因的表达速度变慢,结果发现在鱼胚胎发育时,鱼鳍细胞层层堆积变成了骨头,最后又长出了趾头。
  不要因为听信神创论者散布的谣言,就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在课堂上学习这些妙趣横生的进化事实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09: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舟子:人类曾经都是鱼

方舟子:螺旋藻是健康食品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07:14 中国青年报

  
  最近有一位朋友到云南丽江旅游,告诉我那里有不少专卖店专卖螺旋藻精片,“售价不菲,信者众,购买者亦众”,希望我能关注一下。螺旋藻其实并非丽江的特产,原产美洲和非洲的盐湖,那里的原住民有食用它的传统。在上个世纪80年代螺旋藻开始作为一种保健品在国外市场出现。在网上检索“螺旋藻”一词,可得约50万个简体中文网页,基本上都是在推销螺旋藻精片,可知其作为保健品进入中国并非最近的事,早已成了气候。
  这些推销资料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宣称螺旋藻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是目前所知营养成分最全面、最均衡的食品之一,1克螺旋藻的营养成分相当于1000克各类蔬菜总和,其蛋白质的含量是鱼肉的3倍,能防治多种疾病,被国际权威机构推崇为“21世纪最理想的食品”,被美国宇航局定为太空食品,据说法国有位克里门特博士甚至声称:“人类20世纪两大重要发现:原子能和螺旋藻,而后者的作用远远大于前者。”
  这位语出惊人的法国博士不知是否实有其人,那些国际权威机构对螺旋藻的评语我也未能找到原始出处。我只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非洲居民营养不良问题,曾经在那里推广过螺旋藻、酵母菌等单细胞食品,后来因为战争而中止。这种“穷人食品”为何摇身一变成了富人保健品,这且不去管它,我们只来看看,那些广告有没有道理。
  螺旋藻中蛋白质的含量的确非常高,晒干了以后蛋白质含量可达70%,说它是鱼、肉蛋白质含量的3倍不算夸大。但是除非你把螺旋藻当饭菜来吃,否则这个数字没有任何意义。每天吃几片螺旋藻精片摄入的蛋白质量不过1~2克,可忽略不计(一个人每天需要补充几十克蛋白质)。对那些宣传蛋白质或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物质)的含量如何如何高的保健品,都可以这么算一下账。
  螺旋藻还富含多种维生素B、类胡萝卜素、矿物质,无疑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这些营养成分可以更便宜地从日常食物中获取。如果是想要全面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话,综合维生素片是更合理的选择。螺旋藻含有维生素B12,而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食品中,所以螺旋藻在这方面显得比较特别,在广告材料中会着重提及,似乎它是素食者补充B12的良好来源。但是这些广告材料只字不提的是,螺旋藻的B12比较特殊,无法被人体吸收。
  所以,螺旋藻作为食品,并非那么理想。那么它作为一种药品呢?有一些研究表明它在增强免疫力、预防癌症、降低胆固醇等方面可能有些希望,但都还只是非常初步的研究。有关螺旋藻其他作用的说法则没有任何根据,甚至有反面的证据。例如它在减肥方面的作用,已被一项双盲临床试验的结果否定:每天吃8.4克的螺旋藻的试验者的体重变化与吃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螺旋藻作为食品还有不那么健康的一面。它是一种单细胞食物,而单细胞食物的特征是核酸含量非常高。核酸并非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相反地,从食物中摄入的核酸过多,有导致痛风和肾结石的危险。
  动物实验表明,螺旋藻本身似乎是无毒的。但是,螺旋藻的生长环境很容易受到其他有毒蓝绿藻,特别是微囊藻的污染。微囊藻毒素对肝脏有很强的毒性,也是致癌物。美国俄勒冈健康部门曾检测过市场上87种藻类保健品,发现其中85种含有微囊藻毒素。我国复旦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对国内市场上不同产地的螺旋藻保健品做过检测,也都发现含有微囊藻毒素。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重金属污染。如果水中含有汞、铅等有毒元素,很容易被螺旋藻吸收、富集。此外,如果螺旋藻是用动物粪便制成的有机肥料养殖的,还有受病菌污染的危险。和其他保健品一样,目前对螺旋藻产品的安全性缺乏足够的控制。
  面对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广告词,有怀疑精神的人多少有些免疫力,还不至于去轻信。不过,恐怕很少有人会进一步想到,在一种健康食品的背后,其实还有着很多不健康的因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8 20:27 , Processed in 0.1177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